早春釣魚時,天氣明明很好氣溫也穩定,為什麼基本上沒魚口呢?

小青年釣魚人


與仲春、晚春相比,早春釣魚的確有的一定的難度,正如釣友的問題,有時氣溫穩定,卻魚口零星,甚至毫無魚口。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具體如下。


1、早春水溫低,容易致使魚攝食慾望低落

2、人認為的氣溫穩定與魚的感知差異,以至魚活性低、攝食差

3、除去早春水溫、魚情的原因外,垂釣方法也可能有偏差

早春水溫低,容易致使魚攝食慾望低落

早春素有“倒春寒”的說法,意味著氣溫並不高,與冬末的氣溫大致相當。像筆者所在的山東、河北等地,早春大部分時間,河流、湖泊的水溫維持在0-10℃範圍內。每個魚種都有自己最適宜的水體溫度,比如鯽魚在水溫16-25℃範圍內,活性最高,覓食最積極;鯉魚則喜歡在20-30℃區間內在最活躍。所以遇到早春水溫嚴重偏離最適水溫,鯽魚、鯉魚的活性、攝食慾望都會受到抑制。

據研究,當水溫低於10℃時,魚的攝食慾望明顯降低;水溫低於5℃,大部分淡水魚不再攝食,包括鯉魚,而耐低溫的鯽魚也是偶爾攝食。回到釣友的問題,氣溫是4-14℃,水溫則多在0-12℃範圍,所以垂釣時魚口少,甚至沒有魚口也很正常。

人認為的氣溫穩定與魚的感知差異,以至魚活性低、攝食差

早春除去氣溫低外,氣溫易波動、不穩定對魚情的影響同樣重要。早春可能連續幾日氣溫較高,可能連續幾日氣溫較低,甚至有突然降溫。而魚是冷血變溫動物,體溫隨周圍水體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當水溫有明顯波動時,魚調節體溫時需要其他器官的配合,整個過程消耗大量的能量,魚有強烈的不適感,此時的魚幾乎無攝食慾望,特別是溫差超5℃時。

魚感知氣溫變化的敏感度遠超人類,人感知的氣溫穩定,並不一定魚也感到穩定。通常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清晨4、5點左右,最高氣溫在下午2點左右。通常前天晚上8點左右的水溫,與第二天清晨5點的水溫,如果溫差在0-5℃,魚一般有較好的攝食慾望;溫差一旦超過5℃,魚的覓食積極性明顯降低。

所以釣友認為的氣溫穩定,可能對於魚而言,氣溫已是發生顯著波動,攝食積極性受到抑制,所以此時垂釣自然不會有好的魚口。

除去早春水溫、魚情的原因外,垂釣方法也可能有偏差

通過上文介紹的早春氣溫低、易波動,都會造成魚的攝食慾望低落,垂釣時甚至毫無魚口。但這這是魚的內因,如果釣魚垂釣方法不準確,也會造成沒有魚口的發生。

首先是釣點的選擇。早春水溫低,魚多向水溫較高的水域遊動、聚集,比如深水區,水草區,背風向陽的水域,此時魚群聚集現象明顯,所以一旦釣點選擇有問題,窩點魚少,甚至無魚,自然沒有魚口。

再者是窩料、餌料的使用。水溫低,魚偏好腥味的商品餌或葷餌,這是由於腥味更容易刺激魚的嗅覺,激發魚的攝食慾望。所以如果以為春季到來而選擇其他味型餌料,也會造成魚口差。

最後是線組搭配、浮漂的調釣有問題。水溫低,魚的活性低,吃餌動作輕微,拉動浮漂力量微弱,所以浮漂動作不明顯。所以儘量做到細線、小鉤、小漂,浮漂調釣儘量做到有足夠的靈敏性,要抓住細微小口。

寫在後面

本文首先從早春氣溫低、易波動,對魚攝食的影響,再從釣魚人的角度,可能造成魚口少的幾種可能。可見造成早春無魚口的可能性是多樣的。釣友再遇到無魚口的情況時,應多方面的分析,相信釣魚人能夠找到解決方法, 會有不錯的漁獲。


野釣分享


有幸看到你的問題。剛好這幾天我在釣魚,結合實際我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我們這裡(陝西西安)最近溫度在0到16度之間,和你說的溫度差不多。我最近垂釣的地方是當地一條河,去年下游新修了攔水壩,這是上游淹沒區,蘆葦水草非常多,所以淺灘很多。這幾天這幾個蘆葦蕩釣友非常多,基本都是長炮杆的。但是通過觀察我發現,越是晴天,魚口反而不好。前兩次釣魚我選擇十三米長杆,釣1米5的水,1.0加0.8,4號袖,蚯蚓做釣,時間為上午10點半至下午5點。結果魚獲慘淡。第三次我選擇上午8點多來,選擇一個老釣位(上次看別人在這釣的好),水深1米,7米2手竿,掛4米5線,1.0加0.6,3號袖,釣草頭。沒想到釣到10點半時,收穫大板鯽4條,小鯽魚30多條,11點過後,直到下午3點都沒什麼口了。最後一次我是下午3點才到釣點,當天天氣晴朗,剛好一位釣魚要走,沒口,看著只釣了3條小鯽魚。我就坐在他的位置。掛上蚯蚓釣,等了好久,沒口。到周圍轉了一圈,發現大家都沒口。我改為釣離地,魚鉤換為袖2。沒想到接二連三是魚了,最後收穫小鯽魚幾十條。

分析下,最近驚蟄前後,溫差大,魚是變溫動物。還是要釣淺水,一般50公分到1米5以下。魚口輕,慢。要小鉤細線。要釣草,要打窩,最好提前打,效果更好。在晴天,最好釣早晚,魚一般這個時間活動,而且容易釣到大魚。中間天氣升溫,魚要麼到淺水活動,淺水升溫快,要麼上浮了。這時,可以選擇釣離底。要適當變通,多觀察,多學習。





辛言686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這個怎麼說呢?只能回答,你認為的好,並不是魚認為的好。

你說的這個情況,我碰到過,我相信很多釣魚人也碰到過,不奇怪。

有一次,我記得是晚春季節,當天天氣不是很好,風很大,坐在河邊還有點嫌冷,拋竿都不方便,但那一天我釣獲了9斤鯽魚,大的有一斤。第二天,風停,而且天氣很好,人也感覺很舒服,那天下午就在家意淫,這晚上要去夜釣不得爆護啊。結果……,那一晚搞了整個前半夜,只收獲幾尾小鯽魚。

為毛?事出反常必有妖,這種事後來又遇到過不少。雖然作為釣者,摸不著頭腦,其實是有原因的,只不過你不知道,或者沒有觀察出來。

隨便舉個例子,放水,就是某一河或塘,突然放水導致水位驟降,而你又不是連續作釣,到達河邊,根本不知道水位比前一天下降了近一尺。而這種水位驟降,絕大多數水域裡的魚是不開口的,河裡有魚是不錯,但魚就是不吃。水位的下降,導致水壓變化,當然可能也有別的方面影響,水域裡的魚處於適應狀態,這時它們多數是不願意進食的。

這只是一個例子,其實還有其它的種種可能,比如突然升溫,雖然岸上的人感覺很舒適,但對於水裡的魚來說可能不是好事。再比如河道有汙水注入、昨夜剛剛有人電過、下過絲網、有鸕鷀光顧過、風向的不對、江裡的潮水不對甚至水亮的影響,等等。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個人主頁下有更多精彩內容。


江釣人狂龍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早春釣魚在溫度4~14度之間是可以釣魚的,而且還是在微風中更加好釣魚。對於你說的沒什麼口的現象,首先要分析沒口的原因,才能針對性地作出選擇。導致魚類不開口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影響魚口的因素主要有如下

一、當天的氣候問題

1、溫差變化太大

當一天的溫度在4~14度之間時,那麼當天的氣溫可能會在4~14度之間反覆地變化,溫度升高後又會降低,然後又會升高,這樣週而復始的輪迴是很大可能的。而釣魚人對這種天氣的變化來說是感覺不到的,但對於魚類來說,只要有細微的溫差變化都能覺察得到。你說的沒口估計就是溫差的影響。

2、當天氣壓問題

其次,當天的氣壓對魚的影響,對於春季的溫度而言,4~14度是非常適合釣魚的,假如溫度不反覆變化的情況,即溫度是一個相對恆溫的情況,那麼就有可能是氣壓問題。釣魚人都知道氣壓1000帕是一個臨界點,當氣壓高於1000帕時,魚的開口性很好,低於1000帕時魚口會相對變差

,但一樣可以釣到魚的,只是要多動點腦筋罷了。

二、該水域水中缺氧

有可能是該水域的水體整體缺氧導致無口現象。很多水底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水裡的含氧量少,比如水腐木等沉浸後會釋放出有毒氣體進入水體從而耗費了水裡的氧,並且稀釋水中的氧氣,造成水底缺氧現象。而溫度又在4~14度,這個溫度偏低,而且沒太陽照射升溫不能浮頭。也是造成不開口的原因。

三、該水域水質的影響

1、水質肥的影響

水質肥的水域往往會生長著大量的藻類和微生物,而藻類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必然造成該水域的水體渾濁且伴有異味,同時也造成了底層魚類覓食的視覺和味覺這兩大感觀功能的鈍化,會造成沒口。

2、水質瘦的影響

水質瘦是指該水域的水質清澈見底,水體內食物很少,能見度非常高的水域。這裡的魚類往往覓食感覺器官靈敏,覓食積極性高,動作敏捷。對於這種水質千萬不能盲目的加大味道對魚類感官功能的刺激,不然的話往往適得其反。

小質小結

對於水質來說,其實也就是用餌的問題。在溫度整體偏低的情況下,如果餌料不對口,水底再多的魚也沒有用,基本不會有魚口。也可歸納為餌料選擇的關係影響到魚口。

四、當天的風向不對

造成沒口的原因也有可能是風向的問題。在正常的情況下,刮三級以下的東風、東北風、東南風時,不論白天或夜晚均有利於垂釣。而刮南風、西南風時,除了夏天的早晚、冬天的中午外,其他季節都不利於垂釣。刮西風、西北風、北風,只有在夏天的雨後並且風力不大的情況下才有利於垂釣。

垂釣對策如何改變

當然,無論怎樣都是可以釣到魚的,關鍵在於怎樣去調整,去作更有針對性的方法進行垂釣。

  • 餌料的改變

首先來說,4~14度的溫度對於釣魚還是偏低。正常情況下的用餌是,當溫度偏低時用餌儘量用腥餌,總體來看腥味更能刺激魚的開口。但也不是絕對,要看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用餌。

比如水質肥沃可以對餌料里加入點酸或加入點臭,往往會有很明顯的效果。至於酸和臭,臭可以自己製作,酸就是普通的醋酸,但不能加入太多,點到為止,調節酸腥的味道刺激魚的開口性。另外,在肥水裡釣魚最好使用白餌,即無顏色的餌料來降低魚類對餌料的警惕性。

又比如在水質瘦

,釣魚時餌料的選用應該以清淡,自然為主,尤其以自然的葷餌效果最為顯著,可以選擇蚯蚓等餌進行垂釣。

  • 釣位的改變

對於釣位的選擇,主要是由水體缺氧造成的改變。至於水體缺氧其實很好判斷,比如有水草等浮游植物漂浮出水面,基本可以判斷該水域裡沒有魚類的存在。另外是觀察水底如果有太多的藻類植物,基本上不留魚。需要注意的是藻類並不是水草,兩者需要區分開來,不能混為一談。

當釣位有此類現象時必須重新選擇釣位,可以選一個水面比較寬廣,水深2米以上的地方垂釣。但需要注意風向,儘量選擇下風口或背風的地方,這些地方食物往往會比較豐富,聚魚的機會大。

  • 線組的調整

在溫度低的情況下線組可以適當變小,來提高靈敏度,不放過任何一個輕口的機會。在溫度4~14度的溫度裡垂釣,魚口輕、力量小,細鉤細線小浮漂是最好的選擇。比如主線1.0子線0.6袖鉤3號,浮漂儘量選擇吃鉛1.5克以下為佳。小編經常用這一線組釣獲4~5斤的鯉魚,別以為鉤和子線過小,其實提竿中魚後溜魚的姿勢很重要。特別是溜魚時,追求想用力拉又不敢拉,不拉又必須拉的感覺,這也釣魚人說的追求手感和釣魚的樂趣吧!

  • 氣候的影響

對於氣的原因,這是釣魚人無法改變的因素,如果溫度過於反覆變化,而且氣壓又實在太低,建議收竿回家畢竟釣魚人出釣機會很多,今天不行明天就可以了。當然,如果追求享樂不追求魚獲,繼續垂釣也是一種樂趣,對於餌料等方面的選擇可以參照如上進行,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寫到最後

釣魚也就是娛樂,不能過於去追求漁獲,當然,作為釣魚人,出釣時多多少少都會想釣到一定程度的漁獲。只是上魚時那溜魚的感覺才能釣魚人帶來更大的快樂。但綜旨是抓大放小,不過於追求漁獲才是我們釣魚人的最好本質!

最後建議:環境保護是每個釣魚人的責任!請隨手帶走自己身邊的垃圾,創造一個美好的釣魚環境!我是釣魚鈴當,記得關注我!謝謝


釣魚鈴當


導語:從立春到驚蟄的這段時間,稱之為早春。這段時間雖然氣溫有所回升。但水溫依然整體不高,乍暖還寒。魚兒的活性及覓食情況並未發生太多改變,依然活性不高,攝食慾望不強,導致魚口輕微,甚至一度少口,停口。給我們的垂釣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早春釣魚,我們要根據這段時間的氣候特點,除了選擇適合的天氣和出行時間段外,還要根椐對象魚的生活習性和覓食特點,選擇合適的釣位和調釣方案,才能夠釣有所獲。

初春釣魚,釣位的選擇很關鍵,魚兒有著很強的趨溫,趨食,趨氧性。早春雖然氣溫回升,但水溫依然會很低,只有在天氣晴好,日照時間充裕的淺水區域,魚兒才會在此間活動覓食。(釣淺灘時,要保持釣點的環境相對安靜,避免驚魚)但在大多數時候,由於水溫很低,釣點仍然要選在魚兒藏匿的深水區,或深淺結合部。



由於初春魚兒活性不強,魚口輕微,我們在垂釣時要講究策略,注重細節。

線組的搭配要合理。依然秉承冬季釣魚的搭配思路及匹配原則,力求精細化。降低魚索餌難度,食餌容易。

初春釣魚,餌料首選活餌。魚兒經歷了漫長的越冬,極需營養恢復體能,也是為甩籽做好準備。鮮活的紅蟲蚯蚓,衝擊著魚兒的味覺,對它來說,無異於美味大餐。使用商品餌,遵循”春腥“的特點。餌團要以軟,小,突出味型,保持適口性。這樣才能刺激魚口,促進魚口改善。



在調釣上,我們要儘量避免,為了追求所謂的靈敏,而給魚吃口帶來的不便。不要去調高釣低,這樣做只會增加了浮漂的剩餘上牽引力,魚吃餌就要克服很大的阻力,無形之中,魚兒就會有難度,試了幾次,就會放棄索餌行為。所以,在調釣上我們調目與釣目之間不要相差過大。一般來說 ,相差兩目就可以了。比如說調5釣3,調3釣1。當然調平水釣二目,也是可以的。這樣的調釣方式能夠很好的給魚吃口增加便利。

初春時節,由於晝夜溫差較大,氣壓難免不穩定。或在垂釣過程中,因為餌料的原因,或是釣法的改變,使魚情發生改變,造成離底上浮。那麼我們就要及時地調整,適時應對,改變釣法或是採取措施加以應對。

在垂釣過程中,遇到魚兒活性不強,魚口不好的情形。我們的垂釣手段要隨之改變,可以採取逗釣或以提鉛等方式實現動態誘魚,激發原始追餌本能,來提升魚兒索餌慾望,促使魚口發生改變。


影響魚口的因素有很多,魚情也會不斷變化。我們只有對應魚情,根據魚口變化,及時調整,適時應對,才會釣所獲。


魚不開口咋整


早春釣魚總體感覺比冬天難釣,天氣越好越難釣,這很多人早春釣魚的感覺。原本魚口一直不錯的老釣位,忽然之間就沒有了魚口,讓你摸頭不著腦,找不到是什麼原因。早春的氣溫有它的特性,在釣魚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到這一點,天氣晴朗與好不好釣魚,很多時候並不成必然關係,早春釣魚時,天氣很好氣溫穩定,基本沒有魚口,原因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早春天氣晴朗,光照充足,水錶溫度與水底溫度存在明顯差別,冷熱不均的水層,讓魚感覺十分的不舒服,魚離開了水底,到相對溫暖的水層活動,魚口並不會好。

二、水溫依然很低,大部分仍然處於半休眠狀態,活動範圍有限,覓食活動並不活躍。除非能找到水底溫度比較適合魚動的地方,魚群活動比較頻繁,攝食十分活躍,否則很難釣到魚。

三、釣位不理想。由於初春的時候,水溫比較低,魚喜歡聚集到水較深較暖和的地方。野釣的時候,垂釣深度建議在3米左右,最深不要超過5米,水太深太淺都不好釣魚。

四、流水好釣魚,靜水難釣魚。初春的時候,氣溫和水溫都還比較低,魚更喜歡在流動的水體中活動。流動的水體溫度相對較高,氧氣含量也較高,魚活動會比較積極。靜止的水水升溫慢,氧氣含量低,魚活動不積極。

五、初春時節,由於雨水較少,水質較清澈,能見度高,水中魚的食物變少,也限制了魚的活動範圍。





紅色小舟


我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對於一個問題可能每個人看法不一樣。

早春天氣多變:回南天、倒春寒、梅雨、連陰雨等等層出不窮,可以說整個春天的“好天氣”不是太多。有的時候我們明明選擇了一個看起來不錯的天氣出去釣魚,但結果往往敗興而歸。

好天氣也會打龜

這個問題可以說困擾著很多釣魚人,也時常在一些釣魚人的社交媒體上看到釣友抱怨:“今天天氣很好啊,怎麼就是釣不到魚?”。後面這幾年我才發現,我們所認為的好天氣可能魚並不這麼認為,而且在北方的好天氣南方的話可能就不怎麼管用。

據不完全統計,釣友們所指的好天氣一般是指無雲或者少雲的晴天。在早春天這種天氣出釣可以說非常舒服:沐浴陽光,看春暖花開,聽蟲鳴鳥語,享受春風拂面,如此釣魚好不自在!只不過可惜的是,這種天氣下面方法沒有用對大多不會有好的漁獲。

和我們人一樣,魚兒也喜歡這樣的天氣,在刺骨的冷水中蟄伏了一個冬天,如果能曬曬太陽那也是魚生中極為享受的一件事情。這種時候它們大多三五成群在一些倒伏的樹邊、水草邊、向陽的高坎下、新淹沒的草灘曬太陽。哪怕你看到了有魚群(看到的都不大),拋餌下去漁獲也不會特別的理想。

所以,想要釣到它們,就要花一些心思。今天就這種好天氣來分享一下經驗,讓你出釣不至於走空。

天氣很好適合釣早晚或者夜釣

這種天氣一般中午是最難釣的時候,因為魚兒的心思基本都在曬太陽上面,中午的陽光又最大,所以很難釣釣魚。早上太陽還沒有出來或者剛出來沒有照射到水面的時候,它們會在稍微深點兒的地方等待,這個時候下竿無疑要好得多,推薦早上五點到九點。

傍晚的理由一也是一樣,太陽下山之後它們也會逐漸沉入水底,在相對深一點溫度穩定一點的地方覓食,這個時候昆蟲和小蝦們也比較活躍。

當然了,最好的還是天黑之後,它曬了一天的太陽,身體也暖和起來,新陳代謝加快會讓它的覓食慾望提高。所以在天黑前一段時間一直到天黑之後他們會大肆覓食,時間大概在晚五點半到八點半左右。過了這段時間一般口會停一會兒,一直到大約十一點左右會相繼開口。

天氣很好釣位選擇很重要

這種好天氣的釣位選擇的範圍可以說不多,一般超過三米水深的地方可以直接忽略釣,甚至有些兩米左右的地方表現都不太行。可以考慮下面幾種釣點:

水深一米左右的淺灘裡面的坑(四周有草最好);

草區的草洞(最好自己新開發草洞);

二道坎坎底(深淺結合);

陡坎缺口處(下雨流水沖刷形成的缺口);

水中大石頭旁邊(要看得到石頭最好);

如果沒有淺灘或者二道坎只能釣深水的話,那麼就選擇向陽的陡坎邊上,魚兒要找溫暖的地方,它會貼著坎底找,看到缺口的地方它才會上去。當然這要看這片水域水底的地形,如果平均水深特深,那麼它們確實是這樣找,但是如果普遍不深,它們可能直接從中間來回。

只要你看看到一個地方魚兒頻繁的跳起來,不用猶豫,果斷把釣位換過去!但是要留意是否掛底,如果掛底的話那麼最好還是釣單鉤或者釣離底。

好天氣竿長選擇有講究

不同的釣位用不同的竿長,原則上來說保持1.2-1.5米左右的水深是最為合適。一般淺灘的話建議用稍微長一點的竿子,淺灘岸邊的水更淺,魚兒看得到人不會靠邊。如果是釣坎下面,或者深淺結合的地方,一般4.5的杆子就夠用,有些地方3.6都可以,原則是隻要釣到坎底就行。

天氣很好窩料和餌料要酸甜

這裡是指白天,當然如果你只釣鯽魚的話那麼蚯蚓還是首選。如果你釣搓餌,餌料和窩料的味型可以調整成酸甜一點的,這樣大板鯽和鯉魚比較愛吃,鯿魚草魚的效果也不錯。

其實我們自己用啤酒泡製的酒米加了糖的話就是酸甜的,最好就是用菠蘿啤加點兒白酒泡碎玉米粒,在太陽下面暴曬幾天就成了酸甜酸甜了(別問我怎麼知道,我嘗過了),只不過味道不好聞而已。

如果是晚上的話還是以弄腥味的餌料為主,當然你打窩可以用酸甜窖香味的。不管你用哪種,氣味最好稍微濃郁一點,這樣才能傳播得更遠。

最後,願各位釣友大鯽大鯉!我個人說的不一定對,也可能並不適合所有的地方,中國南北跨度太大了!如果你有其他的看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裡面指出,如果和你的經驗相吻合,可以分享給其他釣友看看一個愛釣魚也愛分享的釣魚人。


釣魚者小軍


您好我是小樂子愛釣魚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下:

1.天氣分析

初春一般溫度也就4-6等12-17度那樣,早上天擦明是上魚高峰期溫差最低時候,到中午溫度上來以後溫差大加上有太陽會導致魚起伏不入底的情況或者在更淺的地方,一般出太陽的話天剛亮到早上10點出魚最好,下午17點到天黑會出一點魚!

2.釣位選擇

儘量選擇有草的地方做釣水深2米左右,有些水域表面沒有草水裡往往有草這些地方漂會落不下去如果你能找空出來的區域做釣魚獲會多的多,因為魚大部分都在草裡等著溫度的回升等到溫度適應會甩子!

3.窩料選擇

窩料以大腥為主,紅蟲顆粒泡開加小米,紅蟲粉加小米。蝦粉加小米。野戰藍鯽加小米,這幾種為初春常用的窩料蛋白高誘魚快的窩料,餌料儘量用活餌如:紅蟲或者蚯蚓做釣!

4.竿子和線主搭配

如果本區域做釣人數比較多水還淺建議使用6.3-7.2魚竿做釣,人少可以使用4.5-5.4做釣,

主線0.8或者1號,子線0.6或者0.8,鉤子建議:秀鉤3-5號!

5.靈活運用

釣魚不能太死板硬套在不出魚情況下適當坐下改變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穫,如換長杆換位子!

您好我的回答完畢,希望你能有一個好的魚獲。有空可以交流釣技釣法!昨天實戰魚獲下圖!





小樂子愛釣魚


我從生物學和實際釣魚經驗回答一下吧。有網友說:“溫度突然上升,魚不適應”我認為表達的不夠準確,我們無論是現實中還是電視網絡上都見到過蛇、蜥蜴、鱷魚等冬眠後或者春秋的每個早上第一件事是先曬太陽,讓體內溫度迅速上升,然後再活動,那魚為什麼就不適應呢?魚就喜歡寒冷的水和僵硬的身體嗎?答案肯定不是,魚和其他變溫動物都一樣,都喜歡溫暖,因為只有溫暖的地方身體才靈活,消化系統才能消化食物吸收能量,這一點很重要!!!

先明確一點:早春魚開口是必然的,經歷了一個寒冬後,魚在春季氣溫回升後必然會開口。影響魚開口的因素除了人為(電、網、錨等)干擾外,無非就在於水溫、氣壓、溶氧。

春季無論氣候怎麼變化,溶氧和氣壓相對都是穩定的,不用考慮在內,那麼剩下的就是水溫了。

題主說的情況是“天氣很好,氣溫4-14度”,既然說天氣很好,那就說明前幾天的天氣沒這麼好,也就是說氣溫、陽光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我們都知道突然的升溫會導致水錶30公分以內溫度上升很快,但30公分以下的溫度還是很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會導致水體發生非常嚴重的對流,要注意:水的對流是分散的,也就是說哪怕同一水層各個地方的溫度都可能會不一樣,這才是魚不適應的根本原因,因為任何生物都喜歡溫暖穩定的環境,同樣任何魚都受不了我明明沒動一會兒冷水流過身體一會兒熱水流過身體。同時這也就造成一個現象:“魚會聚集在某個溫暖舒適,水體對流不大的地方”。

那麼這個地方在哪呢?

以我的經驗來看,魚會待在50cm左右有水草石塊等障礙的淺灘,因素有:

1.淺灘溫度上升的快,而且石塊乾枯的水草都會吸熱,更加速了水溫的上升。

2.魚在春季肯定會開口,所以肯定會找食物,由於淺灘水溫上升的比較快,這個區域的微小生物已經開始活動了。

3.魚有驅溫性,溫度的上升肯定會去溫暖的地方。

4.由於淺灘水比較淺,這個區域的溫度穩定,沒有對流。

5.水草石塊等障礙可以給魚提供足夠多的掩體,更有安全感。

所以,升溫是好事,會促進魚的開口,建議題主在早春時期,只要水溫沒超過15度,越是升溫反而越要釣淺灘,但春季氣溫多變,只要溫度變化超過5度,一天換一個釣位是正常的。

一點生物常識和釣魚經驗,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獵鷹路亞


我認為不上魚的原因有五:1.水溫問題。溫度過低,魚重又游回深水;2.水質問題。水質太好,中午太陽高照,水清望見底,致使魚不敢靠邊;3.噪音問題。釣魚釣兩頭,早(上)晚(傍晚)是關鍵,早晚時間,岸上寂靜;下午岸邊噪雜,魚驚不近岸;4.補窩問題。下午垂釣沒口,一般是水下窩子食被吃完,需補窩。5.魚餌問題。每次開餌要少開,用完再開,切不可徒省事,一次開一大團;魚餌變質,也是釣不上魚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