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趙括與明朝李景隆哪位更丟人更“神助攻”?

帝國典故


兩位都是悲劇人物,所作所為,實屬無奈。

趙括可能實戰經驗不足,但也不是紙上談兵,就憑兩條:1.46天缺糧,軍心未亂,直到死。2.秦朝打完這仗也是損失慘重,也需要修養生息,那是趙國國力不如。

紙上談兵,試問當時有紙嗎?趙括擊殺秦軍二三十萬,令白起膽寒,秦軍實屬慘勝,趙括雖敗猶榮,卻背鍋兩千年。趙軍敗在國力與外交,非戰之罪也!

至於李,那是因為有個二皇帝,莫傷我皇叔,否則早沒有朱棣什麼事了。

戰國趙括忠君報國、勇猛頑強、最終戰死沙場不失忠烈之名,明初李景隆貪慕富貴、背主忘恩、背叛建文帝臨陣投降明成祖、叛君不忠,人品低劣,因此李景隆更丟人。



當代曹植


我是閱微草堂筆記,我來回答

其實因為太過久遠也不太好考究歷史實情,但是隻從流傳下來的歷史記錄裡面來看,無疑是明朝李景隆比戰國趙括更丟人更“神助攻”。

從兩人的對手來看,李景隆輸趙括一手。

趙括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將領,生平僅有一戰,就是長平之戰。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秦軍和趙軍在長平對峙。當時秦軍主帥是王齕。只有“紙上談兵”經驗的趙括,能率領趙軍以多變靈活的攻擊方式,打得王齕暈頭轉向,幾次被趙軍攻破。之後秦軍暗中調白起代替王齕,採用拉鋸戰的方式,耗時四十多天才最終使趙軍在糧道被堵,突圍無望的情況下潰敗投降。

反觀李景隆的對手,是受封燕王的朱棣。朱棣第一次成為軍隊的主帥,是在統兵遠征北元太尉乃爾不花的時候,其中的亮眼部分是他先命幾小隊輕騎兵隱秘地偵查到了乃爾不花的位置,悄悄進發,然後率領軍隊在突降的大雪中行軍。在到達敵方營地之後,他卻命軍隊做飯紮營,以勢逼迫乃爾不花投降,不費一兵一卒殲滅了北元主力軍。然而有一說一,當時的北元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元軍的敗亡已經是板上釘釘。即使朱棣大獲全勝,也是錦上添花,無法證明其時他的統帥能力有多麼強大。

從雙方的兵力對比來看,李景隆輸第二手

長平之戰的雙方,這裡不深究,以百度百科的數據來看,秦軍出戰約四十餘萬,傷亡二十餘萬;趙國出兵四十五萬,死亡四十五萬,精銳損失殆盡。雙方單從出兵數量上來看應該算是勢均力敵的。

反觀李景隆,其第一次受命頂替耿炳文出戰時,總兵力在五十萬。當時的朱棣起兵之後收攏北方舊部,加上耿炳文的部分潰兵以及自寧王那裡借來的朵顏三衛,總兵力估計在十萬左右。以五十萬擊十萬,攻北平不破,反而在鄭灞被燕王軍大敗。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收攏敗軍並增兵十萬,總兵力約六十萬,雙方又戰於白溝河,結果李景隆再次戰敗,六十萬基本都丟給了朱棣。懸殊如此巨大的兵力還是接連慘敗,不可謂不丟人。


閱微草堂筆記


趙括和李景隆的經歷很像,兩人都是名將之子,還都是被國君賦予厚望,都是第一次上戰場,還是擔任全軍的指揮方面(當然也是最後一次)。但兩人還是有許多不同。

面對的敵人不同

趙括第一次面對的是當時已經成名的名將白起,當然長平之戰是他最出名的一場戰役,而李景隆面對的是常年對付北元的朱棣,他們都是敗於沒有戰場作戰經驗上,但是從宏觀角度來說,白起很顯然比朱棣更有軍事才能,而且趙括敗於白起之手,也跟趙國當時的國力有關係,而李景隆可以算是兵力實力遠超朱棣,最後還是被朱棣數次擊敗。

兩個人所造成的影響不同

趙括因為陷入了秦軍的包圍圈,一直英勇地率領突圍,雖然最後被射殺,導致趙國四十萬大軍被坑殺,但是趙國沒有因此滅亡,這次戰役讓有些諸侯看見秦國的可怕,所以當秦昭王想要進攻邯鄲的時候,三國伐秦,最後擊退了秦軍。

但是李景隆屢戰屢敗以後,大軍有生力量在包圍順天,導致後方南京空虛,最後朱棣長驅直入直撲南京,當然最後李景隆打開金川門,給了建文帝最後一個“助攻”(當然不助攻也會被攻破,但是李景隆想活命啊。)

所以兩人真要論起“助攻”來,還是李景隆更強一些。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嘴痕


個人覺得歷史條件下都是悲劇式的。趙括可能實戰經驗不足,但也不像紙上談兵,就憑兩條:1.46天缺糧,軍心未亂,直到死。2.秦朝打完這帳也是損失慘重,也需要修養生息,那是趙國國力不如。至於李,那是因為有個二皇帝,莫傷我皇叔,否則早沒有朱棣什麼事了。


歷史旁觀者系列


個人感覺還是趙括吧,雖然不是他主要造成這個結果的,畢竟秦國使計,說趙括厲害,然後昏庸的皇帝相信了,撤下了大將廉頗,但是趙括太自以為是了,不掂量清楚自己的分量,於是被戰神白起打敗,結果是四十萬趙軍投降後被活埋,這四十萬人的生命就因為他的指揮不當而送命,生命是無辜的,雖說趙括對國家忠誠,但卻是愚忠,從此使趙國陷入了危機之中,導致趙國國力大衰,不久滅國,李景隆只能說是投機主義,見風使舵,但明朝卻沒有危及國家根本的損失,如果他沒有反水,或許朱棣不太可能當皇帝,那麼明朝在建文帝的治理下會是什麼樣,不說會不會倒退,進步不可能與朱棣有所比較,朱棣在位時,明朝的國力在世界上都達到了鼎盛,趙括的作為是使趙國走向滅亡,李景隆的作為使明朝國力到達繁榮昌盛,就損失大小來說還是趙括,但李景隆這種背信棄義,愛慕虛榮,不忠是遭人唾棄的,趙括忠君報國的精神,是應該敬仰的


焦糖瑪奇朵沒有糖


兩位都是名將之子但人品大不樣,戰國趙括雖志大才疏、自負輕敵但忠君報國、勇猛頑強、最終戰死沙場不失忠烈之名,明初李景隆貪慕富貴、背主忘恩、背叛建文帝臨陣投降明成祖、叛君不忠人品低劣,因此李景隆更丟人。


小龍女5505


紙上談兵主要是講的趙括,李景隆沒有話棒,所以不會相提並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