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書法作品字跡放大之後與原來的視覺感覺差距很大?

伍增傑字愚翁書法詩詞


【大家應覺得 一幅書作放大局部 字顯得更加的美】

真正的書法家之作品字跡應大小皆宜

一個真正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應該是大字經得起縮小了看,小字經得起放大了著,單個字挑出來看一樣的漂亮,這才是一個真正之書法家的藝術修養。

從古代書法大家作品看書法之藝術美

列舉:趙孟頫之楷書代表作之一《湖州妙嚴寺記》,從整體上看,字之大小勻稱,雖然是楷書卻融入了行書之筆法,在莊嚴肅穆之中增加了瀟灑飄逸。

欣賞一幅書法作品之時應注意氣神等

我們在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的時候,按正常規律先是看整體,看全篇之氣韻、神彩、氣勢、章法和佈局,接下來就是看整篇之中有沒有比較精彩的用筆,最後一點就是看單字之用筆、結體。


歸趙


其實字的大小與筆有很大關係,多大筆寫多大字是科學的。對每一幅書法作品而言,都有一個最合理的大小幅度區間,在這個最合理的區間內,單字與全篇給觀眾以最佳的視覺效果。

有人說“大不遮醜”,也未必全是。比如大字榜書,或者雍容大氣的顏體作品,把它逐漸縮小,反而並不好看。

好作品“真金不怕火來煉”。一般情況下,真正耐品耐看的好作品,適當放大或縮小,在視感上仍然是好作品好氣象。比如古代的名家經典,無論放還是縮小,都一樣瘦看,因為功夫在那擺著,每一字、每一線條、甚至每個點,都有妙趣都有筆法,因此非常“扛打”。反觀今日一些“現代書法”,大玩“展覽體”,以形式規模來達成“視覺衝擊”,根本經不得深入細緻的推敲。

要使作品能夠經得起“摔打”,必須對作品傾注真情、體現真功。

書法學習就是這樣,要精益求精、臻於至善。一些年長學高的書法人,仍在孜孜不倦地臨摹碑帖,就是在深度打磨技法技巧,使線條結構更出彩傳神,用心之篤、態度之誠,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而對於書法初學者來說,不要秀技法玩形式上的花架子,要腳踏實地的刻苦用功。

即便是每副作品都有一個最佳視覺上的大小區間,但作品質量越高,即使超越了這個區間,仍然能夠熠熠生輝、予人美感。因此,不必在初學階段就大字小字一起練,小箋巨幅一起來,沒有這個必要。練字過程中,始終要堅持“多大筆寫多大字”,功底厚實了,再變換書寫工具。

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先糾正一下,王羲之的字不是不能放大,是書寫者的水平達不到王羲之精妙的筆法。沒有放大的能力。

我們現在書法界有一些聰明人,他們沒有能力寫出王羲之那樣精緻的書法。但不能承認是自己無能。就要證明王羲之書法中存在的缺陷。怎麼找?現在的書法以大字為主。王羲之的字又全部都是小字,不要說放大,就是學他的小字,當今中書協的人,還沒有一個學好的。這不是黑。小字都還沒有學好,去講放大的話,無異於痴人說夢。但是,聰明人之所以聰明,普通人都看得到的東西,聰明人還能看不到?他們看得比誰都清楚。正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任何人擁有王羲之那樣的筆法。民間也好,書協也好。所以,心裡有底氣,才敢說王羲之的字不能放大。誰不服?來啊!沒有人敢接招。確實無人有這個能力。

沒有人有這個能力,是不是這個論點就成立了?不成立。人的能力達不到,現代的科學技術,要放大一個圖片不會是難事,對吧。那麼,通過放大王羲之的字後,他的字是不是變醜了?沒有。反而,在掃描技術放大下的王羲之作品,你會更加的驚歎他出神入化的用筆。

所以,不要相信聰明人的盜世之語。他們缺的是能力,卻從來不缺掩飾自己無能的語言。


子衿書法


一般而言,只有見功力,見用筆的書法才經得住“放大”。放大之後,功力所體現的圓厚,清晰可見。放大之後的用筆清晰可見。因放大,書法中的許多細節部分,本應不可見而不被欣賞。放大之後多了一此值得欣賞的部分,所以放大之後的好書法,更現出功力與用筆的精彩。

視覺差距的問題,正是真實檢驗書法功力與用筆的結果。好書法,放大了精彩。差書法,放大了無物。這種差距,其實正好說明書法功力與用筆方面的能力體現。缺乏能力,放大之後的字軟弱無力。相反,一幅優秀書法,只有經得起放大之後的欣賞,才是真實的值得欣賞與有欣賞價值的書法。而視覺的差距,其實正是功力與用筆效果的體現。

這裡的三幀書寫(自書),略放大。放大之後字體的獨立性,得到了體現,其中可以看到的用筆的圓厚,毛松,以及乾澀不平整的效果,可以認為是功力的體現,也是用筆能力的表達。這一些書法中的內容,一般隱於書作之間,不易看到。而放大之後,一目瞭然,比起整幅書作,可以更使注意力集中於放大之後的局部之間。因此在欣賞時的視覺效果也就產生了差別與差距。

''醉後“,也是略大於原字。用筆效果因放大之後而產生的局部視覺,更容易使觀者產生聯想。其實書法中的視覺差距,正是這些書寫中的獨立欣賞價值,才讓人產生了新的視覺感受。而作為差距,當然首先書法中應具有這些內涵。當我們看到這些書法的用筆或筆法的內涵時,放大之後的差距,才更能產生新的審美價值。或者體驗到用筆與功力的意義。


乾得堂


對於書法作品放大後原來視覺感覺差距很大,這個我沒有試過,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放的很大或者是無限大的話那種視覺感覺一定會很大。所以作為我們書法愛好者不必糾結這個問題,只要自己的作品有古名家的基因有自己的創作元素就歐克!





吃著玩


原作與放大了的書作,肯定會出現視覺的差距,這是無可置疑的。比如,把自已的手放大,可以看到紋絡,毛孔,顯得高高低低,坑坑窪窪的,給視覺一種難受。而不放大時,雖然紋絡,毛孔仍在,但給人的視覺耐看。對於書作來說,即是一個道理。當然放大了的書作,對於學習點畫架構,字法,筆法,章法,墨法和筆勢是有幫助的。








一葉小舟82704


我認為結體的工夫不扎實,小字看起來還可以!放大後每字的點畫,能明顯看出來,沒有穩建的工夫,放大後就不那麼順眼!個人見解。


柯雙碧博客









隱墨齋書法




海峰9736


你好,我是劉智華,一個把書法當作美食的老師。你的這個提問,是一個書法上的好問題,他關乎到個人對書法風格的取向問題,也關係到個人練習書法的選範本,選風格以及長遠目標追求的問題,必須搞清楚,弄明白才不會走彎路,將會減少很多的困擾。

書法作品的字跡放大之後確實有差距的,你能觀察到,說明你有一定的書法基礎,也有很好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這些都對學書法很有幫助。

書法作品字跡放大之後會出現很多情況,比如說,字的缺點更容易暴露,筆劃的弱處更一目瞭然,給人的美感會產生變化,隨著放大倍數的增加,各種衝擊力舒逐步增進增強……總結起來根本情況為兩點:

你問題中提到王羲之的字放大不好看

書法藝術簡單分為兩種風格,一是以篆隸為代表的正大氣象,另一種以行草娓婉秀麗(只是大概而論而非全是,這麼說只是為了幫助回答問題)

  1. 更適合放大看的:以隸書《張遷碑》為例,就或適合放大,放大後會感覺更雄強力挺,衝擊振憾力會加強,美感會增加!就如同一個健狀的男子漢,長大幸重會更強更有力!😊
  2. 不太適合放大看的:以你提到的王羲之的書法,那那是以端秀俊逸妍美為代表的,放大後會更顯弱小,美感會丟失!如同一個美女子,長大增肥會讓人感動柔美盡失!😋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的,如有問題歡迎大家討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