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秦國奮鬥一生的李斯被腰斬,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李斯作為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重要幫手,在朝中有著極大的權勢,他的能力確實是非常突出,作為法家的代表,李斯的治國能力是很不錯的,秦統一之後,像統一度量衡,廢除原本的分封制,這些都是李斯負責的,他是有著極高的遠見,能看到國內的一些問題。秦始皇對於李斯也是相當倚重的,李斯屬於皇帝之下的二號人物,李斯長期在國內當權,可自己卻在晚年遭秦二世的處決,自己被腰斬於市。

為秦國奮鬥一生的李斯被腰斬,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李斯的死亡還是很可惜的,如果在秦末的時候,他沒有提前被殺的話,那麼歷史或許會被改變,二世把權力都交給李斯,自己就算不怎麼管事,國家也不見得會滅亡。李斯被殺主要是趙高在中間作亂,趙高與李斯一樣,都是擁立二世的功臣,可後來倆人由於權力的爭奪,也就出現了極大的分歧,他們之間的矛盾是無法解決好的,李斯畢竟是外臣,趙高是在皇帝的身邊,要想害死李斯,也不是什麼難事。那麼李斯被殺的時候,為何滿朝文武居然沒有人為他求情呢?

為秦國奮鬥一生的李斯被腰斬,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他的死是比較悽慘的,自己一直身居相位,按理說也在朝中有些一些關係,可他死得時候,確實沒有幾個人為他說話,李斯的悲慘結局,與他自己的性格有著一些關係,李斯雖然一直在朝中當政,可他與大臣之間的關係並不好,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是屬於孤臣,因此秦始皇才會如此信任他,一直都給他很好的地位。李斯心胸狹隘,不願意別人比自己更好,他就非常喜歡迫害能力和自己有一比的人,比如韓非,這就是被他害死的一位大才。

為秦國奮鬥一生的李斯被腰斬,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李斯這樣的性格,很容易引來更多的人記恨,因此他與朝臣的關係不好,大家也不會願意為他求情。還有一點,當時的秦朝處在非常特殊的時期,李斯在朝中為相,他的資歷還是足夠的,只是他沒有形成自己的黨派,通常在權位極高的人被處死的時候,為他說話的人,更多還是自己黨派裡面的這些人,李斯就不具備這種條件。而二世當時已經很少上朝,他也選擇與朝臣隔絕,這也是趙高的策略,利用這種方法讓二世漸漸失去了權勢,而趙高對於朝臣的把控力就更強。

為秦國奮鬥一生的李斯被腰斬,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在趙高設計陷害李斯的時候,二世本人沒有太大的主見,實際上他對於李斯也沒有什麼好感,李斯作為前朝的重臣,自己還有從龍之功,這就讓李斯在朝中變得更加囂張,李斯在朝中的很多作為漸漸引起了二世的憤怒,在殺李斯的時候,朝中很多大臣都是在觀望,李斯被殺對他們來說影響不大,並不違揹他們的利益,而只要皇帝心裡想這麼做,他們迎合皇帝的意思肯定是沒錯的,任何朝代都是這樣,在皇帝頒佈各類命令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迎合皇帝的意思。

為秦國奮鬥一生的李斯被腰斬,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秦朝的情況也是一樣的,大家都猜出了李斯被殺是皇帝的意思,而趙高就是皇帝的代言人,因此大家當然就會主動迎合皇帝的心意,去支持皇帝處死李斯。要是自己也得到皇帝的信任,那就能獲得更多利益。

為秦國奮鬥一生的李斯被腰斬,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李斯的死亡也是活該,他自己當初擁立了胡亥,如果他不點頭的話,趙高一個人肯定做不到這點,可李斯認為蒙恬對自己的威脅非常大,他就不願意讓扶蘇上位,要是扶蘇繼位的話,李斯肯定不會有這麼大的權勢,可他也不至於被殺,扶蘇肯定能做得更好,而胡亥完全就是聽趙高的話,這也給自己留下了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