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电影《被嫌弃松子的一生》改编自山田宗树的同名小说,该部小说单单在日本的发行量就超过了130万册。2006年,导演中岛哲也将其改编成一部歌舞剧,成为电影史上永恒的经典。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说到中岛哲也的影片,相当有特色,被戏称为“中岛式的奇幻爆笑风格”,他善于用戏谑的手法嘲讽现实,在你感觉到绝望时,又用童话般的手法给予希望。

网易娱乐曾这样评价他:中岛哲也不是一个多产的导演,平均两年才出一部新片。中岛哲也善于在电影中营造童话世界的氛围,即使是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样悲惨的故事也能拍得如喜剧一般轻松,似乎中岛的电影都会在片头就给出一个鲜明的风格取向。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顾名思义,讲述的是一名叫做松子的女人的一生。松子生得漂亮动人,小时候她经常做着白雪公主似的美梦,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安分守己的中学老师,但却因一桩偷盗事件,她百口莫辩,被学校辞退。从此以后她的人生便开始了风雨飘摇,和一位作家同居,作家自杀,她后来又做了浴室女郎,甚至还杀人入狱,过了看似悲惨,实则足够精彩的一生。

《被嫌弃松子的一生》是一部“寻爱”电影,唐苏将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这三个方面为你深度解读它的魅力。

一、叙述风格:“多重声”我者叙事,让人物形象富有层次,更加丰满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人物传记,整部影片讲述了松子的一生。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对松子一生的展现,并不是通过松子的自述加上内心独白的这种常规方式进行的,而是另辟蹊径,通过松子侄子阿笙探询姑姑一生为线,串联起不同人物对松子的描述和回忆。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阿笙的父亲,也就是松子的哥哥、追踪松子死因的警察、松子生命最后十年的邻居大仓、松子一生挚友泽村惠以及松子最后的恋人阿龙,这些人分别经历了松子人生中不同的阶段,他们的回忆代表着不同时空里的松子。

在影片中他们每个人都带着主观感情,从自己的视角讲述了松子一生的某个片段,然后经过阿笙的拼凑和整理,再加他的主观感受,完整地展现了松子的一生,而又留有足够多的空白,给予观众想象空间。

影片的进行以松子的人生经历为时间线,不同的人生阶段由和她亲历过的人以画外音的方式来讲述,这种叙事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被称作 “多重声”我者。

简单来理解就是影片有多个人来讲述同一个人的故事,而每个人讲述故事时都使用的是第一人称“我”的视角。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影片开篇是阿笙的画外音,接着父亲到来,告诉阿笙他从未认识过的姑姑也就是松子去世了,让阿笙去帮忙整理遗物。

在阿笙父亲的眼里,松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父亲甚至认为松子是导致妹妹和父亲死亡的间接凶手,她做了浴室女郎,更是彻底败坏了门风,父亲看不起她,早早地和她断绝了家庭关系。

追踪松子死因的警察告诉阿笙,姑姑曾做过学校的老师,歌声动听,深得学生喜爱。

好友泽村惠是在松子杀入入狱后,在监狱与松子相识的。泽村惠眼中的松子美丽而聪慧,有着坚强的意志和明确的生活目标。

阿龙曾是松子的学生,也是那起酒店失窃案的真正凶手。多年以后已经混入黑社会的阿龙在一家理发店偶遇松子,两人随即成为恋人,阿龙眼中的松子美丽善良,有着和上帝一样伟大的人格。

邻居大仓见证的是松子生命的最后十年,那时候的松子已经放弃了生活的希望,把自己整日关在一间小黑屋里。大仓眼中的松子疯癫到令人生厌,尤其是她身上那股臭味,更是让人不堪忍受。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六个不同的人,“同事异说”,六个限制视角相整合,多视点“我”的叙事让松子的形象更丰富和立体,因为是不同亲历者讲述,也更加有说服性。阿笙作为松子一生的探询者,又把这六个不相干的人巧妙地串联起来,使得原本松散毫无联系的结构,成为一个逻辑相洽的整体。

更重要的是,不同人眼中不同的松子也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我们每个人都有多张面孔,父母眼中的孩子,老师眼中的学生,夫妻眼中的伴侣等,同一个人,在这些不同人的眼中,可能千差万别,像极了六个不同的人描述下的松子。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二、镜头语言:鲜艳浓郁的华丽色彩以及CG动画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导演中岛哲也的镜头语言独特,在影像呈现上,经常运用了大量鲜艳浓郁的华丽色彩以及CG动画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这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中岛哲也的代表作,延续了他一贯的镜头风格,它整体画面色彩绚丽夺目,但又不是一成不变,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心理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在松子离家出走前,影片整体色调是偏橘黄色的暖色,意喻着家庭的温馨。

松子离家出走后,暖色中多了几分淡蓝色的冷清。松子杀人入狱后,画面则充斥着大片的深蓝色,渲染了监狱里的阴冷可怕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当松子服刑年满出狱后去寻找恋人时,画面上则飘满了粉色的桃花瓣,整体画面的颜色又呈现出了粉色的浪漫。

当阿龙出狱后,松子去监狱接他时,影片画面则是纯白色的。天空中飘零着几朵白色的雪花,松子通身白色装扮,白色的世界中又有一束开得灿烂的红玫瑰点缀,象征着阿龙心目中松子的圣洁与两人爱情的热烈。

影片的最后,松子一生行将结束时,影片的画面是“火烧云”的通红色。燃烧着的天空,从上倾泻而下,形成巨大的压力,像是要把松子带走。

画面中色彩的变化是观众最能直观感受到的信息,中岛哲也运用富有变化的色彩表达故事中人物情感的起伏以及心理的变化,很具有感染力。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影片中还使用了大量的CG动画,CG动画的调子欢快动人,正好与松子苦难的一生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说CG动画有多梦幻,松子的生活就有多绝望。这种悲喜交加,反复重叠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松子曾做过一个作家的情妇,她满心欢喜,以为能和作家修成正果。CG动画中的松子在《幸福星期三》的欢快曲调下,快乐地翩翩起舞,没想到作家和她在一起也不过是因为嫉妒,最终将她抛弃。

童谣《弯弯腰挺挺背》则贯穿了松子的一生,见证了她生命当中每一个起落和每一段恋情,“弯曲起来,伸展开来,一起去抓星星吧。弯曲起来,踮起脚尖,一起靠近天空吧。”

童谣的纯真欢快正好反衬了松子一生的坎坷曲折、郁郁寡欢。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中岛哲也独特的影像风格,蒙太奇效果的巧妙运用,多彩绚丽的画面和欢娱动人的曲调大大增加了这部影片的观赏性。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在中岛哲也独特影像风格的加持下,却拍出了童话般的梦幻美丽,看的时候会大笑不止,看完却泪流满面,让人心生万千感慨。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三、现实意义:松子悲惨一生的三个原因

回顾松子的一生,充满了漠视、背叛、欺诈和残忍,她也曾对生活充满过希望,但每一次都被生活折磨得体无完肤,她的人生到底哪里出了错,才会过得如此凄惨?我想原因有三。

1、童年成长过程中的极度缺爱

松子有一个身体残疾的妹妹,整日躺在床上,父亲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了妹妹身上,松子成了家里的“小透明”。

有一天,父亲下班回家带回了一件漂亮礼物,松子满心欢喜地看着父亲,以为是父亲买给她的,结果父亲却把公文包丢给她,看都没看她一眼,直奔楼上去到了妹妹的房间。

妹妹的健康是父亲最关心的事,其它的一切都要给它让路。松子恋爱了,开心地讲给妹妹听,晚餐时却受到父亲一顿指责,因为父亲认为妹妹连家门都出不了,松子恋爱的事情会刺激到妹妹。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松子长大了,表面上看很是漂亮健康,心里却早已是伤痕累累。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松子在父亲那里没有得到的爱,就要从其他男人身上找回,而且为了得到这份所谓的“爱”,她不计代价。

松子离家出走后,和作家八女川彻也同居,彻也有严重的精神障碍,整天幻想自己是太宰治的转世,对她非打即骂,还逼迫她去做浴室女郎赚钱养活自己。

彻也自杀半年后,松子做了另外一个作家的情妇,这位作家和她在一起也不过是嫉妒彻也的才华,最终松子惨遭抛弃。

做浴室女郎时,她和浴室经理厮混,这个男人不仅骗光她所有钱财,还和别的女人暧昧不明,对她冷嘲热讽。松子在冲动之下,把这个男人乱刀砍死,锒铛入狱。

最后的恋人阿龙,是黑社会中的小混混,松子为了和阿龙一起逃命,翻窗逃跑时,摔断了一条腿,从此以后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

当好友泽村惠劝她说,“不要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时,松子说,“只要不是孤单一个人就好。”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亲密关系》一书曾说:“孩童时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心中所形成的看待外在世界的态度,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儿时绝大多数的行为,都以归属感和被重视的需求为出发点。但如果我们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我们往往会觉得更孤单、更不被重视。我们很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缺乏关怀、温暖和真情,从而感到绝望。”

童年的缺失成为松子一生的隐疾,父亲的漠视使她充满了对爱的渴望,为了得到一点点的关注,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小时候为了得到父亲的关注,她经常做鬼脸逗父亲偶尔一笑,长大后,忍受各种男人的虐待而不离开,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方式的讨好。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2、成年后的不懂自我反省

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询师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一书中将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四个时期。

  • 绚丽期:这个阶段也被称为“月晕期”,刚刚相恋或者热恋中的两个人,总是被对方吸引,相爱的两个人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给对方看,至于这些“美好”是否真实,双方都没有认真考虑过。
  • 幻灭期:两人进入愤恨阶段,突然发现伴侣没有想象中的好,伴侣也不会像“绚丽期”那样主动满足我们,在这个阶段双方都会开启改造对方的计划,但改造一定不会成功,让双方对彼此更加失望。
  • 内省期:亲密关系中的伴侣是来帮助我们疗愈自己,最终找回真正的自我的,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从幻灭到内省,我们就得到一个机会去检视自己的内心并发觉所有亲密关系的源头。
  • 启示期:这个阶段往往意味着我们已经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会对伴侣充满真正的“爱”,而不是控制,看到他的内在,重新拥抱他。控制与真正的爱的区别在于,爱是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付出,而控制则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很可悲的是,松子的每段关系都没能跨越过第二个阶段“幻灭期”,她受到伤害,与伴侣分手后,每次都会抬起头来,问一句 “为什么?”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亲密关系》一书中写到:有一个在使用上必须特别小心谨慎的词是“为什么”。这是受害者在抱怨或表达无力感时最爱用的词,而且一个“为什么”常会引来更多的“为什么”。

简单来说,面对不幸,松子一直在对外寻找答案,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被学校辞退时,她问“为什么学校要辞退我”,恋人离开时,她问“恋人为什么要离开我”,好像她这一生的不幸都是别人造成的,她的幸福也一定要别人来实现。

没有人会满足我们的需求,没有人会让我们快乐,也没有人该为我们所受的伤负责。我们所有生活经验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地方——我们的心中。

我们只有静下心来,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磨练心性,平静面对痛苦,我们才会变得更加成熟,而伴侣在这一路能为我们做的只是让我们发现并驱使我们了解真正的自己。

可惜松子不懂,在每一段关系里她都极其狼狈,如果说童年的不幸是因为她有一个极其偏心的父亲,成年后的不幸,则只能由她自己来负责,就像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所言,“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3、老年后的自暴自弃

马克思曾说:“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不幸的是这句话是松子人生最后十年的最佳注解。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阿龙离开松子的那一年,松子40岁,原本人生还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但松子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生活打击,投降了,她不再去,哪怕是从别人身上寻找爱。

她整日把自己关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吃各种垃圾食品,每日的消遣就是刷剧,看各种没有营养的综艺节目。

垃圾堆满了房间,臭气熏天,原本小巧的身体一天天臃肿起来,身上浊臭逼人,她终于活成了所有人都厌恶的样子。

她匆匆地在屋外墙壁上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而后死在几个中学生的棒球棍下,结束了她匆匆的一生,享年53岁。

自暴自弃的结局也只能是自取灭亡,连自己都放弃了,谁又能扶得住你?

从叙述风格、镜头语言和现实意义解读《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的魅力

人这一生,唯有美,不可辜负;

唯有自己,不可言弃,

因为全世界,只有你懂得自己最珍贵。

— end —

作者:唐苏,80后宝妈一枚,喜欢音乐、读书、旅行等一切美好的事物。聊电影,谈八卦,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欢迎关注 @遇见唐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