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父母,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

读书沙龙


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者的义务。很多人认为孝顺父母就是给父母住大房子,让他们吃好穿好,给他们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


可是,父母最需要的,是自己被孩子“需要”,唯有此,他们才觉得自己有用,能够给孩子帮上忙,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这个一个故事,很有感触。


上学时,有一次在教授家里吃饭。晚餐结束后,几个同学争着要洗碗。可教授却阻止了他们,说:不急,有人洗呢。”


他先把碗筷放进水池,然后,走到八十高龄的老母亲身边,说:“妈,洗碗喽……”


老母亲听到儿子的要求,振作了精神,开始洗碗。洗干净之后,老母亲擦了手,回了房间。之后,教授又返回厨房,把碗重新洗了一遍。


看着诧异的同学们,教授说:“做母亲的没有不想为孩子做点什么的,即使她老了,但在她眼里,儿子永远需要她的帮忙。让她洗碗,她就会感到儿子需要她,一整天就会过得充实。孝敬父母,除了帮助父母外,还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爱你。”


“舍得用”父母,让他们觉得自己有用,有人需要他们,他们会感动生活有了动力。


或许,这才是最好的孝顺。


一个会有用的鱼


父亲意外去世,留给母亲一套房子(房本是母亲的名字),母亲独居。有了双胞胎宝宝,母亲来一起照顾宝宝,照顾到一岁的时候与老婆发生矛盾,各种无中生有,指桑骂槐,没有逻辑。发生了很多次的争吵,争吵中得知母亲认为我和我老婆是看中了我父亲留下的房子才对她好,认为我老婆都是装的。说话都是拐弯抹角,不明白真正的意思是什么!现在非常苦恼(๑ó﹏ò๑)


家有双胞宝宝


如何对待父母是真的孝敬?

孝敬父母是个长期工程,并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说而已,子女在父母面前永远是没长大的孩子,在父母眼里啥时候都如此,而做子女的要有觉悟,不要等到父母说需要自己,再去孝敬,有时候父母能硬撑着,也不愿意麻烦子女。

孝敬父母要做的其实也很简单,大底上一般都能做到,只要父母没有特别的情况,平时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大致就差不多:

1.陪伴

随着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子女都相继离开,没有谁还想回老家待着,可父母不一样,他们在老家生活了一辈子,当然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故土,那么留在老家的父母,就会常常盼望子女,能够经常回来看看自己,就算子女没有任何出息,当父母的看到孩子,也有生出由衷的满足感。

就算再忙,少旅次游、少加个班,也要抽个时间,陪陪父母唠嗑,吃个团圆饭、散散步,不为别的,只为子女就是父母的所有,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

2.聆听

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爱操心的习惯还是改不了,常常会觉得孩子这也没做好,那也做的不对,生怕孩子一个疏忽,就酿成大错,其实父母的唠叨,并不是他们没有见识,而是他们见识的太多,一辈子经历过那么多事,总是能看透很多本质以外的东西,那么多听听父母的唠叨,总归不是什么坏事,也让他们心里好受。

有时候听父母说的多了,就会发现父母也会有心事,那些心事可能子女从未发现过,也从未听父母提起过,有时候一个懂字,就能知道父母所有的心结。

3.经济

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已经没有多少经济能力,也许有些父母有退休金,可以自己安排好晚年生活,但有的父母也许就没那么幸运,那么经济能力尚缺的父母,做子女的就要负担父母的养老问题,钱自然也就成了重要的负担。

父母辛苦一辈子,别说没钱就是有钱都不舍得花,如果他们手中要是缺了钱,可想而知,就算是有病、有痛也会忍着、挨着,时间长了小病也能酿大祸,所以保证父母的经济,对不再年轻的父母真的很重要。

4.空间

父母老了,应该有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子女的不能再以任何名目,剥夺父母的晚年时间,有时候很多子女,都把自己的难处归结到父母身上,认为自己正处在困难期,父母理应帮自己一把,殊不知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父母困难的时候你在哪里?

老人有老人的生活方式,子女要站在父母的立场,替他们想想,自己想要给父母的一切,是不是他们想要的,比如父母就是想回老家颐养天年,而子女飞要把父母困在身边带孩子,到最后子女会嫌弃老人带的不好,而老人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也不开心。

在父母尚能生活自理的穷情况下,给予他们足够的生活空间 ,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心表述,因为他们一样需要自由,表述只是年轻的我们才需要。

5.理解

不管任何人、任何年纪,做事、做人的风格都不同,父母也不例外,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许表述子女所能接受的,但只要初衷不坏,大体方向没错,子女也不要太多的干涉老人,要站在他们的立场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这样做。

城市的路太硬,没有一点稳定,城市的楼太高,但做人却没了厚度,在老家生活习惯的父母,可能一死接受不了城市人的冷漠,常常习惯出门跟邻居打个招呼,问个好,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要太多的苛责他们,他们有自己的为人处事方针。

6.沟通

父母和子女没有多到的仇和怨,如果因为一些误会,而让父母生气,要多和父母沟通,不要一直藏在心里,而忽略掉父母的感受,有时候一个误会,可能一生都要为其折磨。

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以后有时间在跟父母解释,可来日方长真的不长,我们人生才开始,却是父母的人生即将到达终点,有些话现在说、有些事现在做,不能等到后悔了才发现,自己当初完全可以做的更好。

小结:

孝敬这个词,保含的太多、太多,为人子女不是单纯的,养老送终那么简单,父母既是亲人、又是盟师,也是一生长长的牵绊。

孝敬父母不是用嘴说说,而是用心去感受、去做。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回,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爱是什么颜色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我们的一生中,父母可以说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人世间最深的恩情莫过于父母对孩子之情。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辛勤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成长中的每一步,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我们是在父母悉心关怀、百般呵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一个人,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并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主动报答,不知孝敬,那就丧失了人生来就该有的良心,那是没有道德可言的。

那么,怎样孝顺父母最好呢?总结了几点:

1,常回家看看。父母年纪大了,儿女们若是不在身边,日子过得空虚寂寞,做儿女的应该常回家看看,哪怕给母亲涮涮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父亲捶捶后背揉揉肩,父母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就图个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2,带父母出去旅游散散心。做儿女的无论工作有多忙,一年内安排几次陪同父母出去旅游。出国的费用既高又有风险,不如选择国内游或附近的城市旅游。国内的风光无限好,带父母看看蓝天白云,去海边看看蔚蓝的大海,沿途欣赏山河美景,再惬意不过了。

3,做儿女的家庭要和睦幸福。做父母的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的孩子操心,儿女们家庭和睦,幸福快乐,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若是儿女们家庭经常吵架,闹离婚,再怎么去孝顺父母,父母都不会开心的。

4,当父母生病时,随时陪伴在左右,特别是有些父母年老了,容易中风瘫痪,做儿女的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照顾服侍父母...我家隔壁有个老太太瘫痪了,她的儿女每天都陪在她身边,特别是儿子,放弃了高薪工作,天天在家精心照顾着母亲,一晃三年过去,这样的儿女可以说是天下最孝顺的。

总之,孝顺父母一定要体现在行动上,千万不能​空口说白话。父母养育之恩,做儿女的应该涌泉相报,让父母过个开心快乐的晚年。





阿斌的生活VLOG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对孝字都比较注重,每个地方和每个家庭都有敬孝的传统和习惯,加上现在社会的西式教育,每个人对孝的看法也略有不同!

其实孝顺复杂起来也比较复杂,按古代传统,早请安,晚叩拜。简单起来也比较简单,只要老人开心快乐,心想事成就好了。

我认为对待父母的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愉快也比较重要,很多人不能长期陪伴,那就多打电话,让老人少操心,心情舒畅!多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多听听老人的“唠叨”,让老人还像看待小的时候一样的你。

尽孝是每个人的义务,更是责任,不论是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能让老人开心就好!





心钰子贤


尽心奉养父母谓之孝,顺从父母意愿谓之顺,二者统一即为孝顺。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儿女,把他们拉扯大,太不容易。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几十年,父母受了多少累,吃了多少苦,只有父母心里清楚。父母对儿女的疼爱和付出是最无私的。

等到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就该多为父母着想,尽心尽力回报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作为儿女,就不该学学小动物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吗?

当父母进入老年、步入晚境后,孝顺父母更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儿女都有各自不同的景况和条件,但尽力孝顺父母义不容辞,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颗深爱父母之心,要让父母真正体会到儿女在感情上给予他们的温暖。

特别是到了父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那段日子,虽说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儿女们啊,多想想父母是怎样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了自己,千万不要嫌弃他们。在这段日子里,儿女要舍得更大的付出,让父母有一个“依托感”、“安全感”、“归属感”,让他们带着微笑告别人世。

话说回来,儿女对父母最大的孝顺,是自己争气,事业有成,好好做人,一生平安。

我小时候常常听到父辈们说这样的话:“儿女就是父母的精神。只要他们自己争气,日子过好了,我们就心里踏实了,高低都能过去。”有一首歌里也唱道:“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

其实,父母对儿女的希望和要求并不高,无非是自己争气,做好自己,平平安安。父母感到最大的悲哀、不幸、失望和失败,莫过于儿女不争气,没出息,把日子混狼狈了。一个把自己的日子混狼狈了的人,就是有孝顺之心,也没有孝顺之力。

愿天下的儿女不要让父母失望。


一眼千年58


老人心理的主要特点是“无价值感”与“废物感”。于是老人会不知不觉的试图证明:自己是有用的。其方式有:

 

一、回忆辉煌过去冲淡无价值感

 

二、找点轻松工作或种点地获取价值感

 

三、通过猫狗对老人的依赖证明自己的价值

 

四、干预子女生活证明自己的价值

 

五、参加义工活动获取人生意义

 

六、通过对孙辈照顾获取人生意义

 

各位,对父母物质孝顺是起码的,光做到这点还不够格,还要做到精神孝顺。

 

一、父母回忆辉煌过去时,仔细倾听,最好你能提供材料证明他过去特别辉煌,使父母更开心。

 

二、经常夸奖父母多能干、多厉害。

 

三、经常表达对老人的依恋,使之产生价值感。

 

要经常对父母说:“父母在这儿,使我们更轻松了!父母作用巨大!没有父母在身边日子没法过了”

 

四、让父母适当的干点家务或者带带孙辈。

 

不能让父母干活太多,这样会累着父母。但稍微干点活有好处的,这样可以让老人获取人生意义和价值感!

 

五、母亲烧饭给儿女吃对母亲的心理意义重大,是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重大体现,儿女一定要定期去吃,而且要表示这饭对你很重要,很好吃,对你意义重大、以增加老人的价值感

 

另外当老人发牢骚说:“我给你们当保姆啊。”说明出了下面两个问题之一,肯定是你没有做好!

 

(1)、可能你父母干活太累了,办法是让他们少干点,但让他们完全不干也不妥。

 

(2)、可能你父母价值感不足,他说这句话是为了获得你的肯定,以弥补价值感不足和冲谈废物感,可能你平时对父母肯定不足,办法是你多肯定、多夸奖、多感谢父母,表达对父母的依恋。

 

绝对不可以父母发发牢骚就真得不要父母做任何事,这样做就完全错了,父母只是发发牢骚而已。


一溪心理


自古至今都说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人类发展到当下,应该与时俱进,对父母孝顺已经不是美德,那是基础,是做人子女最基础的根本,谈不上美德,山羊跑乳乌鸦反哺,物以稀为贵,以前是太多人不孝,才称为美德,当今人人敬孝,已不算是美德,假如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有钱人,都差不多财富,你觉得你还是有钱人吗?对于孝顺父母,无论你做得再多,都是远远不够的!

给父母吃好穿好住好,只是第一层面的孝,但这种孝往往是变了味的孝,就是让父母吃好穿好住好,改变了原本自古传统简单朴素的生活,满身是病,大道至简,孝不是让父母吃好穿好住好,是让父母吃得健康,穿戴得体,住得舒畅,中庸之道至中和,不多不少刚刚好!

孝的第二个层面是让父母以你为荣,这是精神层面的孝,当你有一定成就一定身份地位后,你父母见人就会以你为荣,我儿子是警察,我儿子在北京,我儿子是某某集团主席,我女儿开兰博基尼……这种精神层面的孝,是一种很高享受的孝!

但是5年过后,10年,20年过后,你父母还这样对别人说,你就是不孝的人了,别人听多了会在背后诅咒你,有什么了不起,一直炫耀,我不信你儿子会一直好下去……所以说孝是永远都做不够的……

这个时候只能进入第三个层面:大孝不孝!

省吃省用,用父母名字捐款做公益事业,如花三五十万以父亲名字给村里盖个教学楼,图书馆等等,让你父母在村里人人敬仰,不论大人小孩远远就打招呼,爷爷进来坐坐,张家有萝卜干,李家有鸡蛋,王家有南瓜,都会给你父母送上一些,连校长一见都会让上座,聊来聊去……爷爷我们学校……还缺少一批电脑……

这时又得进入第四个层面的孝……


万宁子


作为儿女怎样对待父母才是孝?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满足父母金钱与物质上的需求。我们不仅逄年过节给父母一点金钱,并且给他们添制衣服、买些营养品,就是平时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并尽可能去满足父母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一般情况下,父母不会去轻易张口向儿女索取什么,我们要懂得父母那颗疼爱儿女的心,不但自己不向父母索取,反而去满足父母在金钱和物质上的需求。

二 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满足。 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父母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是啊,作为父母多么想儿女陪伴在自己身边啊!所以,我们平时无论多么忙,都要抽点时间陪陪父母,使他们不感到孤独。再者,父母年纪大了爱叨唠,我们作为儿女要理解,不要烦。总之,不惹父母生气即为孝了。



马到成功146842199


“古讲孝道,并没有说要孝顺。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现代文翻译:

孔子的弟子曾参问孔子:“冒昧的问您下,子女顺从父母就可以说是孝吗?”

孔子立刻回答道:“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要设法婉转的去劝阻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不会陷入不义之中。如果一味的顺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之中,这样又怎么能够称为孝呢?”

所以儒家倡导的孝道,并不是盲从父母。孔子并没有说“我是你亲爹你就要听我的”。这种不把子女当作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视其为自己私有资产而对其进行道德绑架的思想完全是曲解了孝道。

在明确了当孝而不当顺之后,再来看看以“儿女不在身边就是不孝”的道德绑架,问题出在哪里。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里,老年人出于各种健康问题丧失了劳动力,在没有退休金的古代这便意味着完全丧失经济能力。没有医疗体系养老体系的古代,没有别人或者社会可以帮助,老人只能依赖子女。若子女不在身边,父母便无力生存。二十四孝包括了亲尝汤药,扇枕温衾,恣蚊饱血,乳姑不怠。因此有了亲尚在不远游。

即使父母身体健康,也要侍奉左右,戏彩娱亲, 满足父母精神上的需求。在没有电没有网络没有交通工具的过去,娱乐方式甚少,除了少数老人作诗习字,弹琴垂钓,普通年老百姓难以有什么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所有的念想就都在子女身上,只有借助于子女的交流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慰借。

同时,另一方面来说,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甚至连远洋航海都只有国家派遣才能出行的中国古代,世界相对是小的,人口流动远不如今天这么快。在大家还顾着吃饱穿暖的社会,普通百姓也顾不上自我实现这种高级的精神追求。既然没有交通工具辅以,又没有精神追求趋之,在这很长的历史里,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自然是成年后依然与双亲生活在一起。几百年一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成为了社会习惯。

人类历史上发生每一次革命性进步,总是会使一些旧有的社会习惯不再适用。从大航海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到如今的互联网革命,这些重大的历史性变革彻彻底底地打通了地球五大洲,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使人口流动变得再平常不过。而书籍电影互联网极大丰富了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加速了人们去认识世界的意识。低成本的现代交通工具更是使世界人口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相互流动。于是成年后的孩子去新的城市寻找机会,去新的国家学习并了解世界,是合情合理探索世界的途径,逐渐演变成当代的社会习惯。

而现在的老年人,也不再像古代人年老后因完全丧失了经济补给而没有子女奉养就无法生存。过度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依赖性反而导致了子女能力弱,成为啃老族。父母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子女安排好在家乡的工作,有些子女便惰性滋生,失去了自我突破的意愿和机会;有些还保留自我意愿的子女却被“父母辛辛苦苦安排的,不听从就是不孝顺”这样的道德绑架,最终也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和突破的可能性。

如果你生孩子的目的,是替他规划人生,是为了老有所依,那与投资无异,孩子只是你的金融衍生品。人类生息繁衍,是延续物种书写进化史的过程。倘若新生的个体完全听从老个体的思想而活,没有新思想,那么人类史就永远不会被翻页。生孩子的伟大意义在于,你给予了生命,给予了独立人格,给予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源泉。让新生命去探索世界创造世界,这才是你所给予的这个生命的意义所在。因此,“孩子不在身边就是白养了”完全是一种自私并且愚昧的论调。真正的白养,是你复刻了一个自己,让新生命永续循环老生命的过程而没有创新。

每一个人类个体都应该被尊重,具有独立人格与精神自由。亲子是一种世间最珍贵的血缘关系,但不能因为这种珍贵,就去剥夺个体之间的平等与独立。

所谓独立,不是说人可以遗世独活,亲情友情爱情家庭当然是个体生命里最重要的情感交织与精神寄托。所谓独立,说的是但每个人类个体都应当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自己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父母不要以孝顺的道德名义来绑架孩子,孩子也不要以为父母能依靠一生。

孔子从来没有说孝就是要顺。现代社会的孝道,更不是以牺牲子女对世界的探索为代价。经济上的赡养是法定义务,关爱孝敬当然更是道德规范,但这不能曲解为霸占子女的青春年华与自由思考。现代社会的孝道,讲求的是常回家看看,是带父母装逼带父母飞,是物质与精神上支持养生健身,是帮助他们与每天都在翻页的世界保持节奏,是协助他们发现退休生活的爱好丰富精神生活。同时每个人都在以己之力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医疗界建立更好的医疗保健体制,饮食界开发更科学保健的食谱,文化娱乐界创造宣扬正确孝道的文学艺术作品,科技界研发更易于沟通的科学技术。而这些所有,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离开家乡的追梦者探索者,你以为上帝会自动帮助人类实现吗?

我希望下次有人对我的父母说你白养了个女儿的时候,他们能以这篇文章为武器去立论,一个新生命对老生命的孝道不是顺从,而是去推动社会,实现被赋予生命的意义,这其中包括以当代人文形式与科技媒介去破除他们周围的愚昧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