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溺網絡遊戲,到底誰之過?

視動你心


大家好,不爭不吵不諷刺,我是一個愛說遊戲的少年,喜歡記得關注我哦~

2018年8月30日凌晨0點47分,南通海門13歲男孩從四樓墜下。

2019年廣州某地,因不讓其玩手機,十歲左右的男孩公共場所幾秒內連著踹媽媽。

2020年3月9日,福建大田縣,15歲男孩因父親沒收手機從五樓跳下。

……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全球網絡遊戲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更因為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的不斷普及,網絡遊戲的載體、遊戲的類型不斷豐富,遊戲品質在不斷提高。這種大環境下,好像所有的人都在追逐遊戲行業所能帶來的收益,而很少有人願意探尋快速發展之下,遊戲所帶來的負面作用。

一方面,中國的遊戲玩家群體是非常龐大的,幾乎可以涵蓋所有的年齡段,這也是整個遊戲產業能在現階段獲得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我個人感覺裡,遊戲的主要群體大可分為三種:大學生、成年的工作者,未成年人。

我們所要重點說的未成年人,其實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玩家群體,不管是手遊,端遊還是單機遊戲,他們都會有充分的時間去體驗,去適應,去迷戀,所以越來越多時候,我們看到不大的孩子對著電腦,抱著手機,或者舉著平板,沉迷其中,真正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在遊戲中。

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因為遊戲做出不理智的事情,這個責任到底該有誰來承擔?

一:家長的監管不力。我相信都不需要考慮別人,在我們的身邊就有這種情況,家裡有客人或者在公共場所,因為一些問題讓孩子不聽哭鬧,家長為了快速簡單的哄好孩子,就很自然的拿出手機交給孩子玩遊戲,只要不哭,玩就是的。時間一長,孩子對遊戲產生依賴,越哭越給,越給越上癮,久而久之,那就離不開了。

二:遊戲的開發商、運營商缺少足夠的社會責任感。作為遊戲的開發者,運營者,追逐利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未成年人還缺少足夠的自控力,在各種優秀的道具加成和酷炫玩裝的吸引之下,往往會毫無節制的在遊戲中消費,而充值的過程也異常輕鬆,各種對未成年人的限制也顯得很雞肋,缺乏足夠有效的限制手段。

三:孩子自身的原因。從紅白機到單機遊戲,再到網絡遊戲,再到現在的手遊,可以說從很早很早之前,遊戲就出現且伴隨了一代代人的成長,但大部分的孩子還是能聽從家長或者學校的教育,懂的適度遊戲。而少部分的孩子沒有足夠的自控力,沉迷遊戲,別人說不聽,別人管不了,這時候可能就不能把他當成小孩子來看,或許強制的一些干預和教育,才能管控的了。

綜上而言,部分未成年人沉迷於遊戲的責任,不能單一的責怪到某個人或者某些人的身上,與其討論是誰的過錯,倒不如家庭社會共同努力,讓更多的孩子懂的適度遊戲,意識到沉迷遊戲的壞處。


丫她叔


家長責任更大,家長要適度的給孩子玩一些遊戲但是要掌控一個度,小孩子對遊戲是你越不讓他玩他就越想玩,玩了之後不懂節制亂充錢,而遊戲公司應該在界面加個遊戲時間鎖時間到了自動鎖遊戲到次日還能玩,家長可以界面加鎖設定時間以防小孩子過度玩遊戲,遊戲這東西也要規範分級,


踏海尋浪165


養不教,父之過。

青少年沉迷網絡,完全是父母的責任。

父母如果給予足夠的愛與陪伴。

陪孩子戶外活動,陪孩子培養興趣愛好。

孩子也沒有那麼多時間花在網絡上,

又何來沉迷?

然而現實了大多數父母都忙於工作或只顧自己玩樂。

無暇顧及漸漸長大的孩子,

尤其發現給孩子一個手機,一臺電腦,一個ipad。嘰嘰喳喳的孩子就能一個人安靜的自己玩。

何樂而不為?

缺忽略了,這樣長此以往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長期沉迷網絡,會現實社會失去興趣,只能在網絡才能找到存在感,榮譽感。所以更加陷入網絡,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當孩子沉迷網絡時,做家長的請花很多的時間,幫助孩子走出網絡。

只有家長才能幫助孩子。解鈴還需寄鈴人。


點亮那盞DEN


選擇孩子的平板,設定停用時間可以在網課下課後至明天網課上課前

,限制類型選遊戲,自己再設一個屏幕使用時間密碼,便可以開啟防沉迷系統






成成說手機


家長的責任。自己的孩子變成了一個網癮,遊戲迷。絕對是家長的問題。家長一開始責任不明,寵著慣著。逐漸逐漸的孩子脫離管教了。想管也管不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