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影視/綜藝總是翻拍韓國/外國的原因是什麼?怎麼制止?

劣獸改剝毛豆了


娛樂是個圈,我是娛圈張小娛。

目前,我國的電視綜藝節目層出不窮。但是現在國產綜藝還有一個比較尷尬的地方就在於,國產綜藝總是翻拍國外的節目,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 創作力不足。

我國的綜藝跟韓國相比,確實是處於弱勢,韓國作為一個娛樂國,他們不管是從藝人培養還是綜藝節目的運作上來說,都比較成熟。我國選擇的綜藝節目起步比較晚,而且王牌綜藝節目不多,近年來比較紅火的原創綜藝只有湖南衛視是一個領跑者。

  • 綜藝節目要求時效短、見效快。

綜藝其實就是緊跟現在的潮流推出的營銷節目。每檔綜藝節目都有很多的冠名商來投資,冠名商投資之後,肯定是想要在短期內就要看到收益,而且投資商也要看一下這個綜藝的投資價值。選擇一些已經知名的綜藝節目,並且照搬過來,風險小,而且這個節目原先就帶有一定的觀眾緣,可以迅速的把節目炒起來。

  • 綜藝節目的酬勞

其實不僅是電視劇,綜藝節目也有一定的高片酬。跟國外不同,我國的綜藝節目片酬非常高。這片酬是跟明星參加綜藝節目是會受到一定的傷害程度、知名度密切相連的。綜藝節目就是為了更好的瞭解明星,所以一般來說,綜藝節目也是明星拓寬觀眾緣的重要途徑。

總之,如果我們想要真正的做好自己的綜藝節目,就應該專注於打磨自己的原創綜藝,模仿是原創的開始,但是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創新意識。隨著限薪令的來臨,相信在經費方面也會降低很多的。我們自己的綜藝節目也會逐漸成為高質量的。


娛圈張小娛


我是愛看電影愛追綜藝的小橙子,關注我一起暢聊娛樂事。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原因有二,其一國情不同,其二思維方式不同。

國情決定了娛樂行業的發展

國情方面,中國和韓國比較最為明顯。

我不止一次聽人說或者自己感受到,

韓國真電影真是什麼都敢拍。

之前,我認為這是好事,我們比不上人家,現在我不這麼想,韓國之所以不限制各種揭露社會黑暗現實的影片上映,是因為那些造就這一系列黑暗與悲劇的財閥大佬們,壓根什麼都不怕:你儘管拍,揭露了又能怎麼樣?

這些大佬們,如果不想讓某些作品上映,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畢竟一國首相都被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

韓國娛樂業為什麼這麼發達?個人觀點如下:十大龍頭企業控制下,韓國的命脈都掌握在財閥手中,它們幾乎涵蓋了其社會的方方面面,普通民眾的謀生方式也只能是朝九晚五為這些企業效力,如果想一飛沖天怎麼辦?那就只能是出名,當明星或是導演,於是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就湧向了夢想之地的娛樂圈。

其次,韓國對娛樂業的限制很少,就是我開頭所說的“什麼都敢拍”,在這樣寬鬆的環境下,如此強大的競爭下,導演們、pd們、作家們、vj們,各個都很努力,也都敢想敢做,學習別人的經驗,再加上自己的創新,一步一步走到了如今相當成熟的地步。

中國則對文化傳播、娛樂方面管控較強,尤其注重正能量,即使有比較個性的綜藝,最終也難逃被整改的命運,《極限挑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綜上,韓國綜藝的製作團隊,整體業務水平要比國內強很多,節目脈絡,流程遊戲,鏡頭穩定度、靈活度,後期剪輯等,相輔相成,配合默契

韓國影視劇導演編劇們,顧慮沒有那麼多,不會像中國一樣,辛辛苦苦拍的影片,最後因為一些問題而不過審。

特殊國情下,娛樂業發達,是幸也是不幸。

國情決定了藝人的表現力

也正是這樣危險特殊又尷尬的國情,決定了韓國藝人以及娛樂圈的地位境遇遠不如我們想象得那麼好,與中國明星們相比,簡直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在中國,明星的待遇要好得多,名氣的大的,代言、影視劇、綜藝……,稍微一露面,不用太拼就能賺的缽滿盆盈,名氣小點的,跑跑商演,再不濟開個直播,做點副業,也能過上大多數人望塵莫及的生活。


那,還那麼努力幹什麼?那麼拼命做節目有什麼用?創新不創新又有什麼區別?反正有的是人捧場,有的是錢賺。

韓國可就不一樣了,他們國家的明星就是藝人,實實在在靠“手藝”吃飯的人。據悉,韓國藝人剛出道時與其公司簽訂的合約,多為“不平等條約”,由於他們最初訓練以及其它各項的費用都是公司負責,所以他們一般被要求與公司簽約時間很長,通常是5—10年,而這期間賺的錢,公司要抽走70%以上,最高可達90%,而且他們的行程、商業活動、在節目中的表現,都要受到公司的嚴格控制(比如韓國演員申世京,第一次上runningman時由於太活潑被公司批,之後再來就十分內向,與之前判若兩人),這就意味著他們前幾年是賺不到什麼錢的,而且不能輕易解約(參照吳亦凡、鹿晗與SM公司打違約官司,最終和解還賠了天文數字)。

除此之外,韓國造星能力一流,每一年產出的新藝人何止成千上萬,越是如此,藝人們就越要努力,越要拼命表現自己,在綜藝上拋開包袱,放開玩,不拘泥於人設,塑造更加豐滿和立體的自我角色。

思維方式不同決定了創新能力

這一點,主要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相比。

眾所周知,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批判性思維”,這也是我們國家近幾年來非常重視並引進高校的思維課程。

所謂批判性思維,可以簡單理解為秉著懷疑和批判的態度去看待那些既成事實的問題,換言之,要看到事情的多面(本質),不要被一面所迷惑。

相關研究表明,批判性思維態度與創新個性所具備的特徵,大體相近,批判性思維是發現新事物,獲得新知識的必經之路,人類歷史上的創新成果往往來源於批判性思維。

從內在看,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決定了創新能力的不同。

對策

綜上,我認為要改變國內綜藝和影視劇翻拍的現狀,並不簡單,並不是只有導演藝人努力就可以的,也需要政策的支持。

①適當放寬審核標準,不過分強調正能量,允許觀眾自我判斷的發揮。

②適當降低藝人薪酬,稍微施加壓力。

③藝人、導演本身有學習意識,借鑑但不要照搬他國經驗,開放思想,多多創新。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見解,歡迎評論。


話嘮小橙子


個人覺得是因為中國與外國影視/綜藝產業模式不同。韓國優質綜藝與影視作品輩出,來源於其創造力與容錯性,藝人在韓國只是一份職業,與別的職業並無區別;而在中國,藝人則是高收入群體,中國影視/綜藝高昂的製作成本就註定了容錯率低,所以用融梗或翻牌外國成功案例來降低賠錢的可能性。這種情況,目前沒有辦法制止……


愛戰DAYTOY


沒有創新,很多都只能照搬外國的模式,只有有人說《愛情公寓》有抄襲美國的美劇《老友記》《生活大爆炸》等的嫌疑。

而浙江衛視的一些綜藝節目就有抄襲韓國綜藝節目的嫌疑,比如之前很火的《奔跑吧兄弟》,還有前段時間,很不幸地去世的的明星高以翔,也是節目模仿韓國綜藝,過度錄製節目,

我們國家在大力提倡創新,對待這種現象,應該有政策加以制止以及處罰。大力提倡群眾監督舉報制度。堅決抵制抄襲不正之風。

另外國家也應該對積極創新的作者和文藝人士給予鼓勵和獎勵。


我好青梅愛煮酒


最近幾年中國電視劇很多都是翻拍的韓國的,整個影視劇市場上可以利用的資金題材導演和演員等資源都是翻拍的,導致整個國內電視劇市場呈現飽和的現象。

電視劇的產量遠大於求,不知道這些電視臺選電視劇的時候是不是會挑花眼,而且很多題材都撞車了,充斥著盲目跟風的問題。

首先從題材上來講,中國翻拍的韓劇都是翻拍經典,翻拍二三十年前的經典作品,用當代的審美和技術手段去復現經典。但是很多最近幾年才拍的電視劇,又被拿出來重新拍,但是市場和觀眾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消化這些電視劇,發拍的週期太短反而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作為觀眾來說,過多的翻拍無疑造成了電視劇和影視資源的浪費製作方作為投資方一遍一遍的保護的權利和金錢浪費在這些電視劇上面完全可以用在影視劇創作和劇本寫作上面。從演員的角度來講,翻拍這些電視劇如何才能得到原作關注的,任何演的比以前好也是倍感壓力。

第2個角度,就是電視劇考慮到宣傳角度,很多翻拍劇走入了另外一個極端,在情節和人物上根本沒有創新,而是在籌備期就不斷的買樂搜,展開宣傳攻勢,把重點放在了炒作上,但是過度的炒作肯定會引起觀眾的負面情緒。

比如湖南衛視翻拍的,一起來看流星雨,最開始給人了一種雷的感覺,後面他自己居然自稱為一起來看雷陣雨用雷人來進行宣傳,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熱度,但是口碑差到了極點。


拾捌娛樂


韓國的綜藝質量近幾年發展迅速

其實說到底覺得是文化方面的問題

中國其實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

上下五千年

陳凱歌導演說過 最貧瘠的土地上,培養出瞭如此偉大的民族

可能韓國綜藝好,好在他的製作團隊對於生活的觀察,以及編劇寫作劇本的能力

例如三時三餐和姜食堂是對於生活的拍攝

和孝利家的民宿也是生活的慢放

另外就是韓國藝人對於綜藝的認真和敬業度真的相當高 例如running man團隊做紙船穿過漢江等

這是中國綜藝需要重視的

但是其實中國這幾年綜藝水平也上來了呀

包括國家寶藏 朗讀者 經典詠流傳 等等

都宣傳了中華文化

這些都很棒鴨

包括舞蹈風暴 非正式會談等等

我相信中國的綜藝水平會越來越高噠!



小錢的娛樂小賣部


翻拍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賺錢,因為,藝術最難能可貴的是創新,而翻拍就像仿冒一樣既省心又省力。假如屢禁不止就應該行政干預,否則,小團體為了賺錢,國家和民眾卻失去了健康向上的活力!


文俠彥


無法制止,抄襲或者說借鑑也都都是一些有收視率保障的節目,所以很多時候編劇和導演就不需要去原創,稍作改動就好,這是社會的一部分,不必要太強求。


阿福走世界


因為韓國或者外國的綜藝創新力強,總能推陳出新,不斷推出新的優質的作品,這些作品通常內容新穎,角度獨特,吸引力強。如果想要改善這種局面的話,還是覺得要多多創新,也不斷引入行業的新興力量,為這個行業注入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