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影视/综艺总是翻拍韩国/外国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制止?

劣兽改剥毛豆了


娱乐是个圈,我是娱圈张小娱。

目前,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但是现在国产综艺还有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方就在于,国产综艺总是翻拍国外的节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创作力不足。

我国的综艺跟韩国相比,确实是处于弱势,韩国作为一个娱乐国,他们不管是从艺人培养还是综艺节目的运作上来说,都比较成熟。我国选择的综艺节目起步比较晚,而且王牌综艺节目不多,近年来比较红火的原创综艺只有湖南卫视是一个领跑者。

  • 综艺节目要求时效短、见效快。

综艺其实就是紧跟现在的潮流推出的营销节目。每档综艺节目都有很多的冠名商来投资,冠名商投资之后,肯定是想要在短期内就要看到收益,而且投资商也要看一下这个综艺的投资价值。选择一些已经知名的综艺节目,并且照搬过来,风险小,而且这个节目原先就带有一定的观众缘,可以迅速的把节目炒起来。

  • 综艺节目的酬劳

其实不仅是电视剧,综艺节目也有一定的高片酬。跟国外不同,我国的综艺节目片酬非常高。这片酬是跟明星参加综艺节目是会受到一定的伤害程度、知名度密切相连的。综艺节目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明星,所以一般来说,综艺节目也是明星拓宽观众缘的重要途径。

总之,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的做好自己的综艺节目,就应该专注于打磨自己的原创综艺,模仿是原创的开始,但是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创新意识。随着限薪令的来临,相信在经费方面也会降低很多的。我们自己的综艺节目也会逐渐成为高质量的。


娱圈张小娱


我是爱看电影爱追综艺的小橙子,关注我一起畅聊娱乐事。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二,其一国情不同,其二思维方式不同。

国情决定了娱乐行业的发展

国情方面,中国和韩国比较最为明显。

我不止一次听人说或者自己感受到,

韩国真电影真是什么都敢拍。

之前,我认为这是好事,我们比不上人家,现在我不这么想,韩国之所以不限制各种揭露社会黑暗现实的影片上映,是因为那些造就这一系列黑暗与悲剧的财阀大佬们,压根什么都不怕:你尽管拍,揭露了又能怎么样?

这些大佬们,如果不想让某些作品上映,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毕竟一国首相都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韩国娱乐业为什么这么发达?个人观点如下:十大龙头企业控制下,韩国的命脉都掌握在财阀手中,它们几乎涵盖了其社会的方方面面,普通民众的谋生方式也只能是朝九晚五为这些企业效力,如果想一飞冲天怎么办?那就只能是出名,当明星或是导演,于是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就涌向了梦想之地的娱乐圈。

其次,韩国对娱乐业的限制很少,就是我开头所说的“什么都敢拍”,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如此强大的竞争下,导演们、pd们、作家们、vj们,各个都很努力,也都敢想敢做,学习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一步一步走到了如今相当成熟的地步。

中国则对文化传播、娱乐方面管控较强,尤其注重正能量,即使有比较个性的综艺,最终也难逃被整改的命运,《极限挑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综上,韩国综艺的制作团队,整体业务水平要比国内强很多,节目脉络,流程游戏,镜头稳定度、灵活度,后期剪辑等,相辅相成,配合默契

韩国影视剧导演编剧们,顾虑没有那么多,不会像中国一样,辛辛苦苦拍的影片,最后因为一些问题而不过审。

特殊国情下,娱乐业发达,是幸也是不幸。

国情决定了艺人的表现力

也正是这样危险特殊又尴尬的国情,决定了韩国艺人以及娱乐圈的地位境遇远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好,与中国明星们相比,简直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在中国,明星的待遇要好得多,名气的大的,代言、影视剧、综艺……,稍微一露面,不用太拼就能赚的钵满盆盈,名气小点的,跑跑商演,再不济开个直播,做点副业,也能过上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生活。


那,还那么努力干什么?那么拼命做节目有什么用?创新不创新又有什么区别?反正有的是人捧场,有的是钱赚。

韩国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国家的明星就是艺人,实实在在靠“手艺”吃饭的人。据悉,韩国艺人刚出道时与其公司签订的合约,多为“不平等条约”,由于他们最初训练以及其它各项的费用都是公司负责,所以他们一般被要求与公司签约时间很长,通常是5—10年,而这期间赚的钱,公司要抽走70%以上,最高可达90%,而且他们的行程、商业活动、在节目中的表现,都要受到公司的严格控制(比如韩国演员申世京,第一次上runningman时由于太活泼被公司批,之后再来就十分内向,与之前判若两人),这就意味着他们前几年是赚不到什么钱的,而且不能轻易解约(参照吴亦凡、鹿晗与SM公司打违约官司,最终和解还赔了天文数字)。

除此之外,韩国造星能力一流,每一年产出的新艺人何止成千上万,越是如此,艺人们就越要努力,越要拼命表现自己,在综艺上抛开包袱,放开玩,不拘泥于人设,塑造更加丰满和立体的自我角色。

思维方式不同决定了创新能力

这一点,主要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批判性思维”,这也是我们国家近几年来非常重视并引进高校的思维课程。

所谓批判性思维,可以简单理解为秉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去看待那些既成事实的问题,换言之,要看到事情的多面(本质),不要被一面所迷惑。

相关研究表明,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创新个性所具备的特征,大体相近,批判性思维是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必经之路,人类历史上的创新成果往往来源于批判性思维。

从内在看,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决定了创新能力的不同。

对策

综上,我认为要改变国内综艺和影视剧翻拍的现状,并不简单,并不是只有导演艺人努力就可以的,也需要政策的支持。

①适当放宽审核标准,不过分强调正能量,允许观众自我判断的发挥。

②适当降低艺人薪酬,稍微施加压力。

③艺人、导演本身有学习意识,借鉴但不要照搬他国经验,开放思想,多多创新。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见解,欢迎评论。


话唠小橙子


个人觉得是因为中国与外国影视/综艺产业模式不同。韩国优质综艺与影视作品辈出,来源于其创造力与容错性,艺人在韩国只是一份职业,与别的职业并无区别;而在中国,艺人则是高收入群体,中国影视/综艺高昂的制作成本就注定了容错率低,所以用融梗或翻牌外国成功案例来降低赔钱的可能性。这种情况,目前没有办法制止……


爱战DAYTOY


没有创新,很多都只能照搬外国的模式,只有有人说《爱情公寓》有抄袭美国的美剧《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的嫌疑。

而浙江卫视的一些综艺节目就有抄袭韩国综艺节目的嫌疑,比如之前很火的《奔跑吧兄弟》,还有前段时间,很不幸地去世的的明星高以翔,也是节目模仿韩国综艺,过度录制节目,

我们国家在大力提倡创新,对待这种现象,应该有政策加以制止以及处罚。大力提倡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坚决抵制抄袭不正之风。

另外国家也应该对积极创新的作者和文艺人士给予鼓励和奖励。


我好青梅爱煮酒


最近几年中国电视剧很多都是翻拍的韩国的,整个影视剧市场上可以利用的资金题材导演和演员等资源都是翻拍的,导致整个国内电视剧市场呈现饱和的现象。

电视剧的产量远大于求,不知道这些电视台选电视剧的时候是不是会挑花眼,而且很多题材都撞车了,充斥着盲目跟风的问题。

首先从题材上来讲,中国翻拍的韩剧都是翻拍经典,翻拍二三十年前的经典作品,用当代的审美和技术手段去复现经典。但是很多最近几年才拍的电视剧,又被拿出来重新拍,但是市场和观众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这些电视剧,发拍的周期太短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作为观众来说,过多的翻拍无疑造成了电视剧和影视资源的浪费制作方作为投资方一遍一遍的保护的权利和金钱浪费在这些电视剧上面完全可以用在影视剧创作和剧本写作上面。从演员的角度来讲,翻拍这些电视剧如何才能得到原作关注的,任何演的比以前好也是倍感压力。

第2个角度,就是电视剧考虑到宣传角度,很多翻拍剧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在情节和人物上根本没有创新,而是在筹备期就不断的买乐搜,展开宣传攻势,把重点放在了炒作上,但是过度的炒作肯定会引起观众的负面情绪。

比如湖南卫视翻拍的,一起来看流星雨,最开始给人了一种雷的感觉,后面他自己居然自称为一起来看雷阵雨用雷人来进行宣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热度,但是口碑差到了极点。


拾捌娱乐


韩国的综艺质量近几年发展迅速

其实说到底觉得是文化方面的问题

中国其实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上下五千年

陈凯歌导演说过 最贫瘠的土地上,培养出了如此伟大的民族

可能韩国综艺好,好在他的制作团队对于生活的观察,以及编剧写作剧本的能力

例如三时三餐和姜食堂是对于生活的拍摄

和孝利家的民宿也是生活的慢放

另外就是韩国艺人对于综艺的认真和敬业度真的相当高 例如running man团队做纸船穿过汉江等

这是中国综艺需要重视的

但是其实中国这几年综艺水平也上来了呀

包括国家宝藏 朗读者 经典咏流传 等等

都宣传了中华文化

这些都很棒鸭

包括舞蹈风暴 非正式会谈等等

我相信中国的综艺水平会越来越高哒!



小钱的娱乐小卖部


翻拍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赚钱,因为,艺术最难能可贵的是创新,而翻拍就像仿冒一样既省心又省力。假如屡禁不止就应该行政干预,否则,小团体为了赚钱,国家和民众却失去了健康向上的活力!


文侠彦


无法制止,抄袭或者说借鉴也都都是一些有收视率保障的节目,所以很多时候编剧和导演就不需要去原创,稍作改动就好,这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必要太强求。


阿福走世界


因为韩国或者外国的综艺创新力强,总能推陈出新,不断推出新的优质的作品,这些作品通常内容新颖,角度独特,吸引力强。如果想要改善这种局面的话,还是觉得要多多创新,也不断引入行业的新兴力量,为这个行业注入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