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等提出無為換群體免疫法活下來的人有抗體,我們沒有,咋辦?

如果像英國、瑞典等西方一些國家真考慮讓更多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讓大約60%的人感染後,通過群體產生免疫,從而使疫情無法再蔓延。這種防疫思路號稱“群體免疫”法。

西方以“無為”而達到“群體免疫”法於他們自己或可行,但他們也攤明這個代價也非常大


這種防疫法,有點想像我國曆史上的著名老莊哲學提出的“無為而無不為”那樣做的意思。

從邏輯上推導,它似乎是有可能實現的。但這一切,都是純邏輯的紙上思路推導。如果真正實行,英國和瑞典會付出至少數十萬人的死亡代價。

英國首相鮑里斯的確正式宣佈:不再檢測輕症患者,不再採取措施全力防止所有人被病毒感染,以防止醫療資源被消耗,集中醫治重症患者,並建議老年人待在家裡。 英國政府實際考慮讓絕大部分人感染新冠病毒,讓部分抵抗力差的人死亡,而大部分人獲得抗體,最終獲得群體免疫力。據估計,英國要實現“群體免疫”,可能出現50萬人死亡。

英國和瑞典官方可能願意付出這種數量的人員死亡來換得“群體免疫”的局面,死亡數字是否就如他們所願在50萬就定格於此,不再向下走?這很值得懷疑。

就算他們可以將死亡數字控制得恰如預計,不再擴大,他們也會在世界成為新冠病毒疫區孤島,受到其他國家的一致孤立


萬一這種無為換“群體免疫”法在這兩國實現後,對其他國家大部分未被感染的人來說,肯定很值得擔憂。他國絕大多數人擔憂,就必然不會坐而待斃,不甘心束手就擒,多數人不感染的國家的人不甘心因此而將可控的局面毀於一旦。必然會採取對應措施。

那麼,他們換來的必然是其他大多數國家為了切斷疫情傳播源,對他們實行嚴格封鎖,斷絕往來。其他大多數國家,大多數民眾絕對不會平靜地允許這麼大數額的人眼睜睜地死去而無動於衷。很難想像,他們國家的整個社會還能平靜地運作下去。

那麼,等於他們會在另一種意義上受到世界其他國的一致封鎖,等於受到其他防治新冠病毒的國家的另一種意義上的制裁。就像當前伊朗和朝鮮受到西方一些國家的制裁一 樣。

我國的防控新冠疫情經驗表明,疫情是可控的。無為換群體免疫法最後必然還是“小國寡民”的難以為繼局面


現在,中國以外國家的新冠病毒感染總數已超過我國累計總數。我國每天的新增病例在十位數增長,國外有十多個國家每天保持在百位數增長,甚至有四五個國家出現千位數的增長。

我國的經驗表明,新冠疫情是可控的,只要嚴格實施隔離措施,阻斷人際間的混雜交叉集體感染就行。


英國等提出無為換群體免疫法活下來的人有抗體,我們沒有,咋辦?


世界早已成為互相協作資源儘可能共享的地球村,一國保持所有的正常運作與他國有千絲萬縷的互通互聯合作關係,能保持互通有無,才能實現互利共贏,更好地發展。

如果英瑞兩國陷入孤立,他們兩國僅靠自己國內的資源來維持社會運作,遲早會出現難以為繼的局面。

最後,這兩國就真的會出現老子所說的“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可憐局面。歷史不允許也不可能倒退到這種地步。

有辦法不被感染的國家,肯定辦法多於以無為而放任被感染的國家


經歷過新冠疫情並能夠實實在在控制疫情的國家,應對疫情傳播的成績來自己實打實的每天落實到位的全方位的社會系統的應對措施,以及很多人為此紮紮實實的辛勤工作。我國的應對疫情的實實在在的辦法肯定比無法控制疫情的國家多。

英國等提出無為換群體免疫法活下來的人有抗體,我們沒有,咋辦?


面對新冠疫情,不被疫情感染的人佔大多數的人群,肯定可以比被疫情感染佔大多數的人群更淡定,面對的生活環境更有保障,每天生活得更踏實,更不用擔心。這是顯然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