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技术方案当赠品,是愚蠢还是用力过猛?

 不单单是销售,其实很多闷骚的工程师们,内心也有一颗狂热的心:创业,把自己的技术转变为财富。不信的话,请去看看富豪榜,除了销售型CEO云集,最多的就是技术大拿,其中的佼佼者中不乏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这般级别的牛人。

  然而,和庞大的工程师群体数量相比,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工程师们犹如凤毛麟角,金字塔塔尖的形状比避雷针还细。能获得上天青睐的天才工程师们自然不愁没有人投资,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欠缺一些天分和运气的普通工程师们,难道就没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了吗?

  在一次次的梦想破灭之后,很多工程师们很郁闷:技术难以变现,到底是因为缺乏伯乐呢,还是技术不值钱。

  我在我爱机床微信群里和工程师们聊起这个话题,工程师们普遍认为技术不值钱,技术型的销售们,乃至糖衣炮弹型的销售们也抱以同样的观点。他们的理由是技术方案是随机床一起附送给客户的,或者说客户不愿意为技术方案买单。

  我们先来分析客户为什么采购机床,客户采购机床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创造价值,硬件设备只是一种创造价值的载体。

  那么,技术方案能不能帮助客户创造价值呢?当然可以,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提高效率来帮助客户创造价值,为什么机床有价值,而技术方案分文不值?

  举个例子。比如一台机床可以帮助客户每天赚两千元,客户为这台机床付出的价格是十万元,机床厂家能得到的机床毛利润是一万元;一套帮助用户优化工艺的技术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每天多赚五百元,按照比例关系,客户应该为这套技术方案付出两万五千元,机床厂家的方案毛利润可以得到两万五千元。从中可以看出,技术方案的盈利能力超过机床硬件的盈利能力。

  然而,有些机床厂家为了证明自己机床的竞争力,会告诉客户,他们的机床一天可以帮助客户赚两千五百元,从而胜过其他厂家的日赚两千元,方案等于赠品,用来作为赢得合同的筹码。本来机床厂家可以获得三万五千元的总毛利润,在把技术方案赠送之后,总毛利润变成了一万元,本来利润可观,最后只赚了个蝇头小利。

把技术方案当赠品,是愚蠢还是用力过猛?

这还不如只卖技术方案,不卖机床!

  事实上,售前技术方案提高了机床工厂的竞争力,这就是技术方案有价值的铁证。不过,技术人员们的努力没有得到明确量化的反馈,这让他们误以为自己的技术仅仅只是赠品。而且,很多情况下,辛辛苦苦做出的技术方案并没有给企业带来订单,这种没有回报的技术方案属于无用功,更加恶劣的是,某些用户干脆不再招工程师了,而是利用技术方案不收费的现状到处骗取机床厂的技术方案。

把技术方案当赠品,是愚蠢还是用力过猛?

这些现象不但发生在机床行业,而且普遍存在制造业的各行各行当中,这些现象导致了在制造业,技术不值钱的假象,造成了工程师们收入微薄、话语权低、地位边缘化,所以富有聪明才智的技术型年轻人多数不愿意投身制造业,悲催!

  老金今天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工程师们,你们的技术方案是值钱的,而且非常值钱,把技术方案当赠品,简直属于暴殄天物。把技术方案当赠品居然能成为行规,这不但是机床行业的耻辱(也是机床行业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是对所有制造业工程师的侮辱。不能再这么干了!!! 

  工程师们该如何将自己的技术兑现为真金白银呢?方法其实有许多许多,我也亲身体验了很多方法,其中,有些方法甚至只需要利用业余时间也可以做到,今天就奉献给大家(此处应有掌声)。至于,售前技术方案的变现,答案也在其中,请大家慢慢悟。

  一、发明变现法

  发明需要无中生有,相当的难,要做到一项发明能被广泛应用,难上加难,很多工程师穷其一生都无法申请下一项发明专利。发明的好处是可以让发明者重复享受收益,一项发明甚至可以让某些发明家一生享受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

  其实,搞发明创造本身是门技术活,通过训练,极有可以实现多产。有幸听过一堂如何开拓发明思路的课,受益良多,之后就策划了几项企业发明,虽然第一冠名人不是我,但创新型的思路都是我的,这也是中国特色。

  发明的变现也有损招,某些人通过研究行业设备和产品的特点,找到被广泛应用却没有被申请发明专利的技术点,然后抢注发明,之后专门去打维权官司,居然也可以过的很好。

  二、设计变现法

  靠出卖设计方案变现,纯属苦逼活,这和作家爬格子赚辛苦钱没什么两样。客户下单,接单,交货,这种情境总让我很浪漫的联想起,电影里披着风衣、戴着墨镜的杀手摧枯拉朽地杀向目标。不知道工程师们会不会这么想象,如果能这么想,枯燥的设计生涯也许会变得有趣一些。

  设计变现法有比较大的副作用,一者只能干活一次兑现一次,脑细胞损伤程度极高,二则在看到自己绞尽脑汁的设计被人山寨,而自己无法再次收费,那种悲催我隔着电脑屏幕都可以体会到。


  三、工艺变现法

  工艺变现是什么意思呢?通过指导客户改善工艺流程和工艺方法,以达成高效实现制造目标。工艺变现最好的方式是去当顾问,老金现在走的就是这条路线。然而,要当顾问,没有那么容易,你的工程技术能力需要通过管理技术,甚至心理学技术来包装,通过跨专业的嫁接提升战力,提升自己的含金量和辅导成功率。

  出身于管理岗位的顾问很多,由富有实战经验的工程师转型当顾问的非常少,市场上很抢手,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时代,熟悉装备、工艺、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顾问,屈指可数。  


  四、技术转化变现法

通过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应用技术,或者将行业技术进行跨行业转化,都是好路子。

  从实验室产品到社会应用产品,之间的距离不只是一条通往实验室的路,从市场调研,到组织应用攻关,到设计重构,到试制生产,到预售和市场验证,到批量生产,到市场拓展,存在许许多多不可控的关键点,路途艰险,几乎九死一生。老金在做科技成果转化的时候,看到了太多的乐观与失败。

  将行业技术进行跨行业转化,则容易多了,成熟的产品,换个马甲到另一个行业市场闯天下,成功率较高,强烈推荐此模式。


  五、知识变现法

  知识变现的渠道较多,而且对工程师的技能要求非常之低,既不需要你有发明,也不需要你会设计,懂实战。只要你肯钻研,三个月的功夫,足以让你在某一个细分领域的知识丰富到可以傲视天下。

  你可以通过培训,写文章,甚至拍视频、做主播来实现知识变现。著名的矮大紧-高晓松都可以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靠三寸不烂之舌盈利,你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然而,科技文章不值钱,一千字两百元已经算是高报酬了,网文写作高手一天可以写万字,而科技文章作者可能一千字要写上一周。不过 ,如果你是个快枪手而且勤勉,科技文章写作也可以让你过得很不错。老金曾经做到过,用业余时间一周拿了三千元稿费。

  个人比较喜欢培训这条路,只要招生得力,当然还得口才好、控场能力佳,培训的收益率非常高,只要超过盈亏成本线,每增加的一个座位都是净收入。什么,你口才不好?谁天生口才就好?哪个演说家不是从不会说话到舌绽莲花的?两个字送给你,学!练!

  拍视频、做主播、做自媒体,主要考验的是坚持和专注。老金天天在“制造业生态圈”微信公众号上转发文章,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天不发则不舒服斯基。你们不妨也试一试,不成功也可以当一种有趣的生活体验。

把技术方案当赠品,是愚蠢还是用力过猛?


  六、技术投资变现法

  用自己的专业眼光去买断技术,或者投资技术性企业。当然,这需要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工程师去运作。

  这项不适合普通工程师。


  七、技术中介变现法


  当个技术中介其实也挺好,技术和市场之间一直存在一条巨大的鸿沟,想卖的找不到买主,买方找不到卖方,相互抓瞎。即使有了万能的互联网,但是网上信息量越来越庞大,精准寻找非常困难,加上鱼蛇混杂、相互没有信任度,这就给技术掮客带来无限商机。

  组建圈子、发现需求、牵线搭桥、银钱两讫,流程很简单,难度在于建圈,前期的积累非常重要。


  八、想象力变现法


  如果你文字功底雄厚,想象力丰富,再加上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妨去当科幻作家,这个领域人才匮乏,良好的工程训练素养和知识会让你在这个行业如鱼得水。

  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才能?你可以试写一篇短文,去和行业标准-刘慈欣的《三体》比比看,如果差距不大,你大可以放心踏入此领域。假如你能写出本巨作,卖版权,编剧本,盆满钵满、环抱美女岂是难事?

把技术方案当赠品,是愚蠢还是用力过猛?


  讲了如此之多,希望工程师们明白:要想让技术值钱,首先你们得坚持一个信念-技术很值钱,其次不能等着天上掉馅饼,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去让技术转化为价值。

  什么都不干的话,对不起,老金帮不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