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技術方案當贈品,是愚蠢還是用力過猛?

 不單單是銷售,其實很多悶騷的工程師們,內心也有一顆狂熱的心:創業,把自己的技術轉變為財富。不信的話,請去看看富豪榜,除了銷售型CEO雲集,最多的就是技術大拿,其中的佼佼者中不乏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埃隆·馬斯克這般級別的牛人。

  然而,和龐大的工程師群體數量相比,能實現自己夢想的工程師們猶如鳳毛麟角,金字塔塔尖的形狀比避雷針還細。能獲得上天青睞的天才工程師們自然不愁沒有人投資,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條通往成功的陽光大道。欠缺一些天分和運氣的普通工程師們,難道就沒有實現自己夢想的機會了嗎?

  在一次次的夢想破滅之後,很多工程師們很鬱悶:技術難以變現,到底是因為缺乏伯樂呢,還是技術不值錢。

  我在我愛機床微信群裡和工程師們聊起這個話題,工程師們普遍認為技術不值錢,技術型的銷售們,乃至糖衣炮彈型的銷售們也抱以同樣的觀點。他們的理由是技術方案是隨機床一起附送給客戶的,或者說客戶不願意為技術方案買單。

  我們先來分析客戶為什麼採購機床,客戶採購機床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創造價值,硬件設備只是一種創造價值的載體。

  那麼,技術方案能不能幫助客戶創造價值呢?當然可以,技術方案可以通過提高效率來幫助客戶創造價值,為什麼機床有價值,而技術方案分文不值?

  舉個例子。比如一臺機床可以幫助客戶每天賺兩千元,客戶為這臺機床付出的價格是十萬元,機床廠家能得到的機床毛利潤是一萬元;一套幫助用戶優化工藝的技術方案可以幫助客戶每天多賺五百元,按照比例關係,客戶應該為這套技術方案付出兩萬五千元,機床廠家的方案毛利潤可以得到兩萬五千元。從中可以看出,技術方案的盈利能力超過機床硬件的盈利能力。

  然而,有些機床廠家為了證明自己機床的競爭力,會告訴客戶,他們的機床一天可以幫助客戶賺兩千五百元,從而勝過其他廠家的日賺兩千元,方案等於贈品,用來作為贏得合同的籌碼。本來機床廠家可以獲得三萬五千元的總毛利潤,在把技術方案贈送之後,總毛利潤變成了一萬元,本來利潤可觀,最後只賺了個蠅頭小利。

把技術方案當贈品,是愚蠢還是用力過猛?

這還不如只賣技術方案,不賣機床!

  事實上,售前技術方案提高了機床工廠的競爭力,這就是技術方案有價值的鐵證。不過,技術人員們的努力沒有得到明確量化的反饋,這讓他們誤以為自己的技術僅僅只是贈品。而且,很多情況下,辛辛苦苦做出的技術方案並沒有給企業帶來訂單,這種沒有回報的技術方案屬於無用功,更加惡劣的是,某些用戶乾脆不再招工程師了,而是利用技術方案不收費的現狀到處騙取機床廠的技術方案。

把技術方案當贈品,是愚蠢還是用力過猛?

這些現象不但發生在機床行業,而且普遍存在製造業的各行各行當中,這些現象導致了在製造業,技術不值錢的假象,造成了工程師們收入微薄、話語權低、地位邊緣化,所以富有聰明才智的技術型年輕人多數不願意投身製造業,悲催!

  老金今天這篇文章,是為了告訴工程師們,你們的技術方案是值錢的,而且非常值錢,把技術方案當贈品,簡直屬於暴殄天物。把技術方案當贈品居然能成為行規,這不但是機床行業的恥辱(也是機床行業舉步維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是對所有制造業工程師的侮辱。不能再這麼幹了!!! 

  工程師們該如何將自己的技術兌現為真金白銀呢?方法其實有許多許多,我也親身體驗了很多方法,其中,有些方法甚至只需要利用業餘時間也可以做到,今天就奉獻給大家(此處應有掌聲)。至於,售前技術方案的變現,答案也在其中,請大家慢慢悟。

  一、發明變現法

  發明需要無中生有,相當的難,要做到一項發明能被廣泛應用,難上加難,很多工程師窮其一生都無法申請下一項發明專利。發明的好處是可以讓發明者重複享受收益,一項發明甚至可以讓某些發明家一生享受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

  其實,搞發明創造本身是門技術活,通過訓練,極有可以實現多產。有幸聽過一堂如何開拓發明思路的課,受益良多,之後就策劃了幾項企業發明,雖然第一冠名人不是我,但創新型的思路都是我的,這也是中國特色。

  發明的變現也有損招,某些人通過研究行業設備和產品的特點,找到被廣泛應用卻沒有被申請發明專利的技術點,然後搶注發明,之後專門去打維權官司,居然也可以過的很好。

  二、設計變現法

  靠出賣設計方案變現,純屬苦逼活,這和作家爬格子賺辛苦錢沒什麼兩樣。客戶下單,接單,交貨,這種情境總讓我很浪漫的聯想起,電影裡披著風衣、戴著墨鏡的殺手摧枯拉朽地殺向目標。不知道工程師們會不會這麼想象,如果能這麼想,枯燥的設計生涯也許會變得有趣一些。

  設計變現法有比較大的副作用,一者只能幹活一次兌現一次,腦細胞損傷程度極高,二則在看到自己絞盡腦汁的設計被人山寨,而自己無法再次收費,那種悲催我隔著電腦屏幕都可以體會到。


  三、工藝變現法

  工藝變現是什麼意思呢?通過指導客戶改善工藝流程和工藝方法,以達成高效實現製造目標。工藝變現最好的方式是去當顧問,老金現在走的就是這條路線。然而,要當顧問,沒有那麼容易,你的工程技術能力需要通過管理技術,甚至心理學技術來包裝,通過跨專業的嫁接提升戰力,提升自己的含金量和輔導成功率。

  出身於管理崗位的顧問很多,由富有實戰經驗的工程師轉型當顧問的非常少,市場上很搶手,特別是在智能製造時代,熟悉裝備、工藝、信息技術、管理技術的顧問,屈指可數。  


  四、技術轉化變現法

通過將實驗室技術轉化為應用技術,或者將行業技術進行跨行業轉化,都是好路子。

  從實驗室產品到社會應用產品,之間的距離不只是一條通往實驗室的路,從市場調研,到組織應用攻關,到設計重構,到試製生產,到預售和市場驗證,到批量生產,到市場拓展,存在許許多多不可控的關鍵點,路途艱險,幾乎九死一生。老金在做科技成果轉化的時候,看到了太多的樂觀與失敗。

  將行業技術進行跨行業轉化,則容易多了,成熟的產品,換個馬甲到另一個行業市場闖天下,成功率較高,強烈推薦此模式。


  五、知識變現法

  知識變現的渠道較多,而且對工程師的技能要求非常之低,既不需要你有發明,也不需要你會設計,懂實戰。只要你肯鑽研,三個月的功夫,足以讓你在某一個細分領域的知識豐富到可以傲視天下。

  你可以通過培訓,寫文章,甚至拍視頻、做主播來實現知識變現。著名的矮大緊-高曉松都可以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靠三寸不爛之舌盈利,你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然而,科技文章不值錢,一千字兩百元已經算是高報酬了,網文寫作高手一天可以寫萬字,而科技文章作者可能一千字要寫上一週。不過 ,如果你是個快槍手而且勤勉,科技文章寫作也可以讓你過得很不錯。老金曾經做到過,用業餘時間一週拿了三千元稿費。

  個人比較喜歡培訓這條路,只要招生得力,當然還得口才好、控場能力佳,培訓的收益率非常高,只要超過盈虧成本線,每增加的一個座位都是淨收入。什麼,你口才不好?誰天生口才就好?哪個演說家不是從不會說話到舌綻蓮花的?兩個字送給你,學!練!

  拍視頻、做主播、做自媒體,主要考驗的是堅持和專注。老金天天在“製造業生態圈”微信公眾號上轉發文章,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一天不發則不舒服斯基。你們不妨也試一試,不成功也可以當一種有趣的生活體驗。

把技術方案當贈品,是愚蠢還是用力過猛?


  六、技術投資變現法

  用自己的專業眼光去買斷技術,或者投資技術性企業。當然,這需要已經完成原始積累的工程師去運作。

  這項不適合普通工程師。


  七、技術中介變現法


  當個技術中介其實也挺好,技術和市場之間一直存在一條巨大的鴻溝,想賣的找不到買主,買方找不到賣方,相互抓瞎。即使有了萬能的互聯網,但是網上信息量越來越龐大,精準尋找非常困難,加上魚蛇混雜、相互沒有信任度,這就給技術掮客帶來無限商機。

  組建圈子、發現需求、牽線搭橋、銀錢兩訖,流程很簡單,難度在於建圈,前期的積累非常重要。


  八、想象力變現法


  如果你文字功底雄厚,想象力豐富,再加上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不妨去當科幻作家,這個領域人才匱乏,良好的工程訓練素養和知識會讓你在這個行業如魚得水。

  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的才能?你可以試寫一篇短文,去和行業標準-劉慈欣的《三體》比比看,如果差距不大,你大可以放心踏入此領域。假如你能寫出本鉅作,賣版權,編劇本,盆滿缽滿、環抱美女豈是難事?

把技術方案當贈品,是愚蠢還是用力過猛?


  講了如此之多,希望工程師們明白:要想讓技術值錢,首先你們得堅持一個信念-技術很值錢,其次不能等著天上掉餡餅,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狀,去讓技術轉化為價值。

  什麼都不幹的話,對不起,老金幫不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