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也是一種美

編者按:自卑敏感,覺得自己這也不好,那也不行,人際交往中多持迴避態度,但其實你並沒有你自己眼中那麼差,你只是少了一雙發現的眼睛,你也可以和本篇案例中的小季一樣活出自己的美與力量!


雨天晴心理(公眾號yutianqingxinli)出品


小季,女,24歲,銷售,最近三個月失眠,脫髮,每天無精打采,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每天都有一種快要窒息的壓抑感。

來訪者自述:


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小時候因為家裡窮,我都是穿哥哥姐姐剩下來的衣服,所以內心很自卑,總怕同學瞧不起我。因此也養成了獨來獨往的習慣。從小到大我的身邊基本沒什麼朋友,直到上了大學。

有一次上課我突然來了例假把褲子弄髒了,同一個宿舍有一個女孩看到並提醒了我,並且還把她的外套借給我。之後我跟她便慢慢地熟悉了起來,越聊越發現我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說,她是我非常信賴的人,而我對她也是掏心掏肺。大學四年,我們基本沒有紅過臉。後來畢業,我們決定一起來北京打拼。然而,我們的關係在工作以後就變了。



案例 | 任性,也是一種美


說到這,小季有些情緒失控,她哭著說:“我們倆後來去了同一家教育機構做銷售,但是她卻頻頻利用我對她的信任翹走我的客戶,開始我還安慰自己是因為她家裡缺錢。但是我發現她竟然在其他同事面前詆譭我,說我為了業績什麼都做得出。就是從那晚開始,我幾乎整夜整夜失眠,她說我的壞話一直在我耳邊迴響。”

最近,我經常能感覺到有人在背後議論我。

當我問她是怎麼知道的,小季說:“那天中午我吃完飯回來,看到幾個同事圍在一起有說有笑,我一走近他們立馬就不說話了。有的時候同事多看我一眼,我都感覺是不是自己哪裡做錯了或者是外表有什麼問題,感覺整個人都神經兮兮了,我真的好崩潰,最近都沒有去上班了……”

案例 | 任性,也是一種美


迴避,是對自己的本能保護

———

小季的性格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的特點是行為畏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采取回避態度或無能對付,主要表現特徵是:

  • 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
  • 除了至親之外,沒有或僅有一個好朋友或知心人;
  • 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儘量迴避;
  • 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無語,怕惹人笑話,避不回答問題;
  • 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
  • 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之中的事時,總是誇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




如果你也有類似或其他困擾

歡迎預約我們的一對一心理諮詢

疫情期間電話諮詢通道已開啟,首次諮詢6折哦~




心理學家認為迴避型人格主要由於自卑感引起,具體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自我認知不足,過於低估自己

每個人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的,如果他人對自己做了較低的評價,尤其這個評價是來自較有權威的人時,就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從而低估了自己。

2. 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會因為自我認識不足常常覺得“我不行”,就會抑制自信心,增加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工作效果必然不佳。

3. 挫折的影響:

有的人由於神經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輕微的挫折就會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變得消極悲觀而自卑。

案例 | 任性,也是一種美


原來“任性”也是值得被愛的

———


深入的瞭解之後,我跟小季一起商討制定了後續的諮詢方案:

小季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性格是源於原生家庭的成長經歷,因此需要先回到小時候去療愈一些內在的創傷;然後重新地認知自己,開始對自己有一些正向的評價,提升自尊水平及自我價值;最後就是學會新的與人相處的模式。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諮詢之後,小季慢慢恢復了正常的生活軌跡,不再回避上班和與人交往這件事。她開心地告訴我說:“之前我從來都不敢對別人說不,有什麼不開心不滿都憋在心裡。那天,我同事做了一件讓我為難的事,我竟然拒絕了他,真是太開心了。而且,

開會的時候我也敢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了。周圍的同事都說我現在整個人看起來都特別的‘有勁兒’。”

聽到他們的認可,我對自己也越來越有信心了。


諮詢師寄語

———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這也不好,那也不行,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自己。但其實你並沒有你自己眼中那麼差,你只是少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多去看看自己做到的部分,不斷給自己蓄力,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案例 | 任性,也是一種美

案例作者:李想 雨天晴資深心理諮詢師

期待參與你的人生並陪伴著,溫暖著一起向前,去走出我們想要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