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培醫師連續上班48小時,聯繫不上的家屬要「炸醫院」,這件事你怎麼看?

小朱談骨論筋


醫生圈有句話:女醫生當男的用,男醫生當驢用。足以說明有多累。

我畢業七八年了,目前上班狀態,五天一個夜班,看五十多個患者,還得接患者。奧美拉唑常備藥,熬夜傷胃。

看看那些女醫生,畢業三年,不找對象基本沒人要了,本身醫生畢業就晚,加上夜班折磨老的特別快。

不過正式職工累點至少有相對不錯的收入。

而規培生(多數是研究生和外院職工),收入就很低了,且乾的都是一線工作,加上會的東西不多,三頭受氣。上級醫生一頭,患者一頭,護士一頭。因為活幹不明白。當然,這是每個醫生必經之路。

至於提問的幾十小時不回家,分醫院分科室。估計應該不是常態。

規培政策是最近幾年才有的,很多醫院和晉級掛鉤,所以必須得培。

其實,我想說的是,比起幾十小時不回家,更折磨的科研,寫文章,做實驗,晉級。

總之,學醫前一定想好。


眩暈頭暈茶屋


規培生是這幾年才有的,一般都在大醫院。規培生不是醫院正式職工。在醫院地位排序,衛生員、實習生、規培生、專培生、新入院大夫,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因此規培生就是醫院最底層幹活的。

醫院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住院醫師24值班制,什麼意思,就是說住院醫師24時不論下班在家都是值班,科室你所管的病人,有什麼情況都隨叫隨到及時處理。按排輩你距離住院醫師還差兩級呢?他都24小時值班,所以規培生48小時不回家,可以說很正常。

現在社會上對醫生有這樣那樣的成見。但是醫生的工作崗位還是很辛苦的。主治醫師一下都是具體管床位的,主治醫師帶領著住院醫師、規培生,實習學生分管著多個床位病人。這些病人的病歷書寫,病程記錄,處理日常治療,小查房,會診,有時還得陪病人做一些特殊檢查,出院後完善病歷,隨訪病人等等。

除了日常工作,為了學到更多東西,還要抽時間觀摩其他分組的實踐檢查、講座,幫助老師做實驗等等。要想成為一名有才華的專家醫生,可以說四十歲之前,沒有多少時間談戀愛,生孩子顧家。沒有經歷過這個過程的不會理解知道的。

又是一年高考入取季節,學習醫學的考生要仔細想好了,再報考!學習醫學想就業一家大醫院,要五年大學,三年研究生,三年博士,規培專培直到進入醫院十幾年,這十幾年裡,家庭要有經濟勢力供你,還要不斷學習考試寫論文,要耐受枯燥的學習,還要有四十之前不顧家的決心,不然你的妻子會把醫院炸掉的💣


岱下明珠天平湖畔153


在時下的醫療制度體系和醫療環境之下出現這種情況,完全理解這位在家獨自帶著孩子的媽媽的心理感受。但是對於時下的住院醫師規培制度所造成的這種現象卻是十分的不認同。雖然說不認同,但是也只有深深的無奈。

想想古代的醫者,基本都是師徒終身制。終身學醫終身實踐,可以說一直在醫療一線。跟隨師父學習一二十年,再獨立行醫。終身學習實踐是醫療行業本身的性質和要求。只不過現代的醫學從業模式發生了改變,相比於古代大大縮短了學醫實踐的時間。在專業學習和臨床實踐的八到十年時間,又想要達到古代長達二三十年的學習實踐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只能在單位時間內最大限度的延長學習工作時間。


然而又存在這樣的現實情況,規培醫師並不像醫院正式的醫師那樣拿正常的薪資,只能得到相應的補助和津貼。在沒有所謂加班費各種其他正式醫院職工的福利待遇的情況下,從醫院自身的利益出發,當然是很願意讓住院醫師多幹活兒。所以不少人稱呼醫院的住院規培醫師為“免費的勞動力”。

究其現狀的原因:一個是行業自身的要求和現實求快的批量化學習實踐相矛盾;一個是利益驅使對住院規培醫師的壓榨。所以才會出現這樣工作四十八小時不回家,把人往死裡用的畸形社會現狀,才會有二十多歲的年輕醫務人員猝死在工作崗位悲劇發生。

真的希望醫改能夠將這方面改的更人性化一些,不要打著學習培養之名,行著變相剝削之實。


澳考醫管家


醫生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我在上海兒科醫院進修時看見他們的住院總,轉運總,各2人,一替24小時工作,24小時拎著手機,日夜穿梭在病區,門診,手術室,轉運路上…我很驚訝他們是怎樣活下來的。正是這種極其殘酷的培養制度,才造就了兒科醫院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才成就了兒科醫院的不斷髮展直至巔峰。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任何行業都是如此。要得梅花撲鼻香,必得一番寒徹骨。如果不能適應這種生活,那麼就換種活法嘍,何必要炸醫院這麼嚴重


勇敢的心201314NICU


住院醫師累是全球性的問題,歐美的住院醫師更辛苦。香港和臺灣也不輕鬆。但是有兩點,第一:歐美及港臺的住院醫生收入也很高美國住院醫師平均年薪5.9萬美金,香港月薪接近5萬港幣。而我們的每月就2000-3000人民幣。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歐美及香港的住院醫師熬出頭了收入晉升上流社會了,我國的卻不一定,不同地區,不同級別醫院,不同科室收入差距太大,準確說要熬到副主任醫師才能出頭。

如果住院醫師的收入能有歐美或香港的1/5,也許那位規培醫生的老婆就不會那麼抱怨了


Pojkin


就是生氣的表現,無奈的表現,痛苦的表現,憤怒的表現,沒辦法,48小時在醫院待著,作為他的媳婦,有點惱怒,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說揚言要炸醫院這種發在朋友圈裡面,被截圖上傳到網上有可能會造成警察上門找她談話的這種現象,不好不好,以後不能發這樣的消息在網絡上了。

規培生分兩類,一類是外院到這家醫院接受規培的醫生,另一類是本院的醫生進行規範化培訓。在不少科室裡面,這家醫院的大多數科室對本院的醫生的待遇是好的,而對規培生確實有一種廉價勞動力的感覺。

雖然說接受規範化培訓,是醫生成長路上的必經階段,學員能夠學到不少的知識,但是國家在待遇這一塊,真的是讓規培生非常的心寒,待遇低的可憐,吃苦受累又沒有錢,你說他們的心裡能怎麼想的呢?老婆孩子都養不起啊。

而且國家現在的學制還是比較混亂。有本科生,有碩士,博士,七年制,八年制,,還有本科生直接進入臨床規範化培訓就是一階段,二階段之類的,碩士畢業之後直接考試就可以獲得一階段合格證書。反正我是越看越糊塗,越看越看不明白。

國家還是應該把學制之類的好好再琢磨琢磨,規範規範,大力提高規培生的待遇。


皮膚科徐宏俊醫生


我們國家以最少的人均醫生數量,近乎最低的醫療服務價格(注意,是醫療服務價格,不是藥費),相對優秀的醫療水平,給予全世界最大的就醫群體治療疾病,堪稱世界奇蹟。這也是我國醫療制度設計的巨大成功。

有人享受成果,就有人付出勞動。那些默默付出勞動的就是這些規培生,實習生,進修生和青年骨幹醫生。累死的也基本是這些人。

很多人說看病貴、看病難。患者就醫的終極目標是看病不花錢,立即看好病。次要目標是就醫體驗好,能獲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滿足。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臨床醫生正在被動努力。

最後借用藥神裡的一句話。這個世界只有一種病。。。


熾風吹過


目前醫療的現狀就是如此,為了滿足社會需求,我國開始實施醫師規範化培訓,政策上的想法是好的,結果怎樣,只能等時間來驗證。

目前有資格培訓的三級醫院的現狀就是一線醫師極缺,所以研究生、規培醫師自然就會被委以重任。而且一線醫師基本上是24小時住院醫師,也就是要時刻保證24小時隨叫隨到。

所以問題來了,作為這些醫師的家屬自然會抱怨,這很正常。

所以嘛,中國的醫療現狀,跟醫生結婚應該慎重,即是高危行業,又是一個非常顧不了家的職業!


算一個奮青吧


其實我提這個問題,也是有感於自己目前也是一名正在參加規培的大夫!我深知我們規培醫師群體目前的尷尬,大部分人都在住院部做管床醫師,作為一線醫師,每天要接診,詢問病史,處理各種醫囑,每天穿梭在門診和病房,再苦再累大部分人沒有怨言!我們知道這是我們成長的必經之路!但是每個月拿著微薄的工資(我每個月3190),別提養活家,養活自己都夠嗆!平時,科室輕鬆活輪不到你幹,髒活累活都是你的,醫院一方面說把規培醫生和醫院的職工一視同仁,一方面發一些東西時沒有規培生的名額!有些科室,帶教不注重,技能練習少,很多同學工作起來,有點畏手畏腳的,又上級醫師、護士、患者及其家屬幾頭受氣!日子真是難熬!!

另一方面,也想讓一些住院患者能夠體諒我們醫院,多一點包容!我們已經在很努力的做好一名大夫!



小朱談骨論筋


昨天發燒38.5。沒有休息真正九世一直連幹了十個小時。回到家晚上十一點出了一身冷汗。沒有吃晚飯。吃了點藥就睡了。半夜發熱又醒來了。我就在想我為了什麼。錢嗎?一個月七八千而已。這是廣州它算什麼。值班隔三差五。上班四年,身體健康狀態極速下降。好幾次心悸。我就想放棄了。直到今年今日我才決定。了卻了身邊的繁瑣事。辭職。認真為自己活活。首先是養好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