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並沒有造成宋朝巨大損失,為何宋朝因此恥辱千年?

檀淵之盟是歷史上簽訂的一個非常有名的合約。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河南濮陽)城下以八牛弩射殺遼將蕭撻覽。

澶淵之盟,並沒有造成宋朝巨大損失,為何宋朝因此恥辱千年?

澶淵之盟示意圖

遼由於自身原因,很早就通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北宋朝廷暗通關節。宋真宗也贊同議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於十二月間與遼訂立和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此後宋、遼之間百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消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澶淵之盟,並沒有造成宋朝巨大損失,為何宋朝因此恥辱千年?

盟約簽訂

有歷史學家分析:一是這個合約完全是宋朝在取得勝利的前提下籤訂的,並不是逼迫簽訂的屈辱條約,比如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屈辱簽訂《南京條約》開啟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而且這個條約宋遼雙方都有停戰的需求。二是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本身對宋朝財政來說不會造成太大影響,而且也不多隻是財政的小部分。三是此次盟約宋朝實際領土並沒損失。宋朝建立後,是想要收復幽雲十六州,雖然沒有成功,只能算是擴張領土的一部分。

澶淵之盟,並沒有造成宋朝巨大損失,為何宋朝因此恥辱千年?

宋遼兩國鼎立

從條約中的內容來看,財政和領土都沒造成巨大損失,而且雙方停戰換來和平,其現實意義巨大,為何因此而被後代萬年恥辱,其核心觀念是宋朝天朝的角色顛覆,中國歷史發展來看,中原王朝建立的外交關係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朝貢體系,是天下主人的心態,而這次盟約導致宋遼勢均力敵,出現兩個中心,讓宋朝皇帝承認遼國君主同樣是天子,直接衝擊著朝貢體系,這種態勢的轉變同時也啟發著國人用平等眼光看待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