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企鹅群里有特务》是出自BBC的一部纪录片, 导演是BBC金牌纪录片大师约翰·唐纳。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五十人组成的摄影团队对生活在热带秘鲁的洪堡企鹅、生活在亚南极海岛上的跳岩企鹅,以及生活在寒带南极的帝企鹅进行了跟踪拍摄。成片一共三集,每集60分钟,于2012年播出,豆瓣评分高达9.7。

在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影片名中的“特务”不是指别的,而是指伪装成企鹅形象融入企鹅栖息地进行近距离拍摄的摄影机。

利用这种先进的拍摄技术,拍摄团队得以完整又真实地记录了企鹅们生存的真实状态和生命历程。

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与其他正经、严肃的纪录片相比,本片的解说词非常俏皮,整体风格轻快、活泼,还有很多幽默、搞笑的镜头。观影体验轻松有趣,温暖治愈,网友们称它为:史上最萌野生动物纪录片

《企鹅群里有特务》无疑是成功的,在纪录片史上也留下了非凡的意义,这与企鹅本身可爱的形象不无关系,但更重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使得摄影机被一定程度的解放,让观众得以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全方位观察最真实的企鹅生活,可以说仿真技术的纯熟运用为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依赖仿真技术,摄影机被包装成“企鹅”生活在企鹅群中,这一次尝试实现了拍摄角度、技巧的突破,并且使摄影机作为有一定自主性的实体参与拍摄,这种拍摄方法把更多的主观镜头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中企鹅的喜怒哀乐也能被观众更直观的感受,既产生了逼真的艺术效果 ,也将平等和谐的人文理念传达了出来。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主观镜头”在《企鹅群里有特务》里的妙用。

01什么是主观镜头?

第一, 主观镜头的含义及分类

主观镜头即为表示片中角色观点的镜头,也就是说,摄影机代表角色的双眼,显示角色所看到的景象。

其实从镜头给观众的印象而言,可以分为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两种。从导演(也是观众)的视角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客观镜头。客观镜头通常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纯粹客观地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而主观镜头把摄影机的镜头当作剧中人的眼睛,直接“目击”生活中其他人、事、物的情景。

这两种镜头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影响是不一样的,主观镜头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调动观众的情感与共鸣,更好地让观众感同身受。

匈牙利作家贝拉•巴拉兹这样评价主观镜头的作用:

它使我们的眼睛与剧中人的眼睛合而为一,于是双方的感情也就合而为一了。

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为了拍摄《企鹅群里有特务》,剧组制作了17台机器企鹅,并在它们身上安装了 50种不同的 “眼睛” ( 镜头 ),此外还有数不胜数的蛋摄像头和雪球摄像头参与拍摄。这数量庞大的间谍们承担了本纪录片的大部分拍摄工作,让我们得以

通过镜头感受自己伫立在企鹅群之中,以便以更平等的视角来理解和观察这些可爱的生物。

第二,“主观镜头”呈现出来的意义

我们通过企鹅间谍眼里看到的世界,其实基本就是企鹅生存的真实世界,而适当的艺术加工与整合,则让生命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更好地展示生命与自然的可爱之处。

导演约翰 ·唐纳在这部纪录片中,用“变化多端”的视角,轻松愉悦地表现着带有喜剧感的幽默与美,企鹅们也从“为了生存千辛万苦的斗士”转化成了可亲可近可爱的“小市民”,不再执着于在生命延续过程必然的悲剧,而是以更朴实的态度,更真实的视角解构生命繁衍的伟大,把观众从压抑中解救出来 ,让观众在欢笑声中获得关于生命的知识 。

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这部记录片的拍摄对象是真实的企鹅,可是“间谍”们也承载了重要的意义,其突破传统的浸入式拍摄注定会载入史册,其提供的的主观镜头也必然成为影史的重要资料。

我们接着来看一下间谍们提供的“主观镜头”的具体妙用与意义。

02 “主观镜头”的3处妙用

1. “主观镜头”焦距足够近,让影片的呈现更为立体和逼真

若是采用传统的摄影机手控拍摄 ,几乎无法做到让企鹅完全忽视摄影机的存在 。

《帝企鹅日记》这部纪录片的摄影师罗姆 ·梅森谈到拍摄方法的时候表示:

“ 开始的时候,我们只能隔一段比较远的距离 , 让他们做自己的事情,然后我们往前移两英尺,再两英尺 ,最后只距离他们 3~4英尺的距离 ,让他们逐渐习惯和接纳我们的存在。 ”

采用传统的手控拍摄方法,近距离拍摄会是一个难题,因为就算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增强了企鹅们对摄影机的熟悉感,也不能完全消除机器对企鹅们的影响,而把拍摄距离缩短到3英尺以内,会极大的惊扰企鹅,想要正常地完成拍摄,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所以,我们会发现,虽然《帝企鹅日记》上映时间更早、关注人数更多,并且在2006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但豆瓣综合评分只有8.6,虽然这个成绩实际也是很棒的,但跟《企鹅群里有特务》相比较还是落后许多。这跟后者采用浸入式拍摄方法肯定是有关系的,正是这些企鹅群里的特务们,完全融入了企鹅群,才能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个近距离甚至零距离的“主观镜头”,而完全没有惊扰到企鹅群里的秩序。

在片中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 :

  • 洪堡企鹅在检验摄影企鹅时,间谍企鹅 “平视”其宽大的嘴巴;
  • 帝企鹅爸爸在孵蛋时 ,蛋摄影机 “仰视”它伟岸的身躯 ;
  • 跋涉过程中随队间谍俯视冰上的裂痕。

当海浪不断无情地向跳岩企鹅袭来,一次又一次把他们从海岸卷回海中,从岩石上拍回海里,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海水逼近我们,感到海水要淹没我们所带来的恐惧感。

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近距离拍摄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让观众不再以看客的身份在一边旁观,而是拥有一种参与其中的意识,切身去体会和感受。

2. “主观镜头”互动性强,让拍摄者真正参与其中,成为角色之一

剧中的“间谍”们,一方面要履行拍摄的责任,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企鹅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企鹅们来说也是真实的存在,是具象的伙伴。在片中“间谍”的3个形象让我印象深刻。

场景1:向“间谍企鹅”疯狂示爱

落单的雄性跳岩企鹅在孤单落寞之时,瞅见了旁边美丽的“企鹅姑娘”,迫不及待就冲到姑娘跟前,向其求爱。此时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其原配夫人似乎有“第六感”,气急败坏地从海里冲回家,对着“企鹅姑娘”就是一顿猛啄,直到对方倒地为止。就这样,我们的“间谍”在企鹅夫人眼里变成了不名誉的“小三”。

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场景2:努力想把“间谍蛋”孵化

企鹅们在做父母这件事上和我们人类很像,渴望能够拥有孩子。

在片中有一对“不孕不育”的企鹅夫妻,他们没能像其他夫妻一样孕育自己的蛋,所以当一枚“蛋”从天而降时可是高兴坏了,非常小心翼翼,充满爱地想把“间谍蛋”给孵化出来。

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场景3:争抢着要认领“间谍企鹅宝宝”为孩子

企鹅宝宝可以说是这部纪录片中格外受关注的小明星,在影片中,“间谍企鹅宝宝”由于“太可爱”也引起了企鹅们的母爱泛滥,簇拥着围绕,争抢着想获得“间谍企鹅宝宝”的“抚养权”。

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企鹅们和“间谍企鹅”的互动是真实自然的,企鹅完全将伪装的摄影机当做自己群体中的一员,《企鹅群里有特务》也因此成为了内容更真实、角度更刁钻的影像 。

3. “主观镜头”随机性强,没有剧本,大自然是最好的创造者

苏联电影导演维尔托夫提出了“电影眼”理论,他认为应该强调摄影机的主体地位。

他甚至假借“电影眼”的第一人称写道 :

“我将把自己从人类静止状态中解放出来⋯⋯我的这条路,引向一种对世界的新鲜感受,我以新的方法来阐释一个你所不认识的世界。”

在这部纪录片中,维尔托夫导演的话得到了应证。

“间谍”在企鹅群中的“待遇”是创作团队事先难以预料的,并且不再完全受导演的操控。当“间谍蛋”被纹卡拉鹰所捕获,被“挟持”着在空中飞翔时,史上第一个企鹅群航拍镜头得以完成,而“摄影师”竟然是一只老鹰。

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在开拍之前, 导演绝对想不到,我们将有幸“亲眼”看到:

  • 一只因嫉妒和愤怒而发了狂的雌企鹅对着“自己”拳脚相向
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 一堆企鹅夫妻因为捡到“自己”而引吭高歌,甚至想孵化出来抚养
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 一个饥肠辘辘的老鹰想把“自己”吃掉
以《企鹅群里有特务》为例,分析“主观镜头”在影片中的妙用

这里的“自己”都指的是打入企鹅内部的“间谍们”,是他们出色的“演技”成就了大自然的创意,成就了影片的生动性,透过“间谍们”提供的独一无二的“主观镜头”,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充满感情的生命体。

03 结语

一般的影片,摄影机都是受摄影师的操控,按照导演的指挥发表其思想。而在《企鹅群里有特务》这部纪录片中,摄影机可以“自主”参与到拍摄对象当中,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主观镜头,“自主”拍摄不属于导演剧本中的内容,获得自主表达的“权利”。

本片中的全景镜头很少 ,中景镜头和企鹅特务视角的“主观镜头”,让观众仿佛身处企鹅群中, 这种与企鹅 “换位”的视觉体验 ,大大增加 了影片的趣味性 ,让导演的戏剧感、幽默感及对企鹅的一种平等的关切孕育其中。

企鹅的生活不再像遥不可及的崇高 、优美的诗篇 ,而变成就像发生我们在身边的故事、趣闻,这无疑和导演善于使用主观镜头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同时,将企鹅从被颂赞的明星变为可以亲近的朋友,也传递着制作团队生命平等,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该纪录片取得的艺术成就与“主观镜头”提供的近距离、互动性、随机性的妙用是密不可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