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組織編寫: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專家委員會

本文來源: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專家委員會.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J].中國醫學前沿雜誌(電子版),2020,12(3):41-51.

全文PDF下載鏈接:http://www.yixueqianyan.cn/CN/Y2020/V12/I3/41

【摘要】 紫杉類藥物是腫瘤化學治療的基石藥物,可用於包括乳腺癌在內的多種腫瘤的治療。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是紫杉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可導致藥物治療中止,影響藥物治療結局,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針對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臨床特點、相關危險因素、診斷評估、預防和治療等展開闡述和推薦。希望可以規範當前國內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管理,提高臨床醫生對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認識,從而改善患者的治療結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 紫杉類藥物;周圍神經病變


紫杉類藥物的抗腫瘤作用於1962年被發現,經歷長達30年的研究後,自1992年12月29日起,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正式批准用於治療晚期卵巢癌等多種腫瘤。在中國,獲批用於臨床的紫杉類藥物包括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賽、紫杉醇脂質體和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以下簡稱"白蛋白紫杉醇")。2005年,白蛋白紫杉醇被美國FDA批准用於晚期乳腺癌的治療,2009年在中國獲批上市,是第一個被美國FDA批准的用於乳腺癌治療的納米技術藥物。臨床實踐中,紫杉類藥物可用於多種腫瘤的治療,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等,是腫瘤化學治療的基石藥物。紫杉類藥物的出現顯著提高了腫瘤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其在治療過程中也會帶來多種短期和長期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而影響藥物使用的依從性,導致減量或停藥,對治療結局產生不利影響。鑑於此,規範化管理紫杉類藥物在腫瘤治療過程中的毒性至關重要。

化療致周圍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化療藥物對周圍神經功能造成的損傷,以及產生的一系列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和體徵[1]。CIPN是紫杉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對臨床醫生和患者都是一種巨大的挑戰[2]。即使停止紫杉類藥物治療後,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仍可能繼續惡化,這一過程被稱為"滑行"現象[3]。周圍神經病變導致的疼痛、麻木、無力等症狀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總體生活質量。因此,為幫助臨床醫生更好地管理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減輕其對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專家委員會回顧了國際和國內有關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資料,廣泛徵求腫瘤學、神經病學等相關領域專家意見,達成《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以下簡稱"本共識")。

1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和臨床特點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1.1 發病機制 對於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為代表的CIPN,目前研究提示可能的發病機制如下。

1.1.1 微管結構紊亂 抑制微管是紫杉類藥物抗癌作用的主要機制[4]。紫杉類藥物通過抑制微管蛋白解聚,可干擾包括神經元軸突在內的微管穩定性。該機制與CIPN的發生、發展明顯相關。

1.1.2 神經元和非神經元的線粒體受損 也是CIPN發生的重要機制[5-10]。紫杉醇可誘發線粒體結構腫脹、空泡形成和結構缺失。

1.1.3 軸索變性 研究顯示,紫杉類藥物可導致周圍神經直接損傷、神經纖維缺失和脫髓鞘的發生[4,11-15]。

1.1.4 內環境中的鈣失衡 紫杉類藥物能夠使線粒體通透性轉換孔激活並導致快速的線粒體去極化,從而干擾線粒體和內質網的Ca2+釋放[16,17],進一步導致神經元損傷。

此外,周圍神經興奮性改變[18-21]、免疫過程和神經炎症[22]、背根神經節改變[3]等病理變化均可導致感覺功能障礙和疼痛,參與CIPN的發生。

1.2 臨床特點 臨床上,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主要表現為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功能缺陷[23]。其中,感覺症狀較常見,首先出現於足部和手部,表現為部分感覺異常,如麻木、刺痛、振動覺受損和觸覺改變等。此外,自發性的燒灼樣、放射性、電擊樣疼痛,以及機械性/熱性痛覺異常或痛覺過度敏感也經常發生[3]。運動症狀包括肢體遠端無力、精細運動受損和行走不穩。紫杉類藥物治療導致的無力通常會影響四肢。雖然運動症狀較感覺症狀罕見,但運動障礙可發展為癱瘓並導致顯著的生活能力下降。自主神經症狀異常的發生率較低,通常表現為直立性低血壓、便秘、性功能障礙和排尿困難[24]。

1.3 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和緩解時間 臨床試驗報道顯示紫杉類藥物說明書獲批劑量相關重度(3級和4級)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率為2%~33%[25-33]。一項薈萃分析納入16項隨機對照研究共1340例患者,結果提示紫杉醇脂質體與溶劑型紫杉醇治療乳腺癌總有效率相當,但紫杉醇脂質體導致的神經系統毒性(周圍神經炎)的發生率低於溶劑型紫杉醇(P<0.05)[34]。重度周圍神經病變緩解時間在不同紫杉類藥物中有較大差異。周圍神經病變症狀的快速改善可使患者更快地恢復化療,因此在選擇治療方案時,外周神經病變的恢復時間也應納入考慮範圍。據報道,白蛋白紫杉醇外周神經病變由3級改善至2級的中位時間為20~22 d;多西他賽中位時間為41 d[35];紫杉醇注射液中位時間為15~57 d。

2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2.1 藥物相關因素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嚴重程度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溶劑、劑量和用法等。紫杉醇難溶於水,其溶劑為聚氧乙基代蓖麻油。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在體內降解時能釋放組胺,導致嚴重的過敏反應。臨床前研究已證實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可導致軸突腫脹、變性和脫髓鞘[36]。這種損傷可能與紫杉醇注射液引起的持續性神經病變有關。紫杉醇脂質體不使用聚氧乙基代蓖麻油作為溶劑,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部分溶劑所致神經病變。多西他賽的溶劑為聚山梨酯80(或吐溫®80)。聚山梨酯80也可導致神經元囊泡變性[37],誘發神經病變。白蛋白紫杉醇則利用人源白蛋白作為載體,白蛋白濃度與人體濃度相似,增加了紫杉醇的吸收利用度,減少助溶劑引起的毒性,這可能與其降低神經毒性不良反應相關。由於去除了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和神經毒性的有機溶劑,白蛋白紫杉醇的用藥劑量有了較大增加,且給藥時間縮短至30 min。研究證實高的劑量水平和更短的輸注時間亦可能增加周圍神經病變發生風險[38]。除外溶劑、單次給藥劑量和給藥時間,治療持續時間和累積劑量水平等亦與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相關[38]。

2.2 患者基線特徵相關因素 年齡、合併症(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肥胖、吸菸史、飲酒史和神經系統疾病病史等均可能與周圍神經病變風險增加相關。ECOG 5103研究結果顯示,神經病變與患者年齡顯著相關(年齡每增加10歲,神經病變風險增加12.9%)[39]。一項針對接受含紫杉類藥物輔助治療乳腺癌患者的ECOG 1199研究發現高血糖和肥胖均與神經病變風險增加相關[40]。眾所周知,高血糖會導致周圍神經病變。因此,糖尿病患者接受與周圍神經病變相關的化療藥物治療(如紫杉類藥物),其發生周圍神經病變的風險更高。一項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Ⅲ期探索性試驗發現,合併糖尿病的患者接受紫杉類藥物治療後周圍神經毒性發生率顯著升高(P<0.001)[41]。

2.3 遺傳和分子標誌物 識別神經毒性高風險患者的遺傳或分子標誌物可能用於預測CIPN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研究發現SK3、NR1I3和UGT2B7的基因多態性均與紫杉類藥物相關神經毒性相關[42,43]。CALGB 40101試驗的另一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顯示FGD4多態性與紫杉類藥物治療患者早期發生周圍神經病變有關。在同一研究中,EPHA5和FZD3也被確定為外周感覺神經病變發病和嚴重程度的潛在相關危險因素[44]。此外,ABCB1、GSTP1、CYP2C8、CYP3A4、CYP3A5和FGD4等基因的多態性均可能與CIPN風險增加相關[45,46]。然而,基於目前的研究,尚未有公認可靠的生物標誌物來預測哪些患者是CIPN的高危人群。

3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和評估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3.1 診斷和鑑別診斷 一般來說,CIPN的發生是逐漸進展的,但也有部分患者在接受化療後突然發病。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臨床特徵如下[47]。①遠端受累為主的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符合長度依賴性特點(例如手套和長襪分佈);②病變呈對稱性分佈;③在給予神經毒性化療藥物後發病,臨床過程表現為:起病緩慢,病初感覺症狀可有暫時性緩解,之後可表現為進行性加重(軸突損害)或感覺症狀在開始化療後急性發生、發展(神經元病);④臨床主要表現為感覺神經受累的症狀和體徵,包括感覺異常、感覺遲鈍、感覺減退、感覺過敏和疼痛;⑤運動功能相對保留,部分患者可伴有輕度至中度肢體無力,在感覺病變分佈區可有肌肉萎縮。周圍神經病變的出現與紫杉類藥物使用的時相關係,包括用藥後發病、停藥減輕、再用藥時加重等,是確診紫杉類藥物引起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依據。

神經電生理的發展使CIPN的診斷和評估有了更為客觀的指標,但是CIPN的診斷還需結合患者臨床症狀、體徵和神經電生理結果綜合分析。神經電生理評估一般包括神經傳導(nerve conduction study,NCS)和針電極肌電圖,其中NCS具有更高的診斷價值。NCS對感覺和運動纖維病變的評估具有無創性、標準化、敏感度高的特點。因此,NCS是CIPN綜合診斷中的一種方法[48]。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須與多種其他原因導致的周圍神經病相鑑別。①腫瘤本身相關的副腫瘤綜合徵:可表現為感覺神經元病或慢性感覺運動性周圍神經病。②營養缺乏相關周圍神經病:由於腫瘤消耗或其他因素導致的營養攝入不足,也可導致多發性遠端型周圍神經病的發生。③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由於糖尿病患病率較高,腫瘤患者常可伴有糖尿病,部分患者在腫瘤發生前可能已經存在周圍神經病,也需加以鑑別[47](主要鑑別要點見表1)。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因此,在開始紫杉類藥物化療前,應充分評估患者是否存在可能混淆或加重CIPN嚴重程度的既往史和合並症,包括糖尿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營養缺乏、酒精中毒、周圍神經病病史、遺傳性周圍神經病家族史等。既往藥物治療史和合並治療用藥史也很重要,許多常見的藥物,包括甲硝唑、秋水仙鹼、柳氮磺吡啶、他克莫司、核苷類似物、肼屈嗪和雙硫侖等均有導致周圍神經病變的報道[47]。此外,在開始紫杉類藥物化療前,醫生需對患者進行神經系統檢查,記錄可能存在的任何感覺和運動異常並作為基線資料。在已有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中,神經科醫生的專科評價可能對這類患者的未來管理非常重要。

3.2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評估

3.2.1 基於醫生的評估 臨床常使用量表對CIPN進行評估,最常見基於臨床醫生的CIPN評估採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常見不良反應術語評定標準(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NCI-CTCAE)(表2)。然而NCI-CTCAE尚存在不足之處,包括缺乏對具有臨床意義的CIPN描述的參考,以及未能給出每個等級區分的具體標準或參數來進行分級。也有學者擔心,該量表不能充分記錄CIPN的某些方面,如CIPN相關疼痛。總神經病變評分(total neuropathy score,TNS)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發(表3),是一項較大範圍(0~40分)的綜合評分,該量表將症狀評分與感覺缺失和神經電生理參數的客觀評分相結合進行評價。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3.2.2 基於患者的評估 較常用於評估紫杉類藥物誘導的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評估量表包括婦科腫瘤患者神經毒性評估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ynaecologic oncology group-neuro­toxicity,FACT/GOG-Ntx)(表4)和患者神經毒性問卷(patient neurotoxicity questionnaire,PNQ)(表5)。FACT/GOG-Ntx一般與生活質量評估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ynaec­ologic on­c­ology group-neurotoxicity-general,FACT-G)聯合使用。FACT/GOG-Ntx包括11個條目,總分為44分,是專門測量化療引起的神經毒性工具。PNQ包括2個條目,分別主觀描述感覺和運動神經障礙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評分分為A~E,其中得分在D之後,則表明神經毒性症狀影響日常生活活動。此外,數字評價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評分也可用於患者外周神經毒性的評估。NRS將疼痛程度用0~10共11個數字表示,0表示無痛,10表示最痛。被測者根據個人疼痛感受選擇一個數字代表其疼痛程度。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4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預防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4.1 加壓手套/冰手套 根據1725例丹麥早期乳腺癌患者關於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分析表明,治療期間使用冰手套和襪子,其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顯著降低(OR=0.56;95%CI:0.38~0.81)[49]。另一項多中心Ⅱ期臨床試驗分析了外科手套的作用,其對比了穿戴雙層小一碼的外科手套(SG)和雙層合適外科手套或不穿戴外科手套的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結果顯示,受SG保護的試驗手較對照手神經毒性發生率明顯降低(感覺神經病變:21.4%∶76.1%;運動神經病變:26.2%∶57.1%)[50]。另外,2018年聖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上發佈的納入16家臨床試驗機構的研究摘要亦證實穿戴冰手套/襪子治療患者CIPN發生率顯著降低[51]。

4.2 藥物預防 早期關於紫杉類藥物致周圍神經病變預防相關的藥物研究主要包括乙酰左旋肉鹼、谷胱甘肽、維生素E等。然而這些藥物在預防CIPN的研究中尚存在很多侷限性,包括證據級別低、樣本量小、缺乏安慰劑對照以及在某些情況下為非隨機研究設計,甚至不同臨床試驗的數據是相互矛盾的。目前仍有大量研究致力於發現可用於預防CIPN的藥物。目前許多針對新的有前景的靶點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乙氧基鳥苷通過HSP 90調節防止紫杉醇和順鉑誘導的遠端軸突變性[52],而不影響抗腫瘤療效,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此外,Bcl2蛋白家族,包括Bclw,可能在紫杉醇引起的軸突變性中發揮作用。Bclw可通過影響神經元上的IP3受體活性而預防化療誘導的神經變性。因此,調節Bclw水平可能是預防CIPN的另一種新的治療策略[53]。有研究顯示氨磷汀[54]、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對減輕神經毒性有一定作用[55,56],但GM1不良反應多,臨床使用尚需更多研究證實。此外,中醫在CIPN的預防中也有一定作用。張振等[57]證實補陽還五湯膏劑可減輕紫杉醇方案化療致外周神經毒性。補陽還五湯為中醫益氣活血的代表方劑,臨床可用於氣虛血瘀證CIPN患者。

5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處理

5.1 紫杉類藥物劑量調整 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管理方法為降低化療藥物劑量和/或延長用藥間隔週期。如果周圍神經病變不可耐受,則需停止用藥。調整劑量和用藥時間是最主要的干預措施。紫杉類藥物治療期間患者出現1級或2級周圍神經病變一般無需調整劑量,如出現3級以上週圍神經病變可以個體化判斷是否需要停止治療,直至恢復至2級或小於2級,並需在後續治療中降低用藥劑量。對於經紫杉醇注射液治療發生重度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建議所有後續療程的劑量降低20%。對於經多西他賽治療發生3/4級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多西他賽的劑量應由100 mg/m2減至75 mg/m2和/或由75 mg/m2減至60 mg/m2。若患者在60 mg/m2劑量時仍出現重度周圍神經病變,則應停止治療。白蛋白紫杉醇260 mg/m2 3周方案治療乳腺癌的劑量調整方法為:初次出現嚴重感覺神經病變,後續療程減量至220 mg/m2;再次出現嚴重感覺神經病變,後續療程減量至180 mg/m2。白蛋白紫杉醇100 mg/m2單週方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和125 mg/m2單週方案治療胰腺癌時,如患者出現重度周圍神經病變,建議所有後續療程的劑量降低25 mg/m2。

5.2 藥物治療 

外周神經病變的症狀主要為感覺異常和神經病理性疼痛。感覺異常周圍神經病通常使用營養神經藥物改善臨床症狀。雖然神經營養類藥物在治療紫杉類藥物引起的感覺異常周圍神經病中的作用仍存爭議,但臨床有一定治療效果。感覺異常周圍神經病患者可用藥物包括B族維生素(維生素B1、B6、B12和複合維生素B)、葉酸和煙酰胺(表6)。神經病理性疼痛推薦藥物包括三環類抗抑鬱藥(阿米替林)、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和鈣通道阻滯劑(加巴噴丁和普瑞巴林)(表7)[58]。神經痛的治療對於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非常重要,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指南認為度洛西汀治療CIPN相關神經性疼痛可獲得目前最佳的數據支持[59]。Smith等[60]在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交叉試驗研究中證實初始接受度洛西汀治療的患者疼痛評分顯著低於初始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基於此項臨床研究結果,ASCO臨床實踐指南適度推薦度洛西汀用於治療CIPN。近期在中國開展的一項前瞻性研究亦證實度洛西汀在預防CIPN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OR=5.426;95%CI:1.898~15.514;P=0.002)[61]。目前一些新的治療神經痛的藥物也在研發中。氯沙坦是一種血管緊張素Ⅱ 1型受體拮抗劑,在大鼠模型中已證實其可通過抑制背根神經節中的炎性細胞因子產生,減輕化療誘導的神經性疼痛[62]。此外,電針也被證實可減輕紫杉醇化療引起的神經性疼痛。然而,新的治療方法仍需大型對照研究證實[63]。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5.3 其他 現代中醫學家認為CIPN相當於"痺證",治法以益氣溫經、養血活血、逐瘀通絡、健脾益腎等為主,包括口服中藥、靜脈滴注等內治法和中藥燻洗、針灸等外治及內外治結合的方法。近期亦有研究證實針灸可減輕紫杉醇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的嚴重程度。該研究中37例患者進展為Ⅱ級CIPN,28例進入干預階段,其中1例因違背方案而剔除。在接受針灸治療的27例患者中,26例完成紫杉醇治療,均未發生Ⅲ級CIPN[64]。然而該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其為非隨機對照試驗,且未觀察在重度CIPN患者中針灸是否可改善CIPN症狀。目前中醫治療CIPN也處於探索階段。

6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教育和護理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由於缺乏有效的CIPN治療方法,因此患者教育策略成為更多關注的焦點,以減輕神經病變引起的繼發性損傷。目前,鼓勵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有任何手足麻木、刺痛症狀及時向醫生報告,對於防止神經病變加重十分重要。教育患者發現早期周圍神經病變的方法以避免因感覺缺失、位置覺減退、感覺性共濟失調引起摔傷。對於手足麻木患者需教育其做到五防:防跌倒、防磕碰、防燙傷、防凍傷、防銳器傷。預防意外發生的教育主要包括:①鞋和衣褲選擇。鞋,外出和居室內均選擇包住足趾和足跟的平底鞋,禁止穿高跟鞋、鬆糕鞋或拖鞋外出;褲,長短、肥瘦適中,腰帶鬆緊適度,防止過長、脫落絆倒。②預防燙傷。避免接觸熱源(開水、熱鍋、明火等),使用熱水可以讓家屬協助,無人協助時先倒入涼水,再兌入熱水,夏季中午炎熱時避免長時間在戶外,防止曬傷。③預防凍傷。冬季保暖,洗漱儘量使用溫水,外出可以戴手套、穿厚襪子,禁止長時間觸摸冷凍的物品,寒冷地方減少直接接觸鐵質物品。④防銳器傷。避免使用剪刀、水果刀等銳器,必須使用時可以讓家屬幫助。⑤飲食。選擇易於消化並富有營養的軟食,補充維生素B1含量高的食物,如胚粉、大麥、青稞、小米等雜糧,大豆等豆類,白菜和堅果等。

此外,CIPN是增加跌倒風險的重要因素,20%的患者在化療期間可發生跌倒。發生跌倒的患者報告的神經病變症狀更嚴重,伴有與神經病變程度相關的更嚴重的功能障礙。推薦使用Morse跌倒評估量表(表8)對患者進行跌倒評估。對於有跌倒風險的患者實施如下護理,①一般護理措施:加強巡視,及時發現並滿足患者需求;固定床、輪椅、座椅等設施;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告知用藥後的反應;告知患者尋求幫助的方法。②環境預防:提供足夠的燈光;將物品放置於患者易取處;保持房間地面清潔乾燥;清除病房、床旁和通道障礙。③健康教育:穿著舒適的鞋和衣褲;患者活動時有人陪伴;指導漸進下床的方法;告知安全使用便器的方法;指導呼叫器使用。

參與共識編寫和討論的專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崔麗英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杜彩文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

樊 英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關 印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霍 明  日本姬路獨協大學

賈 旺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李 青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李德嶺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李國輝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劉明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羅 揚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馬 飛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梅志紅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牛婧雯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孫曉瑩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王樹森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徐兵河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袁中玉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張清媛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趙 林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共識執筆人:

馬 飛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劉明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王佳妮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李逸群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規範化管理專家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