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化的張文宏,面臨多少“捧殺”的風險?

被神化的張文宏,面臨多少“捧殺”的風險?


前有鍾南山,後有張文宏。在此次疫情期間,張文宏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媒體焦點、大眾寵兒。他拒絕宏大崇高、反對矯情吹捧,只說實話不說套話,耿直務實的形象在社交媒體上圈粉無數。


被神化的張文宏,面臨多少“捧殺”的風險?


相比於其他同行的顧慮重重、謹小慎微,張文宏敢於發聲、擅於發聲,既有專業人士的高度,又能站在與大眾平等的立場,因為專業底氣而言別人所不敢言,成為疫情期間最值得聽取的聲音。


雖然早在走紅之初,張文宏就多次表示拒絕被“神化”——“等這事兒過了,大家又不要聽我講話”,卻攔不住各種媒體、自媒體的一路追捧與扣帽封神。有熱情粉絲註冊了“張文宏語錄”的公眾號,早在2月份《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就得以火速出版,分析他的語言藝術、“爹味兒消除法”的文章更是滿坑滿谷。


被神化的張文宏,面臨多少“捧殺”的風險?


最近,張文宏甚至開始享受到了魯迅、馬雲才有的待遇——“我沒說過這些話”。昨天,一段表示“不管是嘲笑別國疫情蔓延,還是猛誇自己國家棒,都是對災難和逝者的褻瀆”的話在微博上廣泛流傳,或許僅僅是因為署名張文宏。


很快,人們發現張文宏並未說過這樣的話,這段話出自微信公號“閒時花開”的一篇文章,卻被李冠張戴到張文宏的頭上。


對於這樣的“魯迅級待遇”,不同的人自會有不同的解讀。一些人認為這是將張文宏包裝為“公知“,從而把他架在火上烤,“捧殺張醫生的崽種們已經帶著通稿來了,從造謠開始。”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樣的言論之所以要安在張文宏頭上才算安全,說明了輿論空間的不斷收緊。


雖然如何流傳、如何解讀與張文宏本人並無一點關係,但他被各方“當槍使”的風險卻在與日俱增。


早在3月7號,@組織二號頭目 就根據多年網上衝浪的經驗,奉勸張醫生可以點到為止少說兩句了,因為“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被媒體修理到懷疑人生”。他還總結出了媒體三次利用的套路:1、讓你做網紅,給他賺流量;2、地毯式宣傳,反感的人會越來越多,終究難逃言多必失;3、反轉式的營銷,把你趕下神壇,賺取最後一波流量。有網友在評論下面表示韓紅就是前車之鑑。


然而,張醫生似乎完全無視這樣“善意”的忠告,十天以來依然發聲不輟,依然是微博熱搜榜的常客。難道他不懂得言多必失的道理和“捧得越高,摔得越慘”的媒體鐵律嗎?我認為張文宏之所以不顧“反噬”,堅持發聲,乃是出於職業責任感,以及對正常社會輿論生態的信任。

雖然媒體和公眾可能將他推向神壇,但說到底他也只不過是健康社會的一種聲音,並沒有一錘定音的權威,不必然代表真理,不意味著永不犯錯,更不能成為評判其他聲音的一把標尺。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畸形的輿論生態偏偏放大了張文宏這“一種聲音”。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3月6號張文宏因為記者不懂而喊停採訪的言論:“那我們怎麼討論呢?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相信這些醫生的專業性。”


這番話激起了民眾和自媒體的狂歡,成為理直氣壯嘲諷媒體的武器,全然脫離了張文宏當時的語境。這段視頻下面,“記者:我要吃人血饅頭啊,你怎麼能掐斷我的提問”、“有些記者自以為抓住問題中心,其實就是欠懟”兩條評論被頂到了最上面。


被神化的張文宏,面臨多少“捧殺”的風險?


事實上,這段視頻只截取了張醫生的“回懟”,而並未顯示記者提了什麼問題。網民之所以一邊倒站在張醫生這邊,只不過是藉此出一口惡氣罷了。正如微博博主@薦見 所說:“為張醫生喊停記者提問而狂歡的那群人,恰恰就是之前被‘傻問題’滋養著,把它們當笑料和按摩棒的人。”


國內之所以會把鍾南山、張文宏這樣的醫療專家“神化”,源於大眾對於一般“磚家”信任的崩塌,對於“通過認證”的專家的無限信任,對於“一種聲音”的過高期許。而之所以鍾南山、張文宏的聲音顯著高於其他專業人士的聲音,更是說明了專業人士獲得真正的話語權之難。


鍾南山之所以能夠率先打破信息封鎖,公開明確表示“人傳人”的存在,用微博博主@狠狠紅 的話說:“他不僅需要科學上的成就,還需要政治威望,需要公眾話語權。你要讓一個人出來敢說話,安全說話,說話能被聽到,說話能管用,需要一個賦權。”


而張文宏之所以能夠接棒鍾南山獲得話語權,並非來自從上而下的授權,而是一次次公開發言積累起的網絡聲望。每一次得民心的發言都會進一步鞏固其地位,卻也意味著在一條細細的鋼絲上越走越遠,公眾對其“說錯話”的寬容度越來越低。


在@組織二號頭目 那條提醒微博下面,有人評論:“《你所不知道的張醫生》《抗疫英雄的另一面》《我們可能都被騙了》《一個神話的轟然倒塌》…… 標題已經都起好了,準備寫內容吧。”


但願這樣的文章永遠不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