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對個人不實謠言深感失望!

最近一篇關於張文宏的文章《張文宏公示自己的財產》席捲網絡,稱他自爆年收入184萬。

年薪清單是這樣的,說他的年收入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

1.華山醫院呼吸科主任,工資+獎金等,年入50萬。

2.國家重點項目學科帶頭人,年入120萬。

3.每年在全球頂尖醫學雜誌(如《柳葉刀》)上發表一篇署名論文,獎勵2萬美元(包括專利費)。

合計下來,張醫生的總計年入為184萬元左右。


張文宏:對個人不實謠言深感失望!

以此內容為主的文章,可被大量搜索到。


張文宏:對個人不實謠言深感失望!

但實際上,這並不是真的。張文宏醫生在接受財新網記者採訪時回應:對個人不實謠言深感失望!

張文宏:對個人不實謠言深感失望!

如果這件事不是張文宏本人出來回應,那麼可能很多人不會知道“年收入184萬”是謠言,當然,存在的信息差,最終也可能會讓真相被埋沒。畢竟謠言的傳播速度無法估量。

這次的謠言觸及了張醫生的個人隱私,對其自己及親人都帶來了影響與困擾。

退一萬步講,就算這些謠言的都是“真的”,那又如何?就應該被瘋狂轉載,百萬閱讀,萬人評論?

其實,動不動去拿這樣或那樣的標準去綁架科學家、醫學教授的人,分兩類。

第一類,說好聽點,是檸檬精,說不好聽點,是仇富

當他們看到明星收入奇高的時候,就呼籲給明星收入設限。

當他們看到科學家買了一些他們買不到的東西,就開始諷刺他們生活不樸素。

於是,他們一邊說著“將軍冢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說什麼科學家待遇不如明星,一邊又不允許這些科學家、這些人才享受高品質的生活。

他們不是真的為抑制娛樂行業的畸形薪酬發聲,也不是真的為了科學家的生活品質而擔心,這些都是攻擊他人的素材和砝碼。

他們見不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

但更多的人,其實是第二類人,他們倒不是說仇富,只是對我們國家頂級的醫生、科研人員有一種“貧苦”的刻板印象

為什麼?

答案是,社會上長時間的,在有意無意地在塑造這種刻板印象。

醫生工作不輕鬆,辛苦、勞累。媒體只要談起醫生這個職業,就一定要把醫生塑造成生活困苦,但憑藉一顆仁愛之心救人的形象。

當然,中國是一個國土遼闊的國家,我們當然要向那些在邊遠地區在困境中堅持行醫的醫生致敬。

但是如果歌頌一個職業,一定要把“生活困苦”作為一個標配,是不是有點奇怪呢?

試想,我們對其他行業、其他領域的人也這樣刻板嗎?

在商界,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出爐,馬雲以3150億人民幣蟬聯中國首富。

而早在2018年,馬雲在香港花15億港元買下了一座山頂豪宅,這個價格創下了全球每平米單價第二高紀錄,同時是香港每平米最貴豪宅紀錄,有花園有樹林有草地。

這些信息下面也沒人質疑,都是一片稱讚。

同樣是一個領域裡的頂級,為什麼我們不會對商界或其他領域的人的生活感到詫異,卻偏偏在熱議一個醫生的工資?難道醫生、科研人員就應必須“貧苦”?

長此以往的區別待遇,最終會造成兩種影響:

一是,會造成就業人員對醫生這個職業的排斥。

有一個故事是,子貢從其他國家救回了魯國人卻沒有拿國家的獎金,孔子說“你做錯了,你這樣只會讓魯國人以後都不會從國外救魯國人了”。

而子路救了一個落水的人,收了被他救的人一頭牛。孔子高興地說“這樣以後魯國人都會救溺水的人了!”

另一方面,就是這種對醫生的刻板印象。

我們的科研人員、醫生都是生活貧苦的人,他們在生活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勒緊褲腰帶堅持工作,連褲腰帶都要勒緊的人,更別談什麼名牌奢侈品了。

如果這其中,有人工資稍高,就要被瘋狂議論,被人肉,被扒;有人用了奢侈品,那就要懷疑你是不是有不當收入,是不是生活奢靡。

就像這一次一樣,傳相當荒謬謠言,影響張醫生自己與親人的正常生活。

希望所有人明白一個道理:

所有醫生在成為醫生前,首先是個普通人,都會有正常的物質生活需求。

用自己的學識、自己的能力,賺取自己的勞動所得,同樣還可以合法合規地用自己的勞動所得去買房、買車、買一切自己喜歡的。畢竟,醫生的天職不是生活清貧。

如果這些站在中國醫學界非常高位置的人,卻連一條愛馬仕都買不起,那才真是寒了所有醫學生的心。

最後,借用張文宏醫生的話提醒大家:“現在輸入性疫情比較嚴重,大家不應該把目光關注在這些不實傳言上面。”中國疫情尚未結束,公眾的關注焦點仍應以防疫為重, 專注對抗新冠疫情更為重要。


來源 妙手醫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