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何改變老年消費行為:愛上網購,加速適應互聯網新生活

文 | 何辰 劉貝妮 來源|AgeClub(ID:AgeClub)

原標題:疫情如何改變老年消費行為:刷快手/雲買菜/直播購物,網購信任度增強,加速適應互聯網新生活!

疫情的陰霾正在逐漸消散,絕大部分老百姓宅在家中長達2個月時間,對很多人來說這段不尋常經歷對以後的生活都會產生持續影響,對於“易感”的中老年人群,他們原來喜歡的線下社交購物娛樂形式被網絡生活所取代,很多老年人因為這次疫情加速了線上娛樂購物社交習慣的形成;

AgeClub從老年用戶數據庫中選擇了一批典型老年用戶進行了訪談,觀察他們在疫情之下生活娛樂購物出現的新變化,我們從訪談中看到有些老年人宅在家中,手機上網超過日常時長2倍,用手機進行娛樂購物的方式正在發生一些趨勢性變化…

一、娛樂:洞察需求,精準觸達

1、抓準需求有效觸達,娛樂軟件能有效獲客留客

武漢的王阿姨是小學老師,今年53歲,還有兩年才退休。

原來日常生活十分規律:每天早上7點起床,吃過早餐到學校,下午5:30返回,吃完晚飯遛狗之後大約晚上7點,到小區外的一處廣場跳廣場舞,跳到9點回家。週末會出去逛超市和商場,天氣好還會到周邊自駕遊。

因為疫情宅家,不能出門逛街,也不能和姐妹一起跳廣場舞,只能窩在家裡,玩手機的時間變多了,以前平均每天花1-2小時,現在甚至超過5小時。

“早上賴床到8、9點,每天抱著手機看微信群、看小說、看快手,有時候也用ipad追劇。”疫情期間,王阿姨第一次聽說了快手。

“之前經常看別人發抖音小視頻,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看到都會點開看看,內容都比較搞笑有趣,但我平時時間有限,沒空刷短視頻,所以一直沒有下載抖音這個軟件。”而疫情宅家期間,因外出受限,時間變得多起來。

大年三十看央視春晚,王阿姨看到了抖音發紅包的廣告。“這種一般我會比較關注,之前有一年百度APP也在春晚做廣告發紅包,當時我也下載了,還搶到30多塊紅包呢。”

疫情如何改变老年消费行为:爱上网购,加速适应互联网新生活

今年王阿姨下載了快手APP,一晚上搶到十幾塊紅包。第二天提現時,系統提示,下載快手極速版還能另外多領幾塊錢紅包,於是又下載了快手極速版。

一番摸索之後,王阿姨發現,快手原APP和極速版推送的內容區別不大,但極速版可以邊刷視頻邊領金幣,金幣可以兌換現金。每天無聊時刷一下,隔幾天就能兌換3塊錢。

最終,王阿姨沒像以前一樣提現完成就卸載軟件,而是把快手極速版留了下來,並且增加了刷快手短視頻的新習慣。

據AgeClub瞭解,快手極速版的用戶中,41-45歲佔比達到12.3%,46歲以上佔比則達到8.9%。

另外,王阿姨還養成了聽有聲書的習慣,成為“搜狗搜索”軟件的忠實粉絲。

原來,她之前一直是看微信公眾號的推送追網絡小說,但一般到後期要收費。王阿姨不能接受“付費閱讀”,每每無奈放棄。

疫情期間,同事介紹給她“免費”的方式,她下載了“搜狗搜索”這個軟件,不僅能免費看到各種網絡小說的連載和更新,看久了眼睛疼時,還能轉成有聲版;

雖然是電腦自動生成的聲音,會有很多斷句錯誤、發音錯誤,但這絲毫不影響王阿姨的“閱讀”。

女兒給她推薦過喜馬拉雅APP,聽說這個軟件裡音頻質量高,但她下載嘗試了一下,很多之前追的連載小說在這個軟件上都搜索不到,果斷卸載了。

2、樂活新老年擅長“自我取悅”

已退休或快退休的樂活新老年,大多有比較可觀的退休金或收入,他們希望活得舒適愉悅,並努力為自己營造好的環境。

AgeClub訪談了多位典型中老年用戶,他們“宅家”也充實精彩。

武漢的王阿姨之前一直是跟著群裡的姐妹“被動式”跳舞。宅家期間,她開始主動用糖豆等軟件搜索廣場舞和保健操,認真學習,每天在家跳一跳,也樂於讓女兒拍成視頻發到家人群裡。她還想著,等過幾年退休了,到老年大學向專業老師認真學一學舞蹈。

疫情期間武漢不能發快遞,另一位武漢的李阿姨無奈暫停網購,也不能和朋友們出門K歌旅遊。短暫調整後,她快速適應了宅家環境,變身“廚神”,不斷學習新菜品,在家做各種麵食、糕點、小吃。

她享受做菜的過程,覺得可以靜心,做出來的美食成功了很有成就感,會拍照發到好友微信群裡,互相學習、交流心得。

疫情如何改变老年消费行为:爱上网购,加速适应互联网新生活

廣州的Y阿姨在家一邊煮飯,一邊跟著全民K歌學一首新歌。因疫情不能聚集,她便自己到江邊走一走,放自己喜歡的舞蹈音樂,一邊走一邊扭一扭、跳一跳,即使只有自己一人,也自得其樂。

“人慢慢年紀大了,最重要的是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心態年輕”。

3、玩遊戲要娛樂與實用並存,二者有效兼容

北京的許阿姨不愛刷抖音快手,也不愛追劇,但是喜歡玩線上遊戲,比如QQ麻將。“我們在家就想著儘可能不給孩子添麻煩,自娛自樂,打打麻將還能預防老年痴呆。”

除此之外,線上麻將還能為許阿姨帶來切實的利益,都是一些贏得比賽後的“小甜頭”,比如不粘鍋、話費等獎勵。

武漢的王阿姨也對各種“小獎勵”感興趣。之前一直在玩拼多多的多多果園,覺得每天澆水讓果實成熟再換成實物,這個過程很有成就感。

過年期間天貓推出了天貓農場,王阿姨因疫情在家、空閒時間較多,就開始玩這個,每天除了給拼多多的果樹澆水,還要打開淘寶完成每日任務領取獎勵給果樹“澆福氣”。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養成類的小遊戲不僅在果實成熟時能產生極大滿足感,成熟後能換取實物進一步加強了王阿姨“打發時間”的樂趣。

4、生活要有“儀式感”

“生活要靠自己去豐富,獲得開不開心、多不多彩,跟年齡無關,與心態有關”。所以陳叔叔獨自在家從不覺得寂寞。

即便是疫情期間在家自我隔離,他也十分注重儀式感,永遠都是“準備好了”的狀態。每天早晨6點45分準時起床,不出門也會把頭髮吹一吹,捯飭好外表,同時也準備好充實度過新的一天。

“一定要堅持運動。”陳叔叔說,他每天會在好友群裡上傳自己在跑步機上鍛鍊的小視頻,同時督促其他朋友也要每天“交作業”。

|| 結 論:

中老年對新事物、新軟件的學習能力遠超我們想象,只要需求對了,就能快速裂變;他們大多在享受退休生活,要求生活質量、努力讓自己過得舒服;對愛搶紅包、愛免費的老年用戶而言,“免費”、“有利可圖”是獲客留客的關鍵。

二、購物:建立信任感是前提,新渠道接受度越來越“大膽”

1、線下逛街受限,“場景式”線上營銷受到歡迎

前段時間因疫情湖北無法收貨,經常有賣家打電話來告知退款。王阿姨有些難受,因為每一樣都是精挑細選才下單的,退貨就感覺挑選過程、時間和心情被浪費了。

雖然快遞不發貨,王阿姨依然每天打開拼多多瀏覽各種商品頁面,因為要完成多多果園的每日任務。

疫情如何改变老年消费行为:爱上网购,加速适应互联网新生活

從去年12月開始,王阿姨發現,拼多多的直播明顯變多了。

她以前不怎麼喜歡看直播,因為“浪費時間”。但是宅家期間,她看直播的興趣變大了。

“一進到直播間,主播會喊我的網名,如果我想看哪個商品,點擊一下,主播就會給我呈現細節。”王阿姨說,這種直播方式,很像在外面逛街時的那種“面對面”的感覺,還能實時溝通,很有趣。

儘管不發貨,看了直播以後,王阿姨也常常忍不住下單,多是一些零食、堅果之類。“最近水果類的直播也變多了,這幾天快遞在陸續恢復,有些水果賣家可以包郵發貨到武漢,想買回來試試。”王阿姨說。

同樣是秭歸臍橙,女兒在社區團購的五六十元一箱,但網上才三十多塊,而且看直播,不是女兒買回來的“中果”,個個都是水分充足的“大果”。

疫情期間,購物直播為王阿姨這樣喜歡線下逛街的中老年,提供了一種有效、有趣的“解饞”渠道,受到她們歡迎。

2、對“網購”信任度逐步增強

廣州的Y阿姨本來每天去菜場超市之類逛一逛、買一買。疫情之下,廣州不能人群聚集,Y阿姨出門也更謹慎,開始更頻繁使用網購。

之前經常在天貓和淘寶購物,有第三方平臺“背書”,雖然是先付款,但要等貨到點擊“確認”後,才算完成交易,貨不對板還可以選擇退貨,完全不擔心被騙。

而這次疫情期間,Y阿姨更加“大膽”了——朋友推薦的購買鏈接,要先微信付款再送貨,沒有第三方擔保,她仍然迫不及待就下單了。Y阿姨說,這並非衝動購物,而是理性選擇。

促使她完成購買行為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來自信任的朋友推薦,商品已經在好友圈子形成好的口碑。

第二,打開商品詳情頁介紹,佛山當地的確有這個廠家,真實可靠。

第三,限時促銷的性價比高,贈品搭配得又好又划算。

打開Y阿姨購買的“正宗潮汕手搥牛丸”商品鏈接,首先,商品詳情頁面使用了大量動圖來證明牛丸的Q彈,還打出了“不彈不要錢”的宣傳語;其次,留有詳細的“購買須知”和客服微信電話,有效消除購買顧慮;

第三,用大紅色字樣明確標註“門市價198元,促銷價99元”,詳細標明商品重量,且對椰汁黃金糕和南瓜餅這兩樣贈品也有詳細介紹。Y阿姨說,當時打開一看就覺得很超值,前一天晚上付款,第二天一早就到貨了。贈品裡面的南瓜餅,送來的那天早上就當早餐吃掉了,是一次非常滿意的購物體驗。

疫情如何改变老年消费行为:爱上网购,加速适应互联网新生活

AgeClub發現,這個商城首頁還有不少美食促銷推薦,如時令水果、千層蛋糕、火鍋、堅果等,大多為廣東省內順豐、京東包郵。疫情期間中老年不便出門,這種本地吃喝玩樂的推薦受到她們青睞。

武漢的王阿姨也自己學會了在微信群接龍、用微信小程序下單團購購買。“熟人推薦的團購和接龍,就比較放心,也願意先付款再等對方送貨到小區;

但不熟悉的群,只接受貨到付款的方式,因為無法分辨,畢竟這段時間經常在各種團購群裡看到有人被騙。”

AgeClub調研發現,因為疫情,許多城市都有本土平臺推出團購模式,既能節省運營成本、又能給予消費者質量、安全有保證的產品,比如武漢本地的全民直採、良之隆、長江嚴選等平臺。

據瞭解,這些平臺在各個社區建立微信群,依託各種線上支付的小程序商城,通過熟人背書、社交分享等渠道,將拼團鏈接群裡,有需求的顧客自行拼團購買。成團後,平臺收集後臺訂單並備貨發貨,再由社區團長分發至社區消費者手中。

因購買渠道受限,不少中老年積極應對,快速學會新的購買方式,並積極參與到團購大軍之中。當然,“信任感”是絕對前提。

3、注重品牌背書,線上線下結合

北京的許阿姨網購經驗豐富。她是京東平臺的忠實粉絲,生活用品經常在京東購買,但有一個原則——只選京東自營店鋪,因為有品牌和質量保障,送貨快,退換貨也方便快捷。

許阿姨關注了經常線下逛的超市的微信公眾號或者小程序,疫情期間宅家,會翻看這些超市的電子商品頁。購物多年,她對各種生活用品的價格十分了解,因此“貨比三家”十分熟練。

對於同一個品牌的商品,還會對比線下價格和京東自營的價格。“比如米、面,這種重量上比較沉的,即便京東上稍微貴點兒,也會選擇京東,因為可以送貨上門,線下購買還得揹回家。”許阿姨也短暫地嘗試過拼多多,但覺得不適合自己。

“不實在,比如首頁顯示的價格挺便宜,但點進去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兒,有些品牌的我還對比過,更貴。”在她的觀念裡,拼多多雜牌兒太多,尤其吃的買著也不放心,把關還需要加強。

而杭州的陳叔叔,也是京東和天貓的資深用戶。不同於許阿姨對京東的“忠粉”,陳叔叔更偏愛天貓,“天貓的商品介紹詳情、評價等,我用得比較習慣。京東這方面做得不如天貓。”

4、主動嘗試全新購物方式

杭州的陳叔叔疫情期間在家自我隔離了14天。

因不便出門,作為“網購達人”的他在家研究起了各種購物軟件。“從來都是我推薦給別人,我的朋友都說,我什麼都懂一點兒”。

自主學習能力強、愛鑽研是陳叔叔身上一個最為明顯的標籤。

疫情如何改变老年消费行为:爱上网购,加速适应互联网新生活

為了買菜,陳叔叔在手機應用商店搜索“購物”“買菜”等關鍵詞,根據商店的推薦,一個一個仔細查看圖文介紹,瞭解這個軟件的功能和定位等,尤其重視看評價。一番挑選後,他陸續嘗試了4個新的買菜軟件。

天貓、美團、盒馬鮮生、順豐優選是之前就使用過的。最近,他陸續下載了叮咚買菜、惠買、每日優鮮、美菜商城等。

其中,用惠買購買養生類的食品比較多,比如黑蒜頭等;叮咚買菜用得最為頻繁,基本能滿足日常需求;美菜商城嘗試了一下就發現不適合他這種“單身漢”;而每日優鮮,則因一次不愉快的購物經歷被他“永久拉黑”。

因為是獨居,又在自我隔離,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但陳叔叔樂在其中,60多歲的他喜歡挑戰難度。

嘗試用美菜商城時,他發現這個商城更側重“批發”的感覺,比如豆芽4公斤起賣、雞蛋15公斤起賣,這些都不適合獨居的中老年,於是放棄了。

剛開始嘗試使用叮咚買菜,他曾連續5天買不到菜,本來以為是疫情期間太緊俏,配送跟不上,後來發現,是因為自己前一天提前放購物車裡的部分商品斷貨導致下單不成功。

他總結經驗,早上6點多起床“搶購”,先清空購物車,再把有貨的、自己需要的菜品重新加入購物車,這才成功下單。

因情況特殊,陳叔叔每天購物100-200元的菜品,雖然性價比不算高,但也能接受。

AgeClub瞭解到,叮咚買菜官方披露,其在大年三十當天訂單量較上月增長超300%;近期整體訂單量約增長80%,客單價增加約70%。每日新增用戶達4萬人。

陳叔叔的適應能力挺快的。在他的選擇範圍裡,品質和性價比其實都很重要。但若情況特殊,品質則排在第一位,只要服務和售後跟得上相應水平。

在每日優鮮的一次購買雞蛋的經歷,就因售後客服的不專業,令他很不愉快。

因購買的雞蛋一直不發貨,陳叔叔聯繫客服申請退款。客服本來同意了,但稍後他再查看,發現雞蛋的訂單已經是“發貨”狀態。又過了幾天,訂單的物流狀態一直沒更新,雞蛋卻被送達了,但退款也還在受理中。

“太混亂了,我覺得這樣很不專業,也不省心,服務也不到位。當時我心裡就想,這個平臺在我這裡就進入黑名單了。”

結 論:

疫情之下,中老年觸達線上購物的渠道增多了、頻次增強了。他們比我們想象中更加能夠適應變化,並能夠在眾多變化中,依靠更加豐富的經驗精準甄別,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渠道和商品。

比如衣服,沒有老年人通用的標準,他們會用捲尺仔細量清楚,再與商品詳情頁作比對;手機屏幕太小看不清細節,就手機電腦並用,先用手機收藏,再用電腦登錄賬號查看。

他們同時追求性價比和品質。品質足夠好,花2萬塊買一個攝像機絲毫不心疼,二月宅家一段時間也能收到來自支付寶的7000塊賬單。

“該花的錢一分不少,不該花的一分也不會多”,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更加能夠辨別什麼才是“必需”。

他們追求價值感,注重服務和溝通。想要吸引和留住中老年用戶,需建立信任感,做好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