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南下——記中共岳陽各縣委全會的建立

□歐 梁

1949年7月,長沙地委及所轄8縣的南下工作人員,採取解放一個縣接管一個縣的辦法,先後入境,接管臨湘、平江、岳陽、湘陰等縣。冀南區南宮縣全南下工作隊隨南下常德地委沿長江西進,於8月17日到達華容縣。南下工作隊到達各縣,宣佈建立中共各縣縣委。

1949年7月5日,臨湘縣解放。

粵漢鐵路南進的晉中五大隊二中隊和二、四中隊部分南下工作隊員共90人,在陳繼昌、鄭醒的帶領下於7月13日進入臨湘縣城長安鎮,當天下午,正式宣佈中共臨湘縣委員會成立,縣委書記陳繼昌,副書記馬壯昆(未到職),縣委委員鄭醒、張國棟、尚春仁、季青、趙建軍(女)工作機構有秘書室、組織部、宣傳部、民運部。縣委機關駐長安北正街,下轄5個區黨委會。1950年,調整為7個區委;1951年,設10個區委;1953年4月,為9個區委,99個黨支部,有黨員756人。1956年6月,撤區並鄉後,縣委下轄23個黨委,24個鄉及城關鎮黨總支委員會,294個黨支部,有黨員3107人。

1949年7月17日,人民解放軍第46軍先遣部隊解除平江縣警察署的武裝,一舉解放平江。18日,隨解放軍南下由山西忻縣、五臺縣組成的晉中一大隊三中隊共133人,在齊壽良的率領下進入平江縣城。19日,宣佈中共平江縣委員會成立,書記齊壽良,副書記李同鋼,縣委委員梁書文、王斌、鄭先存保、張世乙、範志德。工作機構設秘書室、組織部、宣傳部、政策研究室、民運部。縣委機關地址在城關北街,下轄6個區黨委會;1950年6月,增設5個區委和城關鎮黨委;1951年8月,增設至14個區黨委。1956年5月,撤區並鄉,全縣設52個鄉黨委員會和2個鎮黨委會,黨員5396人。

1949年7月20日,岳陽縣和平解放。25日,由山西盂縣、五臺兩縣南下人員組成的晉中一大隊中隊到達岳陽縣城。26日,成立中共岳陽縣委員會。書記趙冰岩,副書記李六平(9月任),縣委委員羅西芳、王三金、李滿全、範福海、郭三田、王欣、王以德,工作機構有秘書室(後改為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民運部。機關駐城廂鎮喻林街,下轄5個區委:1950年6月改劃10個區委;1951年調整為17個區委;1953年轄16區(鎮)委、455個鄉黨支部(黨小組),有黨員1261人。1956年撤區並鄉後,下轄45個鄉、3個鎮總支委員會(後改黨委會),全縣有767個黨支部,黨員6220人。

1949年7月25日,湘陰和平解放,成立湘陰縣臨時政治委員會。8月2日,華國鋒帶領晉中一大隊第五中隊南下隊員,隨同人民解放車第46軍159師475團第2營進入湘陰縣城,與中共湘陰縣工委湘陰臨時政治委員會負責人交換情況後。4日,宣佈成立中共湘陰縣委員會,書記華國鋒,副書記王一平、戴彥,縣委委員苑文興、李保榮、張國權、劉培先、鄭維亮、牛福保。工作機構有秘書室(後改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民運部,下轄5個辦事處分管黨委事務。1956年5月撤區並鄉,全縣轄53個鄉黨總支委員會(後改黨委會),1個鎮黨委,有黨支部1196個,黨員7325人。

1949年7月21日,人民解放軍沔陽軍分區獨立四團解放華容。8月17日,冀南四大隊三中隊134名南下隊員進入華容縣城。18日,正式宣佈中共華容縣委員會成立。書記史倫(又名高石倫),縣委委員趙吉甫、鮑曉農、宋建華、王愛民、趙慶華、王慶雲。工作機構有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民運部,機關駐華容縣城關鎮。下轄5個區委。1950年12月,增設至7個區(鎮)委。1952年,下轄9個區委,2個鎮黨委,115個鄉黨支部或黨小組,有黨員42人。1956年6月撤區並鄉後,全縣轄20個鄉黨總支委員會(後改黨委會),5個鎮黨委,有黨支部366個,黨員360人。

新建立的臨湘、平江、岳陽、臨湘4縣委隸屬長沙地委;1952年,改屬湘潭地委領導;華容縣委隸屬常德地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