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枪”情结,汉阳造的前世今生

文丨北寒

一个男人的“好枪”情结


“好枪”情结,汉阳造的前世今生

曾经的兵工厂,如今成了艺术园区,“汉阳造”依旧活着。


每个男人都有一个“好枪”情结,不论今人还是古人。而这对于张之洞来说,他比谁都渴望着“好枪”。

1889年10月15日,北京紫禁城“电令”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去武汉任湖广总督。这里说个题外话,两广总督管理广东、广西,全称是“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职权是总管广东、广西的军政。湖广总督所管辖的范围是湖北和湖南两省,正式名称叫做“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规范简称应为两湖总督或湖北湖南总督。

“好枪”情结,汉阳造的前世今生

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

此举,让张之洞十分郁闷。为何?他的心结就在枪上。在广州,他主持筹建的广州枪炮厂,此时已见雏形,他岂能一走了之?他明白,军火购买是一个无底洞,有多少银子都填不满这个窟窿。再厉害的冷兵器也抵不过一颗平白无奇的子弹,来得实际来得迅速。唯一的办法,是依葫芦画瓢,有自己先进的军工厂。他来到“两湖”后,这个心结也始终挂在“枪”上。他积极兴办近代工业,湖北纺纱局、织布局、缫丝局、钢药厂、枪炮厂等相继建立,这些奠定了武汉地区工业的基础。

在他的协调下,位于湖北省汉阳县大别山龟山脚下的湖北枪炮厂于1892年动工,1894年4月建成。之所以选这里,是因为紧邻襄河,水陆交通方便,关键是距离不远的大冶县产铁。可是天不遂人愿或许有人蓄意破坏。新厂刚建成两个多月,枪还没造几条,当年6月14日,一场大火将厂房及设备全部烧毁。多年的努力,瞬间成了笑谈。事后,局员、司事、工匠等一批人被处理,侍读学士文廷式上书,直述湖北枪炮厂不可半途而废。事毕,张之洞继续推动建厂之事,并奏议建立配套的汉阳钢药厂,制造钢材和无烟火药。1895年冬,厂房重建完成,正式开始生产。

自此,死而复生的湖北枪炮厂开启了“汉阳造”的一生。


“好枪”情结,汉阳造的前世今生

张之洞兴建的汉阳铁厂为汉阳兵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铁。


中华第一枪,原是德国步枪系列的残次品

很多人都知道“汉阳造”有着“中华第一枪”的美誉,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款枪其实是一个“残次品”。该枪原型为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Gewehr88或Gew 88),装弹退弹困难、抽壳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问题是它的“黑特点”。在当时,欧洲很多国家都没有采纳这款枪。因此,在1898年后,毛瑟1898式步枪成为德国军方的主配,并淘汰了Gew88。德国人忽悠清廷,说这是毛瑟枪的新款,并将该枪的全套技术资料卖给了清廷。不知道是清廷仰慕德国制造的精密,感觉自己捡了大片便宜,还是因为工业基础实在太差,购买“残次品”只是权宜之计,总之这个买卖真的就做成了。

从1895年冬开始,自德国坐着轮船来的Gew 88,经过汉阳兵工厂一系列的仿造和换装,成了“汉阳造”,并定名为88式,其全称为7.92毫米88式毛瑟步枪,使用圆弹头。因进口的德国产Gew 88步枪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仿制品也采用了这种样式,因此其早期枪型也被称之为“老套筒”。


“好枪”情结,汉阳造的前世今生

1898年,德国海因里希亲王(亨利王子)访问武汉,考察汉阳兵工厂。


次年,汉阳兵工厂正式开工批量生产,第一年生产了1300支步枪。仿制事业的成功,给中国工业带来了信心。1899年,江南制造局也开始生产“汉阳造”。1904年,汉阳兵工厂进行了技术改进,护木取代了枪管套筒,刺刀庭改在前护箍下方,其它则参考了德国1898式步枪,改进了照门,通条改放在护木之中等。直到1944年,“汉阳造”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成为近现代中国生产时间最长的一种轻武器,也是跨越清廷和民国,国内各个武装部队长盛不衰的武器。

“好枪”情结,汉阳造的前世今生

“汉阳造”步枪


除了步枪,“汉阳造”还生产驳壳枪

除了步枪,汉阳兵工厂还仿制了不少驳壳枪。从1921年开始仿制,至1929年汉阳兵工厂共生产驳壳枪15000余支。“汉阳造”驳壳枪有个明显的特点,凭枪管前部的头箍,即可识别。有驳壳枪研究者指出,“一般的驳壳枪只有三把盒子,即短枪管的警用型毛瑟手枪才有头箍,二把盒子都没有头箍,准星直接焊在枪管上,但汉阳造的二把盒子有头箍。这是其外观上的标志之一。”

“汉阳造”驳壳枪,其大产量多在北洋政府时期。1921年,汉阳兵工厂开始尝试仿制,因技术和设备限制,产量并不高,差不多月产60支左右。后来,随着设备调试、细微改进及制造经验的提升,月产量达到260支。不过,这个时期产的驳壳枪,枪体上没有铭文也没有序号,所以无法知道实际产量。但从1922年开始打印序号起,结合技术和产量的变化,估算前期生产数量不会太多。有研究者指出,1922年驳壳枪的序号到了104(但并非只产了104支),但枪上还没有铭文。自1923年起,“汉厂十二年造”钢印铭文出现在枪身上,至1927年末序号达到13224,1928年末序号达到15265,1929年末序号达到15998。

“汉阳造”驳壳枪大规模仿制结束于1929年。北伐完成后,汉阳兵工厂改隶军政部兵工署,“汉阳造”驳壳枪序号也到此为止。不过,当年仿制的枪有序号却没有铭文,这是很多人不解的地方。然而,驳壳枪的编号是否为生产总量?这个不好肯定回答。这些编号可能为:一是反映了大致的数量并非全部数量;二是混淆视听,防止敌人通过编号判断实际生产量;三是特殊编号可能有特殊意义,独特供给某些人。所以说,序号未必是生产总量,因为1922年前的枪支还没有序号。此外,1929年后,“汉阳造”驳壳枪真的停止生产了吗?未必,大规模的生产停止,不代表少量生产或者定制停止。在北伐完成后,除了汉阳兵工厂,大沽、太原等几家驳壳枪生产大厂,也于1930年后基本停止了大规模生产。

“好枪”情结,汉阳造的前世今生

“汉阳造”驳壳枪


1083480支“汉阳造”,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史

因为生产时间长,产量大,普及率高,早期几乎国内所有的战役都有此枪参与,其中包括辛亥革命。据载,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陆军第八镇(师)工程第八营战士程定国对着封建王朝开的第一枪,用得就是“汉阳造”。据第八镇(师)21标的士兵回忆,1911年该镇配备的步枪全部为“汉阳造”。这一枪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结束了我国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推翻了我国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该枪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抗美援朝一直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是中国战争史的一个传奇的神话。包括“小米加步枪”,使用的枪支也多数是“汉阳造”。

民国期间,汉阳兵工厂不停地发展壮大,直至抗日战争时,汉阳兵工厂一直源源不断地为前线提供武器支持。虽然发展进程颇为曲折,但从未被废弃过。直至日本侵略者紧逼武汉,国民政府不得已于1938年采取拆解汉阳兵工厂迁移且原厂址夷为平地的方式,避免其落入日寇手中。西迁后,原厂解体,汉阳兵工厂改成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改称兵工署第二兵工厂。迁到湘西辰溪后,又奉令继续西迁至重庆。未能迁渝的枪弹、机枪、手榴弹、机器等分厂并入第十一兵工厂。日军在鄂期间,并未恢复利用汉阳兵工厂,只临时设立了一些随军修械厂、所和军用仓库。

1947年7月,民国政府计划设立汉阳新火药厂工程处。后因解放战争发展很快,工厂还未全面开工,便将物资匆忙迁至高雄。1949年春末,武汉临近解放,武汉行辕白崇禧强令第三十厂南撤柳州,并由该厂在原汉阳兵工厂旧址建的第六制造所所长芦望风组织武汉留守处,继续生产手榴弹等。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由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军械部接收,定名为四野后勤部军械部修械厂。

汉阳兵工厂的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史。根据美国武器研究者史宗宾估算,1895年至1944年,“汉阳造”总共生产了1083480支枪,其中汉阳厂贡献了876316支,重庆的21厂生产了207164支。

“好枪”情结,汉阳造的前世今生

部分步枪上的铭文


老厂的华丽转身,老厂房成了汉阳造文化产业园

完成了兵器制造的汉阳兵工厂,后来变成824厂、汉阳特汽、国棉一厂等,随着老厂倒闭,这里一度被“遗忘”,“汉阳造”也成为历史,偶尔在一些影视剧中展现。如今,在龟北路,浓荫下掩映下的废弃厂房又焕发了生机。当地利用老厂房,改造成工作室、画室、书店、咖啡馆等,并建起了汉阳造文化产业园。

现在的“汉阳造”没有了烟火气和工业尘埃,增添了美丽的艺术气质。斑驳的石灰墙、硕大的窗户、高架的行车、悬空的工业排风扇……让人在旧工业时代的气息中,体味涂鸦、行为艺术、创意雕塑所带来的现代时尚感。如今,这里成了文艺青年的打卡地。

走进“汉阳造”,就像走进北京798一样,处处都散发着浓重的艺术气息。身处“汉阳造”,可以去集装箱改造的咖啡馆点一杯拿铁,静品下午的温暖时光;也可以去旧车间生产线改造的休闲吧,来一段不期而遇的“邂逅”;或者去那堆满空酒瓶的酒吧里,点一杯红酒,静待“她”来搭讪;或者带上手机和自拍架,给自己拍一段青春而又拉风的抖音短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