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孩子面吵架傷孩子,憋住傷自己,怎麼破?用對方法,該吵就吵

所有的教育大伽、育兒書籍都在向父母傳達一個信息:夫妻吵架,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對孩子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

還說,媽媽的情緒影響著孩子的未來,決定著孩子的一生。

道理大家都懂,但要實踐起來可不容易啊,你我誰都不是聖人,都會有自己的脾氣。

夫妻兩個人原本沒有交集,生活在一起後,因為家庭瑣事,婆媳矛盾、生活負擔等等,隨便哪一樣都能讓雙方不堪重負,和伴侶間的爭吵也就變得越來越頻繁。

現代的育兒理念裡,大多都是在講,父母要如何做,才能保護好孩子的心靈,才能呵護孩子的童真。

但是,很少有人提及家長的感受,潛意識裡,當了父母的人就不該有情緒。

但是,真的很難做到,更不用說徹底避免了。

當孩子的面吵架確實不好,可如果到了忍受不了的時候呢?

比起讓父母"閉嘴",我覺得在家長和孩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更為重要。

也就是說,不但要考慮孩子的感受,也不能完全忽略家長的情緒。

當著孩子面吵架傷孩子,憋住傷自己,怎麼破?用對方法,該吵就吵

父母當孩子的面吵架時,孩子在做什麼

很多時候,夫妻間的吵架並不是有什麼大不了的原則問題,往往很多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因為對彼此的"看不慣"和"不認同",一場唇槍舌戰就開始了。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當你年幼時,面對父母的吵架,你在做什麼?

這是一個對"成年孩子"提出的問題,留言區裡,出現最多的詞語是:緊張、恐懼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只有一個家,這個家裡只會有溫馨的時光和有溫柔的父母。

但因為父母的爭吵,讓他們的心沒有了安全感,過上了"流浪"的生活。

孩子渴望家庭的溫暖,就像原始社會的人類在用生命去保護自己藏身的洞穴。

父母當著孩子吵架時,孩子心中的洞穴在發生著強震,讓他毫無安全感可言。

當著孩子面吵架傷孩子,憋住傷自己,怎麼破?用對方法,該吵就吵

比吵架更可怕的,是孩子對自我的否定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只要好好學習,有吃有穿就行了,其他事不要管。

夫妻倆認為吵架是自己兩個人的事,沒有必要向其他人解釋太多,而不明就裡的孩子,卻在父母吵架時獨自忍受著來自內心的煎熬。

夫妻倆今天吵過的架明天可能已經忘了,但孩子卻沒有忘,這些場景一直深深地映在他的腦海裡,直至他成年。

當著孩子面吵架傷孩子,憋住傷自己,怎麼破?用對方法,該吵就吵

看到父母的爭吵,孩子的內心會產生懷疑,他會潛意識裡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導致了父母的爭吵。

他會擔心父母會因為自己不夠好而離婚,會擔心他們會因此而拋棄自己,甚至會將這種暴力轉移到自己的身上……

他的內心充滿了疑惑和焦慮,但他卻不敢去問父母,不敢去求證,因為他擔心自己的"以為"會成為"現實"。

慢慢地,他會堅信就是自己不夠好,長期的壓抑和自我否定會伴隨著孩子一起長大。

長大後,他會找各種方式去釋放幼年的壓抑,這些方式可能是打架、酗酒,也可能是小心翼翼地去討好周邊的人,以得到他人的認同感。

當著孩子面吵架傷孩子,憋住傷自己,怎麼破?用對方法,該吵就吵

要如何吵架,才能讓孩子不受傷害

當和伴侶有衝突時,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去積極溝通妥善處理。

如果能控制情緒,儘量自己消化,不在家庭中"開火"。

如果實在控制不住吵了架,一定要告訴孩子:爸爸和媽媽之間只是在某個事件上觀念不一致,我們依然很愛對方,很愛你。

同時,告訴孩子,父母吵架不是你的錯,你不需要小心翼翼地看著父母的臉色說話做事,你依然很棒。

讓孩子放下戰戰兢兢的那顆心,不要因為這件事情有了心理壓力。

當著孩子面吵架傷孩子,憋住傷自己,怎麼破?用對方法,該吵就吵

作為媽媽,每天在工作、生活中扮演著各種角色,難免力不從心,難免情緒不對路。

作為爸爸,職場中可能有很多的辛酸和勞累,回家後還會面對永遠也解決不了的"婆媳矛盾",心裡有苦說不出。

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可能會情緒爆發,會和伴侶大吵一架。

但吵完以後,除了要修復夫妻間的感情,我們還要告訴我們的孩子:我們吵架,也可能只是為了釋放自己的情緒,解決某個問題,並不會影響我們家庭的美好。

還要告訴孩子,生活本來就不是完美的,父母也不是完美的。

父母在處理情緒和解決問題時,方式方法可能也不盡完美,我們會去改正,你也要慢慢接受,因為,這就是真實的生活。


當著孩子面吵架傷孩子,憋住傷自己,怎麼破?用對方法,該吵就吵

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後,別忘了向孩子道歉

現代家庭教育對"原生家庭"剖析得很透徹,為人父母的我們,一言一行都在決定著孩子的命運。

我們知道一個平和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重要,但"非聖人"的我們,真的不可能隨時處於理性的情感中。

如果沒控制住情緒和伴侶發生了爭吵時,一定要在事後給孩子真誠的道歉。

告訴孩子,我們在你面前吵架,給你帶來了不安和害怕,這是父母的錯,我們給你道歉。

當著孩子面吵架傷孩子,憋住傷自己,怎麼破?用對方法,該吵就吵

在生活中,面對孩子犯了錯時,父母們總是"高高在上"地告訴孩子,錯了就要道歉。

但我們自己卻異常吝惜自己的臉面和語言,總感覺向孩子道歉會丟了自己的尊嚴。

但其實不是的,面對"知錯能改"的父母,孩子的內心會湧起一陣平和,他能感覺到自己被父母尊重了,在往後的生活中,也才能更加尊重自己的父母。

並且在以後的生活中,當孩子做錯事情時,他會想起父母的"模範帶頭"作用,會主動地去承擔自己的錯誤而不是掩飾和強辯。

父母看似簡單的幾句解釋和道歉,就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化解掉孩子內心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