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华中科技大学2020研究生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

用户69331981


扩招是国家行为,今年报考人数比往年增加了很多,教育部给相关院校增加指标,倾向中西部地区,专业主要在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华科大在医学院专业招自然合情合理


翰墨荣华


如何看待华中科大2020研究生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

众所周知,华科的优势以工学和医学为主。华中理工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学合并之前,同济医大以苛刻的条件要武大就范,武大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它,捍卫了武大的尊严。进而一块肥肉落到了华中理工的口里,再不把它装入自己的口袋,武汉还有什么较为出名的大学让它合并?机不可失,时不承來!华中理工喜出望外,滿口答应了同济医大的要求。这一次华科把研究生扩招的名额全部给了医科,充分说明了同济医学院在华科中的份量。

学科评估华科工科排名和医学排名如表所示。可知华科虽然工科在全国排名属于前十,但医学名气比工科更大,学校从实际情况考虑,把扩招名额全给医学,肯定是经过领导层充分考虑后作出的艰难而又明智的决策。

华科工科的名专业与传统产业相关,就业质量比不上医学。这从华为招工中可以明白地告诉人们,其在华为招工中的优势还不如武汉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见表),从华为用人表中可以得到佐证。

通过这次疫情可知,医学毕业生也许就业比华科的工科毕业生就业更有优势,这一点华科心知肚明,比外界更清楚,所以华科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了工作方针,无可厚非!

至于有人把华科有十所附属医院、9000张病床、3.3万医护人员说出來作为华科扩招全部给医学理由,并不成立。

其一,华科真正的附属医院只有同济、协和、梨园三所,其它只是挂牌的教学或学生的实习医院,隶属于武汉市卫建委,那么9000病床和3.3万医护人员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这其中的大部分是武汉卫健委的,况且其中也有中心医院等也是武大的教学医院呢!还有服务于这些病床的医务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地支援武汉的人员,包括比华科同济医学院还要出名的医学院。我们怎能忘記外地人员的功劳?

其二,即使真的华科有那么多医院、病床、人员,也不能说就是国家或社会对医务人员的需求,没有需求,病床可以空着,人员可以精减。扩招医学生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基层更需要医务人员。

愿华科的工科不要掉队,愿华科工医并驾齐驱,勇往直前!


亭亭玉立104648451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宣布,学校准备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而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的培养。这一决定既符合教育部精神,又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当然应该支持。


2月2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翁部长宣布,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而这些名额,将向中西部和东北高校倾斜,将重点投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华中科技大学地处武汉,正好属于中部高校,此次招生指标肯定会有一定比例的提升。而同时,华中科技大学在上面提到的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方向都有很强的实力。


在第四轮评估中,华中科技大学收获4个A+,包括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A,分别为:新闻传播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个A-,分别为:物理学、生物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可以说,上面提到的这四个专业方向,都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强项,至少在华中地区是无出其右的。

而在这些优势学科里增加研究生指标,既可以促进学科的持续发展,也可以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事。这些研究生指标,投到以上14个学科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引起异议。

不过,今年的扩招是由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而华中科技大学,又是此次疫情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学校,疫情期间失去了5名知名教授,还包括一名院士。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提醒着我们,国内的医疗人才还非常匮乏,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国内的医科强校,理应肩负起加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此次学校选择了全押,把新增名额全部都给了医科。


今年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同学算是捡到大便宜了,当然,这些名额绝大多数肯定都是专硕。不过,专硕并不妨碍这些学生毕业后投身医疗卫生事业。希望这些同学,能记住今年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能牢记医护工作者的使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高校人才真经


可以理解!

毕竟突来的一场疫情,让我们思考的太多,

究竟能做些什么,该干些什么?

要改变些什么?

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每个人都应付出点什么的[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


伟哥2020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微谈论将帮你解答。

为缓解部分就业压力,教育部门在前段时间宣布,2020年研究生将会适当的扩招。扩招并不是盲目的,主要侧重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以及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几个主要的专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是国家发展转型比较紧急的专业,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在疫情当中暴露我们医学类人才的储备依然不够。而华中科技大学透露2020年研究生扩招名额都给医学类相关专业,如何看待呢?对其他考生来说是否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呢?下面谈一谈自己对本问题的理解:



关于研究生的扩招,我们应该理解,不是普惠性所有考生,而是有针对性需要。缓解就业是一个原因,解决社会缺少紧急专业是另一个原因。华中科技大学作为985高校,能够拿出一定的名额扩招,是具有责任与担当的高校。那么华中科技大学扩招的名额都给医科有没有出处呢?在中国教育报上面有一篇文章,刊登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在疫情期间做出的贡献,华中科技大学投入28家科研院所与医院,组建24支重点科研团队,包括6支医疗诊断与人工智能科研团队,3支公共卫生和治理科研团队,11支药物研发团队、两支疫苗研发团队及两支法律法规团队。

而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李元元表示出,华中科技大学的家国情怀很重,想要为国家与人民做一点事情。学校准备扩招研究生招生计划,扩招明额名额全部给医科,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之前我就说过,研究生尽管会扩招,但大多数都是省属院校扩招,部属院校扩招的可能性基本不大。比如上海市、湖南省提到的研究生扩招都是指的省属高校。华中科技大学能够适当挤出一定的名额全部调到医科,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也给其他实力比较强的医学类高校一个榜样,能够适当的扩招,缓解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
扩招应该是根据高校的本身情况来说,华中科技大学的医学实力本来就特别强,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都很高。每年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考生几乎都是学霸,他们都有一腔热血,想要通过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华中科技大学的医学类专业每年录取分数都是特别高,很多高分、有能力的考生被刷。适当的放开一定的名额给医科,把优质的考生录取到医科类专业,培养高尖端医学人才。

国家之所以提出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学科高校目的就是促使各个高校集中发展优势。一个高校有很多专业,但并不是每一个专业都强。华中科技大学可以扩招马克思主义、可以扩招金融等其他专业,但马克思主义、金融专业比华中科技大学强的高校不少。而医科类高校能有几所比华中科技大学强呢?我们更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倾斜在强势学科上面,俗话说:好钢使在刀刃上。因此,对华中科技大学把扩招名额都给医科的做法是赞成的。可能会有部分考生与家长反对?为什么不留一些名额给其他专业呢?难道其他专业的考生就不优秀吗?并不是其他专业的考生不优秀,只是扩招名额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专业扩招,那么扩招的人数将会是庞大的,将会是超出学校的能力承受范围。相比其他专业,华中科技大学把名额全部给医科,说明它想通过培养更多医科类人才,解决社会当前对高能力医学人才的紧缺。

个人觉得在扩招方面,扩招的目的是缓解就业与缓解社会对某专业人才的需求,扩招的高校应该都调剂出自己比较强的学科,而不是单纯为扩招而扩招。如果一所高校,某专业实力都不强,在扩招学生培养?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在哪里呢?很多人只看到是缓解就业而扩招,认为所有的专业都应该扩招。却没有看出是社会需要某些专业才选择扩招。就如同文理科招生一样,每年各省文理科报考人数大致差不多,但理科录取人数远远超过文科生?为什么呢?因为社会对理科生的需求量大,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理科生。同样研究生扩招,不可能把所有专业都扩招一遍,大家也不要有太大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中南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医学院等。作为部属的高校,都暂时没有表明自己要扩招。但个人觉得都是医学高校里知名度比较高,应该像华中科技大学学习,尽量多把名额给医科专业。培养出更多的医学类高端人才,缓解当下医疗资源的不足,特别是优秀医疗资源的不足。你们认为应该需要更多的扩招医科类专业吗?特别是知名高校的医科专业呢?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评论交流。

微谈论


好呀!说明中国医学人才缺口比较大,与其让年轻人学一些华而不实,可有可无的专业,不如让学生踏踏实实提高医疗技能,哪怕是以后专业不对口,不从医,他(她)们也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从这次武汉疫情医疗资源僧多粥少的场面看,医护人员不是一般的缺少,而且当今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今后世界的灾难或许会越来越频繁的,因为从来就没有无妄之灾。


但请放下


从两个方面解读:

第一,国家新颁布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其主要可以概括为:

(1)今年研究生同比增加18.9万,这是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能力,财政支持情况统筹规划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考虑到这些地区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的。

(2)并不是所有专业,主要是集中在上述所述的地区急需领域,如: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第二、华中科技大学情况

作为国内知名的双一流高校,颁布这一政策除了响应国家号召和社会实际需要,另一外一个层面也是结合了华科学科特色和实力,其中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血液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外科学(普外、泌尿外)、妇产科学、麻醉学和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还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内科学(传染病)、影像医学和核医学、药理学以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等。

因此,结合以上一和二两点,华中科技大学把扩招名额全部给医学科是情理之中,也是符合实际。这对我们报考研究生享受这样的优质资源红利是已给非常好的时机。


EDU校长


这种做法不可取!

社会需要什么人才,高校就开设什么专业,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高校发展不应该以就业作为专业设置的导向,尤其是作为“双一流”的华中科技大学,应该有更高的定位,发展要有规划性和前瞻性,不能仅仅关注当下,更要着眼未来。

华中科技大学的优势专业不仅仅只有医科,因为新冠疫情就加强医科,对其他专业发展是不合理的,也有损学校发展的大方向。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从数量的要求转向为结构质量的要求,国家需要拔尖的创新人才、原创性颠覆性的科研成果。华中科大更应该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不应该是医生和护士,这些工作应该交由普通专业技术学院就可以完成!

“双一流”建设要重视加强基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发展方向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科技的主导力量,而基础研究又是国家科技的基础和先导。高校应该是最新科技的研究基地,不应该是就业培训机构。

希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谨防这种一哄而上赶时髦的趋向!



一颗没有年轮的树


在中国教育报近日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表示:“华中科技大学准备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的培养”。

对于全国综合实力排名前10的华中科技大学,进行研究生扩招是一件振奋广大报考学子人心的消息,也是在积极响应国家研究生扩招政策,这与前不久教育部副部长在公开采访中谈到,今年硕士招生有望扩招18.9万是一致的。


不少人的纠结点在于扩招计划全部给予医科是否合理的问题,对此我个人分析一下。

①扩招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在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对于研究生扩招的讲话中,明确了研究生招生扩招的重点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扩招要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大家都知道华中科技大学位于湖北武汉,是新冠肺炎爆发最严重的地方,在疫情人数大量增加的背景下,武汉当地的医疗资源是不足以应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所以才有了全国各省份医生奔赴武汉,支援武汉的画面。武汉是一座特大城市,疫情带来的灾难让武汉意识到要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作为地方龙头高校之一,华中科技大学责无旁贷。

②华中科技大学的医学实力可以肩负其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

拥有众多的医学硕士专业


拥有较强的医学实力

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华中科技大学的医学学科成绩不错,比武汉大学还要优势一些,且还拥有国内闻名的同济医学院。

因此,个人也比较赞同把扩招的名额倾向于医学学科人才的招收,加快培养更多的医科人才。


学习源动力


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研究生扩招名额全部给了医科,完全符合今年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扩招精神的,同时,华中科技大学的医科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的,实力相当雄厚,完全能够拿下扩招名额。

教育部在2020年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华中科技大学实力雄厚、其医学类专业实力也非常雄厚。

华中科技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985高校、211大学、双一流A类高校。校友会排名全国第7名,QS排名全国第17名,是中国的顶尖大学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是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在2000年合并成立,合并后新的华中科技大学达到了1+1>2的效果,近年来发展迅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有7个院系所,以及九所临床学院,拥有在校生近9000人,研究生就达到3800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设有13个本科专业,有8所附属三级甲等医院。


医学类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成绩斐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A+档,排位全国前2%;临床医学获评A-档,排名全国前5%~10%;基础医学、药学获评B+档,排名全国前10%~20%;中西医结合、护理学获评B档;口腔医学获评C档。

综上所述,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把研究生扩招名额全给医科,是符合国家教育部有关政策,也完全能够拿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