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巖資本:只要風險偏好提升還未結束 科技股還有得玩

外部擾動因素導致的A股短期調整是否提供了逢低佈局的良機?前期調整的科技股率先反彈,是反抽還是調整的中繼?新浪財經&私募排排網攜對私募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5%的私募認為下跌均是非常好的介入良機,因為這種干擾不會改變A股長期向好的趨勢;另外有71%的私募認為科技股充滿機遇,是未來數年的投資主線。

大巖資本:不太同意再次抄底。A股自2月4號以來的黃金坑,已經上漲很多,反映了國內疫情的成功防控,也反映了部分政策支持和刺激,但還沒有反映海外疫情的蔓延和全球製造業產業鏈可能出現局部斷供的風險,甚至也沒有完全反映國內復工復產的複雜性。雖然A、H股是全球權益市場的避風港,但目前全球投資者避險情緒濃重,還在減持權益比例,從數據上看不出增持A股的跡象。 疊加前期A股漲幅不菲,不排除A股有給外資提供獲利賣出的流動性風險。就A股來說,因為風險點主要來自境外,配置上要避開出口相關性較高的行業,包括產業鏈可能受阻的行業。 優選“內需”,尤其是可能得到政策支持的內需行業,比如,地產產業鏈和新基建。特別關注油價可能較長期低迷的利好行業,比如海運、煉廠等。 這次沙特發動價格戰,試圖將俄羅斯拉回談判桌,個人認為過於一廂情願。 以普金的強勢作風和俄羅斯戰鬥民族的性格,過去沒有屈服於美國的長期經濟制裁,這次很難想象會和沙特和談。 未來原油市場危機四伏,比如美國頁岩油公司Chesapeake的債券,幾天跌去85%。 但如果原油價格保持長期低迷,對日均消耗1400萬桶,自產400萬桶不到,依賴進口高達72%的中國來說,確實大大利好。

科技是市場關注的熱點,這點沒變。 本次疫情,大家突然發現,大科技公司都可以集體在家遠程登錄辦公,受影響比傳統行業低很多。 再者,油價、匯率、國債等波動,本身對科技行業影響較小。更不要說疫情催生的在線教育、培訓、辦公等新業態,也進一步依賴於雲服務、電商快遞等平臺。只要A股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還未結束,科技股還有得玩。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