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一次又一次揣度曹操的心思,是盲目自大还是有别的原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墨行天下


杨修之死曾录入中学语文课本,列举了被杀的几个原因。而杨修揣度曹操心思,其实没有政治目的,只是个性使然而已。

1.恃才傲物。作为曹操的秘书的杨修,在大领导面前应该谦虚低调做人,要管好自己的嘴手腿,和大领导保持高度的一致。然而杨修自恃才华过人,甚至曹操也慨叹不如,就膨胀不知天高地厚了。

2.职责需要。作为领导的秘书就要会来事,察言观色知道领导的需求,领会领导的意图。杨修揣摩曹操的心思是其职责所需了。



3.囗无遮拦。揣摩领会领导意图无可厚非,关键得是管得住自己的嘴该说的去适时适地的拣着说,不该说的坚绝不能说。而杨修口无遮拦乱说犯了领导的大忌。

4.个性刚强。有才华的人善于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杨修受儒家思想长期的影响,其威武不能屈的性格就不会谄媚大领导。



5.理念不同。杨修受儒家思想影响,曹操雄才大略以法家之术治国,两人的理念不同。而作为下属的杨修看不惯领导的作派,自然在内心有抵触,就有故意为之叫领导难堪的心理了。

杨修之死是职场的必然,职场的大忌在杨修身上体现淋漓尽致。职场如江湖,江湖上只讲生存和利益,哪会有一味的高尚和道义呢?


行吟诗词


杨修是一个聪明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从《一盒酥》和曹操在新建花园门上写的那个活字,唯杨修马上猜透曹操心思,就可以看出杨修的才智机敏很不一般。

杨修死的直接原因在于他扰乱军心,在曹操与刘备汉中大战时,因为接连吃败仗,曹操进退不定,说鸡肋之时,其实曹操已经有心退兵,只是还没有最终下定决心,却被杨修猜透心思,私自下令军中将士提前打包,做好退兵准备,这是作死的行为,历来行军打仗,军心是根本,一旦军心动摇,再遇敌军追杀,后果不堪设想,这也就不难解释曹操再得知是杨修私自下令后,为什么第一时间大怒斩杀了杨修的原因。

那么杨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那么聪明,难道不知道此举会激怒曹操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根本没有那么复杂,这和杨修的性格有关,而且杨修也确实不懂军事上这种私自下令对军心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杨修的性格就是一个爱耍小聪明,博得美名的一个人,杨修有才华,也很机敏,但是他不善于揣摩人心,不懂得换位思考,他是一个极度自恋的个人主义者,喜欢享受别人对他的赞美,并乐此不疲。

他不懂得身为臣子,该如何维护主子的面子,该如何在主子面前表现的愚笨!该如何处处让主子显得聪明,该如何时时被主子教诲!恰恰相反,杨修喜欢处处表现的比主子还聪明,处处表现的比别人都聪明,这就是他最大的无知和悲哀。

在这一点上,杨修差司马懿可谓十万八千里,10个杨修绑一块也不是司马懿的对手,这就是小聪明和大智慧的区别。

杨修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也比比皆是,他们喜欢贬低同事,抬高自己,处处在老板面前邀功争宠,并沾沾自喜,这种人一般不会有几个真朋友,也不会得到同事的欣赏。





阳春三月的牵牛花


锋芒太露,持才傲物。一个人处处表現自已的聪明,会遭到人们的嫉妒,重者引来杀身之禍,我这里文革时有个地主子女明明比一般人都聪敏,从不显山露水,懂的装不懂,知道的从不表白。且有一个处处显出自已的聪明多能。招人嫉妒每次批斗大会都没有少过。最后因受不了打斗欺辱自溢而亡。楊修之死无愧为遭曹之嫉妒而死。


广德博爱


杨修其实就是卖弄小聪明,显示他的才能,他虽然聪明伶俐有才干,还是没有看透曹操的真正的本性,曹操是最讨厌别人揣度他的心思。杨修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曹操早就想杀他,最后因为鸡肋事件丧了小命。


用户9104508907699


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面对曹操这个对象而不识实务,落得个自取其辱。


用户52858213124


官场学术欠缺,才华岂能盖主;聪明反被聪明误。


觉醒207580216


其实杨修死于奇嫡之争!其它揣度无死错!


用户7195786039850


性格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