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宣降準,5500億元如何落地?未來貨幣政策怎麼走?

解讀來了| 央行官宣降準,5500億元如何落地?未來貨幣政策怎麼走?


3月13日,央行發佈消息稱,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其中包括兩方面內容:

1. 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

2. 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充分保障了市場的流動性。其中對達到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標準的銀行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500億元。


規模擴大 保障市場充足流動性


市場對此次降準已有預期和期待。

在2月24日召開的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發佈會上,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近期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也將進行年度動態調整,將有更多達標銀行得到優惠政策支持。在另外一場國新辦發佈會上,央行副行長劉國強也透露,下一步擇機實施2019年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釋放長期流動性。

2019年動態考核後釋放資金規模為2500億元。王青認為,考慮到去年以來普惠口徑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速明顯加快,今年動態考核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規模加大到4000億元。


普惠金融定向降準
怎樣傳導至實體經濟?

人民銀行自2018年起建立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年度考核制度。

前一年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餘額或增量佔比達到1.5%的,存款準備金率可在基準檔基礎上下調0.5個百分點。


央行上述負責人表示,近期人民銀行完成了2019年度考核,一些達標銀行由原來沒有準備金率優惠變為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另一些銀行由原來得到0.5個百分點優惠變為得到1.5個百分點優惠,總的看,對這些達標銀行定向降準了0.5至1個百分點。


目前,我國已確立了“三檔兩優”的存款準備金率新框架。第一檔大型銀行是12.5%,第二檔中型銀行是10.5%,第三檔小型銀行是7%。


今年年初,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鋒在2019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執行“兩優”後,大多數小銀行、服務縣域的金融機構實際存款準備金率是6%。


為何特殊“關照”股份制銀行?


“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代表的中型銀行是我國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談到為何特殊考慮股份制銀行時,央行相關負責人回應,考慮到去年人民銀行已對符合條件的農商行和城商行實施過定向降準,此次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中所有大型商業銀行都將得到1.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優惠,為發揮定向降準的正向激勵作用,支持股份制銀行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同時優化“三檔兩優”存款準備金率框架,此次對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同時要求將降準資金用於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並且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從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等普惠金融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一位股份制銀行普惠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股份制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較高,大部分也難達到第二檔的定向降準水平。“總體而言,希望多措並舉使實體經濟貸款利率降低。”


中國貨幣政策怎麼走?


近日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各國央行紛紛降息或加大量化寬鬆力度,全球貨幣政策環境再度寬鬆。


對於國內下一步貨幣政策的走向,央行提到,將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在當下,應堅持“以我為主”,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使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靈活”,根據經濟增長、物價趨勢等內外部因素變化,來進行更為靈活的調節;“適度”,則意味著雖然調節會更多、頻率更大,但幅度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