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積食不痛不癢,有這4種表現,吃的營養都被偷走,儘早解決

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證,是指小兒乳食過量,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

食物是什麼?食物就是能量、熱量。寶寶吃得過多,或者過於高營養,超過了脾胃消化吸收的最大限度,食物不能及時消化吸收,就會損傷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積食。

如果孩子出現積食,尤其是長期積食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吃進去的食物無法運化吸收,補充再多營養都無法應用到身體上,所以作為家長要清除積食的症狀,以便於及時給孩子調理。

孩子積食不痛不癢,有這4種表現,吃的營養都被偷走,儘早解決

手足心熱

手足心熱是中醫病證名,即手心、足心有發熱。手足心為脾胃所主,積食致脾胃內傷,中氣不足,一方面可表現為清氣下陷,谷氣不得升浮,無陽以護其營衛,易生寒熱;另一方面陰火上衝,鬱而生熱,故出現手足心熱的症狀。


反覆感冒

積食會導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障礙。食物不能消化,堆積於胃腸道,"舊谷不去、新谷不納",不能推陳致新,小兒出現飲食不振,脾胃虛弱,新的營養物質攝入減少,脾胃吸收功能障礙,營養不良,抵抗力變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現感冒,積食發熱,積滯的食物在腸胃中"堆肥",出現內熱,內熱蒸騰,皮膚毛孔開放,容易感受風寒,出現反覆感冒。

孩子積食不痛不癢,有這4種表現,吃的營養都被偷走,儘早解決

睡眠不穩定

小孩出現積食現象,他們在睡覺會時常翻身,有時還有咬牙情況。

有口氣

小兒口氣臭(可能是酸臭或腐臭等),積食可能性很大。除了聞口氣,家長還要留意孩子打嗝兒時候的味道,孩子打嗝時候立即湊近聞聞,有的孩子雖然平時聞沒有口氣,但是打嗝反出的味道具有嘔吐酸臭味,這個狀況相當於是積食的前兆,如果此時發現就及時處理會更好。

孩子積食不痛不癢,有這4種表現,吃的營養都被偷走,儘早解決

兒科主任:孩子積食別擔心,做到2多1少,趕跑積食,

中藥調理

改善小兒積食,可用雞內金來緩解,雞內金味甘,性平,歸脾、胃、膀胱經,是調治積食的特效藥,有消食化積,健脾益胃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小兒厭食,消化不良,面黃肌瘦,發育遲緩,如果家裡的孩子正處於積食期間或者發育遲緩,胃口不好,經常反覆性積食,也可以將猴菇鋅棘磨成粉末,喝水時加入進去,它是焦三仙的升級版,若是孩子積食引起的發燒不退的問題,可以求助於醫生。

多活動

小朋友在吃飯過後不要立即睡覺,也不要養成躺在沙發上看手機或者電視的習慣,儘量多活動一會,多吃多動、少吃少動是緩解積食的原則,運動是有效消化的重要方式,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做一些活動,不需要過於激烈的,只要能達到促進消化的目的就好。

如果孩子比較小,還不會走路或者爬行,那麼媽媽可以配合做一些被動操,促進腸道蠕動,加快消化,也可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也是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腸道氣體和大便的排出。

孩子積食不痛不癢,有這4種表現,吃的營養都被偷走,儘早解決

少吃點

很多媽媽愛孩子的方式就是食物,生怕孩子餓著。其實寶寶不宜吃太多吃太雜,否則積食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冷熱食物混合吃,尤其是先吃熱食後吃冷食,更容易造成胃內打架",吃過多油膩的食物後腹部受涼,也是導致胃腸功能失調的誘因。積食不是小問題,它會增加寶寶腸、胃、腎臟的負擔,還可能給這些臟器帶來疾病,讓寶寶更沒有精神。所以媽媽們要注意。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就是說,不要給孩子吃太飽和穿太暖。因為孩子消化系統不健全,容易吃撐形成積食,加重他的胃腸功能負擔。孩子不能穿的過暖,因為這會使孩子自身的這種溫度調節機制受阻。幼兒時期是孩子機能各種發育的時候,就要給他創造條件,讓其發育,不然孩子大了,就容易出現,天一冷,一變天就出現感冒發燒之類的。

  很多媽媽說,我家孩子不吃東西,哪裡會吃得多呢。你孩子不吃飯,但是小零食不停嘴,各種糖果、紫菜、小餅乾,吃了這些重口味的食物,孩子就不愛吃飯了,俗稱"生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