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妈妈,你还爱爸爸吗?爱!但不意味着在一起会更好


《少年时代》:妈妈,你还爱爸爸吗?爱!但不意味着在一起会更好

时间让我们沉淀,空间让我们成长。

前言

《少年的时代》 是理查德·林克莱特编剧并执导的一部剧情片,由艾拉·科尔特兰、帕特丽夏·阿奎特和伊桑·霍克主演,于2014年7月18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历时12年拍摄,用完全真实的时间跨度,讲述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及其父母亲各个方面的变化的故事。很多网友说:影片拍的云淡风轻,没有心灵鸡汤,全是平凡生活中真实的细腻,但故事情节没有高潮,平淡无奇。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美国德州男孩在6岁到12岁的成长经历,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动人的故事,但是导演却花了12年时间记录一个普通孩子的家庭日常生活,主人公梅森从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和姐姐一起生活。父亲放荡不羁爱自由,但和孩子们的相处是快乐的。母亲几次婚姻失败,但有孩子们的陪伴。梅森经历搬家、转学、恋爱、失恋,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很普通,但这种普通才深刻反映了常常被我们所忽略掉的一个人的成长瞬间。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大部分人的成长都是平淡无奇的,但是足够真实。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这个话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最为关键。今天我们将从家庭教育的视角,解读《少年时代》的背后:离异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教育。

不幸福的婚姻,孩子未必不幸福。家庭环境总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有时,选择离婚,也未必是错误的。但是,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离婚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用诚实的态度跟孩子沟通,告诉孩子父母离婚的事实,但爱依旧不会改变


很多夫妻在离婚前总是反复争吵,并互相诋毁对方,让孩子生活在大人的矛盾中,这样不仅影响亲子关系,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少年时代》:妈妈,你还爱爸爸吗?爱!但不意味着在一起会更好


影片中梅森的父母离婚后,梅森问母亲:你还爱爸爸吗?母亲的回答是:我还爱着你们爸爸,但不意味着我们继续一起才是最好的选择。梅森的父母就算离婚了,也没有在孩子面前互相诋毁。而是告诉孩子,父母即使不在一起也依然爱她们。她们的父亲也每隔两周都会去见见孩子们,带孩子们一起打球、玩游戏、看球赛等,让孩子们感受到父爱,共同陪伴孩子成长。

用诚实的态度,告诉孩子父母离婚的事实,用实际行动证明,父母不会因为家庭变故减少对她们的爱。即使不能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但他们依旧是快乐的。


在生活中教会孩子勇于面对困难


《少年时代》:妈妈,你还爱爸爸吗?爱!但不意味着在一起会更好


影片中,父母离婚后,父亲与梅森还有姐姐第一次见面时,就带姐弟俩去打保龄球。梅森总是打不中,撅嘴向父亲要求要加上护栏,父亲则告诉他,小孩子才需要防护栏,生活是不会给你防护栏的。父亲想让孩子有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困难,总在别人的保护中,是没有办法成长的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说:“经历了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一种面对挫折时积极、乐观的态度。挫折本身并不能造就一个人,能够造就人的是他在挫折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孩子在成长中总会遇到困难的,作为家长应该教会孩子直面困难,认清挫折,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战胜困难,逐渐成长。


青春期,需要教给孩子必要的性教育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总是羞于启齿,其实性教育是淡化孩子的好奇心,避免盲目尝试的方法之一,引导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性观念,家庭的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事

《少年时代》:妈妈,你还爱爸爸吗?爱!但不意味着在一起会更好


影片中,梅森的父亲和她们姐弟俩的相处就像朋友一样,当父亲知道青春期的姐姐萨曼莎开始交往男朋友的时候,并没有制止和指责,而是跟她普及性教育的知识,避免此类事件的两种方法:一是不要发生性关系,二是要戴安全套。让她学会保护自己。谈及这个话题姐姐几次不好意思地想要终止这个话题,梅森也因此借上厕所回避这个话题,但都被父亲制止了,比起觉得尴尬,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是最重要的。

《少年时代》:妈妈,你还爱爸爸吗?爱!但不意味着在一起会更好


青春期的孩子性意识开始萌发,这会让青春期的孩子有体验性冲动的感觉,它是一种原始的本能,而这本能是源于爱。家长需要适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让孩子知道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要了解他们对性的看法,然后引导他们对性的正确认识。以及性关联的情感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在探索世界的路上要懂得信任和放手


什么是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孩子在想象和活动中,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某项活动或完成某件事情。

孩子总会一天天长大,走进社会,独立生活。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这样的成长和锻炼机会,在不断尝试中积累经验,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

《少年时代》:妈妈,你还爱爸爸吗?爱!但不意味着在一起会更好


影片中的梅森姐弟俩,在第一任继父的家里,必须完成规定的家务活,如果不完成,就不能去玩自己喜欢的东西。梅森高中后,就在一家餐厅里洗碗,自己打工挣钱。高中毕业前,去参观大学,旅费也是从自己的打工费用中开支,虽然母亲也给了他一些备用金,但希望他最好别用,因为回来时要还。

世界励志演讲家尼克·胡哲曾说过: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不会做和不能做,只有不想做和不去做;当你失去所有依靠的时候,你自然就什么都会了!

生活能力是孩子独立的基础,鼓励孩子独立做事,相信孩子的做事能力,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社会磨砺。在探索世界中,父母需要帮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信,责任感和思想独立意识。


英国心理学家希尔威亚·克莱尔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所以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一个人在成长中走向独立的过程有以下几个关键时期:

第一阶段:幼儿时期(2岁左右),开始出现独立意识。这个阶段,孩子会把自己想要的表达出来、希望那些东西永远都是自己的。父母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

第二阶段:童年时期(6岁左右),是与母亲真正分离的起点。这个阶段,孩子既想要独立,又必须依赖妈妈。

第三阶段:少年时期(9岁左右),是独立又执着的年龄。这个阶段,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在感情上表现出对他人不再过度依赖,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恋。

第四阶段:青春时期(12岁以后),独立是孩子整个青春期一直在追寻的东西,渴望脱离父母,树立自己的形象。

在每个成长阶段,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任务,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

  1. 2~6岁,应该重点关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2. 6~9岁,应该重点关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9岁~青春期,应该重点关注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孩子慢慢的长大,最后总会与父母分离,教给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所需要的一切,父母才能更加放心地让孩子去追逐自己想要生活。

《少年时代》:妈妈,你还爱爸爸吗?爱!但不意味着在一起会更好


结语:

少年时代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影片中梅森和姐姐萨曼莎,在这个离异家庭中,并没有受到太多负面影响,他们是幸福的,父母亲都各自承担着养育子女的责任。

母亲数次婚姻失败,婚后生活所带来的各种不如意,她依然选择坚强面对。父亲从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逐渐蜕变成回归家庭的成熟男人,他总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少年时代》只是记录了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成长中伴随的爱与痛,喜与悲,用一个个真实的镜头捕捉了每个人12年里悄然发生的变化,深刻而又真实。

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完美无缺的原生家庭,但是可以有更好的自己。父母和孩子最好的关系是共同成长。

---END---

作者简介: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永远对世界保持一颗的好奇心,探索未知的世界,未知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