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隐喻、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解读《少年时代》的魅力与价值

《少年时代》这部电影,很多人对它的解读仅停留于“时间的痕迹”、“家庭教育”两个维度。而我却在电影中,看到了一个平凡的单身妈妈走向中年百折不挠的奋斗史。@纬度知行派


《少年时代》由美国影坛独立电影人理查德·林克莱特执导。影片于2002年开始拍摄,历时12年,于2014年7月在美国上映。凭借该片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该片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十佳电影”之一,并被英国《卫报》纳入“21世纪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3名。

男主母亲奥利维亚的扮演者帕特丽夏·阿奎特,凭借影片中精彩的表演,荣获第72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女配角、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两项大奖。

《少年时代》讲述了一个平凡男孩梅森从6岁到18岁的成长故事。电影用12年的时间展现了梅森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及其父母的成长历程,让观众在细致入微地生活小事中,看到了岁月流逝的痕迹。

本文将从电影结构、角色隐喻、现实意义三个角度进行解读。在文章最后一部分,我将结合以上分析谈几点关于我对家庭与女性的新思考。

从结构、隐喻、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解读《少年时代》的魅力与价值

01、电影结构:线性叙事,在平凡且真实的生活中,呈现少年与母亲的成长困境

《少年时代》以时间推移、空间的构建来完成情节的推进,这种以时间为线的叙述方法,又称为线性叙事。

①以时间为顺序,交代少年梅森与母亲的成长历程

影片梅森12年的成长过程,引出了父母在12年中的变化,让整个家庭的经历与改变在时间的卷轴中徐徐展开。

梅森的父母年轻时因性格不合而分手。梅森的妈妈年纪轻轻便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孩子。12年间,梅森的妈妈经历了两次婚姻和工作的多次变动,结果大都不如意。

在现实的磨砺中,她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通过不断的学习,拿到了学位,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成为了身兼多职的“万能妈妈体”,在家庭、学业、工作之间她看似应付的游刃有余。

电影以时间为序,将梅森妈妈从年轻到中年,从单亲妈妈到“空巢妈妈”,十二年的经历完整串联。影片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它不怀旧、也不抱有遗憾,更不会因为当下的困境,畅想未来。导演借电影时刻传达着一种“活在当下即是美好”的美好意愿。

②纪实性镜头语言,聚焦平凡真实的生活,在时间的流逝中,雕刻母亲的坚强与软弱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遵循了自己一贯的拍摄风格:长镜头下,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传达导演的人生哲思。

  • 第一组长镜头记录的是梅森和爸爸野营时,父子两人由远及近的场景,再现了童年父子情深的画面;
  • 第二组长镜头则是记录梅森与女同学走路回家,从巷子外到巷子内的情节,使观影者如临其境,增强真实感。

少年时代》的纪实性也体现在故事的选材上——取材大多是日常生活场景。比如

  • 姐弟俩打闹的情景,在外婆、爸爸面前争宠的情景;
  • 梅森离开妈妈准备上大学前,自己收拾东西的画面;

每一帧都那样真实,让观影者也想起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种种。

影片镜头两次落在了梅森妈妈在孩子的打闹声中摊开的书本上,寓意着这位坚强的母亲,为了更好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

内容上,影片遵循了客观记录的本质,将看似没有联系的生活场景拼接,在强化“成长”这一主题之外,也精心雕刻了这位平凡母亲的坚强与软弱,挣扎与努力。

总体来看,整部影片没有励志的鸡血故事,没有英雄出少年的奇人轶事,这是一部典型的取材于现实、关于普通人的成长故事。

从结构、隐喻、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解读《少年时代》的魅力与价值

02、角色多重隐喻:多元体母亲,对应了现实中中年女性破局之路,引发共鸣

《少年时代》中,梅森的妈妈虽然不是电影中的主角,但她的角色属性,也被赋予了多重寓意。

第①重“婚姻隐喻”:不抱怨过往,担起责任,做个好妈妈,也欢迎孩子爸爸随时在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庭里任何成员的缺位,总会在无形中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空缺。但在《少年时代》这部影片中,梅森姐弟身上却少有这样的遗憾。

梅森妈妈离婚后,从不会控诉老梅森对婚姻的不负责任,更不会在孩子面前,对前夫天生爱自由的品性加以评判。无论她们的家搬多远,当老梅森想见孩子时,她都会让他们父子相聚,让孩子们缺位的爸爸,有机会用不缺位的父爱,及时温暖、填补孩子们的内心。

影片最后,梅森的爸爸深情的看着梅森的妈妈,说了一句:

“谢谢你,把他们培养得很好!谢谢你!”

在我看来,无论是单亲家庭,还是普通的婚姻家庭,拥有完整的家是每个孩子心中的渴望。可是大人世界的离合,孩子们只能观望,无力干预。其实,孩子对父母关系的解读,以及不正确解读所带来的缺失感和自卑感,才是影响孩子心灵成长的关键。

第②重“事业隐喻”:兼顾家庭与事业,光环职场妈妈的逆袭记

梅森妈妈在低谷的时刻,选择重返校园攻读学位,压力之大、困难之多可想而知,然而这却是一个单身妈妈最好的选择。

梅森的妈妈如愿获得了硕士学位,拥有了理想的工作,也为孩子们换来了一个安定的家。这个不自我放弃的妈妈,不仅在事业上如鱼得水,在家庭上,她也成功地把两个孩子送进了理想的大学。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画面:

新学校的小女孩问梅森:你去哪里?

梅森:“去那边的大学。”

小女孩:“去那边做什么?”

梅森:“我妈妈是那里的老师。”

女孩:“好酷……”

梅森的妈妈已成为了梅森的骄傲,在我看来,生活态度积极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不会太差。这也提醒了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我们想要让孩子成为我们的骄傲,不如先让自己成为孩子的骄傲。

第③重“心理隐喻”:中年准“空巢妈妈”的“分离焦虑”,在离别中被迫独立

当梅森准备去读大学时,梅森的妈妈崩溃了。她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离开,却毫不留恋,她难以接受,她向儿子抱怨:

“这是我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可是我不知道你对于离开这么开心。我的人生就这样快要结束了。这一连串的里程碑:结婚、生子、离婚。当我以为你有阅读障碍、当我教你如何骑自行车、再次离婚、硕士毕业、送萨曼莎(梅森的姐姐)、送你去上大学……你知道接下来是什么吗?是我该死的葬礼!我以为会有更多……”

原来,梅森的妈妈以为失去了孩子就失去了活着的希望。她本以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还可以再漫长些,人生还可以有更多时间和更多可能性。

她看着孩子离开,她的心如同失去了支撑。她将这份焦虑,转嫁到梅森身上,她控诉着梅森“不恋家”的表现让她很生气,甚至怒斥他“滚出我的生活”。

如果说事业是妈妈社会地位的支撑、身份的认证,那么儿女就是她的精神支柱,是她在事业里奋斗的根本动力。事业,她已经得到,可是,长大的孩子,她即将失去,流逝的时光也再也不会回来。

这一情景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里那些高考后的父母们。当孩子们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她们比孩子要开心,甚至恨不得全世界知道自己内的就感。但当陪伴自己多年的孩子突然离开自己、之身一人去另一个遥远的城市上大学时,他们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发脾气、哭,一副想要与全世界为敌的样子。

我想,他们不是厌倦孩子的离开,而是恐惧孩子离开后,那种失去一切的失落感。

从结构、隐喻、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解读《少年时代》的魅力与价值

03、基于电影《少年时代》中母亲角色的定位,谈谈我对现实生活中家庭与女性的几点新思考

梅森的妈妈,这个做事果决、能随时看清自己的困境,懂得及时止损的智慧女人,她在家庭定位和女性自我寻找上,也给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些启发。

启发一:家庭教育上,比起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不如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

比起离婚,给孩子带来更大伤害的是婚姻内互相攻击和争吵,那样的画面,会打破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梅森父母虽然离了婚,但他们不会在背地里谈论对方的不是。梅森爸爸面对儿子对前妻的抱怨,他也以支持前妻为原则,劝解儿子尊重妈妈的选择。

当姐弟俩遇到爱情,梅森爸爸,也从不评判他们遇到的对方有多不好,来表示对他们早恋的反对。他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告诉女儿要保护好自己,告诉儿子感情的投入需要有所克制。他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对孩子的教育,梅森的妈妈,也是如此。

反观当下,某些家庭孩子虽然有父有母,但孩子的心灵是缺失的。父母们或许真的忙到太累,再没有多余的精力,看到孩子心灵的成长;也或者是没有耐心,所以他们更愿意以己认为对的方式,强迫孩子快速地去做出符合父母认知的行为。

我认为,《少年时代》里的家庭教育模式,也给现实中身处困境的家庭提供了参考。即使父母之间没有了爱情,父母之爱仍然可以对孩子保持完整。毕竟,婚姻关系,与父母有关;而父母之名,才真正关系到孩子的一切。

从结构、隐喻、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解读《少年时代》的魅力与价值

启发二:分离是中年人的必修课,中年妈妈们,要练习寻找新的兴趣爱好

电影中梅森的妈妈,抱怨人生的精彩止步于此,她的崩溃很突然,因为她从未意识到自己的中年来得如此快,孩子渐渐长大,才发现自己已经老了。我想,她的感受,每个妈妈都会经历。

中年人的分离,又何止于母子关系的分离?长辈、同事、好友、那些不知名的陌生人,都会引起“人生几何,譬如朝露”的感伤。可是,生老病死,又何尝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修课?

在我看来,学着原谅自己在生命必然规律面前的无力,告诉自己虽有遗憾,但我已尽力,也是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意义,在于它的价值。中年妈妈们家庭的责任渐渐减轻的同时,多培养自己新的兴趣,代替分离的焦虑,也能不负时光。

从结构、隐喻、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解读《少年时代》的魅力与价值

启发三:要相信即使再平凡的人,也能活出自己的价值和深广的影响力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也同时在扮演着他人世界里的配角,多重的角色,才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一生。

电影最后,一个不起眼的年轻经理,站在梅森妈妈面前,表达感谢。他本来是个普通的管道修理工,在梅森妈妈的劝解下,这个来自墨西哥的男孩开始发奋读书。多年后,他成功取得了学位,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改变了命运,并打算继续在这条路上深造下去,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梅森妈妈完全没有想到,她的一些很平常的话,竟然改变了另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的一句话,妈妈的一句话,身边邻居的一句话,都曾无时无刻影响过我们。

在我看来,总有那么一个人,一句话,在你心里有着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力。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的一言一行,也在产生着不可预知的价值。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积极的做个造就别人的人,即使再微小的生命,也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

学着做个与人为善的好人,说些造就生命的话,多做点造就生命的事,相信当你的生命发挥出更多正面价值,你的人生也会处处盛放光彩。


结语:

《少年时代》是一部非常朴素纯粹的文艺电影,它记录了一个少年的成长,也记录了父母们的成长。

纪实性的镜头语言、平淡的生活细节的刻画、以及平和轻松的文学性表达手段,使观影者如临其境,与影片中的梅森一起重温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少年时代》是每个人曾经拥有过的、诗一样的年轻时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