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朔迷離長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萬物橫變

江河源頭其實也是個變量

顯然古今氣候不同

不能以古例今

竺可楨先生早在1973年6月19日

在《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名為

《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的科普文章

說:在我國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

即從原始氏族時代的仰韶文化到奴隸社會的安陽殷墟

大部分時間的年平均溫度高於現在2℃左右

一月溫度大約比現在高3°-5℃

距今7000年前

亞洲象分佈的最北界線約在今北緯40度左右

約當今天的北京附近都有野象分佈

今天大象的生活區域已南移至北緯16度以南

撲朔迷離長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稅曉潔攝於1995-2006年

撲朔迷離長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稅曉潔攝於1995-2006年

竺可楨先生說20世紀初期

奧地利的漢恩(J.Hann)教授以為

在人類歷史時期世界氣候並無變動

這種唯心主義的論斷已被我國曆史記錄所否定

江河源頭地貌變遷本不足為奇

有人嘆曰“大河本無源”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

大河其實和地球一樣都是生生不息有生命的

並非一成不變

同地球的環境一樣江河源頭也是一個變量

也是有生命的

那麼還要費盡心機較真江河源頭有何意義

撲朔迷離長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稅曉潔攝於1995-2006年

誠然江源問題複雜且自然本身在不斷變遷

但最起碼搞清楚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間段的江源

具體詳情準確地標首先解了我等之迷惑

當後人面對同樣的地理問題時

對我們這一時段不再產生如我的迷惑

就已然功莫大焉

不給後代留下糊塗賬

起碼讓後來的如我們這樣的好奇者不再一頭霧水

是應盡的起碼義務

撲朔迷離長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稅曉潔攝於1995-2006年

我們沿著南北兩側冰川間的山脊向上攀登

越爬越高眼前的景色也比昨日所見更加壯闊

腳下的沱沱河網狀水系越來越清楚

雲來雲往陽光時強時弱

眼前的一切都似流動的畫卷

我們一直爬到了雪線走到雪深過膝才罷休

舉目四顧令人震撼

兩邊是長龍般的姜根迪如南北冰川

前方是尕恰迪如崗雪山環抱中的多條冰川

冰川懷抱中長江之源的最初的水流甚至已經成為網狀大河

據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1976年測定

姜根迪如南側冰川達12.8公里

冰舌款1.7公里

北側冰川長10.3公里

冰舌寬1.4公里

偉大的各拉丹東雪山眾多的冰川和雪山融水

以及泉眼形成母親河的最初水流

滔滔萬里哺育華夏大地

撲朔迷離長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稅曉潔攝於1995-2006年

撲朔迷離長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稅曉潔攝於1995-2006年

冰川作為江源的話

應是以冰川前端還是後端作為河流的起點

這是江源爭論的一個重要問題

目前長江的長度以姜根迪如南側冰川5820米高程處

也就是我們攀登到的雪線為起算點

也就是說把整個冰川的長度都包括在內

這成為日後長江正源之爭的一個關鍵點

那麼如果以冰川期前端作為起點的話

據劉思和與李志良在《地域研究與開發》

第八卷第四期1989年12月《長江正源考辨》中的數據

源於姜古迪如南側冰川的溪流

由冰舌末端至匯合處

長度為10公里

河寬3米

水深0.2米

西面一條源於尕恰迪如崗雪山群

長度為15.8公里

河寬4米

水深0.5米

流速0.9米/秒

上下河段順直且流域面積明顯大於前者

顯然源於尕恰迪如崗雪山冰川西支水流要長一些

這樣源頭位置也將要隨之改變

撲朔迷離長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稅曉潔攝於1995-2006年

這樣的話另一個問題又來了

冰川本身就是一個變體

起算點應該以楊欣在冰舌前豎立的

記錄冰川退縮痕跡的哪一年標誌牌為準呢

離開姜古迪冰川的歸途我們大膽走了河床

遠比來的時候要順利很多

撲朔迷離長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稅曉潔攝於1995-2006年

山 就在那裡 山不騙人

樹 就在那裡 沐日月星辰 節節向上

水 就在那裡 任風吹雨打 靜靜流淌

源頭 不管你發不發現 她 就在那裡

撲朔迷離長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稅曉潔攝於1995-2006年

撲朔迷離長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稅曉潔攝於1995-200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