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长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万物横变

江河源头其实也是个变量

显然古今气候不同

不能以古例今

竺可桢先生早在1973年6月19日

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科普文章

说:在我国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

即从原始氏族时代的仰韶文化到奴隶社会的安阳殷墟

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

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

距今7000年前

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线约在今北纬40度左右

约当今天的北京附近都有野象分布

今天大象的生活区域已南移至北纬16度以南

扑朔迷离长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税晓洁摄于1995-2006年

扑朔迷离长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税晓洁摄于1995-2006年

竺可桢先生说20世纪初期

奥地利的汉恩(J.Hann)教授以为

在人类历史时期世界气候并无变动

这种唯心主义的论断已被我国历史记录所否定

江河源头地貌变迁本不足为奇

有人叹曰“大河本无源”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大河其实和地球一样都是生生不息有生命的

并非一成不变

同地球的环境一样江河源头也是一个变量

也是有生命的

那么还要费尽心机较真江河源头有何意义

扑朔迷离长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税晓洁摄于1995-2006年

诚然江源问题复杂且自然本身在不断变迁

但最起码搞清楚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间段的江源

具体详情准确地标首先解了我等之迷惑

当后人面对同样的地理问题时

对我们这一时段不再产生如我的迷惑

就已然功莫大焉

不给后代留下糊涂账

起码让后来的如我们这样的好奇者不再一头雾水

是应尽的起码义务

扑朔迷离长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税晓洁摄于1995-2006年

我们沿着南北两侧冰川间的山脊向上攀登

越爬越高眼前的景色也比昨日所见更加壮阔

脚下的沱沱河网状水系越来越清楚

云来云往阳光时强时弱

眼前的一切都似流动的画卷

我们一直爬到了雪线走到雪深过膝才罢休

举目四顾令人震撼

两边是长龙般的姜根迪如南北冰川

前方是尕恰迪如岗雪山环抱中的多条冰川

冰川怀抱中长江之源的最初的水流甚至已经成为网状大河

据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1976年测定

姜根迪如南侧冰川达12.8公里

冰舌款1.7公里

北侧冰川长10.3公里

冰舌宽1.4公里

伟大的各拉丹东雪山众多的冰川和雪山融水

以及泉眼形成母亲河的最初水流

滔滔万里哺育华夏大地

扑朔迷离长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税晓洁摄于1995-2006年

扑朔迷离长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税晓洁摄于1995-2006年

冰川作为江源的话

应是以冰川前端还是后端作为河流的起点

这是江源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长江的长度以姜根迪如南侧冰川5820米高程处

也就是我们攀登到的雪线为起算点

也就是说把整个冰川的长度都包括在内

这成为日后长江正源之争的一个关键点

那么如果以冰川期前端作为起点的话

据刘思和与李志良在《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八卷第四期1989年12月《长江正源考辨》中的数据

源于姜古迪如南侧冰川的溪流

由冰舌末端至汇合处

长度为10公里

河宽3米

水深0.2米

西面一条源于尕恰迪如岗雪山群

长度为15.8公里

河宽4米

水深0.5米

流速0.9米/秒

上下河段顺直且流域面积明显大于前者

显然源于尕恰迪如岗雪山冰川西支水流要长一些

这样源头位置也将要随之改变

扑朔迷离长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税晓洁摄于1995-2006年

这样的话另一个问题又来了

冰川本身就是一个变体

起算点应该以杨欣在冰舌前竖立的

记录冰川退缩痕迹的哪一年标志牌为准呢

离开姜古迪冰川的归途我们大胆走了河床

远比来的时候要顺利很多

扑朔迷离长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税晓洁摄于1995-2006年

山 就在那里 山不骗人

树 就在那里 沐日月星辰 节节向上

水 就在那里 任风吹雨打 静静流淌

源头 不管你发不发现 她 就在那里

扑朔迷离长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税晓洁摄于1995-2006年

扑朔迷离长江源: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姜古迪如冰川

税晓洁摄于1995-200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