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每个离不开家的孩子,大都有个让他们放心不下的父母

教育:每个离不开家的孩子,大都有个让他们放心不下的父母

不能上学的女儿

离不开家的女儿

少女十七岁,已经是大专学生,但是她不能上学,还没有走到学校门前,已经是一身毛病发作, 不是肠胃不适,就是头晕,甚至当场反胃,五脏翻倒,只好打道回府。但是回到家中,便一切回复正常。

少女五岁时父母离异,她还有一个小她两岁的弟弟,与母亲三人相依为命。

主诊医生说,少女与母亲关系尤其紧密,谁也离不开谁,他认为是母亲自己的焦急和忧虑,把女儿维持在一种幼儿状态。

但无论他怎样解说,都无法让母亲改变态度。

主诊医生明白少女的拒学病,与家庭有关,但是如果说这全是受母亲情绪所影响,却只是说对了一部分,甚至涉嫌把矛头指向母亲,怪不得母亲没有反应。

母亲的忧虑当然会影响孩子,但是这并不是母亲单方面的问题,孩子生来就是像海绵一样,会吸收父母的讯息,即使母亲心底下最不为人察觉的不安,也会成为孩子的不安,这一种互相牵引的自动反应,当事人自己也无法察觉,纠缠不清的道理,就是没有界限,难分难解。

教育:每个离不开家的孩子,大都有个让他们放心不下的父母

家庭治疗宗师 Jay Haley 经典之作《离家》(Leaving Home)谈的就是这个现象。

孩子长大,是要离开家庭的,这里所指,是心理上的自立,并非搬离家庭那么简单。

但是这个孩子正常发展的过程,却最容易出现岔子。外面的世界往往难于面对,母亲的怀抱实在诱人,而即使生活最充实的母亲,也希望儿女长期围在身边,何况备受煎熬的母亲?因此,孩子与父母双方,很自然地就会唇齿相依。

这少女的母亲,长得十分漂亮,更像是女儿的姐姐,但是说起离婚时的辛酸,十多年来仍是难以遗忘。

她说:当时最大的安慰,就是躺在床上,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抱着女儿。

心理矛盾 身体表达

问题是,那时只有几岁大的一对儿女,现在已是青少年,儿子愈来愈多外面的活动,只有女儿,从小就乖乖的为母亲张罗,现在考上大学,仍是不离不弃。

女儿面色苍白,没有母亲那一份明艳照人。但是,出乎意料地,她并没有像形容中那样缺乏活力,她似乎已经准备了一番话,要对母亲说。

女孩说:“你其实不必这样担心我,有些事情,是必须我自己解决的,你怎麽着急也无补于事!”

母亲:“我怎能不为你着急?你是妈妈的小宝贝,什麽事都让我不得不为你操劳,我会为你作一切的牺牲!”

每听到有人为别人作一切的牺牲,我都会十分担心。因为牺牲是必然有代价的,接受了父母的牺牲,就要还债。

教育:每个离不开家的孩子,大都有个让他们放心不下的父母

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不需要父母为他们牺牲,孩子只希望他们活得开心。

要处理孩子问题,就先要看看父母是否活得顺意。单亲母亲(或父亲)的苦恼,就是身边缺乏一个可以商量的伴。

母亲在这离婚后的十多年间,养大一对子女,实在十分不容易。她并非没有自己的理想,也有发展别的感情,曾经有个非常亲密的男友,来往了很久,最后都没有结果。

母亲心中的挣扎、榜徨和寂寞,女儿看得清楚。我不知道母亲所指的牺牲,是否包括放弃寻求自己的幸福,但是女儿的困扰,却明显地是放弃不了多年来对母亲的忠心耿耿,无法开展自己的世界。

怪不得少女的脚步虽然走向校门,她的身体却发出各种讯息,叫她回家。

孩子及青少年的身心症,大都是基于各种因素,心理上的矛盾由身体上表达出来。 这也是青年人在离家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障碍。

要处理这种纠缠,就必得抽丝剥茧,把话题由女儿要求母亲放手,演变成女儿对母亲的关注。

因此,我们支持女儿继续与母亲对话,渐渐地,她的对话内容,也由“不要管我太多”的孩子话,变成“你活得不好,我怎能放心上路”的成人话。

女儿:“你不知道我是多麽地担心你,上次你与叔叔分手,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但是见你那般失落,我也无法安心!”

母亲:“我们之间有太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勉强合在一起也没有幸福,只好分手,与你们无关!”

女儿:“怎会与我们无关?你这麽痛苦,我又怎能活得开心?”

像 Haley 说的,离不开家的孩子,都是忠心家庭的孩子,而离不开家的孩子,大都有个让他们放心不下的母亲或父亲。


核心:人的所有问题,都是基于停留在某一阶段或时空。要走出困境,就必须成长。


我是美学教育实践者郝跳舞,点击关注,一起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