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手是怎样炼成的——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标准”导弹(三)

2002年,基本型“标准”SM-6导弹研发计划正式立项,2004年9月启动, 2005年6月完成了初步设计评审。”标准“系列导弹从”标准“SM-1就确立了通用化、标准化的主导思想,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思想的指导下, 后续发展的“标准”系列导弹简化了内部结构,大幅降低了日常维护成本。基本型“标准”SM-6导弹同样是这一设计理念的产物。

多面手是怎样炼成的——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标准”导弹(三)

从”标准“SM-2 BlockIVA的弹体到AIM-120的主动雷达引导头,基本型“标准”SM-6导弹的结构组件和关键技术都借鉴了多种高可靠性导弹的成熟方案,堪称利用成熟技术进行改进和升级的典范。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为了降低成本,二是为了满足作战需求和提升作战能力。

虽然”标准“SM-2 BlockIVA的弹体低层高空末段反导拦截弹由于技术难度、工程进度和费用超支等原因被取消,但更早研制的”标准“SM-2系列防空导弹的可靠性已经通过多年的服役得到证明,先进中距空空导弹 (AMRAAM) 系列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更是久经考验的成熟技术,使用这些成熟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基本型“标准”SM-6导弹的技术难度和研制费用, 同时主动雷达寻的制导等制导方式,使基本型“标准”SM-6导弹的性能获得了很大提升,其目标通道不再受舰载照射雷达的数量影响,抗饱和攻击能力大幅提高,并在潜在的任务范畴上具有了极大的弹性。

具体来说,基本型“标准”SM-6导弹采用了”标准“SM-2 BlockIVA的弹体,并在保留半主动制导模式的同时,采用先进中距空空导弹 (AMRAAM) 主动雷达导引头;同时为了实现增程,基本型“标准”SM-6模块化还采用了”标准“SM-3导弹的Mk72固体火箭助推器和MK104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了”标准“系列导弹所通用的MK125型高爆破片杀伤战斗部,这些都是技术成熟度极高的组件。

多面手是怎样炼成的——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标准”导弹(三)

因此,虽然基本型“标准”SM-6导弹其锥形弹头、圆柱形弹体、长脊鳍形弹翼、三角形尾翼且弹翼和尾翼呈“X-X”形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外形特点基本没有改变,但是在尺寸、质量、作战性能和范围方面却有了非常大的改进,而这一切又是在一个相对而言非常短暂的时间周期内完成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2008年6月26日基本型“标准”SM-6导弹首次试验成功,2009年进入低速初始生产。美军从2008年开始进行研制阶段的飞行试验,并分别完成了制导飞行试验、控制飞行试验以及拦截飞行试验等多项试验。2011年7月,美海军结束了基本型“标准”SM-6初始作战试验与验证阶段飞行试验。试验共进行了12次,其中7次成功,演示验证了该导弹在复杂环境下拦截高速、低空及机动目标的能力,5次失败是由于材料及导航系统等问题引起的。

经过多次试验, 在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后,2013年5月获准开始全速率生产,同年11月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标准”SM-6Block I与“标准”SM-6Block IA则是“标准”SM-6导弹的升级版,主要对系统软件进行了改进。2014财年,美海军进行了7次“标准”SM-6Block I拦截试验,所有飞行任务都取得成功,其中4次发射试验支持”宙斯盾“基线9系统的后续作战试验与评估 (FOT&E),即在2014年6~9月分别拦截高空超声速目标、低空亚声速目标、低空超声速目标和低空亚声速目标。

多面手是怎样炼成的——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标准”导弹(三)

3次试验支持于“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NIFC-CA)系统”增量1“能力验证,均在2014年6月分别拦截了低空亚音速中程靶弹、中空亚音速中程靶弹和中空亚音速远程靶弹。2015财年,美海军又进行了7次“标准”SM-6Block I拦截试验,其中3次试验利用”宙斯盾“基线9系统支持后续作战试验与评估,2次成功 1次失败,

1次成功验证“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NIFC-CA)系统”增量1“能力;另外3次试验支持低空掠海目标末段拦截能力(SBT)验证,均获得成功。”标准“SM-6 Block IA是Block I型的进一步增强版本,主要对制导部分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全球定位系统以获得通用参考坐标,因此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袭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