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提到瑞典的萨伯防务集团,人们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其麾下的JAS-39“鹰狮”战斗机,一种完全区别于主流战机的另类设计。其实萨伯集团长久以来在飞行器设计方面从来就不跟世界航空大国的风,在世人面前以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发展本国的航空工业,这是一种属于瑞典人自己的风格,一种对航空设计透彻分析的判断。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JAS-39“鹰狮”战斗机

从二战结束后研发的首款喷气式战斗机Saab-29,开启了欧洲战机后掠翼的时代,看似“憨憨”的外表下却拥有着同时代机型所不具备的超高机动性和航速。Saab-35“龙”式战斗机首创无尾翼双三角翼布局设计,生存能力极强(可在公路起降)。Saab-37“雷”是第一款采用鸭式布局的战斗机,JAS-39更是以“高性价比”,多面全能而著称。但在萨伯集团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一款战机在其众多明星产品中并不是十分的耀眼,但是它绝对不应该被人们忘记,这就是Saab-32,它率先开创了一机多能的全新机型,被人冠以“多面手”的称号,是继Saab-29之后的瑞典国产的第二款喷气式战斗机。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萨伯防务的首款喷气式战斗机Saab-29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Saab-35“龙”式战斗机

小国的生存之道

瑞典这个国家属于北欧的小国,长久以来因为地理原因在二战时期就饱受强国的摧残,虽然德国最终没有入侵瑞典,但是担惊受怕的日子也着实难熬。战争结束后本以为天下太平,没想到美、苏开启“冷战”时代,处在华约和北约的夹缝中生存的瑞典虽以中立国自称,但是没有点家底和硬实力是无法在两强之间站稳脚跟的。手握重器,才能心里不慌,这就是瑞典人在二战时得出的生存之道。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免受任何势力的威胁和侵犯。这其中尤以空军最为重要,战后瑞典就着手强化自己的空中力量,以重装“铁翼”来捍卫自己的国家。而战斗机就成为了瑞典人最为优先发展的武器,萨伯公司因在二战时以生产轰炸机而闻名,战后自然也就成了瑞典航空发展的主力,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自行研制出了Saab-29,与从英国进口的D.H.100“吸血鬼”组成了当时瑞典空军的第一道防卫线。但Saab-29是一种空优战斗机,对地攻击能力较弱,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在完成了初期防卫建设的同时,瑞典皇家空军又开始考虑替换老旧的Saab-18/21。Saab-32就是在此时应运而生。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Saab-21混合动力战斗机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Saab-18

铁翼初铸

瑞典空军最初对于这款新型攻击机的要求是,能够全天候执行对海、对地攻击任务,具备强大的打击能力,从中部起飞在一小时之内可以飞抵本国任何一个区域执行战斗任务,兼具夜间作战能力。1948年,应空军请求,萨伯公司开启了一项名为P-1119号的研制计划,其内容为使用两台英国“幽灵”发动机为动力,借鉴国外经典双发喷气式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不过由于“幽灵”发动机的直径超标(看看Saab-29的体型就知道了),如果以双发配置的话,战机的机体将十分庞大,制造起来困难不小,而且结构过于复杂。经过论证,该计划被否决。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英国“幽灵”喷气式发动机

初次尝试以失败告终,随即萨伯设计团队又拿出了第二个方案,代号P-1150,该计划以英国埃汶RA-7/100发动机为动力,采用机身两侧半埋式进气道,悬臂式下单翼,后掠35°机翼设计。该方案相较于P-1119来说,制造简单,成本相对低廉,虽然机体仍然不小,但在可接受范围之内。1949年初方案确定,萨伯公司设立以工程师阿瑟·布拉斯卓领导的Saab-32研发小组,开始具体设计工作。1950年9月,首架原型机Saab-32-1飞机下线。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Saab-32战斗机

Saab-32

Saab-32是一款串联双座单引擎超音速战斗机/攻击机,在机身设计上首次使用了萨伯公司自己开发的数学计算机对飞机整体轮廓进行计算判定。机身可承受8个G的过载,外观看上去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座舱配备有弹射座椅和降温系统,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因摩擦产生的高温,机翼设置有防止失速的翼刀,单垂尾,35°后掠翼设计。机身两侧翼根进气道设置,机长14.9米,翼展13米。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Saab-32战斗/攻击机

动力配置

动力采用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埃汶RA-7/100发动机。在该机设计之初原本打算采用瑞典国产的RM4涡喷发动机,可惜由于瑞典在此之前对于喷气式发动机方面的技术储备基本为零,仿制工作异常艰难,这款发动机的进展十分缓慢。无奈之下,萨伯只好选用英国的埃汶发动机,在经过英国授权之后,瑞典在国内建立了生产线,国产型号为RM5。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RM5发动机

装备RM5发动机的Saab-32战斗机,最大推力33.9千牛,最大起飞重量13.6吨,最大飞行速度1125公里/时,航程3200公里,该机可携带的燃油量3500升。

机载雷达

Saab-32是最早实现携带机载雷达的战斗机之一,配备有法国CSF公司专门为该机设计的PS-431/A型对地攻击火控雷达,以及自研的BT-9C反射式轰炸瞄准器,这种瞄准具在当时被广泛的应用在各国战斗机和轰炸机上。除此之外还装备有PN-50A型导航雷达。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Saab-32座舱

不过法国的这种PS-431/A雷达并未配备给所有的Saab-32战斗机,只有生产总量约四分之一的战机装备了该型雷达。瑞典空军打算在执行任务时,以一架配备雷达的飞机充当“领航员”,引导编队到达预定目标位置,而后将数据传输给未配备雷达的作战飞机。这种配置的考虑其实就是为了省钱,并未充分考虑战场的实际情况。一旦战时配备雷达战机损失数量过大,将使整个机队失去“眼睛”。不过万幸的是,在该机服役期间,并未爆发真正的战争,这种假设也就没有了意义。瑞典人的省钱方案也算是一种成功的“投机取巧”吧。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Saab-32

武器配备

武器的配备是随具体任务和不同机型而定,在对地、对海攻击型A-32A战机上的主要武备为,机头4门Bofors Mark-V型20毫米机炮,备弹720发。两侧机翼共有12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超过3吨,可以携带12枚小型炸弹或者4枚RB-24空对空导弹,能够安装火箭发射巢。也可携带反舰导弹,ECM吊舱或者干扰设备等。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Saab-32携带武器弹药

Saab-32机身庞大,自重10.4吨,能够携带多种武器和设备,可以执行不同的任务,是一个性能非常全面的多用途武器平台。除了能够执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具备全天候的作战能力之外,Saab-32还有一项预定用途,那就是可以携带核武器,不过瑞典没有“子弹”,这种设计也并未真正实施过。

变体

Saab-32和Saab-29一样,在定型入役之后发展了许多后续型号,包括对地对海攻击版本A-32A型(A代表攻击机,J代表战斗机,S代表侦察机);全天候作战,尤其适合恶劣天气和夜间作战的J-32B型;专门用作侦察用途的S-32C型;用于拖拽飞行靶机的J-32D型;装备有干扰雷达用于执行电子战任务的J-32E型等。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Saab-32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Saab-32的机身设计看上去非常漂亮

萨伯“里程碑”式杰作

Saab-32战斗机/攻击机于1956年进入瑞典皇家空军服役,这款战机在当时被誉为是“飞的最快”的战斗机。在1953年的试飞当中飞行速度首次达到马赫数1。从1954年到1960年间一共生产450多架该型战机及其变种型号,1999年全部退役。

空中“多面手”,承前启后的瑞典“铁翼”——Saab-32战斗/攻击机

Saab-32机群

萨伯出品,必属精品。这款Saab-32也不例外,作为一款以攻击机为目的而设计的飞机在后期变种型号上逐渐发展成为集空战、侦察、电子战等多项全能的“选手”。简洁的设计,流畅的外形,优异的性能使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瑞典皇家空军对地/海打击的主力机型。虽然它在役期间从未经历过实战,也没有获得过对外出口的订单。但是一款性能优异的战机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战绩上,借此设计,萨伯公司赢得了极高的外界评价,堪称“里程碑”式的一款杰作,自此“小国大军工”的名号由萨伯公司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