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春風拂面,我們凱旋而歸

2020年2月9號上午8點,地處塞北高原的山陰,湛藍的天,冷冷的風。

在縣人民醫院門診大廳前廣場,一場壯美的出征儀式正在舉行。

山陰醫療集團首批支援醫護人員即將出發,奔赴武漢防疫最前線。出征隊員分別是山陰中醫院的醫師張振國、山陰人民醫院骨科護士劉慧、老年科護士孫清芳。

此刻,一張張即將出徵的年輕面孔,在朝陽的沐浴下,堅定而凝重。對於今日之行,他們早已枕戈待旦,待時而動。


國家召喚,血書請戰


庚子年春節期間,中華大地正在經歷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新型冠狀病毒所帶來的疫情,從荊楚大地向全國持續蔓延。每天病例都在增加,武漢告急!湖北告急!中國告急!14億中國人民被這場迅速蔓延的疫情緊緊揪著心。

1月25日,山西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組建醫療隊分批次緊急馳援武漢。響應號召,朔州市成立疫情醫療救護預備隊。

支援湖北的集結號,在朔州大地吹響。

自古雁門多豪傑!昔日烽火邊塞的山陰更不乏俠義之輩!很快山陰人民醫院和山陰中醫院兩大醫院的院長辦公桌上,堆積了數十封赴鄂請戰書。

張振國,男,1984年7月出生,山陰縣中醫院的醫師,在本院他第一時間寫了請戰書,積極要求參加支援武漢醫療隊。他在請戰書上這樣寫到:“義無反顧,奔赴一線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巾幗不讓鬚眉!山陰人民醫院最早的請戰書則來自兩位年輕美麗的女護士。

劉慧,女,1990年出生,專科學歷,山陰縣人民醫院骨科護士。這位九零後的女護士請願書簡單幹脆,就八個字“醫者仁心,甘願赴鄂!”

孫清芳,女,1988年5月生,畢業於大同大學,現就職于山陰縣人民醫院老年科,有8年的感染科工作經驗。在1月28號得知醫院將組建醫療隊馳援武漢,她主動走進護理副院長蔣秀梅的辦公室申請一定要給她留一個名額,並當即寫下請戰書:“我志願加入到支援武漢的醫療隊……全力以赴,無怨無悔,做一名逆行者”。

每一封請戰書都是醫護人員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救國決心。

山陰人民醫院院長李曉明院長和山陰中醫院院長殷佔東,分別和各自醫院的申請報名的醫護人員展開了一一談話。經過綜合考慮,優中選優,最後中醫院的醫師張振國、縣人民醫院的護士骨幹孫清芳、劉慧在眾多請戰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本縣首批支援武漢重疫區的醫護人員。

軍令如山,擂鼓出徵


2月9日深夜2點15分,元宵佳節的一輪明月尚未西沉,依舊皎潔無聲地照耀著正當酣眠的山陰大地。

一聲聲驚心動魄的手機鈴聲打破了夜的寧靜,縣人民醫院院長李曉明猛地驚醒,急忙拿起手機。“李院長,市衛健委緊急通知,我市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上午9點在市區集合,然後乘車奔赴省城太原,於下午3點乘飛機飛往武漢。山陰確定名額3名 !請緊急通知人員9點鐘赴市集合。”同時接到電話的還有中醫院的殷佔東院長,兩位院長深感意外,沒想到出發時間竟比原計劃提前了許多,但非常時期,軍令如山,望著窗外黑漆漆的夜,他們隨即撥通了手機。

接到通知的三位醫護人員家裡立刻燈火通明,接著手忙腳亂地打包整理東西。誰都沒想到出發日期猝然提前,很多要攜帶的東西都沒準備齊全,匆忙間只能有什麼帶什麼了。忙碌的同時,不捨與擔憂也與之俱來。這一走是要到武漢,抗疫的主戰場!這是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是血與火、生與死的特殊戰場啊!

張振國的妻子,在丈夫堅持說不餓的情形下,二話不說轉身進廚房噼裡啪啦地和麵擀麵,很快做了一碗長長的麵條端過來,要張振國當著她的面,把麵條吃個乾乾淨淨,連湯都不能剩一口。她說這是老輩人的講究,進門餃子出門面!你把它吃下去我心裡才踏實,希望這碗麵條保你去武漢,長長的路,順順溜溜又平平安安……

劉慧是凌晨2點17分接到支援武漢的電話,愛人王志軍趕忙起床為妻子收拾行李。他猛然間想起妻子這幾天嗓子有點上火,偶爾還帶點咳嗽。這樣去武漢安全嗎?他說:“我最擔心得就是你這倆天這身體…… ,不過既然你選擇去支援武漢,我儘管一萬個不放心,還是尊重你的選擇,去武漢出份力吧!可是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我在家裡等你平安歸來”。

就要出發的孫清芳臨走前推開兒子的臥室,5歲的兒子睡得正香,她不知道自己這一走要走多少天,一會兒孩子醒來不見了媽媽該怎樣鬧騰!今夜突發急令,讓她連個謊言都沒來得及向孩子編一下。凝視著兒子小小的面孔,她摘下眼鏡擦拭著眼角的淚。丈夫李飛怕她誤時,走過來催她:“孩子有我呢,你才是令人最擔憂的,到那裡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我和孩子等著你毫髮無損地安全歸來!”孫清芳的眼淚流得更兇了。

從集結到出發,只用了6個小時,6個小時後,三位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神色坦然地立於縣人民醫院門診樓前廣場上。

山陰縣醫療集團黨政領導班子為即將赴湖北參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任務的他們舉行簡短的出征儀式,併為三位醫護人員準備了最好的防護物資。縣人民醫院李曉明院長、縣中醫院院長殷佔東代表集團領導向他們致壯行詞。

李曉明院長說:“同志們,這次出征,你們身上肩負著神聖的責任和使命,也寄託著全縣人民的期望和希望,你們在前方衝鋒打仗,一定要遵守科學規程,做好防護,我們在後方給大家做好支援和保障,家鄉人民和家中的親人期待你們早日凱旋。”

殷佔東院長髮言:“在疫情防控最吃勁時刻,你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以實際行動支援武漢,你們都是新時代的山陰英雄,是山陰最美的“逆行”勇士。但是,孩子們,咱們付出辛勞、付出汗水的同時,一定要保證自己完好無損、完美無缺,我們等著你們完璧歸趙!”。

朔風凜冽宛若戰鼓雷鳴,就差手中有那麼一杯出塞酒了,三位醫者的出征誓詞鏗鏘有力熱血奔騰:“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馳援武漢,無怨無悔!”

送戰友,踏征程,一聲保重,一句出發,年輕的逆行者們揮手告別前來送行的人們,毅然踏上了征途。


既來抗疫,何懼艱險


朔州醫療隊一行16人於當日下午5點乘機抵達武漢,他們開展救治工作的地點是江漢方艙醫院,該醫院是利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改建的,是當地收治初步確診感染病毒患者臨時性搭建的醫院。

他們到達的時候,1000多個床位住的滿滿的,醫護人員和床位都緊缺。為了儘快入艙上崗,來到武漢的第二天,朔州市醫療隊接受了短暫快速的進艙工作培訓。

2月12日,來自山陰的張振國、孫清芳、劉慧三人第一次走進了方艙,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混合編搭,迅速投入抗擊疫情戰鬥中。筆者通過手機採訪他們的時候,他們在江漢方艙醫院已經奮戰二十多天了,在沒有硝煙的生死戰場上,來自黃土地的年輕的醫者們將此行二十多天裡的所遭所遇、所感所悟,和千里之外的家鄉人親切地談了起來。


01

疫情面前,我是一名戰士


未來武漢前,劉慧曾經腦補過來這裡後的各種畫面,但來後發現。這裡工作遠比想象中的更加艱難。

首先穿脫防護服就是一項複雜工程,如果早晨8點上班,那麼6點鐘起床就得趕赴醫院,等經過嚴格消毒,穿上防護服,防護靴套、戴上防護手套、護目鏡和口罩,把人整個包裹起來後,最少低也得花費一個小時。防護服是醫護人員和病毒戰鬥的最後屏障,必須得嚴格按程序指示來穿,稍有疏忽,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進到艙裡,醫務人員實行全天四班倒,每班6個小時,方艙醫院的護理工作其實並不簡單,總結起來就是工作量大、事情繁雜。劉慧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要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測量生命體徵、發放口服藥品、採集標本、正確執行醫囑、發放盒飯等。工作期間6個小時內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一個班下來,幾欲虛脫。

下班後,再經過嚴格程序一層一層地脫下防護服,脫防護服比穿防護服更要小心謹慎重要,因為它直接接觸過病毒感染患者,脫得時候千萬不能將自己汙染。最痛苦的事是出醫院最後一道門時,要用酒精沖洗眼睛消毒,劉慧每次都疼得直打哆嗦。醫院所有消毒完畢,她換上自己的衣服或步行或乘車回到酒店,酒店門口再次被消毒。回到房間按規定必須洗澡半個小時以上,必須清洗當日衣服。

這樣一個流程下來,長達十一個多小時。等做完這一切後,劉慧才能上床休息。

上床休息前,她還有個習慣,每天堅持寫日記。

休息時間真的是不夠啊!

沒幾天下來,劉慧就病了。其實從山陰走的那天嗓子就有得不舒服。當時走得匆忙,沒帶好常備藥。來到這裡後穿上厚厚的防護衣,大量出汗,嚴重脫水,加上工作勞累,睡眠不夠,很快她嗓子疼得厲害,開始有點發熱症狀。

在武漢,在這個特殊時期的一線工作區,醫護人員如有發熱跡象,絕對是個驚心動魄的事情。

美麗的白衣天使有些怕了,她每天要護理好幾十個床位,和感染病毒患者屬於面對面接觸,生病時是一個人免疫力最低的時期,比較容易感染上病毒。

她突然想到生活裡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沒做呢!祈禱上蒼可千萬別千萬別讓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她和丈夫結婚沒多久,日子才剛剛開張!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她本來打算和丈夫在開年計劃要孩子的,如果有個三長兩短,此生最遺憾的就是自己還沒有當過媽媽。

但這,都不是最怕的!

“至今想來,心有餘悸,最害怕的不是自己發燒,第一反應是我去過哪裡,有沒有可能給別人帶來危害。”劉慧說。

所幸帶班組長帶她去武漢協和醫院檢查了一下,經診斷屬於典型的扁桃體發炎,排除病毒感染。她在賓館服藥休息了兩天,症狀稍一好轉,立即返回工作崗位。她說:“病人太多,醫護人員很緊缺。我多休息一天,同事們就要多承擔一些,而他們已快到身體極限了。”

每天,當劉慧疲憊地脫下防護服,在做好最後一道消毒措施後,她走出江漢方艙醫院,都要掩去臉上疲憊,拿起手機自拍一張笑語盈盈的照片,發給家人和院領導報平安。

某天因太累她忘了報,結果後方一片恐慌,原單位分管護理的副院長蔣秀梅一夜沒睡,說那種緊張害怕,就像上街把孩子丟了似的。

時間過得很快,來到武漢快一個月了,三月初的武漢,草長鶯飛,又開始變得美麗起來,疫情已經有了很大的好轉。

醫院從滿床逐漸到空餘床位一天比一天多起來,不久或許就能休艙。每天能看到康復出院的患者與自己揮手告別,每天都能收到病癒患者的感謝信,這時,即使外面下著雨,劉慧的心也是一片晴朗。

她在日記裡這樣寫到:“每天穿著防護服,一直流汗,護目鏡也一直模糊看不清,戴著雙層口罩很難受。一直感覺呼吸困難。一天的工作結束後,嚴格按照防護流程脫下厚重的防護服後,手早已泡的發白,額頭耳後也形成了深深的壓痕,但是這些皮肉之苦讓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滿足。”

一位即將出院的董姓患者,臨走前,很想對她說幾句話,但厚厚的防護服影響聽力,也影響表達。

所有的心語留在紙頁上:劉護士,你照顧了我這麼些天,我卻至今不知道你的模樣,看身形你還很年輕,你的背上的字樣讓我今後記住了一個叫山陰的地名,一個叫劉慧的人名。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你的家鄉你的父母和你做人做事的影子,謝謝你每天親切真誠地照顧我們這些病毒感染者。永遠祝福你,美麗勇敢的鏗鏘玫瑰!。

在戰“疫”工作中,劉慧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戰士,所以美麗的鏗鏘玫瑰在日記裡繼續這樣寫道:

“明天開始我的下一個班,越是勝利之際,越不能放鬆警惕,我還要繼續戰鬥,直到疫情結束,春暖花開,能夠自由呼吸新鮮空氣的那一天……”

02

待我長髮飄飄,再來看看武漢


抗疫期間,醫護人員在病房裡必須戴防護帽,否則頭髮在帽子裡悶久了會出汗,很難受。頭髮太長掉下來,還有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媒介。

孫清芳為了穿戴方便,節省時間,進艙前乾脆一咬牙剃了光頭。

三千髮絲瞬間落地!

1月12日,在做好了一切心理準備後,孫清芳穿上了厚厚的防護服,開始了她在感染病區的第一次護理。也因為這一次護理,讓她知道,穿上防護服後,面對的困難遠不止“憋尿”那麼簡單……

剛開始穿上防護服,她並未感覺不適,只是行動比平日笨拙了些。可一個小時後,在厚重的防護服包裹下,她感覺越來越悶熱,並且開始出現頭痛、憋氣、頭皮發麻等症狀。

“當時我一想到這身防護服那麼珍貴,而且我已身處汙染區,堅決不能打退堂鼓!我就開始不斷地在心裡默唸,我可以的,這一切都是可以克服的。”人的毅力和信念很神奇,在信念的支持下,她冷靜下來,慢慢深呼吸,併成功堅持了7個小時!

後來孫清芳與同事交流,並不是只有她一人有這樣的反應,所有人都在咬牙克服。看似盔甲的防護服下面,多的是你看不見的汗和淚。

在同事們的支持和鼓勵幫助下,如今她已適應了崗位。她一次可以穿著防護服在隔離病房工作六七個小時。除了護理好病人,還得做好心理輔導工作。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遠離親人被隔離,很容易情緒不安,胡亂猜測。和這些患者交談,護理人員的每一句話都會引起他們情緒上的變化。護理之餘,孫清芳穿梭於各個床位間親切地安撫、緩和著患者們的不良情緒。

一次她給感染患者量血壓,對方是位六七十歲的大娘,對她說:“孩子,你這麼辛苦!這麼危險!從那麼遠的山西飛過來照顧我們,你媽得多擔心啊!”

聞言,本來朦朦朧朧的防護鏡更加模糊一片,不是不想,只是刻意不去觸碰!唯有兒子和母親能讓孫清芳瞬間淚目。

武漢大娘不知道,孫清芳走的時候沒有告訴她媽,她媽媽身體不好,她不想讓她擔心。而事實上,孫清芳的母親在女兒出征後十個小時從別人口中得知她去了武漢,本來就患有高血壓和先天性心臟病的老人家一激動,倒在了地上。孫清芳所在縣醫院得知後,院領導李曉明立即派出心內科主任上門為老人診治,現已無大礙。為了支援她,她哥哥一家搬去照顧著他媽媽。

這個季節的武漢其實很冷,三天兩頭地下著小雨,北方人有點受不了這樣的潮寒,賓館裡有空調,但為避免空氣交叉感染不能開。從小到大生活在比較燥暖的山陰,孫清芳缺乏對南方這個季節室內溫度的認知,再加上因為走得匆忙,帶的衣物少,最初下班回到賓館內的孫清芳凍得瑟瑟發抖,一進門就得用被子圍起來。直到丈夫郵寄打包來一些衣服才好點。

還有一個不適應就是下班後洗了的衣服幹不了,空調指望不上,她只能用吹風機一件一件去吹乾,沒多久她和劉慧房間的吹風機就燒了。後來張振國把自己的吹風機拿過來給她們用。

除了天氣寒冷,疫情防控時期大街小巷幾乎空無一人,本該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武漢,在早春二月裡,靜寂的氣氛也很冷。

但是,這個城市的人心很溫暖。孫清芳她們所住賓館的四周牆上都貼著“感謝來自全國各地支援武漢的醫護員”“白衣天使辛苦了”等橫幅和標語。每當下夜班時,這個城市都有很多的志願者們充當免費接送司機,不管多晚都有接送車在醫院門口等候著下班的醫生。

所有人戴著口罩語言交流也不多,只有在上下車時通過一個溫暖的眼神或OK手勢互相致敬致謝,釋放著彼此的暖意。

賓館老闆碰到下班回來的他們,不顧他們剛從零距離接觸病毒感染的現場回來,微笑地走過來噓寒問暖一下,真誠無比地向道聲辛苦和謝謝。

所以儘管天氣潮冷,儘管籠罩著病毒的陰雲,孫清芳依然非常喜歡這個城市。

武大校園的櫻花,白雲悠悠的黃鶴樓,脈脈流淌的長江水,一直都是孫清芳的嚮往,但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以這樣一種方式與這座城市會面。

此時,她長髮落盡忙於抗戰,它毒“疫”侵襲遭受磨難。

為了心中這座美麗的城市,孫清芳發誓要和疫魔抗戰到底。

現今,來自四面八方援鄂除魔的醫護戰士和這座城市一起眾志同仇斬瘟君,病魔已經在節節敗退。每天都有大批的痊癒者出院。方艙內的患者越來越少了,有的片區的床位已經全空了,也許不久方艙醫院就能休艙。

疫情總會過去,櫻花會如約盛開。

懷著憧憬和期待,孫清芳說:待我長髮飄飄,一定會再來看看武漢。


03

艱苦除外,我在這裡收穫很多


張振國說他剛下飛機,就接到了父親的電話,父親張慶和劈頭蓋臉上來就是一頓數落:“你爺爺和我,還有你,家裡三代人都是共產黨員,一家人就你覺悟高?竟然不打招呼偷偷走!”

“不是怕您擔心嗎”張振國解釋道。

“不擔心,你有本事,會保護好自個的。”父親的語氣緩了下來,接著有些哽咽:“國有難,你有這份擔當我很支持,只是兒子,你走的時候至少讓我去送送你”。

“從小到大,我爹說話就是這麼急風急雨又情緒化”。

張振國在手機那邊笑著談他父親打來的電話。我在手機這邊瞬間秒懂,為什麼一聽說支援武漢,他二話沒說就遞上請戰書,聽院長殷佔東說,當時張振國是全院第一個遞申請的。我想這裡面大概有這位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聞言識人,他的父親雖一介農民,寥寥幾語可窺其行事之大義磊落。

江漢房艙醫院,收治的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或普通型患者,目的是實現集中隔離治療各社區確診病毒性肺炎輕症病例,控制感染源。

所以,雖然這裡病人的病狀不重,但病人數量多。每班6個小時裡每人分片負責的工作量非常大。張振國每天負責對新入艙病人病情評估分級、寫病歷、下醫囑、查房、觀察病情,與病人就病情和治療進行溝通等一系列工作,如有病人情況加重,還需要聯繫轉診至相應醫院。艙裡的病人因家庭成員感染的較多,病人多有焦慮等症狀,除了做好醫生職責,他還得及時、有效給予病人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看似不難,實際很繁瑣,主要是身上的裝備笨重,走路和說話都很費力,再加上防護服不透氣,人裹在裡面異常難受,被汗水浸透,胸悶缺氧是常態。張振國因為穿不慣尿不溼,為了避免上廁所,他選擇上班前6個小時停止喝水,假如晚上8點的班,那麼從午後2點開始他再渴也不能喝一口水了。

不來前線不知苦。在夜裡,他喜歡透過賓館的窗戶,看著遠處樓宇上閃爍的“武漢加油”,心裡也開始閃爍著“張振國加油”!他笑稱他這招張氏武林秘籍很快就能散去疲憊,滿血復活。

艱苦除外,張振國感覺此行收穫很多。

方艙醫院救援醫療隊員雖然來自全國各地,雖然大家彼此看不到面容,只能聽聲音辨別,但在同一戰場,有一種魔力讓隊員們瞬間建立起親密合作關係。大家並肩作戰,一次次探討,一次次磨合,只為提高救治水平。大家都不說累,都不說想家,都怕這種柔情會影響戰‘疫’鬥志。每個人都在為打贏這場戰鬥去努力、去付出,他常常被這股強大的凝聚力而感動。

他感到對一個醫者,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來一線戰疫前線鍛鍊,都是一場極好的歷練與昇華,

張振國是中醫大夫,在江漢房艙的抗“疫”過程中,他耳濡目染地接觸到了中西合璧治療疫情的臨床實踐。他看到在治療輕症患者方面,中醫的參與度和認可度已經顯示出很好的效果,這對於一個從事中醫的青年大夫來說,這是極大的鼓舞,是一次非常寶貴的臨床學習機會!

在前線,張振國一邊幫助患者,一邊珍惜機會與來自不同醫院的醫護人員互相交流學習。

“每天都是新的挑戰,每天都是新的鍛鍊。”張振國說。

在沒有硝煙的生死戰場上,他始終保持著晉北男人們身上的那種樂觀豁達。

你以什麼心態面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給予你什麼感覺,有位哲人好像這麼說過。

張振國告訴筆者:“等我老了,回首這趟武漢之行,我依然覺得收穫比付出要多的多!”

3月2日,下午3點38分。晚上要上夜班兒的張振國正在自己的房間內休息,聽到外面有隊友喊:“張振國,請出來,有任務。”

張振國急忙跑出來,眼前一幕令他很感動,賓館的走廊裡擺了一個長桌,桌上用蘋果、核桃、紅棗等水果拼成了美麗的圖案,中間放著一個生日蛋糕。原來今天是他36歲生日,朔州醫療隊的隊員自發為他準備了一個簡單溫馨的生日慶祝。那天溫暖大家庭裡所有休白班的弟兄姐妹們,高舉礦泉水瓶,拿出各自房間的水果和餅乾,拼成一份美麗心願,在異地他鄉為他生日祝福。

在一片祝福聲中,他閉上眼許願:讓病人早日康復,讓疫情早日結束,願我們大家早日回家!


致敬,醫者!致敬,仁心!


張振國簡單樸素的生日願望也是我們所有人的願望,從2月9號到現在山陰醫療集團的三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已經一個多月了,家鄉的父老鄉親在無時不刻地期盼著他們的迴歸。

一個月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鬥的武漢戰場上,他們各守其責、忙而有序,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和山陰人身上那種淳厚踏實的品德,贏得了朔州醫療團隊成員的好評和武漢人民的稱讚。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要說誰是真正的英雄,當數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

張振國、孫清芳、劉慧,你們是好樣的!不負使命,不負白衣,山陰24萬父老鄉親為你們驕傲!

湘楚春已至,戰疫勝可期。戰役前方不時穿來捷報。

3月9日江漢方艙醫院最後一個患者痊癒出院,宣佈休艙。我們朔州醫療隊全體16名隊員,做了短暫的休整以後,就接到了新的指令和新的任務,現在已經轉入了新的工作環境和新的單位。繼續同武漢和來自全國各地進行精準施治。

不破樓蘭終不還,亙古亙今。

抗疫一線,張振國、孫清芳、劉慧繼續著他們光榮而艱鉅的使命。

筆者結束此稿時,塞北山陰已經春風拂面,過一段時間就會陌上花開。我想那時他們必將相攜而歸。

願病毒早日得到消除,願英雄平安凱旋歸來!

致敬,醫者!致敬,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