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鎮一中巾幗們的"網紅"路


(通訊員 李雲濤)2020,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迫使這個社會按下了暫停鍵,開學時間也被延遲,但是學生的成長卻不能"叫停"。為了給同學們上好網課,消除家長和孩子們的憂慮,範鎮一中的老師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書房、餐廳、客廳甚至臥室都變成了教室,電腦桌變成了講臺,停課不停學,線上送知識。女教師們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深受學生追捧的線上授課"網紅"!

範鎮一中巾幗們的

在手忙腳亂中硬著頭皮開始。

面對網絡授課這種全新的授課形式,起初她們心裡也沒有底。購置設備,選用軟件,編寫課件,錄製剪輯,播放調製,樣樣從零開始。四十分鐘的課程往往要準備一天,播出的時候還是會狀況頻出,甚至出醜露乖的事也屢見不鮮。不僅如此,對教學效果,這些女老師們也是憂心忡忡,"以前線下授課,能看到每一位學生的上課狀態,現在線上授課,少了老師的監督,教學效果怎麼不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呢。"話語中滿是無奈和焦慮。網絡授課必須要求老師變身"網絡主播",摒棄傳統的授課模式,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和學生交流互動。萬事開頭難,但是為了孩子們得擔起自己的責任啊。於是,在手忙腳亂中她們硬著頭皮上路了。

範鎮一中巾幗們的

在衣帶漸寬中咬著牙堅持。

提到第一次錄製網課的經歷,這些初次上鏡的女老師們還有點心有餘悸:"我們英語課與其他課程有所不同,必須領讀才能保證這些農村孩子發音準確,才能保證他們聽力提高。一旦開始錄製視頻,這些平時讀得滾瓜爛熟的課文、生詞好像都不太友好了,頻頻出現口誤,說錯了就要重新錄製,反反覆覆搞了十多次才算比較滿意。完事才發覺渾身被汗溼透了。""數學課作圖比較多、板書更是更是得條理清楚、一絲不苟。為了做到在視頻上清晰可辨,我們學著用毛筆畫圖,在自家的牆面貼上白紙,還沒法用直尺圓規之類的,手一抖就得換張紙。""錄製網課更要注意吐字發音、語速等很多因素,範讀語文經典篇目時總得課前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課文都能自己先背下來了。"網課複雜的準備和精細的過程全靠宅在家裡的自己解決,再加上師生互動、疑難問答、個別輔導、作業批閱和反饋,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女教師們的工作時間每天都遠遠超過十個小時,勞累程度可想而知。就這樣,她們還是咬牙堅持著,摸索著與這些生疏的東西打交道、交朋友,觀察它們的特性,探求它們的規律,漸漸地熟悉它們、駕馭它們、應用他們。"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範鎮一中巾幗們憑藉著堅韌不拔的意志苦戰過關,熬過了困境,也熬瘦了身體。難怪她們攬鏡自嘲:值了!不用格外減肥了。

範鎮一中巾幗們的

在一路前行中左右逢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出真知,熟中能生巧。漸漸地,她們能把網課上得妙趣橫生了,課堂更加生活化、幽默化,讓同學們在寓教於樂中輕鬆活潑地學習:她們有的動員全家男女老少參與表演課本劇,有的把家裡的花草、日用品、甚至部分收藏拿出來做道具,有的與學生互換角色把教變成了學······;她們能與學生、家長、同事開視頻會議了;能自己編輯小視頻、小程序推送精彩片段了。教學過程中,她們經過反覆比較和權衡選用了一款實用的微信小程序——作業登記簿。之前,學生們提交作業時,一人發一張照片到微信群裡,有的是甚至發多張,作業批改後,再發回群裡,一來一回很多消息,不僅不方便師生交流,微信群裡一直有消息,對學生家長也是一種打擾。而每個家長都有微信,使用小程序,家長們不用翻聊天記錄就能看到自家孩子的作業,不僅方便答疑解惑,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範鎮一中巾幗們的

孩子們和家長都說,範鎮一中這群"巾幗網紅"們的直播像陽光,不僅給被疫情拖累的孩子們送來了知識,更給他們帶來了力量和信心,疫情肆虐的日子裡,"巾幗網紅"們用耐心、細心、誠心為學生們搭建起了一座知識的橋樑、一處心靈的庇護所。相信,在家長和孩子們的期待下,範鎮一中巾幗們的直播課將會行穩致遠。

範鎮一中巾幗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