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站上風口,兩大痛點卻難根除

日前,外媒透露知名互聯網醫療平臺微醫擬在中國香港市場IPO,融資規模為10億美元,上市預估目標為100億美元,且已聘請友邦保險集團前區域CEO蔡強為新任CFO,負責此次赴港IPO事宜。對此次傳聞,微醫表示不予置評。

特殊時期,互聯網醫療平臺的一舉一動備受資本市場矚目。互聯網醫療迎來需求井噴,爆發似乎已不可阻擋,然而當前互聯網醫療拐點與痛點並存。

互聯網醫療站上風口,兩大痛點卻難根除

看病方式正被顛覆

“早就知道可以網絡問醫,不過從未用過,現在感覺真香。”盧樺表示。儘管作為互聯網從業者,對新鮮事物接受程度較高,在2020年之前盧樺對互聯網醫療並不感冒:“感冒咳嗽這種小病就在藥房買點藥吃了就好了,大病直接去三甲醫院更放心。”

事實上,互聯網醫療誕生超過10年,雖然備受推崇,但普及率並不高,據衛健委數據顯示,互聯網醫療滲透率從2009年的0.52%上升到2018年0.85%,提高不過0.33%。

而在知乎上,同樣有不少關於互聯網醫療的疑慮,譬如“互聯網在線問診真的都是醫生本人解答的嗎?”“在線診療軟件上的三甲醫院名醫諮詢靠譜嗎?”

當“黑天鵝”來襲之後,盧樺的態度來個180度大轉彎:“說實話,最初心裡有點慌,大年初六那天無端咳嗽一兩下就緊張的不得了,懷疑是不是生病了,又不敢去醫院,只好在線求助醫生。”

彼時,互聯網醫療平臺紛紛推出抗疫專頁,用戶數量呈現倍數級增長,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微醫疫情專區在最高峰單日訪問量翻10倍等。

好在最後是虛驚一場,就是暖氣太足導致咽喉癢從而誘發了咳嗽,至此網上問診、無接觸購藥正式走入盧樺的生活:“其實相等於多了一個家庭醫生,有問題可以隨時問,再也不用慌了。”

與之對應的是,成千上萬的醫生也湧入互聯網醫療平臺。西南某重鎮三甲醫院主治醫師李冬表示,之前朋友邀請其註冊在線問診的賬號,但平時工作忙,上線的次數不多,這段時間線下病人驟降,有大量時間上網幫助網友:“線上問答大家都很和氣,工作狀態也輕鬆多了,成就感爆棚。”李冬表示,身邊的醫生同仁多數對在線問診持歡迎的態度。

流量猛增之外,互聯網醫療也獲得了政策青睞。2020年伊始,連續收穫鼓勵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政策利好,特別是3月2日,國家醫保局聯合國家衛健委發文,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換言之就是網上看病也可以醫保報銷了。

某互聯網醫療APP創始人認為,互聯網醫療已站上風口,全社會確確實實地第一次對互聯網醫療真正形成了一致的共識。此時趁熱打鐵,謀求上市也是情理之中。

互聯網醫療站上風口,兩大痛點卻難根除

巨頭必爭之地

事實上,互聯網醫療賽道大玩家都渴望登錄資本市場獲得助力,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已經在資本市場拔得頭籌,早前騰訊的入股也為微醫發展提供了充沛的資金和流量支持。

然而,一些問題也隨著快速發展而出現,譬如管理制度跟不上,戰略規劃過於理想,出現內部腐敗問題等。“如果沒有巨頭站臺、沒有風投源源不斷的支持,犯一次錯就可能掉隊了。”一名互聯網資深觀察人士如是表示。

互聯網醫療賽道,是巨頭必爭之地。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上半年,醫療健康領域共計發生投融資事件374筆,規模高達502億元,融資規模排名前四的公司中有三家背靠互聯網巨頭,京東健康、阿里健康、企鵝杏仁分別對應京東、阿里和騰訊。

而賽道上知名玩家,背後都有巨頭的影子,譬如騰訊投資了微醫、丁香醫生與好大夫,搜狗入股了春雨醫生。隨著早期玩家逐步退出,賽道頭部玩家凸顯,個個都有背景,競爭進入了下半場,更為考驗商業模式。

一名風投人士表示,微醫、好大夫等更為側重互聯網問診,重點打造互聯網醫院;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側重藥品電商,充分發揮了集團優勢;丁香園等更擅長醫療科普;平安好醫生等擅長與醫療保險的融合。

互聯網醫療站上風口,兩大痛點卻難根除

行業痛點難以迴避

儘管商業模式各有不同,但都無法迴避盈利難等痛點。平安好醫生2019年年報顯示,全年營業收入為50.65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為33.38億元,虧損為7.34億元,上年同期虧損9.12億元;阿里健康2019年中報顯示,虧損額度從去年同期的9000萬元,縮減91.5%至760萬元。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當前互聯網醫療虧損是普遍現象:預約線掛最受用戶青睞,但這個業務不能收費,其實沒有實質收益;在線問診的費用、在線賣藥雖然流水不錯,但大頭都要分出去,剩下的也難以完全覆蓋運營成本;收取醫療企業服務費、賣保險有賺頭,但營收佔比不高。

現階段砸錢培養用戶習慣,未來能否換取長期盈利,仍有待觀察。而要培養用戶習慣,醫生互動度提升尤為關鍵,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近日也曾透露,丁香園現有醫生用戶存量為200多萬,但實際參與在線問診的醫生數量僅有1.5萬多人,比例不到1%。

在後疫情時代,之前湧入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優質醫生如何保持熱情,考驗著平臺的智慧與能力。一個思路是依靠AI,春雨醫生品牌負責人譚萬能曾表示:“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創新技術,將是改善醫療領域供給不足的重要方向。”

阿里健康與阿里雲共建醫療人工智能系統“ET 醫療大腦”,整合內部資源攜手開拓市場,並於2018年啟動面向醫療AI行業的第三方人工智能開放平臺,首批12家醫療AI公司入駐;百度也押寶醫療AI,已發佈AI眼底篩查一體機、智能分導診、CDSS輔助診斷系統3款醫療AI產品;騰訊推出了醫療AI產品“騰訊覓影”,可對700多種疾病風險進行自動識別與預測;微醫則在市、縣這一級,推出“AI+專科專病診療”的方案。

毋庸置疑的是,互聯網醫療打開了通向春天的那扇大門,倘若解決了盈利難與優質醫生稀缺這兩大痛點,越過高山、走到繁花深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文轉自鋅刻度,內容有改動)

互聯網醫療站上風口,兩大痛點卻難根除

西安三元產城顧問集團產業規劃研究中心,依託集團十多年來在業界以“產業改變城市”為使命、以“政府部門、園區管委會”為服務對象、以“招商落地、產業聚集”為核心能力所積累的豐富的產業規劃、產業招商、產業運營經驗,持續專注於產業諮詢的實戰性與產業發展規律研究,聚焦於細分產業的研究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