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醫院都在用,藍蜻蜓院感閉環解決方案是如何做到的?

我國院感信息化的開端始於1986年。


彼時,在衛生部醫政司的領導下,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成立,全國9個省市16所醫院加入到監控網。雖然參加的醫院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但監控網的信息化管理尚未開展。


1998年,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受衛生部委託,負責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的業務管理工作,並於次年成功開發了首版“醫院感染管理計算機系統”,並在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的部分成員醫院開始使用。


2002年,在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各家醫療機構陸續使用監控網計算機管理軟件後,我國院感信息化發展基本處於一個平穩階段。


2003年,非典打破了平靜。我國感控從業者不得不加快技術更新的速度,利用信息化手段來提高感染監測水平。2006年,國內互聯網醫療企業“健康160”成立院感事業部,專注於醫院感控軟件的研發和銷售。


隨著醫院感染管理的發展,以及醫院計算機信息化的實現,醫院感染信息化管理已成必然趨勢。正是看到了院感軟件在信息化市場的寬闊前景,健康160決定專門成立一家公司來經營院感業務。2014年,藍蜻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長沙誕生。


健康160大本營位於深圳,藍蜻蜓為何落地長沙呢?

首先,位於長沙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建立了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培訓基地,院感信息化基礎深厚;第二,健康160深耕院感領域,是最早開發院感軟件的企業之一,與湘雅醫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成立6年來,藍蜻蜓憑藉自帶的深厚基礎,快速成長,以感染監測和傳染病公共衛生監測為核心業務,積累了20餘項獨立軟件著作權,建成了從感控監測到過程干預,再到督導評價、教育培訓的完整感控閉環。

從“孤軍”奮戰到“全員”感控


預警和干預,這是醫療信息化企業進入醫院感控市場的兩大切入點。

從醫院感控信息化發展過程來看,早期是通過統計學的方式做一些事後監管工作。隨著院感行業的發展,2010年-2015年,醫院對院感的預警需求進一步增加,希望通過實時預警,來規避一些醫療風險。


藍蜻蜓醫院感染閉環解決方案立足臨床參與感控的難點,從“單維感控”轉變為“立體化感控”,是我國鮮有的具備全面醫院院感解決方案的產品。


6000+醫院都在用,藍蜻蜓院感閉環解決方案是如何做到的?

藍蜻蜓醫院感染閉環解決方案(圖片來自企業)


藍蜻蜓院感閉環解決方案由感控7.0、感控藍蜻蜓APP、感知網組成。


感控7.0是院感從業人員對院內患者診療數據的採集工具,是基於風險預防的感染監控平臺,通過暴發預警、感染預警和風險預警對潛在的感染危險進行預警,重點關注手術監測、細菌監測、感染監測、職業暴露監測、ICU/KICU監測等。


感控藍蜻蜓則重點監測醫護人員的行為。醫院感染事件並不完全是患者帶來的,醫務人員若不注意手衛生、器械操作不規範也會造成感染。院感從業人員對醫護人員進行手衛生督導、多重耐藥菌防控督導降低感染機率,並持續改進、跟蹤督導問題,對各個科室進行督導評價和區分等。此外,院感從業人員可手持PDA掃描,實現醫療廢物的智能管理。


感知網是藍蜻蜓在線知識平臺,提供感控知識問答、資料下載、在線學習、在線考試等服務。藍蜻蜓運營團隊擁有逾1.5萬名感控及公共衛生服務人員,設有藍蜻蜓感控大講堂,為全國感控及傳染病相關人員提供在線知識培訓,服務人次超百萬。


“感知網是院感從業人員獲取和討論院感知識的平臺。圍繞醫院感染相關的問題,全國的院感從業人員都可以在此交流、提問題,從而形成問題庫。”


院感從業人員提供數據信息,藍蜻蜓進行整理、分析,形成知識庫,進而生成學習報告,與之匹配相應的培訓材料,幫助院感從業人員、臨床醫護人員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學習院感防控相關知識,打造出一套學習、練習、考試的培訓系統。


“取之於人,用之於人。提高院感從業人員防控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在實際工作的監測能力,以此來幫助醫院提升整體的感控能力。”藍蜻蜓CEO彭訪說到。


藍蜻蜓院感領域系列產品擁有四大知識庫做儲備,包括了醫院感染預判、風險分析預警、多重耐藥判別以及暴發流行預警。藍蜻蜓對專利、知識產權也極其重視,現已經擁有20餘項福利軟件著作權。


藍蜻蜓還凝聚了一批資深產品架構研發及營銷中高級人才,在全國多個省份擁有自己的客戶服務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截至目前,藍蜻蜓院感系列產品在全國已經有6000多家用戶。


AI預警未知傳染病


2013年,藍蜻蜓尚屬健康160院感事業部時,在與原國家衛計委做信息系統測評的過程中,對醫院信息化的潛在機會進行了一次梳理。


他們發現,醫院院感科作為一個避險部門,醫院對院感防控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從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人員少,且大多為兼職人員,不僅負責臨床工作,還要兼顧傳染病監測等其他工作,分身乏術。藍蜻蜓在此看到了潛在的市場機會。


6000+醫院都在用,藍蜻蜓院感閉環解決方案是如何做到的?

公開資料整理,動脈網製圖


一方面,關於傳染病上報,很多醫療機構的傳染病上報機制,還停留在早期階段,如紙質資料上報,無專屬信息化系統助力傳染病上報等。漏報、錯報、重報的現象多發,如此不僅不利於傳染病數據保存,傳染病的統計效率、數據分析工作也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針對以上痛點,藍蜻蜓(尚屬健康160院感事業部)於2013年推出傳染病監測系統,實現了院內傳染病監測的電子化。2015年,藍蜻蜓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預警功能。


藍蜻蜓傳染病與公共衛生實時監測方案,是基於大數據的人工智能預警系統,功能模塊包括了智能預測、智能報卡、網絡直報等功能,對於未知傳染病還能進行症狀監測、智能預警等。


6000+醫院都在用,藍蜻蜓院感閉環解決方案是如何做到的?

藍蜻蜓傳染病與公共衛生實時監測方案(圖片來自企業)


對已知傳染病開發了智能預測、智能報卡、網絡直報等功能;對於未知傳染病進行症狀監測、智能預警等。


彭訪以新冠肺炎為例做了解釋。新冠肺炎為未知傳染病,其臨床症狀表現為咳嗽、發熱,肺部發白等現象。藍蜻蜓傳染病與公共衛生實時監測方案則根據疾病症狀,與已知的肺炎臨床表現進行對照、篩查,若無符合項,則可以推斷出該患者患有新型的肺部傳染病。


藍蜻蜓傳染病解決方案擁有“診斷觸發、強制報卡”功能也值得一提。藍蜻蜓提供嵌入式服務到HIS系統或EMR系統,通過醫生診斷智能判定是否屬於傳染病報卡或其他報卡類別,自動彈出報卡,避免遲報、漏報。


在新冠肺炎阻擊戰中,藍蜻蜓也積極響應,以己之長為醫院、為人們提供服務:一方面通過旗下互聯網平臺更新防控技巧、知識、科普,幫助老百姓獲取疫情防控知識;另一方面針對國家發佈的新冠疫情診斷標準,組織醫院感染預警人員,通過已採集的患者臨床數據,研發了早期篩查預警系統。該系統在原有的院感系統升級,現已覆蓋五六百家醫院。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101.4萬個,其中醫院有3.4萬個。藍蜻蜓網絡CEO彭訪表示,全國有逾兩萬所醫院需要接入感染軟件,但僅有四分之一的醫院接入了系統,“感控信息化領域還有很大的市場有待挖掘。”


接下來,藍蜻蜓將繼續鑽研院感軟件,不斷擴大市場覆蓋面,為更多醫院提供完整、便捷的閉環式院感解決方案,將傳染病症狀監測作為藍蜻蜓接下來的重點關注方向。


彭訪透露,藍蜻蜓也將不斷升級算法模型,拓展產品應用場景,力圖成為大數據生態系統的服務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