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時評:釋放“新基建”的“+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全民戰“疫”的同時,各行各業都在思考,疫情下的發展怎麼辦。要發展,就要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近日,從中央到地方,“新基建”成了熱詞。不到一個月裡,中央四場重要會議連續部署新型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要加快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進度。短時間、多場合、高層次會議連續召開,不得不說,“新基建”出盡風頭。新基建,核心就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成為後疫情時代的發展引擎,獨領風騷。

新基建“服務+”,活力十足的步伐靚麗多姿。從通過盒馬、餓了麼、天貓超市買蔬菜瓜果送到小區門口到阿里健康購買處方藥,從工作之餘看淘寶直播到菜鳥網絡配送物資,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通過支付寶申領健康碼,通過釘釘在線辦公、上課……足不出戶,滿足人們吃穿住行的各種“服務+”,都是數字化不斷運用和優化的結果。當然,“新基建”在就業、納稅、扶貧等領域帶來的連帶效應也在滿足社會“服務+”的需求,活力四射。數字化“服務+”在提供社會生活支撐同時,也在不斷地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滿足著人們的各種需求。

新基建“科技+”,效能質優的支撐穩健有力。隨著互聯網日益普及,數字化在科技中的應用和推廣大有可為。疫情之下,阿里雲聯合支付寶、釘釘推出了免費的智能社區疫情防控小程序,體現了高效、精準的特點,讓企業救災抗疫出現了新模式。在醫療領域,通過大數據分析評價,將原5個多小時的確診環節壓縮到幾分鐘內;在金融領域,可以通過大數據對客戶進行多維度畫像、徵信評級以及交易風險評估等。數字基建下的“科技+”,不但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更是能夠提供效能質優的結果,有力地支撐生產力發展。

新基建“力量+”,動力強勁的引擎獨領風騷。據中國信通院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預計達35萬億元,同比2018年增加3.7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5.4%。佔了GDP三分之一還要多的數字經濟,體現出的力量不言而喻。疫情之下,數字經濟成為補位線下實體經濟“缺口”抵禦疫情衝擊的重要力量。比如,阿里的數字基建就與政府的抗疫統籌相映,形成力量“疊加”。再者,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5G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抗疫戰場上的出色應用,體現出數字化“新基建”的動力強勁,風頭無他能及。

新基建“未來+”,昂首闊步邁向新時代。面向未來,數字基建在此次抗疫中的表現,讓越來越多人們感受到了數字基建作為新基建核心的意義,提升數字基建水平也成為了重中之重。事實上,在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為先進的地方,比如浙江、江西、河南等地區,在抗疫防疫、復工復產方面就更有主動性,從而佔得經濟回暖的先機。其實,在城市治理、交通出行、醫療防控、食品安全、供應鏈管理等多領域,都是“新基建”未來的“合作者”,新基建將會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向新時代。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隨著數字化潛力價值不斷被挖掘出來,“新基建”必然迎來其“黃金時期”,在擴內需、提增長,優化和升級現有經濟結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引領未來發展浪潮,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楚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