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孩跳橋,是母親太強勢還是孩子太脆弱?

道可道11非常道


強勢是威恩威並舉,脆弱是沒有勇氣跳下去的。一切緣於太激撞太沖動!

凡事適可而止是講技巧的度,凡事不顧後果的胡攪蠻纏是失度的亂。相處的雙方都必須互相適應這個“度”。有的父母棍棒相加,兒女不是被打怕打服而是被打的習以為常。而有的自尊極強的少孩,受點委屈就呼天叫地。

人性的弱點是衝動,有問題,必須在設置好場景後再談問題,比如:當你要斥責小孩時,先將問題引向大空間大遠景,而不是誤入死衚衕。往往是執字眼的生氣,人身攻擊出現了,衝動的後果出現了。


閒適人家


“媽。你再說我,我也這樣。”

今天和曾經同事聚會,席間跟我說起她的女兒——一個三年級的小女孩。同事說和女兒坐車來縣城的路上,女兒在手機裡發現了那個17歲男孩子跳橋的視頻,隨後女兒說道:“媽,將來你再說我,我也這樣!”聽到女兒說出這樣的話,同事驚得說不出話來。


接著同事說起了和女兒的點滴,同事本身就是一名小學教師,但是對於自己的女兒卻有些無能無力。總是在女兒出現錯誤的時候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對著女兒大吼大叫,甚至還動了手。我問同事:“你批評教育女兒的時候,孩子是什麼表現?”同事說孩子怒視著自己。


我勸同事以後千萬不要再這樣,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物品,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孩子也是一個和父母平等的人,請給孩子最起碼的尊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不是父母太強勢,也不是孩子太脆弱,而是父母和孩子不會溝通。


1、理解孩子的感受。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是孩子披荊斬棘的過程。他們學著自立,學著堅強,學著面對,學著長大。孩子會月到各種各樣的困惑,他們需要父母在身邊給予正確的引導,同時也需要父母給予他們最真誠的理解。


如果連自己的親身父母都不理解自己,孩子的內心會是何等的煎熬。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謾罵指責,而是給予孩子最溫暖的理解。如果在孩子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父母給的是理解和正確的引導,那孩子犯錯誤的次數會越來越少;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給孩子的是謾罵甚至動手,那孩子的錯誤還是會接連不斷。


2、傾聽孩子的內心。


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和孩子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這個時候就要學會傾聽。父母這個時候不要著急下定論,也不要著急給孩子扣上一頂不聽話的帽子,而是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述說。只有明白了孩子到底如何想的?家長才會明確自己的下一步如何引導。

為什麼很多孩子總會說父母不理解他們?而很多家長卻覺得一個孩子會有什麼想法?正是這種理解的誤差,造成了彼此之間出現了溝壑,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孩子的內心往往比家長的想象還要敏感,家長的耐心傾聽不是無濟於事的辦法,而是建立一座和孩子順暢溝通的橋樑。


3、懂得如何去溝通。


父母總是把自己的孩子當做一顆棋子,讓孩子向東,孩子就不能向西走,讓孩子做作業,就不能允許孩子中途休息幾分鐘……當孩子希望和父母溝通的時候,父母就會以強硬的口氣回絕,甚至是更加嚴厲的批評。


溝通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是解決雙方矛盾的唯一辦法,但是如果學不會如何和孩子溝通,那和孩子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深,得不到解決的矛盾,終有一日就會爆發,最後換來的就是如跳橋男孩子的媽媽一樣:捶地痛苦哭。


當孩子胡攪蠻纏,無理取鬧的時候,家長控制不住自己,就會暴跳如雷,大發雷霆。往往不是孩子無理取鬧,而是父母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孩子溝通。孩子的成長沒有重來的路,我們也更不會找來孩子的任何替代品。

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看著那個胖乎乎的小傢伙,我們父母都是發自內心的喜歡。父母沒有生來就有的強勢,孩子也不是生來就是脆弱,而是在和父母相處的過程,跨過了溝通的橋樑,造成了兩敗俱傷。


所以,拿出孩子出生時候的那般喜歡,給孩子最溫暖的愛,最關心的話語,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孩子一起披荊斬棘,一起迎接孩子燦爛的未來!


餘爭的世界


如果僅僅是因為說了幾句,就跳樓的話,那是有點脆弱了,就說我吧,我小時候爸媽就不在身邊,八歲的時候才回來,幾乎是天天打罵,天天張口閉口叫我去死,導致我現在特別沒有安全感,別人說話聲音大一點,就會很害怕,感覺自己做錯了什麼,嚴重自卑,缺愛,到現在,我都25了,他們還是冷眼相待,早就想去死了,也死了幾次,沒死成,去年回家過年,還是叫我滾,如果不是因為我爺爺奶奶還在,真的懶得去看他們一眼,突然感覺好悲哀,越不愛你的人,越要為難你,根本也不想結婚,怕掉入另一個🔥坑,有點時候甚至希望爺爺奶奶可以早點離開,我就四海為家,再也不用看他們眼色了,也不用愧疚和自責了。


無心人204558345


造成如些悲劇源於不愛!

愛子女是無條件的,就為孕育的生命,無論美醜!這一點無可替代,我深有體會。

我脾氣非常暴燥,小時候個小單薄體質弱,絲毫不影響我一言不合怒髮衝冠去幹架,完全不考慮形勢對自己是否有利,每每吃虧,屢敗屢戰,綽號“豪豬仔"!結婚後得罪不少鄰里,三十歲生孩子,在孩子面前我性情大變,極其隱忍,不要說打,罵也是輕言細語,一年級因為作業的問題我拿根衣叉說要揍他,被那小子一把奪過掄我一棍,我竟然份心得不還手還哭了,讓他爸爸回來,他爸笑盈盈的說兒子不該打媽媽,這小子過來跟我道歉說再也不打我了,傻子似的我馬上笑了😄!高中時期跟我吵架握緊拳頭👊箭拔怒張的架勢,他爸都出去避難。有揮刀亂砍的想法,但我還是能剋制衝動。不過一刻鐘我又能卑微的去噓寒問暖接受白眼。為什麼!因為愛,那真是無條件的愛!

愛不是寵溺,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不能妥協的!對孩子寄寓的希望是讓他能多點幸福、平安的活在這個世界。


映山紅191517683


◇別讓孩子成為你的“終身遺憾”

《女兒們的戀愛》中有一段,是沈夢辰的爸爸在鏡頭中痛哭流涕,後悔曾經對女兒過於嚴厲,後悔那時候錯誤的教育方式。

沈父想要回到女兒13歲前

時光不可逆,許多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沒有排練的機會。

一上來就是實操,在手忙腳亂中養育孩子長大。而一旦犯錯,後果只能由自己承擔

一句“不行”一個“教訓”一次失手,都會像魔咒一樣縈繞在孩子的腦中禁錮在孩子的心底,刺激著孩子做出難以挽回的舉動。


上海一名17歲的男孩,穿過呼嘯的車流,躍上高橋的欄杆縱身一跳,以決絕的方式告別人世

而身後緊隨的母親,因為沒抓住孩子跪地痛哭

5秒鐘,一個生命的逝去令人唏噓。

孩子毫不猶豫地跳橋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在車水馬龍的高架橋上,一輛勻速行駛的白色汽車突然停在了快車道上,打著雙閃,卻遲遲不動,整個過程持續了幾分鐘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幾分鐘後,男孩打開車門扭頭就跑,毫不猶豫.....

而發生這一切的原因就是這位母親對批評了孩子在學校的行為,所導致的!


小熙帶你看世界


其實,孩子本意肯定不是想著跳橋的。如果要跳,早在學校就跳了。他是神經被繃得太緊,卻又被母親步步緊逼。暫時不說在學校被怎麼批評了。而是母親知道,孩子做了錯事以後,一昧的責罵,非要說出個所以然,非要一再刺激孩子的大腦。孩子也就是在他的憤怒😠之下,做出了衝動的行為。

有時候,一個人的腦子很混亂,此時你的大腦已經繃到最極限了,自己還在努力壓制著😖😖。。而旁邊的人一直在耳邊不停地罵、不停的刺激你,一瞬間,大腦緊繃的那根炫就斷了[衰]。所以感覺所有的血液都直衝腦頂,大腦不受控制,就會順從自己的心❤,最終做出極端的行為。

這個時候,如果你看出孩子在努力壓抑某種情緒時,我們需要做的事,馬上停聲,還孩子大腦歸位的時間。

真的不能怪孩子太脆弱或者他承受能力太差。孩子也只是孩子,再大他也才17,說不定他的承受能力也只有10歲 13歲左右。

在車水馬龍的橋面上停車,說明了,母親也不是省油的燈,不是簡單的人,在工作生活中,也是有一定強勢態度。就像網友說的,你有什麼天大的事,非得橋面上去解決。

如果悲劇沒發生,母親也肯定會為自己的言語道歉,肯定會好好安慰兒子。

如果悲劇沒發生,孩子只是受了輕傷,孩子大腦清醒過來,肯定會說,媽媽,對不起。為跳橋行為道歉,但是,他暫時不會為學校的事情道歉。

可惜,世上沒有如果……孩子走了,也許還帶著委屈,

也也許他真的也錯了,自己轉不過彎,他需要有人給他好好引導。

也許也正想著被媽媽罵了以後,晚上好好承認一下自己的錯誤,明天怎麼跟同學老師說……而不是在言語上強勢去打壓他。非得逼他承認錯了。

也許有些孩子真的早熟,非常懂事。不過不代表他心裡也會臣服與你。孩子不比大人,孩子承受能力真的沒有大人強。

母親在社會歷練那麼久,也許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所以也強勢慣了。你必須……,給我一份保證書,明天給我……對孩子也用一種領導的口氣。在她看來,孩子是不能犯這種低級錯誤,讓自己煩惱,甚至臉面無光的。也許她的要求太高,她需要的兒子要很優秀的。給她帶來榮譽的。

孩子走了,真的非常可惜。說不定他還有自己認為的委屈😞沒說出來,而母親卻一再打壓他,不讓他發表心中的不滿。

孩子這一走,母親世界也會發生變化,她要獨自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輿論與壓力。自己父母家、家公家婆、自己老公的責問與打罵!當然不說工作了,說不定都上不了班了。

父母努力工作都是為了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定的生活條件,孩子都沒了,你說她還有什麼動力。就是上班也得裡面的時間會恢復,說不定還要找心理醫生去疏導。

也只有當孩子真的跳橋,這位母親才後悔:剛才為什麼非得跟他理論對錯。錯了就錯了,只要你好好的。

所以,有時候只要孩子不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試著讓孩子說……我們聽聽孩子的心聲。再來引導他。因為13-18歲,真的也是叛逆期,一不小心就成了千古恨。真的是哭都沒眼淚。


心想事成0712


17歲男孩跳橋事件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心痛、惋惜的同時,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一邊譴責母親過於強勢、教育失誤,同時又覺得孩子如此脆弱,竟是玻璃心,有誰還敢管。



到底是母親強勢還是孩子太脆弱呢?

朋友家有個男孩,家裡人平時對孩子百般呵護,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有事沒事就是物質獎勵,孩子非常任性。一次到了商場孩子想買玩具,媽媽沒給買,孩子在商場又哭又鬧,家長特別上火,媽媽打了孩子,孩子上去都對媽媽拳腳相加,不依不饒,說不給買就去跳樓。最後擰不過孩子,還是給他買了玩具。以後這孩子更不好管,家長也不敢跟他擰著說,生怕他做出過激行為。



還有一個特強勢的媽媽,在家說一不二。孩子爸總喝酒,這位媽媽竟把家裡的酒無論價位高低,全部倒掉。孩子平時要是不聽媽媽的話,媽媽說吼就吼,孩子嚇得不敢還嘴。孩子知道媽媽厲害,卻還特依賴媽媽,幹什麼都得請示媽媽,但孩子絕沒有自我傷害等極端傾向。

父母不是教育專家,但愛孩子是家長的天性。他們以各種方式愛著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教育著孩子。方法得當,皆大歡喜,方法不當遺憾終身。



曾有同事和朋友和我探討如何教育孩子,我開玩笑的說:“得讓孩子怕你。”這種怕不是讓孩子覺得家長兇狠、可惡,而是你看問題的觀點鮮明,解決問題方法得當,處事果斷。孩子會對你心服口服,心生敬畏,對你“懼怕”有加。孩子有事也就會第一時間和你溝通,相信這樣的家長也不會對孩子暴力管教。而那些溺愛孩子成性,孩子恃寵而驕後,父母的暴力管教反而會激怒孩子,使孩子走入極端,不顧後果。

那麼做父母該如何教育子女呢?

首先,家長要從小就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讓孩子有敬畏之心。其次家長要贏得孩子的信任,孩子告訴你的事情要特別重視,不該公開的要替孩子保密。第三,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分析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第四,教給孩子處事方法,遇事要冷靜,以理服人。第五,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讓孩子懂得死亡的不可逆,激發孩子對生活的渴望。



人之初,性本善。既然選擇了做父母,就該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愛要有度,嚴要得當。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願每一位父母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是梨渦2018,感謝您的關注與閱讀,歡迎留言交流。謝謝!)


梨渦2018


說實話,作為熱愛悟空問答的堅定愛好者,今天,到現在,即晚上9:30分了,我還沒有回答。不是說沒有時間,不是不想回答,而是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十分不好,用這個問題裡的詞語來說,就是我的心情太脆弱。因為,我被這個世界裡我的無能為力感打敗。很想就給自己放假一天,沒有心情支持,人你是很難做好事情的。

但是,在瀏覽悟空問答頁面的時候,看到這個問題,我的心情就動搖了,一下子由脆弱變得強勢起來。尤其是前面我回答的同一個事件的那一篇,獲得了網友們接近20萬的閱讀量,所以這個問題,看到這個題目,我就很想再回答,其實最主要的動因在於,不是說網友的點擊量高,而是說在於是我自己今天心情不好,心情比較脆弱,那麼在心情比較脆弱的情況下,人會沒有力量,你會隨風逐流,你會做出一些非常脆弱的行動,你自己都不理解。你內心深處是渴望自己變得強勢的。一旦有這個轉機,你當然會抓住不放,於是我就回答使自己變得心情明朗。

而我現在的年齡是27歲孩子的母親,且在心理諮詢師證助威下,都能這樣非常脆弱的看待這個世界看待自己,何況一個17歲的孩子尤其是他不成熟的心理,面臨母親太強勢的表現,他如何能以自己的脆弱抵擋住來自於母親的強勢進攻?

這裡我必須首先確認並強調的是這位母親太強勢,才導致的孩子跳橋的悲劇。孩子當然是脆弱的,儘管孩子的脆弱也有不當之處。

第一,這位母親的強勢表現在,大家看下面這個視頻截圖。母親是開車的,那麼停在路邊,顯然是她主動制止了自己繼續開車,這是第一個強勢。

第二,這位母親把車停在道路的中間,快車道上,打著雙閃。可想而之,她居然不顧交通法和交通安全。這是第二個強勢。

第三,從視頻內容來看,這個母親出來之後不久就進去,然後又有幾分鐘,孩子才出來跑去跳橋。可想而知,在車裡發生激烈的爭吵。

第四,可以說,在上述的這三個動作中,已經充分的表現出了母親的強勢特徵。在母親的強勢步步緊逼下,孩子心理有多脆弱,幾乎是瞬間崩潰了。當孩子有毫不猶豫的去跳橋,已經無法挽救了。

第五,在這樣強勢的母親面前,孩子顯然是很脆弱的,因為幾分鐘的爭吵能促使他打開車門,快速的跑到橋邊。可想而知,他心裡脆弱到極端的地步。因為對一個17歲的孩子來說,已經是成人,已經知道跳橋意味著什麼,他顯然很清楚。

第六,母親如此強勢,那麼支撐她的心理,也是非常強勢的。孩子如此脆弱,支撐他的心理,也是非常脆弱的。強勢,首先在於母親的心理有這樣那樣的誤區或者障礙,所以才支持這位母親連續做出幾個強勢動作。而孩子的脆弱,正因為他缺少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的磨練,所以才導致他在脆弱心理的配合下,導致他跳橋是這個悲劇的結局。

總之,我非常贊同,就是這位母親,她是非常強勢的製造了這場悲劇。理由,我也說了,我真的不明白這份母親為什麼如此強勢,很難理解。那麼這個孩子,當面臨強大母親的強勢動作時,無法避免的悲劇,就是開始了。這裡我們不能責怪孩子的脆弱,因為他畢竟還很小,我們也不能過分責怪母親的強勢,因為也許這是母親她一貫的思維,一貫的強勢心理動能所在。但是,無論是孩子的弱勢還是母親的強勢,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要治療的。






跑步的木瓜


很多人在討論的事件啊。

就當天事件來看,媽媽途中在高架橋中間車道上停車,在後車門站了一會(我看到的視頻從這裡開始,只能看見她的背影),然後返回駕駛室,隔了幾秒,男孩衝出車門。——媽媽中途停車,已經是情緒無法控制的表現,這時候她已經把自己的安危以及交通法規完全置於自己的憤怒之後,迫不及待地要馬上發洩她的情緒,由此冒昧地推測媽媽日常生活中不是處於極大的壓力下,就是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也由此冒昧地推測媽媽和孩子的溝通模式是適應不良的、單向的。

孩子當天應該不止被媽媽責罵,推測還有來自其他方面的批評,他做了錯事,是明知是錯事還做,還是不知道是錯事去做的,這後面都有他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他做出如此決絕的行為,在我看來,不是脆弱,而是一種令人窒息的反抗。

看到媽媽捶地痛哭,作為家長感同身受,完全不願意再刺激她,也非常不願意看到類似事件發生。

孩子是在一路犯錯中長大的。小錯,家長淡定,搞清楚他怎麼想的,他的感受,說明危害,他吃過苦頭自然會明白。大錯,通常是小錯時就沒有解決而累積放大造成的,因此越是大的錯誤,家長越是應該第一時間思考這是怎麼了?我怎麼了?他怎麼了?而不是用暴怒應對。批評不是簡單的責罵,批評之前應該先有情感上的擁抱。

簡而言之,愛孩子是幫助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為他最後與父母分離獨立做充足的準備。


qzuser212805244


我覺得既不是母親強勢也不是孩子脆弱,而是母親和孩子溝通過程的錯位,導致互相誤解。

作為孩子來說,在學校和別人有矛盾,最希望得到媽媽的安慰和理解,因為和同學相處,有時候表面看是自己有錯,但其中也一定夾雜著孩子的委屈。對於一個成人,可以說不計較或者算了,對孩子還說,他的認識就是非對即錯,那麼被批評就是表示媽媽也認為自己錯了。

作為家長來說,習慣於先批評自己的孩子,有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先批評一頓嚇唬嚇唬。家長以為孩子能理解自己的苦心,其實孩子想不到這一點的。

最後,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們都要注意,不要刺激,因為孩子容易上頭。他已經長大了,有獨立控制行為的能力,要是個3歲小孩嚇唬一下還可以,這麼大的孩子不管怎樣先緩解情緒,再批評也不遲啊!

但是我還是同情媽媽,她不是有意的,只是這結果太殘忍了,希望她一切都好,孩子在天堂也一切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