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各县(市、区)总河长述职“交卷”

述职摘要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破解我国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201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河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进一步推动河长制工作走深走实,现将我市各县(市、区)第一总河长或总河长2019年述职报告摘要予以公示。欢迎广大群众来信来电对各地河长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湛江市河长制办公室(地址:赤坎区寸金路30号市水务局),联系人:陆露,电话3193329;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湛江河长”微信公众号。

赤坎区第一总河长 杨柔彦

一是完善水体治理长效机制。主持建立完善全区河长制组织体系,组织制定印发南桥河、北桥河等7条河流的“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推动完成区内8个河湖的“一河(湖)一档”建档工作方案编制。

二是推动河长制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力带动全区各级河长落实巡河常态化,区三级河(湖)长全面开展巡河1998人次,推动100%整改巡河过程中发现的47个问题。

三是全力组织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投入152万资金落实辖区河湖的日常清漂和保洁工作,对农村河道的水浮莲、垃圾开展了5次集中清理。推动完成符屋村污水处理站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将后期运营管理费用纳入区财政预算并聘请专职人员管理,提高丰厚村等9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推动完成北兴渠、文保河下游段、新坡溪截污项目建设,促进新坡溪寸金学院污水处理站、文保河上游段截污工程加快建设进度,实现百姓渠、赤坎江等6条黑臭水体通过省级验收,文保河赤坎段、平阳渠等2条河渠整治初见成效。四是统筹推动重点工作取得实效。扎实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实现市政自来水通村到户。完成滨湖、南桥河等河湖管理范围的划定任务,推动完善全区碧道网络建设。

麻章区第一总河长 符贤麻章区第一总河长 符贤

一、强化领导,健全河长制工作体系。及时调整了区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三级河长,完善相关制度,创新了提醒通报问责激励机制,河(湖)长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二、率先垂范,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层层落实。坚持每月带头巡河1次,督导下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召开会议传达贯彻,部署治水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将各镇和有关部门“河长制”、治水项目、督查整改等工作成效列入区2019年“四个全面”绩效考核,倒逼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落实。

三、综合施策,推进河湖常态长效治理。全年累计投入资金1亿元(其中区级投入4000万元),综合推进水环境治理。一是率先实施河道常态保洁机制。财政安排100万元,委托第三方对旧县河等6条河流进行常态保洁作业和河道巡查,全年累计清理河道约60公里,打捞水浮莲、垃圾等水面漂浮物约7000多吨。二是扎实开展涉河“四乱”及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拆除南溪河涉河违章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围墙170多米,拆除畜禽养殖场12家面积约5100多平方米。三是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太平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招标,纳污范围受益11条自然村。继续完善南溪河流域38个农村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已完成21个站点建设。全区262条自然村已有60条自然村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四是水安全保障工作扎实开展。全区已累计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55宗,解决了237条自然村26.2万人的饮水安全,人口覆盖率达94.9%。实施旧县河、那郁河等中小河流治理,整治河道24.62公里。五是城乡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好。区域内北桥河、南溪河、鸭曹干渠3段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完成排查治理入河排污口18宗。全区河湖面貌整体得到明显改观。

雷州市第一总河长 李雄光

一是抓好河长制基础工作。全市1078名河长全部在相应媒体公示,市镇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河长巡查、工作督查等7项工作制度。全部完成6条市管河流“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编制工作。

二是抓好河湖治理管护。全力开展“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投入4435.5万元,出动人员6900多人次,动用机械300多台次,清漂108万吨,清淤11万吨,清障140宗8600多平方米;清违90宗48000多平方米;改造工业排污口8个,实现达标排放。排查河流“四乱”问题48宗,已全部完成整治。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村民向河湖乱丢垃圾现象大幅减少。重点突出南渡河整治。在南渡河13条支流的入河口建立了长效的水质监测机制;每年安排108万元专业清理南渡河的漂浮物,主河道保洁率达90%以上;完成南渡河沿岸15个重点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大力实施河流治理工程。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13亿元建设了南渡河南岸、北堤工程以及松竹河等10条小流域河流整治工程。强化河湖管护。坚持带头巡河12次,发现问题8个。全市各级河长巡河累计7096次。

三是抓督导考核,确保河长制工作落实到位。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组织开展河长制工作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吴川市第一总河长 全可文

一、认真扎实履行河长职责。各级河长开展巡河4478次,发现问题70件、完成整改70件。全市投入资金850多万元,清理整治排污口45个,清理水面漂浮物水域面积490万平方米(长度225公里),渠道、河道清淤92.05公里。 二、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组织开展涉水工业污染源专项整治。对142家废塑料加工企业采取关停措施,112家“散乱污”企业整治任务全部完成。

二是抓好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依法对袂花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户)进行清拆,清拆养殖场123家,清拆面积6万平方米。安排170多万元提升企业整治效能,规模养殖企业全部建立粪污收集设施,资源利用率达70%以上。三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投入3800万元,对袂花江沿岸三个市政污水排放口进行治理。市滨江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完成桩基建设,海港大道段管网已完成铺设77%;总投资14.59亿元的市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动工建设。

三、聚力打好水资源保卫战。开展鉴江重要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估和达标建设工作。建立饮用水源地突发事件预警和报告机制,扎实抓好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长岐镇竹华村等5条村庄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完成。

四、全面加强水安全保障工作。全市纳入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共8条河流,治理河道长109.8公里,其中3条已动工建设,其余正加快前期工作。吴阳海堤达标加固工程第一标段工程基本完工,加固达标14公里,重建涵闸6座;吴阳拦河坝重建工程右河叉坝段水下部分工程已完工验收,河心岛土坝及左河叉坝段围堰等工程正加快推进。

徐闻县总河长 吴康秀

一、健全完善河长制体制建设。及时完善河长制工作方案、调整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更新各级河长名单、严格落实河长制各项配套制度,安排专项工作经费106万元,开展河湖划界、“一河一策”方案编制。

二、积极开展河长巡河履职工作。2019年,本人带头巡河13次,发现问题3宗,全县各级河长共巡河6212人次,发现问题146件,全部整改完毕。

三、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水桥水库、三阳桥水库2个地表饮用水源地和锦和镇、曲界镇2个地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角尾乡等五个沿海乡镇部分村庄地下饮用水源已完成三阳桥水库水源置换;以PPP模式整县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已有150条自然村动工,完成13条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66个自然村的管网铺设;大水桥水库保护区内村庄污水和生活垃圾已实行常态化收集和及时转运处理模式;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34家;徐闻经开区工业集聚区各企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废水经预处理后纳入徐闻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

四、切实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开展县节水型机关建设;规范取水许可,依法关停非法取水,足额征收水资源费120多万元。大水桥水库、三阳桥水库饮用水源水质持续多年达标。

五、全面推进重点水安全保障工作。完成68宗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推进那板河等3条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完成投资约1.6亿元;取缔存在污染隐患的畜禽养殖场48家;投资约3000万元对3宗水库开展除险加固。

六、深入开展“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投入资金约1002万元,出动3500余人次,动用机械300余台次,清理水浮莲、垃圾等水面漂浮物1.8万吨,清淤河道28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9个;完成“清四乱”问题整治3宗,清理乱占6亩。

霞山区第一总河长 龙小艾

一是着力种好治理“责任田”。主持召开河长制会议3次、同相关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听取汇报20多次、2次约谈相关责任人、巡河12次、区委专项督查下发“白黄红”三色督办单等。完成全区“一河一档”编制工作,完善河长制长效运行管护机制。

二是着力用好治理“指挥棒”。全面建立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区、街、村三级河长47名,湖长5名。全年区级河长巡河督导40次、街道级河长巡河510次、村级河长巡河544次,区级湖长巡湖12次、街道级湖长巡湖62次、村级湖长巡湖96次,通过巡河发现问题92个,完成处理92个,完成率100%;发出督办函9份、落实整改督办问题9个。同时,安排河道管理员对入河排污口每天进行巡查监管,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三是着力打好治理“攻坚战”。全面开展“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全年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清理河底淤泥4.28公里、水面漂浮物和垃圾9.8公里;拆除侵占河道两岸种植树苗和构建物等约5000平方米;清理河道周边乱堆、乱占问题8处。全力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整治任务8段,剩余2段即南柳河下游和菉塘河霞山段正在推进。全面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控制。在全市率先完成33个农村水质净化站建设,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实现“一镇一站”、“一村一点”投入运营。

四是着力构建治理“新格局”。积极开展万里碧道规划建设与试点前期工作。菉塘河生态廊道段碧道工程,目前完成截污管道建设约1.94公里;南柳河深田段至鸭栏桥段碧道工程长6.7公里,正在加快推进。

坡头区第一总河长 谢伍

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巡河15次,组织召开区级总河长会议2次,多次召开河长制工作小组会议;多次调研我区碧道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多次下沉各镇村河道调研解决我区河道污染、入河排污口、入海河流污染情况。

二是完善考核机制。河长制的考核作为区“四个全面”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党政领导考核机制和奖惩办法,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江河湖库的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是推进河湖“五清”和“清四乱”工作。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清理河道长度12.86公里,清理水面面积约10万平方米,清理甘村水库100余亩水面障碍物,河道治理初见成效。排查我区规模以下“四乱”问题13宗,已全部整改完成。

四是推动省级万里碧道试点建设。南调河万里碧道试点工程顺利,已对岸线约800平方米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对岸线周边约380亩鱼塘进行回收;对海岸线2.05公里、河宽约100米水面进行河面清障、垃圾清理;完成了约1公里的岸线土方填高、夯实加固以及场地平整等工作;在鸡嘴山桥以西,安排绞吸船进场清淤,已完成清淤500米;在垉城村与老杨村间,开展高标准农田段机耕路的建设工作。

廉江市第一总河长 林海武

一是强化河流管理。建立县、镇、村三级河长制工作体系,全市实现了江河湖库河长全覆盖。同时,将河长制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目标任务,以动真格推动取得实效。

二是强化河流整治。坚持推进河流“五清”“清四乱”工作。累计投入资金3700多万元,新购买两台打捞船,出动人员3万多人次,船、钩机、运输车4930多台班次,清理水面漂浮物、水浮莲1120多万平方米,清理死猪943头;完成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57个,已整改27个,无需整改的有10个。清理涉河湖违法建筑物83处,约32300平方米,非法排污口6个;拆除非法网箱16281个、拦网12192米、网袋941只。制定九洲江流域专项行动方案,完成整治34起,完成率达100%。积极实施营仔镇息安河清淤防洪治理试点工程建设。严厉打击河道非法抽砂行为,销毁非法采砂机排4张、船舶3艘,销毁人工采运河砂工具泡沫筏114张,查处水事案件8宗。

三是强化河流保护。排查涉水工业企业130家,立案处罚14家,查封5家,责令整改6家,罚款共计85万元。全力抓好入河排污口整治,在廉江河廉城区11个入河排污口设置17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抓好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完成污水管网406公里,14个镇已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城区、工业园区、石角镇等3家污水处理厂。九洲江排里上游沿线4个镇已动工建设82条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已有78条村庄通水试运行。全面抓好畜禽养殖管控,对全流域存栏20头猪当量以上共7225户畜禽养殖场建立“一户一档”“一场一策”,并投入7500多万元,全面清拆九洲江流域畜禽养殖场共407家。

遂溪县第一总河长 余庆创

一、科学部署,推进河长制体系建设。县、镇两级均实行双总河长制,由党政“一把手”分别担任第一总河长、总河长,村级河长则由村委书记担任,县、镇、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健全。

二、精心谋划,确保河长制落地生效。一是坚持带头巡河履职。全县290名河长利用“广东智慧河长”平台巡河,2019年巡河次数位列湛江市第一。二是快速部署“清四乱”专项行动。全县20宗“四乱”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完毕。三是积极开展“五清”专项行动。2019年累计清淤河道约27公里,清理水面漂浮物约16.58万吨,清理河道长度约114公里,期间出动人员1万余人次,投入运输车辆等机械4千余辆次。

三、狠抓重点,加强河流污染源整治。一是加快推进遂溪河流域水质提升工程,投资4.78亿元对遂溪河及5条支流的排污口进行点截污或沿河截流,建设人工湿地、生态驳岸、植草沟、生态浮床等。二是完善沿河村庄污水设施建设,投资2700万元建设遂溪河沿河78条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投资1700万元建设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与管网建设工程,完成二期厂区及配套管网建设。三是开展禽畜养殖场清理整治行动。全面清理整治遂溪河、雷州青年运河(遂溪段)禁养区内的263间禽畜养殖场,沿岸村庄的养猪场搬迁完毕。四是开展关闭非法排污口专项行动。对排污口分类管理处置,非法设置和经整治后仍无法达标排放的排污口一律采取封堵清理,对水域水质影响较大的排污口采取提标改造、人工湿地、生态处理等深度处理。2019年遂溪河罗屋田桥省考断面均值水质达到Ⅲ类标准;雷州青年运河塘口取水口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经开区总河长 罗建君

一、完善河长制体制机制建设。全区6条河流和28座水库全部建立了区、镇(街)、村三级河长体系,落实水域管护责任。招聘专职河长办工作人员,加强河长办力量,每年落实河长制工作经费80万元,并纳入区财政预算。

二、强化河长工作责任落实。建立“一河(库)一档”,完善河(库)名录,及时更新、调整、公示各级河长信息及公示牌。以头雁效应督促各级河长巡河履职,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组织全区河长及河长办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在全市县级率先开展街道(镇)级总河长向区总河长述职,将河长制实施情况列入全区单位年度考核内容,与工作绩效挂钩。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完成5个城市黑臭水体“一河一策”方案编制;通过截污、清淤、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等措施,全区5个黑臭水体,经水质监测4个无黑臭、1个轻度黑臭(绿塘河)。关停五一水库水源保护区内养殖场,完成保护区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加强水安全保障常态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河库长效管护机制,全区所有的公益性防洪水利工程全部明确了专人管护,管护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2019年度纳入预算经费100万元; 制定《湛江经开区村村通自来水实施方案》,安排预算资金1500万元建设村村通自来水;深入开展“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投入110万元清理文保河、绿塘河、椹塘渠底泥和杂草10480.7立方米;投入300多万元清理东海岛什足河、北山渠等农村河渠19.29公里,清理底泥及河道垃圾45574.4立方米。

五、强化执法监督。建立执法巡查制度和执法台帐。拆除红星水库管理范围违建房屋9间800多平方米,查处水库非法洗砂1宗,查处河道乱堆乱放1宗,违法查处率100%。积极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界,除开展市下达的3宗河流划界外,还增加乐怡渠、椹塘渠的划界工作,并落实了划界经费。

六、积极推进万里碧道规划建设。推进文保河、绿塘河碧道规划建设,计划投资1275.82万元建设文保河生态廊道810米,已完成投资500多万元。

七、不折不扣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大水资源费收取力度,全年收取水资源费350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