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歷史人物名人簡歷之徐晃


三國時代歷史人物名人簡歷之徐晃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為右將軍,於公元227年病逝,諡曰壯侯。

三國時代歷史人物名人簡歷之徐晃

徐晃一生儉樸,對自己約束很嚴,病死前還特別囑咐叫埋葬他時斂以時服。

  而且他每戰有功,但很少邀功請賞,所以在曹操的軍隊中流傳著一句話“不得晌,屬徐晃。”徐晃用兵作戰都把斥候派到很遠的地方。先做出打不贏的樣子,然後再奮勇作戰,追殺敵人奪取勝利,兵士們常常忙得沒有空閒吃飯 ,可謂別具一格。

徐晃常嘆息著說:“古代的人常會憂慮遇不到賢明的國君,我現在有幸遇到了明主,尤其應當立功報效國君,哪裡是為了個人名譽才做的!” 所以徐晃把為曹魏的統一事業而戰鬥當作自己效力的機會,以此為動力,鞭策著自己的行動。顯出了他那可貴的品格。他是曹魏政權的開國元勳,也是中國古代的優秀戰將

三國時代歷史人物名人簡歷之徐晃

曹操:“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陳壽:“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性儉約畏慎,將軍常遠斥候,先為不可勝,然後戰,追奔爭利,士不暇食。”
  魚豢:“徐晃性嚴,驅使將士不得閒息,於是軍中為之語曰:‘不得餉,屬徐晃。’晃聞此語,笑曰:‘我搥跛汝鎢錥邪?’”
  溫庭筠:“石苞羈賤,早遇何曾;魏武尊高,猥知徐晃。其後鹹成啞,訖立鴻勳。簡冊增輝,尊彝動彩。”
  韓儀:“徐晃沉詳,幼而特立。既克紹於門風,爰委用於舊土。未行真命,且假劇權。士心鹹感於惠和,封部果臻於寧肅。”
  範攄:“夫徐晃持刑,而行陣齊整;慕容貸法,而兵士傾心。寬猛相濟,故無不均。”
  洪邁:“張遼走孫權於合肥,郭淮拒蜀軍於陽平,徐晃卻關羽於樊,皆以少制眾,分方面憂。”
  葉適:“以理勢而言,非徑入敵圍,固不能解圍全城。非於圍上破走救者,固不能得城全勝。然古今自非,見救至逆遁,則皆畏敵不敢救,少有如關羽及晃之真以勇力相遇而決勝者。客主單復之殊,陸抗能知之。此羽之所以終屈,而觀者之所當思也。 ”


  郝經:“張遼、徐晃諸將壯猛有謀,亦關張之亞匹;然-於操,終為勇而無義。”
  羅貫中:“降明權成厚,爭津定策高。 揚名攻不備,陷敵戰當鏖。欲虜平襄漢,還屯振節旄。 功逾孫子右,魏武過情褒。”
  黃道周:”徐晃為將,處事精當。飛矢城中,既降不妄。受降招降,信義是望。超、遂反時,蒲城一障。守即不知,攻則有狀。渡而擊之,一時掃蕩。羽屯圍頭,四冢依杖。晃破四冢,圍頭引向。為將若茲,方據其上。“
  王歆:“救樊之役,長驅入圍,中原平靖,徐晃之能可蓋霄壤。晃所部新軍,而能一戰成功,羽非上智,可知之矣。史載晃從楊奉時,已封都亭候,及後破袁紹運車,復封都亭侯,是晃前屬太祖,非歸也,或被禽而降者也。尾章首句無主語,不合乎文法,必有缺漏。”
  何焯:“徐晃之解樊圍,一時奇功。”
  毛宗崗:“徐晃聲東擊西,此沒彼現,只一員正將,兩員副將,寫來似有千軍萬馬之勢,可謂用兵之能者矣。晃之戰沔水,與張遼之戰合淝,彷彿相類。兩人皆有大將才,故關公與之友善。”
  《辭海》:“長驅直入徐公明,一箭雙鵰長孫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