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受命接重任 危難之中顯身手

——記中國某集團副總工程師共產黨員退伍軍人馬國東和他的戰友們


臨危受命接重任    危難之中顯身手

武漢大學夜幕下的櫻花


武漢雷神山醫院,救治床位1500張,佔地8萬平方米,參與建設施工的人員數以萬計,各種機械設備幾千臺。在短短的十天時間裡,就竣工投入使用收治病人,其完美的建設速度堪稱世界一流,創造了又一個“中國神話”!創造了又一次“中國速度”!創造了又一個“中國奇蹟”!

在令世人稱奇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這些默默無聞的建設者,拋家舍業,逆行而上,置個人生死於不顧,不愧為新時代中華民族的脊樑!本文記敘的就是眾多參與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中的一個側面。

臨 危 受 命

2020年2月1日一大早,正在內蒙錫林浩特照顧母親臥病在床休息的某集團擔任副總工程師的馬國東,接到了集團總部的電話。“為了應對武漢“冠狀病毒”疫情的擴散,儘快安置受到疫情感染的武漢市民,武漢市政府決定從武漢再建設一座可以容納1300張床位的雷神山醫院。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保證工程進度,保證工程安全!集團決定派人去武漢實地進行技術協調指導。你把家裡安排一下,馬上回北京待命。”

”若有戰,招必回!”這句誓言是每一個退伍軍人記憶猶新,至死難忘的。

自古忠孝兩難全。馬國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退伍軍人。接到命令以後,沒有絲毫的猶豫和懈怠。簡單的收拾了一下行李,把照顧行動不便的母親的責任託付給了在家的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兩個人默默地望著因母親生病才回家不到一個月的唯一的弟弟,輕輕的叮囑馬國東“家裡的事你就放心吧,武漢疫情很嚴重,你自己要多保重”。

不能下床的母親也輕輕的安慰馬國東:“去吧,孩子,那裡需要你。你是共產黨員,又是退伍軍人,關鍵時刻應該衝在第一線。家裡你就放心吧”。

馬國東,一位受黨教育多年的共產黨員,一位退役多年的退役軍人。早年的部隊生活練就了雷厲風行敢打必勝的工作作風。這位內蒙籍的硬汗子,眼含熱淚,帶著歉疚和遺憾的心情,告別了母親和家人,馬上動身趕往機場。沒想到機場已經沒有了航班。長途客運也已經停運,馬國東心急如焚,馬上決定租一輛出租車從內蒙錫林浩特趕往北京集團總部。

2月1號晚上,風塵僕僕的馬國東剛回到集團總部,就主動找到集團領導遞交了請戰書,堅決要求去武漢參加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集團領導經過商議即刻受命馬國東為集團支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技術協調總指揮。並拿出集團公司早已經擬定好的技術骨幹人員名單,共同商議出征武漢參加支援建設的工作安排。隨後馬國東按照人員名單連夜逐一走訪家庭,徵求家庭意見,安撫家屬情緒,安頓家庭生活,為技術骨幹解除後顧之憂。經過商討,最終確定有馬國東負責,帶領集團公司由共產黨員退伍軍人組成的35名精兵強將出徵武漢,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

時 間 就 是 生 命

2月2號上午11點30分,馬國東帶領這支有35名共產黨員同時又是退伍軍人組成的技術骨幹,踏上了從首都北京飛往武漢的飛機。經過三個小時的飛行,於下午2點30分順利抵達武漢天河機場。隨即乘坐上早已在機場等候的大巴車,直接奔向了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

坐在車子裡的馬國東,一路看著窗外飛速倒退的樹木,眉頭緊蹙。空空的路面上冷冷清清,兩側林立的商鋪大門緊閉。平常步行都覺得擁擠的街道上,突然靜得讓人窒息,少有的暖冬天氣也沒有讓人感覺出太陽的溫暖,仍然讓人感到了陣陣寒意。往日繁華的九省通衢武漢,900多萬的人口彷彿突然之間都撤入了地下防空洞。除了空中偶爾掠過的幾隻飛鳥在尋找同伴外,只有這輛大巴車飛馳在通往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的公路上,高速行駛的大巴車,似乎正在和時間爭個高低。

“在崗一分鐘,堅持六十秒”。這是馬國東常常掛在嘴邊上的話。 負責雷神山醫院建設施工總技術協調的馬國東。他的職責就是合理安排各種施工單位有序進場,秩序井然的施工。這是保證雷神山醫院建設速度和質量的重中之重。一旦有一個施工單位不能準時進入施工現場,勢必影響整個雷神山醫院的整體建設速度。下車後,馬國東馬上召集所有參加雷神山醫院建設的各施工單位的部門經理,召開了一場技術交底現場辦公碰頭會議。沒有了寒暄客套,開場直奔主題。從土地平整,基建基礎,鋼結構主體,機電安裝,空調設備,室內裝修,給排水工程,道路硬化等幾十項具體工程都逐一落實到具體單位,具體到人。隨後,又迅即召集所有的全國近60家供貨單位,定時間,定數量,定質量,定進度。確保供貨萬無一失,絕不能因一個小小的電源牆壁開關而耽誤整個雷神山醫院的施工進度,更不能耽誤醫院完工交付時間。時間就是生命!

雷神山醫院原設計病床1300張,佔地總面積5萬平方米。但在施工過程中又臨時決定把床位增加至1500張,施工面積增加至8萬平方米。其建築規模近兩個火神山醫院。這種工程如果在平時的施工進度中,至少需要四個月的時間。但現在要求十天完工。可見其施工難度有多大,工作強度有多高。

在施工現場,對於馬國東和他的戰友們來說,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的時間是停滯的。因為這裡雖然有按時上下班的作息時間安排,但為了保證工期,他們從未遵守吃飯和休息時間,24小時兩班倒的作息安排變成了擺設。人們工作起來一干就是近20個小時,餓了,吃包方便麵。渴了,喝口瓶裝水。困了,倒地就睡。在這裡,他們不知道白天黑夜;在這裡,他們不知道今天周幾;在這裡,他們不知道晴天下雨;每天超負荷的工作,渾身都是溼漉漉的。他們的心裡想的只有病人和醫院,他們的心裡裝的只有時間和工期。但他們的心裡唯獨沒有自己!他們的工作安排,就像不停運轉的鐘表一樣,從未停息。而那鐘錶發出的滴答滴答的聲音,就像戰場上吹響的衝鋒號,時刻激勵著奮鬥者昂揚的鬥志!

質 量 重 於 泰 山

”三控,三管,一協調”。是集團總公司的工作總方針。組織協調。控制成本,控制進度,控制安全。實行合同管理,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在雷神山醫院參加建築施工的單位,有幾十個,都是全國有實力的央企國企。但平時都是各自為戰,自有章法。今天為了快速的完成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同時進入一個施工場地。雖然各自為戰,各負其責。但還要顧全大局,統籌安排,相互協調。作為負責施工技術總協調的馬國東,心裡自然壓力很大。他的任務就是負責整個施工現場的技術監管協調,在搶建設速度的同時統攬全局,協調好各個單位,各個部門的關係。指導手下的35名技術骨幹分片監督。把控醫院總體建設的部門協調,進度協調,技術協調,質量監督協調。為了搶時間,多個主體鋼結構必須同時搭建,哪裡有問題技術支持就出現在哪裡。雷神山醫院建設所需要的材料,由於多家供貨,尺寸標準不同,所以在施工現場難免出現供貨商提供的材料和設計圖紙的誤差,雖然誤差及其微小,但如果不能精準定位,最後或許就不能保證質量順利完工。還有,為了搶時間,醫院的建設採用了行業最前沿的裝配式建築技術,採用了工業化的拼裝工業成品,在施工現場需要把每個房間整體吊裝進行拼接安裝。這當中,難免因產品尺寸不同而造成吊裝拼接出現誤差。所以,這35名技術骨幹就需要在8萬平方米的工地上,必須同時進行交叉施工,交叉協調,交叉指導,協同作戰。小到一顆螺絲釘的長短,線路的鋪設,門窗、地板磚和空調的安裝,大到立體鋼結構的高度角度,電器設備的安裝,地面排水的設計施工,都需要逐項核准落實。哪裡出現問題,技術支持就要出現在哪裡。圖紙和現場不符的,以現場為主,適時糾錯,現場拍板指導施工。一改平時先請示彙報,開會協調,再決定更改施工方案的工作作風,全部進行施工現場技術指導。既要進度,又要質量,更要安全。在保證建築質量的同時,更要保證建設速度不受影響。既要建設速度快速推進,又要建築質量達標完美!

凱 旋 而 歸

經過11個晝夜的緊張施工,馬國東和他的35名戰友,還有數以萬計不知姓名的建設參與者們,終於克服種種困難,不辱使命,不分晝夜,通力合作,順利完成了 集團總公司交給的光榮而艱鉅的任務。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武漢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成為中華民族的又一次偉大壯舉,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普通共產黨員和退伍軍人的博大胸懷!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只不過是我們心中的責任擔當!哪有什麼無私無畏的英雄,只不過是逆行而上的普通建設者!而正是這些普普通通的建設者,舍小家為大家,忘我工作。用自己的身體和時間賽跑,用自己的生命和病毒搶奪陣地,用自己的血汗和疫情拼個高低。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樑!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鋼鐵長城!這就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2020年2月12日,馬國東帶領35名技術骨幹圓滿完成了任務,辭別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直接到天河機場乘坐航班返回北京。當飛機從武漢起飛的那一刻,馬國東和他的戰友們望著已經投入使用的雷神山醫院,終於鬆了一口氣,疲憊緊張的臉上露出了少有的欣慰的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