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乃岳飞恩师,年近七十还奔走抗金前线,临终高呼:过河、过河

抗金名将岳飞被十三道金牌召回后冤死风波亭的故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在江苏的镇江有着一座由岳飞主持修建的墓碑,并且岳飞规定但凡岳家后人每年都要对其修缮,那么到底里面埋的是谁呢,值得一代名将岳飞如此尊敬?这座墓的主人就是第一个扛起抗金大旗兵主动召集义军的宗泽,同时他还是岳飞人生导师。

此人乃岳飞恩师,年近七十还奔走抗金前线,临终高呼:过河、过河

少年时期的宗泽,悉心求学,研读“古人典要”,并且将其学以致用,看到辽国、西夏屡屡入侵大宋边疆,产生了弃文从武的念想,于是他他认真研读兵书,苦练武艺,渐渐的宗泽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文武兼备的青年,1091年考取进士之后,一直在地方任职。

金人大举南下,汴京告急时,年过70的宗泽自发的邀请地方留守将领率人勤王被拒绝后,他自己一个人领兵北上汴京。由于兵力少,宗泽北上之路极为不顺,受到金兵的多次阻击,由于少年时就熟读兵书,让他用起兵来得心应手。屡破金兵的包围。

势单力薄的宗泽到达汴京时,进入眼帘的是是断壁残垣、枯草白骨,昔日繁华的首都,满目疮痍,徽钦二帝和宗室妃嫔全被掳掠走。宗泽率军拦截金军,意图救回二帝,无奈其他宋军不给予协助,导致没有成功。

此人乃岳飞恩师,年近七十还奔走抗金前线,临终高呼:过河、过河

短时间修整后,宗泽建议赵构,收复山河,宗泽的义举,得到了朝廷主战派和仁人志士的赞许,然而赵构对宗泽的建议不拒绝也不接受,一直采取暧昧的态度,终于在主战派李纲的推荐下,带兵收复汴京为中心的中原地带。

由于久经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中原盗贼横行。宗泽觉得这些人可以收作官军,让他们参加抗金大业,于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骑着战马,开始了劝说群寇的画面出现在世人眼前,各地盗贼纷纷依附,宗泽获众数十万,他选择青壮练军,余者屯田。满目疮痍的中原,渐渐恢复了秩序,焕发了新的生机。

面对金军再次南下,宗泽多次请求赵构返回汴京,鼓舞士气,依托黄河对抗金人。可赵构都以各种理由加以拒绝,连像宗真宗到此一游的气魄都没有,于宗泽的请求,宋廷有很多争议:建都金陵、建都成都、建都建康等等,唯独没有返回汴京的提议,胆小的赵构直接退守江淮一线。

此人乃岳飞恩师,年近七十还奔走抗金前线,临终高呼:过河、过河

无奈之下,宗泽只能精练义军,岳飞在宗泽的提拔下,脱颖而出成为青年将领。金军的铁骑很快迈过了黄河,再次肆虐中原大地。宗泽派出部将刘衍迎敌,自己率军夹击,打败金军。之后宗泽派人收复西京郑州,滑州之战,张捴死战不退,虽然身亡,但打出了汉人的骨气,之后金军被赶来支援的宋军击败。宗泽指挥下,汴京成功抵挡了金军的南下,义军士气大振。

宗泽的声望此时达到顶峰,几乎成为了抗金的代表人物,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由于朝廷的态度,使得宗泽只能继续利用自己的声望召集各地的反金组织一起抗金,这些反金组织纷纷以宗泽为首,多次打败金军,宗泽成了金人的梦魇,许多金军基层士卒都叫他“宗爷爷”。

此人乃岳飞恩师,年近七十还奔走抗金前线,临终高呼:过河、过河

虽然抗金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无论宗泽怎么请求赵构返回汴京,赵构都没有返回汴京总督军政,年迈的宗泽积劳成疾,很快就卧床不起了。病榻之上他还告诫众将,一定要记得收服国家的河山,过河、过河、过河。死后岳飞将他的尸骨送回了镇江,安葬在了青山之下。

宗泽死后,赵构用志大才疏的杜充担任汴京太守,被金人打怕了的杜充一方面选择放弃河北义军,另一方面镇压中原义军。宗泽苦心经营的布局,被毁于一旦。中原再次陷入混乱,金军很快的时间就控制了河北,汴京再次攻陷,江淮以北,全部变成了金国的土地。然而杜充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而连连升任,宋朝只能退守黄河南岸。

《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四》、《盛世危言:卷六.兵政》、《宋宗忠简公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