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大学里的学生干部

前天上完课和一个老教师坐车从旧校区回来,我们随意地聊着天儿。聊到当前的大学,老教师无奈地说:“现在的大学,太功利了。按照钱理群的说法,我们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很伤感地谈到他教了两年的一个本科生,是学生干部。他对那个学生非常器重。结果那个学生大三时,碰到他和院长在一起,学生对院长非常热情。但是至始至终,对他吱声不理。

无独有偶,我所任教的本科生,每次动员大家参加活动,动员的口号是“参加这个活动,可以在期末的文体分中加多少多少”之类的。为什么要竞选班委,班干部。明面上的口号是为同学们服务,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但实际上,现在高校的班委,班干部已经俨然形成一个特权集团。根据我在大学的经验,一个班干部,除非他挂科,要不然即便他的成绩比“平民”的同学成绩低很多,因为他是班干部,文体分可以加很多,所以到头来,尽管学习成绩比“平民”低,但是算奖学金的时候人家拿得多。至于为同学服务,那纯粹是在竞选时,说的场面话而已。大家心里都明白得很。

所以,为什么我们最优秀的学生都不愿意搞科研,愿意去官场钻营呢?第一,搞科研不是你想搞就能搞的,需要一定的天赋。君不见,多少科研工作者为论文劳形伤神。第二,科研需要一定的毅力。在别人不为所知的背后,科研工作者默默地洒下了多少汗水。个中的酸甜苦辣怕是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到。第三,搞科研除非你能成为院士,长江,杰青之类的牛人,头上有帽子。不然,就算你是普通的教授,还是被搞行政的那帮人管束。而院士,长江,杰青之类的牛人可谓是凤毛麟角了。所以综合利弊,还是去官场钻营发展空间更大点。官场的特权,从大学的评奖学金可见一斑。

个人觉得大学里的学生干部就不应该给予评奖学金的特权。为什么?学生干部是为同学们服务的,是同学们中的优秀者。怎么体现学生干部的优秀?当你为班级的事情花了很多时间,而你的学习成绩很不比同学差,这才说明学生干部优秀。如果你因为当学生干部影响了学习,说明你不够优秀。还是先把学习搞起来再说。作为学生,第一任务是学习。其它的是在保证学习的前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很多人打着“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口号”无视学习。诚然,一个人不能死读书,一头钻进书堆里。但是真理越过了一步就成了谬论。死读书固然不对,可是不读书更不对。如果要因为闻窗外事而不读书,那你还上什么大学?干脆在社会上晃荡得了。很遗憾的是,作为大学老师,我见到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干部,他不是将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钻营利益上。跟“上级”学生干部搞好关系,跟辅导员搞好关系,跟老师搞好关系……总之,他们会想方设法跟对他们有利的人搞好关系。而对他们没好处的人,他们漠不关心。甚至隐隐带有一种优越感,凌驾于同学之上。所以,浙大的学生干部爆粗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不是大学的学生干部诞生的一出闹剧吗?

有感大学里的学生干部

有感大学里的学生干部

有感大学里的学生干部

我曾经跟一些辅导员聊过这个问题。很多人觉得学生干部为集体付出了很多,所以也应该有所回报。所以奖学金优先也是应当的。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谎言。奖学金顾名思义就是奖励给学业优秀方面的人。如果学生干部觉得委屈,你可以不当。当学生干部,最锻炼人的是什么?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如果我们的学生看不到这些长远的收获,盯着奖学金,到后面,必然有很多人是奔着为奖学金而当班干部的。如果你内心里真心是为同学服务,真心为锻炼自己的能力,相信没有奖学金也可以做得很开心。

可怕的是,我们还在那样的评奖道路上行走着。原来的学生干部是因为锻炼能力而去当的,所以学生干部确实能力强,成为香饽饽。而如今的学生干部,很多是学艺不精,官腔十足。企业招你进去,是让你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你装腔作势摆架子的。如此一来,学生干部就上了很多公司心中的黑名单,以至于有些企业在招聘时,一看到简历是学生干部就直接否定掉。这么严重的问题,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警醒吗?

可惜,肉食者鄙。我们只是个普通的老师,人微言轻。所说的话不达天听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