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不可思議的騙局?

創意風向標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最愛自吹自擂的國家的是韓國,畢竟宣稱全宇宙都是他們的。而日本雖然沒有韓國那麼厚臉皮,但對於不少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也很愛爭,如果真的爭不到,那就自己創造。

比如說文化這種事,日本人其實很崇拜咱中華文化,更是希望咱中國有的他們也要有,比如茶道、生魚片等。

而看到中國有著輝煌的上下五千年,日本人雖然嘴上說著“石闊義”,但心裡卻還是很嫉妒的。

於是大概在20多年前,日本曾經掀起過一股考古熱潮,日本專家們立志要從自家的土地裡挖出寶貝,證實自己文化大國的身份。

而事情的發展也異常的順利,日本考古界幾乎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發現,給人的感覺彷彿日本每寸土地下都埋著寶貝,隨便一鋤頭下去都能挖出幾百年的文物。

當時不光日本考古界很興奮,連普通民眾和一般的考古愛好者都積極參與考古熱潮,他們覺得自己正在參與一場偉大的探索與發現,即日本的起源到底在哪裡。

但和中國不一樣的是,因為日本的土壤多數是酸性的,所以一般猿人之類的屍骨基本保存不了,能挖到一些遠古人用過的石器就已經是天大的幸運了。

在大量的考古團隊中,有個叫東北舊石器文化研究所的民間研究團體可謂是戰績卓越,頻頻挖掘出其他團隊夢寐以求的石器。

而他們的指揮,研究所的副理事長藤村新一更是堪稱吉祥物的存在,但凡只要他出現,一定會有重大發現。

因為他這個堪稱遊戲“金手指”的屬性,日本人送了他一個無比中二的綽號:神之手。

而他們的這個團隊,也由一個普通的民間組織,一躍成為全日本最炙手可熱的半官方考古組織,各種贊助更是源源不斷。

日本人民甚至再想,再這麼挖下去,指不定就能挖出更厲害的稀世珍寶,說不定還能證明日本其實比中國的歷史還悠久。

但就在多數人沉迷在這樣的“美夢”之中時,一個日本記者卻眉頭一皺,感覺事情並不簡單。於是在下一次的考古工作者,這個記者所在的《每日新聞》偷偷進行了拍攝。

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這位副理事長在當天早上6點的時候,獨自一人跑到考古發掘現場,偷偷摸摸地往一處70萬年的地層裡埋著什麼東西,然後再把地面抹平,用腳踩實。

等到了當天正式開始挖掘的時候,藤村會先在四周假裝認真地搜索勘察,然後裝作無意地來到自己埋東西的位置,然後突然大喊一聲:“我發現了!”

人們聞言趕過來,工作者趕緊對文物進行挖掘,等文物出土之後,會有一個號稱教授的人過來確認,證明這是70萬年前的石器。

當人們為這個重大發現歡呼雀躍的時候,那個記者當場拿出來拍攝到的畫面質問藤村,面對鐵一般的證據,藤村最終只能承認自己其實從20多年前開始就考古造假。

他的手法就是把日本那些量多但無價值,時間並不久遠的石器重新埋到10-70萬年前的地層冒充考古新發現。

簡單來說,所謂的日本考古新發現,日本70萬年前開始的石器時代,統統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基本從5萬年前開始的所謂日本舊石器時代新發現都是捏造出來的。

得知真相的日本民眾簡直傷透了心,居然會被這麼一個騙子騙的團團轉,其實這還是日本人民太自信了,仔細想想,本來就沒有所謂日本石器時代的歷史,日本哪來的那麼悠久的歷史呢?

藤村的行為,簡直狠狠扇了日本考古界一個大耳瓜子,當有些堅持真理的考古學家說日本是沒有舊石器時代,卻被當時日本輿論激烈的批判是騙子,不愛國。

現在藤村造假被發覺後,那些因為滕村的發現而建立的日本舊石器研究完全崩潰了,日本考古神話的創造地—東北舊石器文化研究所直接被解散。

那些由滕村發現的遺蹟全部被推翻,所有的考古發現也被從日本的教科書中抹去。

是的,日本人又一次把不好的歷史從課本中抹去了。

但這一次和以往一樣,就算日本人想忘記這段可笑至極的歷史,全世界人民可還是記著呢。


好啦,今天的答題就到這裡啦,想了解更多美食和有趣的冷知識,快關注菲李吧,每天知道一點,你的魅力就多一點哦~


菲李


說到被經紀人坑慘了的名人,大家腦海中自然會浮現出王寶強這樣的老實人,而在NBA也有一個這樣的老實人,那就是馬刺巨星蒂姆·鄧肯。

查爾斯·班克斯是鄧肯的財務顧問,平時一些重大的經濟決定他都為鄧肯拍板,畢竟只顧著打球的鄧肯也懶得管生活中的瑣事。

班克斯最神奇的操作是以鄧肯的名義向一家叫Gameday Entertainment的體育娛樂公司放了600萬美元貸款,而這家公司董事長就是班克斯本人,相當於不聲不響直接把錢轉到自己名下。

為什麼班克斯能這麼輕鬆挪用鄧肯的鉅款?因為鄧肯對他非常信任,甚至把自己的簽名使用權都給了班克斯……前前後後,鄧肯被班克斯騙了2500萬美元,而他直到退役一年後才幡然醒悟,趕緊將對方告上法庭。

為了幫被騙的鄧肯打官司,隊友吉諾比利和教練波波維奇都出庭支援。有意思的是,班克斯只能償還不到800萬美元,而作為凱文·加內特的前經濟顧問,班克斯據說騙加內特的金額比鄧肯還多,這讓鄧肯感到非常吃驚。

後來班克斯被判監禁4年,目前還在服刑中,不過他一口氣騙了NBA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21號球員,還是四大前鋒中的兩位,出來寫本書估計很暢銷。


realsimchen


世界上有著名的不可思議的騙局,中國古代這件應該是名氣最大的之一。

東漢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春正月,曹操舉兵40萬大舉進攻濡須口(在今安徽無為縣城北口),孫權守護濡須口的兵馬只有7萬,兩相對比,孫權的實力要弱得多,所幸的是孫權在濡須口建有濡須塢,構成了對敵屏障。

兩軍對戰開始,曹操的軍隊雖多,但孫權指揮有方,十兵訓練有素,而且個個勇猛向前,初次交戰曹操就敗下陣來。曹操本想一舉攻破濡須口,沒想到孫權如此難鬥,吳軍如此英勇善戰,他不禁有些心慌,命令部隊堅守不出,伺機再戰。此後數門,吳軍多次叫陣,曹軍均置之不理,置若罔聞。孫權也不禁焦躁起來。

一日,江面大霧瀰漫,船首難見船尾,孫權叫上手下大臣魯肅,指揮十餘條船身四周插滿草束的輕舟向曹營駛去。船艙內,孫權和魯肅把酒交談,船艙外,孫權命令士兵鼓樂齊鳴。船越來越靠近曹軍的前沿,突然船身急劇搖晃,船外箭如雨下,曹軍神箭手紛紛搭弓射箭,時間不長,十餘條輕舟四周的草束的一面就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箭。孫權見此情形,命令官兵掉轉船頭,一會兒草束的另一面也插滿了箭,孫權這才命令船隊向自己的營寨駛去。

原來,守防的曹軍突見江面上有一一支站滿“士兵”的船隊迎面而來,認為是吳軍趁大霧天氣來襲,就萬箭齊發,想擊退來犯之敵。

曹操得知這一情況,急忙來到帳外察看,手下將領見敵人退卻想乘機追擊,曹操阻止道:“這是孫權想親自見見我軍的佈防,恐有埋伏,勿要盲目追趕。”

曹操看著漸行漸遠的孫權船隊,見隊形十分的整齊、嚴謹,深深為之折服,以十分讚許的口吻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歷史有妖氣


【貓鼠遊戲】


最不可思議的騙局應該就是萊昂納多主演的貓鼠遊戲這部騙子橫行江湖的犯罪傳記題材電影。

萊昂納多飾演的弗蘭克是FBI有史以來最小的通緝犯。他的犯罪手段高超,犯罪地點遍佈全美。

弗蘭克的父親有一句名言“兩隻老鼠掉進牛奶裡,其中一隻放棄了希望,便被淹死了,另一隻不停地掙扎,直到把牛奶攪成了奶酪,便得以逃生。”

弗蘭克一直相信他的父親。所以一直在做那一隻逃生的老鼠。弗蘭克一生行騙無數,騙過同學,因為父母的離婚問題,他離家出走,為了能夠生存下來,他開始偽造支票,剛開始技術不嫻熟,後來慢慢的掌握技巧,在美國50州與全球28個國家騙取了高達幾百萬的金額。並且為自己製造了一個身份,泛美航空的飛行員。甚至還作為免費乘客,乘坐飛機入住高級酒店。後來利用哈佛的學歷偽造兒童醫生,用兩週時間突擊通過的證書考試、從電影上學來的律師手勢來扮演律師的角色。他把世界玩得團團轉。無人可知。 雖然最終被抓,但是他嫻熟的經濟犯罪技巧卻得以讓他成為了FBI的經濟犯罪顧問。

電影中小李子的顏還有智商讓我不得不折服。但是不同於電影的製作技巧和藝術手段,

【讓我乍舌的卻是這個故事是真的】。

真實故事的主角與電影故事的主角犯罪成長几乎相同,弗蘭克·阿巴內爾,男,1948年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利用高超的手段,偽裝為飛機駕駛員,教師、美國聯邦監獄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律師兒童醫生等詐取幾百萬美金。二十一歲成為許多國家的通緝要犯,甚至在被捕後逃脫兩次。人生宛如開掛一般,這都是他二十一歲之前發生的事。被稱作二十世紀最大的詐騙藝術家,1974年出獄,現在是聯邦調查局的研究員和外地辦事處的顧問與講師。

【如果你的表演足夠逼真,人們幾乎可以相信任何事情】


四月辣椒


還真有一個完美的不可思議的騙局,犯罪金額到不大,事情不小,逼美國回收了一種貨幣。1883年,美國發行一種5美分的硬幣,有一個叫塔圖姆的人,發現這個5美分硬幣,大小和圖案都和當時市面上流通的一種五美元金幣非常像,其實很多騙子也發現了,而且已經給五美分硬幣鍍上金,冒充五美元金幣用,當時的美元很貴,一頭牛也就幾美元,用這個假錢行騙利潤很高。


然後行騙嘛,有逮到的,有沒逮到的,就是一種普通的騙術了。不過塔圖姆不一樣,他利用這個假金幣,以及他自己的天賦,計劃出來一個天衣無縫的完美騙局。他什麼天賦呢?他是一個啞巴,你別笑,這個很重要。這個騙局就是他老老實實拿著這種鍍金五美分,去商店選一個不足五美分的商品買下來,結果有很多店員會按五美元給他找零,當然你按五美分找,他也不說什麼就走,漸漸的這麼幹的多了,很多商店就發現這事,報警把塔圖姆抓起來,但是沒用,法院判決不了他,根據條文,他犯的事跟詐騙無關,1,給五美分鍍金本身不是犯罪。2。鍍金的五美分當五美元用,是詐騙和使用偽幣。但當五美分用不屬於犯罪。


3,顧客有義務提醒店員這是五美分,你看成五美元了,否則咪下多找的錢,雖還不算犯罪,但大致上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不當得利,錢肯定要吐出來,還會很不名譽。這一條,有個補充條款,聾啞人和瞎子無此義務……。4,不存在不當得利的問題後,店員對殘疾人多找的錢,條款中屬於禮物饋贈。所以你看,塔圖姆沒犯任何法,連錢都不用還回去。他要做的,就是換個對這事還不瞭解的地方接著去買東西,只有不買超過五美分的東西,就是安全的。


李三萬的三萬裡


考古發現,日本有60萬年,甚至70萬年的歷史!你相信不?

下面說一個被尊為“神之手”的男人,他就是日本日本業餘考古愛好者藤村新一。

對於自己較為短暫的歷史,日本人總是覺得有點遺憾,所以,他們的考古學家也在努力尋找證據,想把自己的歷史再往前推一推。

這時候,藤村新一出現了。

藤村新一,1950年出生於日本宮城縣,高中學歷,沒學過考古。他非常喜歡跟著考古隊四處晃悠,美其名曰“業餘考古愛好者”。

1981年和1984年,他兩次挖掘到了舊石器,這對於日本考古界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於是,本來默默無聞的藤村新一,成了“加V用戶”,很多人都知道他了。


大概從1992年開始,藤村新一啥活都不幹了,專門回到家鄉搞考古。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神之手”藤村新一開始創造奇蹟。

1993年,他挖出了號稱70萬年前的舊石器……

1994年,挖出了50萬年前的舊石器……

1995年,挖出了60萬年前的舊石器……

1999年,又挖出了70萬年前的舊石器……

日本考古界瘋了,世界考古界都驚呆了!日本當局還專門把他的發現寫進了高中歷史教科書……


藤村新一激動地表示:大家放心,我要挖出100萬年的舊石器,讓日本歷史再往前推一推!

但是,藤村新一的發掘,還是有些奇怪的。

他的所有發現,都是他自己發現的。就算旁邊有人,他也不然別人靠近。而且,現場的其他人,都挖不出什麼來……

藤村新一挖到哪,哪就有年代久遠的“舊石器”,絕對可以稱為“神之手”!

他運氣這麼好,又這麼神秘,自然有人懷疑。但是,人家聲譽高啊,沒有證據也不能說人家造假吧。


但是,2000年11月,日本《每日新聞》在頭版頭條發佈了一系列照片,日本人看完徹底崩潰了……

照片顯示,藤村新一偷偷溜進考古遺址,然後從塑料袋中拿出“舊石器”,偷偷的埋起來,整理好地面痕跡,又偷偷溜走了!

這可是考古界驚人的騙局啊!啪啪啪的打臉,日本人很羞愧,“神之手”原來就是這麼來的。

照片公佈之後,算是證據確鑿了。藤村新一隻得召開記者發佈會,坦白道歉。此後,就自稱生病了,躲進了醫院。

日本考古界經過調查之後發現,藤村新一參與挖掘的178個考古遺址中,至少有159處涉嫌造假,幾乎全軍覆沒。

藤村新一的考古大騙局,讓日本考古界丟人丟大了!


有人總結說:藤村新一真是“神之手”,憑一己之力,就把日本考古界毀掉了……


七追風


提起騙局,當然要說說大名鼎鼎,名垂青史,屢試不爽的——龐氏騙局啦!!!



龐氏騙局是在全球屢試不爽的一種騙局,自發明以來的一百年裡,龐氏騙局在全球被無數的騙子實驗過很多遍,卻總能成功,雖然人們已經被警告過無數次不要相信這種騙局,但龐氏騙局抓住了人性最大的弱點——貪慾,所以騙遍全球無敵手,其後果重則使國家破產,輕則使百姓破產,可謂作惡多端。

騙局的開始,就源於上圖的這個人:查爾斯.龐茲,“龐氏騙局”的龐字,也就是由此而來的。

龐茲是一個意大利人,在1903年移民到美國。他從小便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偽造行騙,小偷小摸,乃至走私人口,無所不包。可是龐茲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明白,靠這種方式是永遠不可能發大財的,於是“有理想”的龐茲有了新渠道——金融詐騙。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第二年,龐茲來到了美國波士頓,開始了他的“偉大事業”。

在一戰剛剛結束時,百廢待興,各國的經濟金融行業都很不完善。龐茲宣稱他發現了一個漏洞,這個過程說起來比較複雜,反正大概意思是在歐洲和美國之間倒賣一種郵政匯票,從中謀利。普通人根本無法理解如此複雜的盈利模式,但龐茲的結論很明白——三個月獲得40%的回報。

在高額利益面前,一些人動心了,他們把自己的一些儲蓄交給了龐茲,並且在三個月後很快的收到了40%的利益!於是整個波士頓沸騰了,早知道三個月40%的收益直到今天都是讓人夢寐以求的投資渠道。於是波士頓全城上下瘋狂的給龐茲投資,龐茲在短短一年內就獲得了超過1500萬美元的融資(1919年的美元超級值錢的),本人也過上了奢侈的生活,豪宅西裝,珠寶香車,全部具備,儼然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當時就有金融專家對龐茲的模式提出了質疑,可是在龐茲實打實的回報下也無話可說,龐茲自己在報紙上滔滔不絕的講述自己的“財富神話”,被各大媒體競相追捧——直到一年以後他破產。

騙局一年以後,龐茲破產,再也無力償還答應給投資人的款項。直到警察搜查他的家的時候才發現——他只買了兩張郵政匯票。

從頭到尾,龐茲都沒有進行投資,他只是不斷地將新得到的錢還給舊的投資者,用這種方式刺激新的融資。隨著雪球越滾越大,等龐茲掏空了波士頓所有的儲蓄之後,自然再也沒有人給他買單,所以他破產了。



龐茲的騙局在全球以各種明目出現,但內核是不變的——對投資者許諾以高額回報,進行資本運作。利用人類的貪慾,龐氏騙局總能成功,經常騙的整個城市的百姓集體破產(如中國的溫州、鄂爾多斯)。所以讀者如果您有投資需求的話,對這種承諾短時間內驚人回報的投資渠道,一定要小心哦!


小約翰


說到不可思議的騙局,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三流作家,為了天價稿費,謊稱自己得到了當時隱居的超級大咖霍華德·修斯授權,將撰寫他的傳記。

圖:霍華德·休斯

這種三流把戲肯定是騙不過精明的出版社的,可沒想到他竟有一流的偽造技能,用精心仿造的信件騙過了所有出版社。

更沒想到的是,他除了有一流的造假技能之外,還有超一流的調查能力,他從未和休斯有過哪怕一絲的交流,但傳記成書之後全世界都被他騙得服服帖帖,就連休斯身邊的人也堅信他確實就是被欽定的作家,只剩休斯一個人在內心罵娘。

更意外的是,這個三流作家書中的一些合理推測出來的情節竟然真有其事,間接揭露了美國政治史上的最大丑聞,尼克松的“水門事件”,促成了全美歷史上第一次總統辭職。


故事要從霍華德·休斯講起。

霍華德·休斯是那個年代最耀眼的人物,有錢有權有女人,據說是鋼鐵俠託尼史塔克的真正原型人物。

小李子也曾演繹過他的輝煌,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我們之前寫過關於霍華德·休斯的文章。

http://www.toutiao.com/i6359412022496461313/

霍華德·休斯這個人其實沒什麼缺點,就是私下的個人癖好比較多,最著名的就是他嚴重的強迫症,尤其是吃豆子的時候。

另一個就是他詭異的行蹤,晚年更是長期隱居,像是消失了一般。

當時的街頭小報全在猜測休斯的近況,甚至說他其實早就死,為了隱瞞真相才對外宣稱隱居而已。


這個時候我們的三流作家歐文就跳出來了,說休斯沒有死,還好好的呢,這不最近他才欽點我給他寫個人傳記嗎?

圖:三流作家歐文

這一鬧,歐文是火了,可是沒人相信他,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憑什麼被休斯欽點,人家休斯連女朋友都是好萊塢頂級女星,寫傳記這麼大的事不得找個王牌作家?

沒辦法,歐文只好拿出了他珍藏的休斯親筆信以證明自己的身份。

圖:歐文偽造的休斯親筆信

這封親筆信經過筆跡專家鑑定,信中字跡有99.9%的概率是休斯寫下的,也就是說歐文的這封信是真的。

實際上這封信是歐文花了好幾個月偽造的。

歐文的父親是個漫畫畫師,不說創作力如何,起碼在畫工方面是不會差的。歐文從小也接觸了點這樣的訓練,對模仿也算是有些稟賦。

區區休斯的筆跡用不了多久就能模仿了,只不過為了那0.1%又花上了好幾個月練習。最終的成果可能連休斯自己都分辨不出來真假。

信件的鑑定結果一出,歐文變得底氣十足,直接找到了一家出版社。

出版社也很奇怪,原來認為歐文這種小角色不可能得到休斯的青睞,但是看到信件之後又馬上表示:休斯平時那麼古怪,要是真找一個知名作家反而不合常理。

於是趕緊跟歐文簽了合同,先付了10萬美金給歐文,剩下的75萬美金付給休斯本人。

歐文當然不會放過這75萬美金,他跟出版社說,休斯要求在支票上只寫自己全名的縮寫“H.R.休斯”。然後火急火燎地趕往瑞士銀行,用一張偷來的身份證以“赫爾加.R.休斯”的名字開了個賬戶,這筆鉅款就到手了。


按理來說,錢到手了就應該跑路了。可是歐文沒有這樣做,也許是他不忍放棄能一舉成名的機會,同時也想證明自己的寫作能力。

他決定完成這本傳記,直面挑戰。他從紐約公共圖書館、華盛頓國會圖書館、還有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搞來了幾大箱關於休斯的資料。還頻繁製造機會接觸熟悉休斯的人,趁機旁敲側擊打聽關於休斯的一些細節。

就這樣,一本以假亂真的休斯傳記誕生了。還沒等傳記出版,休斯公司的人就找上門了,他們十分懷疑這本傳記的真實性,因為從沒聽過休斯有出傳記的打算。

可是他們看了傳記的書稿,又覺得這真的不能再真了,所有的細節都完全符合休斯的作風,一些事實也的確存在。但其實那些全都是歐文合理猜測出來的,就像通過化石復原古生物一樣,歐文的復原最接近真相。

在書中,歐文根據一條稱休斯向尼克松弟弟借款的新聞,編造了一個情節,說的是休斯與尼克松私底下有非同尋常的關係,甚至涉及一些錢權交易。

結果正在準備連任競選的尼克松害怕被敵黨揭穿,派了幾名特工潛伏到水門大廈監聽對手的一舉一動,結果事情敗露,導致最終的“水門事件”,尼克松也成為第一個辭職的美國總統,名垂青史。

經過這件事,歐文更是成為了最炙手可熱的作家,外界對他一片好評,再也沒有人會懷疑他的身份。

然而好日子並不長久,歐文騙過了所有人卻騙不過霍華德·休斯本人。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休斯用電話召開了一個發佈會,指明自己沒有欽定任何人撰寫傳記。

歐文雖然極力否認,甚至說電話那頭的不是休斯本人,是別有用心之人嫉妒他的成就才上演了這一齣戲。

可是再怎麼否認也逃不過法律的制裁。歐文最終被判刑兩年,這個驚天的騙局才被揭穿。

事後很多文壇名家都表示,單純以作品來看,歐文的這部傳記質量上乘,是一部好作品,真是可惜了。


SME科技故事


說一箇中國的發生在兩千年前漢武帝時期的騙局吧,當時漢武帝是想聯合商人聶壹把匈奴騙到大漢的邊界,然後,在邊界上埋伏下重兵伏擊匈奴。

這一戰漢武帝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殲滅匈奴的有生力量。

事情的經過大致是這樣的,在雁門郡的馬邑城有一個善於經商的富豪叫聶壹,他和匈奴人的往來比較密切,經常做一些匈奴人的買賣。

當然,商人也是有愛國之心的。他對匈奴人多次侵犯漢朝的邊界,也是恨之入骨的。聶壹由於經常出入邊境和在邊境上防守的,漢朝大將王恢漸漸的就熟悉了起來。

聶壹在得知王恢要想和匈奴痛痛快快的幹上一仗的時候,就為王恢出了一個計謀。

聶壹告訴王恢:“其實我們想打匈奴沒必要深入大漠去和他們憑個你死我活,我們還可以選擇誘敵深入。”

“我經常和匈奴人打交道,知道他們比較貪財好利,至於如何把他們引誘過來,這件事有我來負責,你就只管埋伏好兵馬 ,等匈奴來了,把他們全部殲滅就可以了。”

王恢一聽,這個建議好呀。若是不出意外的話,可以把匈奴一網打盡。

這件事王恢當然要和漢武帝去商議,所以具體如何引誘匈奴來?他必須要知道。

聶壹說道:“我假裝和匈奴做一場大買賣,說我能斬殺馬邑的官吏,到時候把整個馬邑城都獻給匈奴,馬邑城裡的財物那可是數不勝數呀,到時候事成,只分給我一些財物就可以了。

匈奴人必為財物所動,前來伏擊馬邑城的。”

王恢說道:“好計策,等我消息,我這就去和皇帝商議此事。”

王恢來到漢武帝面前,把這個利好的計策全部告訴了漢武帝。漢武帝聽後也是熱血沸騰,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個完美的計劃呀,打匈奴沒必要去他們的地盤上,把他們誘來,伏擊未嘗不是一個好的策略。

漢武帝又開始召來朝廷裡的文武百官,討論這次是否可以一戰。

這個建議是王恢提議的,所以王恢開始發言。

王恢道:“我給你們講一下戰國時候的代國吧,大家都知道那時候代國小的實在是太可憐了,光小還不算,他的四周可都是強敵呀,你看他的南方和東方是晉國和燕國,他的北方是強大的匈奴。要知道那是的匈奴對代國侵犯的次數比我們大漢可是少多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代國雖小,但是他們個個都有骨氣。不怕和匈奴交戰,匈奴懼怕他們,所以,不敢對他們有所侵犯。

在看看我們現在,大漢王朝,領土是代國的百倍不止,我們舉全國之力難道還收拾不了一個小小的匈奴嗎?”

王恢一口氣說了好多,有理有據,他相信這次自己應該是可以得到漢武帝以及文武百官的支持的。

這時候主和派的韓安國開始上場了。

韓安國:“難道你忘記當年漢高祖帶領三十萬大軍被匈奴圍困在白登七天七夜這件事了嗎?後來高祖選擇和匈奴和親,百姓安居樂業,國家逐漸變的強大起來。這都是不起戰事而取得的成果。”

王恢:“當年漢高祖之所以選擇和親,是基於當時的國情而考慮的,現在大漢已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國家的財富是那那時候是不可比的,我們現在是有條件和匈奴開戰的。匈奴人不打,不足以揚我大漢的國威。”

韓安國又想拿匈奴遠在天邊,想找到他們實在是太難了說事。

但是,王恢早就等著他呢。

王恢把和聶壹以及漢武帝討論過的策略一一說出後。這時候群臣就沒有任何異議了。 送到口裡的肉,現在不吃等待何時。

漢武帝同意開戰,派了三十萬大軍。五路人馬來伏擊匈奴。 、

漢武帝把這些派去的士兵隱藏在了馬邑城旁邊的山谷之中,這五路人馬的統帥分別是,衛尉李廣,擔任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擔任輕車將軍,太行令王恢擔任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擔任材官將軍,御使大夫韓安國擔任護軍將軍。

這五路大軍相互約定好,只要軍臣單于進入馬邑城,他們就傾巢而出,殺匈奴人一個措手不及。

聶壹接到王恢可以實施這個策略的消息後,就去遊說軍臣單于去了。

貪婪的軍臣單于怎麼會放過這次機會呢,他答應了聶壹兩人裡應外合,想把馬邑城給瓜分了的條件。

聶壹告訴軍臣單于等他的消息,他殺了馬邑的郡守。會把人頭懸掛在城門之上,以這個為暗號,看到人頭就表示戰事可行,軍臣單于就可以帶領大軍去馬邑城搶劫了。

聶壹回到馬邑後,在監獄中挑選了兩個就要執行死刑的囚犯,然後把他們殺掉,把人頭高高的懸掛在城門之上。

軍臣單于得到聶壹成功的消息開始率領十萬匈奴大軍出發了,就在他們來到距離馬邑一百多里地的武州塞時。軍臣單于發現了一個怪異的現象。

這一次怎麼和往常進犯大漢的邊境不一樣呀。武州塞的荒野之中只有成群的牛羊,為何不見放牧的人呢?

就是這件事引起了軍臣單于的警覺。

他下令改變了行軍路線,進攻了武州城,把武州城裡的尉吏給俘虜了。

事情就是壞在了武州尉吏身上,這個人是膽小怕死的小人。面對著匈奴人的大刀,他就把在馬邑城下埋伏的三十萬大軍的消息告訴了軍臣單于。

軍臣單于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刻命令左右,有計劃的退兵了。

軍臣單于還誇讚武州尉吏是他的福星,像供奉佛祖一樣把尉吏這個大漢奸給供奉了起來。

軍臣單于帶領大軍開始退兵時,主戰派的王恢是知道的,因為他的任務是在前方斷匈奴的糧草。所以,他的大軍就埋伏在前線,匈奴的一舉一動他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但是,當匈奴撤退的時候,他沒有選擇和匈奴交戰。實在不是他不想戰,而是他帶領的人馬太少了,只有三萬之眾。他想來想去與其出去找死,不如放匈奴人走,還是給大漢保留著這三萬人馬吧。

等馬邑城下的大部隊得知軍臣單于撤退的消息後,在追去已經晚了,所以,他們也就是追到邊塞就回來了。

回來後漢武時是徹底的發怒了,三十萬人馬風風光光的出去了,連一個匈奴人的頭顱都沒看到。

別人沒見到匈奴,不出兵情有可原。可是主戰派的王恢眼看著匈奴人在你眼皮底下撤走,你竟然無動於衷。漢武帝下令把王恢定了死罪下了大牢。

最後王恢被殺了頭,這個騙局就這樣無疾而終了。


史學達人


我講一個元代的大騙局。

這個騙局發生在元順帝至元四年(1338年,元順帝的至元年號跟元世祖忽必烈的至元年號一樣,所以又被稱為後至元,很多元史初入門者會弄混這兩個年號),這時候元朝建立已有67年,距離滅亡還有31年,按說還不到最後一片混亂、搖搖欲墜的時候。不過從這件事大概也可以看出元朝統治者的行政能力和管理能力真的有漏洞,風險防範機制實在不怎麼完善。

騙子本人名叫範孟,是河南省杞縣人。他是吏員出身,在中央最高檢察院(御史臺)當了一陣子知班(負責管理官員排隊)後,被任命為河南行中書省的令史。

令史按說是個還不錯的差事,在吏員序列裡基本就走上頂端了,但是範孟這個人家裡窮,交際不廣(人窮很難交際廣),大家都說他不會辦事。在元朝任命一個人當官,只是說這個人資歷到了,並不是真的有職位,到了就能走馬上任,而是需要待闕,也就是等有了編制才能上任。

但是因為範孟“不會辦事”,所以遲遲不給他編制。他一時激憤,在中書省的牆上寫了一首詩:“人皆謂我不辦事,天下辦事有幾人?袖裡屠龍斬蛟手,埋沒青鋒二十春。”可惜這時候大家還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危險信號。

後來有一個新來的御史是範孟的舊時好友,御史幫忙,才給了範孟編制,結果又拖欠他工資。範孟大為惱怒,暗暗發誓:“一定要把你們全都給殺了”。

他可不是想想而已,而是真的實行了。

他和他的四個朋友約好:“過幾天冬至,該我值班,你們四個人身上戴上黃色的蠟丸,假裝是遞送聖旨的朝中官員,乘騎驛站的鋪馬,趁黃昏時候進入河南行省大堂上坐定,傳喚值班吏員來傳聖旨。然後我就應和你們,假稱聖旨命已經退休的河南廉訪使段惟德來暫時代理中書省事。其他的行省官員,全都傳喚過來殺掉。你們發號施令,全都看我眼色。”

這個計劃一看就漏洞百出,按說乘騎驛站鋪馬需要專門文書和令牌。來了聖旨理論上不可能只讓一個值班的吏員全權處理。處死行省官員更不可能當時下令就立刻行刑。怎麼也得有個審判過程吧。

結果呢,漏洞百出的騙子計劃遇上漏洞百出的行政系統,居然奏效了。

就在範孟約定的冬至日,中書省和廉訪司的官員,也就是行政系統和監察系統的最高官員聚在一起吃飯喝酒,全都喝醉了。

等到四個騙子來假傳聖旨,只剩下範孟一個清醒人兒,然後按計劃把平章月魯不花(省長)、左丞劫烈(副省長)、理問金剛奴(法官)、郎中完者禿黑的兒(省辦公廳主任),都事拜住(省辦公廳秘書處處長)、總管撤思麻(鄭州市市長)、監司禿滿(檢察院院長)、萬戶完者不花(河南省軍區司令)一行人全都傳喚過來,宣佈聖旨,全都用鐵錘敲擊後腦殺死,屍體扔在省委大院的後花園。

這還沒完,把河南行省的高級官員一股腦殺了之後,又傳一道聖旨,任命範孟為河南省都元帥兼任河南省平章(省長),各級政府機關的印信全都收繳過來,範孟開始調兵遣將,封鎖交通,關閉碼頭,禁止車輛船隻出城出航,命令各道士兵全部集合。

出這麼大的事兒,居然沒有人懷疑。範孟發出了一大堆命令之後,居然回老家杞縣祭祖墳去了。過了整整五天都沒有任何人懷疑聖旨的真實性。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員,綁起來在市中心殺頭的不知道有多少。

後來騙局怎麼敗露的呢?還是毀在酒上。有一個叫馮二舍的人,範孟任命他為宣使,讓他在外面傳令。馮二舍因此請求範孟,想見一見朝廷派來傳聖旨的官員。範孟此時在家喝醉了酒,不小心說出了真話:“哪有什麼朝廷官員,我就是。”馮二舍才驚覺這是個騙局,因此偷偷告訴省都鎮撫(中級軍官):“朝廷來的使臣是假的!請你守衛省政府的各個出口,我去幹掉範孟。”然後馮二舍就把範孟給殺了。

這個時候省中其他人還不相信,馮二舍給他們看了範孟的頭,他們才打開大門,馮二舍和都鎮撫帶領的士兵殺死了範孟的四個同夥。

範孟當省長兼軍區司令這些天,河南行省百官都俯首聽命,只有一個叫歸睗的人不從。範孟問他:“朝廷以月魯輩有罪,別選用人,歸先生不願仕宦耶?”歸睗說:“有母在堂,不願也。”範孟又威脅他:“歸先生不怕死耶?”歸睗回答:“死生有命”。於是歸睗就被範孟關了起來,直到事情敗露才被放出。整個河南行省省政府、監察、軍隊中,也就這麼兩個明白人了……

這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

身為公務員要:1按程序辦事 2不要喝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