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4個不起眼的習慣,會讓娃“變笨”,若是有趕緊改吧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任老師。在生活中一些不起眼兒的習慣行為卻在無意間影響著孩子,不僅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還可能影響孩子的智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下面父母這4個“不起眼”的習慣,會讓娃“變笨”,若是有趕緊改吧!

家長這4個不起眼的習慣,會讓娃“變笨”,若是有趕緊改吧

一、頻繁打斷孩子

頻繁打斷孩子是很多家長存在的習慣!比如孩子正在專心玩兒積木,父母可能出於對孩子的關心,會突然問一句,寶寶,渴不渴、熱不熱?或者只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歡,隨意叫一聲大寶。但這樣頻繁地打斷孩子其實是對孩子專注力的破壞,一個專注力沒有得到保護、得到培養的孩子,未來在學業上也會困難重重,上課開小差,看不進去書本,久而久之成績落得更遠,成為老師口中的笨孩子。

家長這4個不起眼的習慣,會讓娃“變笨”,若是有趕緊改吧

科學研究表明,與專注力密切相關的是髓鞘化,它能夠保證信息更準確、更快速地傳遞。如果孩子擁有高品質的髓鞘化,那麼孩子的專注能力能達到15分鐘以上。但這種物質會在父母的頻繁打斷中破壞它的品質。久而久之讓孩子的專注力越來越差。而孩子被打斷後,再次進入一個專注狀態,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長此以往大腦習慣被打斷,無法形成長久專注力,於是造成越來越笨的現象。所以父母們不要輕易打斷專注的孩子,一定要注重專注力的保護和培養。

家長這4個不起眼的習慣,會讓娃“變笨”,若是有趕緊改吧

二、“吼”孩子

相信大部分家庭都有吼孩子的習慣,這樣的情形經常出現在孩子沒有背熟課文寫作業的時候總是錯同一道題,或者是趕上家長某一天心情不太順暢。總之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讓家長時不時地想要吼一吼孩子。雖然不是打,但是用吼的方式,其實正在傷害孩子的大腦。而在頻繁吼孩子的過程中,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笨。

家長這4個不起眼的習慣,會讓娃“變笨”,若是有趕緊改吧

哈佛醫院的副教授Martin A.Teicher的研究證實,父母的語言暴力會對孩子的腦結構造成損傷。經過長達十幾年的研究,副教授發現,長期受到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在成年以後,大腦中的韋尼克區(負責理解口語的區域)和前額葉的連接減少,言語智商會比正常人偏低。還會增加側顳上回的灰質體積,能增加14%,這個區域與語言智商也有關係。掌管記憶的海馬體和連接左右腦的胼胝體體積減少,所以孩子會出現怎麼都記不住,給人很蠢笨的感覺。

家長這4個不起眼的習慣,會讓娃“變笨”,若是有趕緊改吧

三、給孩子定過高的目標

很多家長也喜歡給孩子定目標。認為這樣更有益於促進孩子的進步,但是目標定得過高可能會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當孩子達不到父母的預期,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出現“習慣性愚蠢”。父母不能因為自己望子成龍的心太過急切,去要求兩歲的孩子認識千次,每次考試倒數第一的孩子,一躍成為第一,這些目標都不切合實際。

家長這4個不起眼的習慣,會讓娃“變笨”,若是有趕緊改吧

四、喜歡“潑冷水”

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父母,十分冷靜理性,有一種無時無刻一盆冷水潑下來的感覺。比如孩子滿懷興奮地對父母說:“我看到了一片藍色的樹葉”,理性的父母會冷冰冰地來一句:“樹葉沒有藍色的,你看錯了”。當孩子幻想出空氣中的朋友,對著空氣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父母會說:“你為什麼要對空氣說話?”這樣不起眼的行為無意間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而幼兒期間是孩子想象力的高峰期,如果在這個階段被扼殺,那麼未來會造成想象力匱乏,整個人缺乏創造力。

家長這4個不起眼的習慣,會讓娃“變笨”,若是有趕緊改吧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在孩子成才的路上,自己的無意識行為很可能成為孩子的絆腳石。父母要多瞭解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用科學的方式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

在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家長這4個不起眼的習慣,會讓娃“變笨”,若是有趕緊改吧

我為大家推薦一套育兒書,"正面管教"系列叢書,包括《正面管教》、《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哈佛家訓》、《捕捉兒童敏感期》、《好媽媽不吼不叫養育女孩》以及《好媽媽不打不罵養育男孩》,以便實現親子間的相互理解,實現輕鬆溝通。

孩子的教育是頭等大事,因而正確的教育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該系列叢書旨在造就優秀的父母,讓孩子擁有一個更美好的童年與未來。

家長這4個不起眼的習慣,會讓娃“變笨”,若是有趕緊改吧

家長這4個不起眼的習慣,會讓娃“變笨”,若是有趕緊改吧

該系列叢書六本共計89元,換算下來每本還不到15元,還不到爸爸的一包煙錢,但這6本書貼近生活案例,能夠全面的幫助家長梳理問題,實在是物有所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