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發現: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快樂和聰慧的,但不同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的方法不同,孩子的能力也不盡相同。

孩子越小越看不出來,等到上學後發現,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差距越來越大。有的孩子反應敏捷,有的孩子總是慢半拍;有的孩子愛學習,有的就厭學;有的個子高,有的比同齡人矮半截;有的活潑開朗,有的膽小內向。難道是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


哈佛研究發現: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


其實不是,每個孩子天生就是天才,只是在不同的環境和家庭中,因為父母的養育風格不同,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有的父母認為育兒是件幸福又快樂的事情,有的父母就不這麼認為了,他們認為孩子就是個負擔,每天抱怨孩子的種種不是,從來不反思自己的問題。

如果你願意成為成長中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那就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六種行為,你家有沒有?

因為,越是有覺知力的父母,越容易學習到養育孩子的技巧。這既是一種成長型思維,也是一種積極的態度,特別寶貴。

哈佛研究發現: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

哪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

第一種:不吃早餐、早餐太隨便或吃得太飽

說到早餐,很多父母說,因為每天上班時間比較趕,所以經常是隨便應對,來不及了就在路上買個包子給孩子吃。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無疑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不可以隨便應對,更不可以不吃早餐。這樣容易得胃病,有的造成不同程度的低血糖。所以,父母一定要開始重視孩子每日的早餐。

0-15歲是孩子身體長高的黃金期,如果身體攝取不到所需的營養,難免會影響長個子,嚴重的也會影響大腦的發育。

一份優質的營養早餐應該有以下幾類:

雞蛋、牛奶、堅果、蔬菜、水果、主食(包括粗糧、麵食)

哈佛研究發現: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


第二種:長期晚上超過十點睡覺

0-3歲的孩子整晚睡眠時間:14小時左右(包含午睡)

4-6歲的孩子整晚睡眠時間:11-12小時左右(包含午睡)

小學生睡眠時間:10小時左右

中學生睡眠時間:8小時左右

很多孩子上學後寫作業寫到晚上十一點,第二天六點多就起不來,這就是典型的睡眠不足的影響。即便是起床了,到了學校上課也容易心不在焉,特別是下午會打瞌睡。這樣也影響了孩子的學習,長期以往,還影響孩子的身體和大腦發育。

所以,無論怎樣,一定要確保孩子的睡眠時間。


哈佛研究發現: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


第三種:經常吼孩子

吼孩子已經成為了許多家庭的家常,有的父母說:家裡經常是一日三吼,有時候十幾吼。不吼就不聽,真的是這樣嗎?

哈佛教授曾做過實驗,研究發現,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大腦容易受損,也就是會變笨。

2009年,哈佛教授泰徹專家組使用彌散張量成像,對一批曾經遭受過父母語言暴力的青年的大腦進行了分析,發現這些年輕人的韋尼克區和前額葉之間的連接減少,這兩個區域的連接減少,人的語言理解能力就越差。

韋尼克區負責對語言進行加工,前額葉負責記憶、判斷、思考、分析和操作。

兩年過後,也就是2011年,泰徹專家組又對21位18-25歲,曾經被父母用嚴重語言暴力對待過人進行大腦研究,發現語言暴力會增加他們左側顳上回的灰質體積達到14%。

也就是說,父母語言暴力越多,這個區域越大,左側顳上回與大腦語言智能有關,會導致語言智商下降。長期吼叫會使孩子對記憶力下降,自然就影響到智商了。


哈佛研究發現: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


第四種:壓抑孩子的眼淚

一個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我們經常聽到父母這麼說:

“好了,不哭,誰讓你不小心”。

孩子玩具不見了,傷心哭起來,父母是不是會這麼說:

“哭什麼哭,玩具還不是你自己弄丟的,不許哭”。

無論是玩具不見了,還是不小心摔倒了,哭是孩子情緒的表現,父母不讓孩子哭,就是在教孩子把眼淚藏回去。這是教孩子壓抑情緒,對孩子的身心發育很不利。


哈佛研究發現: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

第五種:大量的負面暗示

這裡的父母暗示更多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互動過程中的語言、情緒、行為、想法。

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父母脫口而出:

“你根本不是學習的料”。

聽起來很簡短的一句話有那麼大的殺傷力嗎?這樣傷自尊的負面信息足以削弱孩子的自信心。生活中處處盯著孩子的短板,天天嘮叨,習以為常,日復一日,孩子自然就對父母產生怨氣。有的孩子開始封閉自己,無法和父母正常溝通;有的孩子就容易抑鬱,每天悶悶不樂。

有些負面信息是父母對孩子的,還有一些是父母之間的,互相懟,你看我不順眼,我也看你不順眼。

如果說,在一個家庭中,孩子很少體驗到家的溫馨和幸福,能快樂得起來嗎?一個孩子長期不快樂,又何談智力發展呢?


哈佛研究發現: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


第六種:父母從來不學習

父母每天忙於家庭和工作,很少有時間學習,因為有做不完的家務活,各種瑣碎的事情纏身,這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

所以,如今要做一個好父母很不容易。這裡指的學習可以是有空看一本好書、分享一部勵志電影,也可以是線上語音課的學習,如果有條件可以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線下課程。無論哪種方式,總之,父母不學習,就無法給孩子良好的榜樣影響。

哈佛研究發現: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


孩子大腦發育關鍵期,父母怎麼做才是給孩子的大腦注入營養,讓孩子越來越聰穎?

首先,做一個成長型思維的父母,為孩子的打開一扇智慧的窗

成長型思維的特點:

  • 看待問題,能看到事情的負面,也總能看到事情的正面意義;
  • 喜歡探索,有愛學習進取的精神;
  • 善於鼓勵自己,鼓勵孩子;


哈佛研究發現: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


其次,做一個快樂的父母,給孩子的內心種下幸福的種子

快樂也是一種能力,快樂父母總是擁有著陽光的心態,良好的情緒不僅有利於家庭的和諧,也可以培養健康的親子關係。


最後,做一個智慧的父母,為孩子幼小的心靈注入養分

智慧父母懂得:

  • 如何培養孩子的習慣;
  • 擁有同理心;
  • 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 能讀懂孩子心;
  • 有界限感;

做父母,也許我們並不完美,但我們卻擁有不完美的勇氣。父母愛自己的同時,也教會孩子如何愛自己,愛家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擁有良好品格和社會技能的人。

我是 教育從業十八年,鼓勵諮詢導師、婚姻鼓勵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感謝你的關注。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