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變笨”,多半因為家長這4個習慣,看似不起眼卻傷害很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出生以來,父母就扮演著孩子成長路上的指路明燈。父母的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好習慣自然不必擔心,但父母的壞習慣卻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不但會讓孩子的行為習慣變得糟糕,還會讓孩子“變笨”。這些習慣看似不起眼,對孩子的傷害卻很大。


一、吼孩子

中國的家庭往往會有這樣的習慣,父母忍不住都會朝孩子大聲吼,似乎“聲音越大道理就越足”,但殊不知,用吼的方式,其實正在傷害孩子的大腦。頻繁對孩子進行怒吼,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笨。

哈佛醫院副教授馬丁曾做過一個研究,結果顯示:父母的語言暴力會對孩子的腦結構造成損傷。這並不是在危言聳聽,經過馬丁教授長達十多年的研究,發現長期受到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大腦中負責理解口語的區域“韋尼克區”會和前額葉的連接減少,在言語智商方面比正常人要弱。

除此之外,語言暴力還會增加孩子大腦側顳上回的灰質體積,減少掌管記憶的海馬體和連接左右腦的胼胝體,導致原本智力正常的孩子,卻什麼也記不住,讓人感覺很蠢的樣子。

二、頻繁打斷孩子

這一點往往出現在孩子用心玩玩具、做作業的時候,家長或許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忽然詢問他“餓不餓?”“渴不渴?”孩子原本的專注力,被家長肆意打破,之後就怎麼也集中不了注意力了。

專注力和孩子的髓鞘狀態有關,正常的髓鞘擁有細密整齊的神經纖維,能夠讓孩子的專注力保持在15分鐘以上。而家長如果不注意,打斷孩子專注的過程,那麼長此以往,孩子的髓鞘一步步損傷,神經纖維得不到正常的運作。這樣一來孩子能夠專注的時間越來越短。

家長如果真的關心孩子,就在他專注於玩積木、寫作業的過程中,默默在一旁放一杯水就好。這樣孩子能夠在做完自己的事情之後,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也不會因此被打斷思路。當然,最好的方式還是什麼都不做,默默地陪伴他,孩子有需要的話,自然會向父母傳達。

三、喜歡潑冷水

成年人經過時間的考驗,或許已經忘了自己小時候的天真爛漫,但是也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因為一件新鮮的事物而感到驚奇的時候,家長不要用自己的閱歷來打消孩子的積極性。孩子的世界總是伴隨著無窮的想象力,那樣的世界是絢爛多姿的。而一旦父母用“冷靜理性”的言論,來為他“科普”世界的原貌,無疑會遏制他的想象力。

當孩子興奮地告訴父母:“樹上有一片藍色的葉子。”父母的一句:“世界上哪有藍色的樹葉,你看錯了。”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四、“望子成龍”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但這並不應該施加在孩子身上。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制定目標,而這些目標又往往是孩子難以達到的,久而久之孩子的壓力過大,既無法實現家長的願望,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嚴重的懷疑,甚至開始習慣自己的“愚笨”。

孩子一次次完不成父母制定的目標,一次次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就會出現“習慣性愚蠢”,認為自己的能力就是這樣,努力也沒有用,這樣情況反而會變得更糟糕。

孩子會“變笨”,多半因為家長這4個習慣,看似不起眼卻傷害很大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應該是合乎實際的。更何況,“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生來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後天的成長和父母的培養有著難以擺脫的關係。自己的孩子不夠出色,家長應該先從自身尋找問題。

以上的這4種習慣,想必不少家長都中招了。雖然這些習慣看似不起眼,但是家長千萬別不當回事,不要讓自己的壞習慣,影響孩子變笨。



分享到:


相關文章: